关于中学生购买与使用参考书的调查研究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实践活动课(通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关于中学生购买与使用参考书的调查研究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实践活动课(通用版)

资源简介

关于中学生购买与使用参考书的调查研究
教学背景
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正逐步向纵深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正成为我们日益关注和探索的焦点问题。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的意识,并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
教学分析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全新的,对学生来说,既是学习上的挑战,又是发展上的机遇。要做学习的主人,就要积极投身于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天地之中,让兴趣成为研究的动力,让问题成为探究的课题,让我们到知识的世界未知的领域去自由探索,主动寻觅。
教学目标
同学们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成为中学生发明家、史学家评论家、政治家等。
通过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自主意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成为综合素质优异的当代中学生。
教学过程
关于中学生购买与使用参考书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现在,在家长陪同下挑选参考书已成为书店里的一道风景线。这道风景线在开学前后尤为亮丽。对参考书的疯狂购买及依赖,已成为现代中学生的一个通病。但是在铺天盖地的参考书下,中学生真的能学得很顺利吗 针对这种目益严重的社会现象及经济现象,对此进行了调查及研究。
二、研究方案
相信那些堆积如山的试卷和习题集还令大家记忆犹新,但在踏入书店看到一排排大小、厚度不一的参考书、学习指南如山般面对自己的时候,心中不由涌起沉句甸的感觉。
面对形形色色、铺天盖地的教学辅导书,学生、家长甚至教师都不可能不产生选择的困惑。通常,学生书包的重量会一天天地变得沉重起来,但并不是每名学生成绩单上的分数都能够相应地成正比例增长。
只要考试成绩仍然被当作评判学生的主要标准,出版社出版此类读物的热情便不会消退,类似的困惑也将不断重演。教学辅导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能起辅助作用,它不能代替课本,不能作为学习的主导材料。学生接受新知识、掌握新知识主要应该在课堂上。教师在40分钟的教学中既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也要将学习方法、解题思路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如果学生要依靠教学辅导书或者家教来完成在课堂上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那将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就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所谓的素质教育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有10%的人是不听教师讲课,靠自已课外看参考书自学的,由此看来过于偏激地利用参考书的人还是有不少的。对此现象相关人员应该提高警惕。
本调查并不是反对学生使用任何参考书,而是强调参考书只能在巩固和提高的意义上被使用。教学辅导书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调查研究小组认为现在使用的教材问题不少,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注重知识的传授但忽视技能的培养。好的教辅图书能够在这方面弥补教材的不足,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和完善的知识网络。我们也不赞成做太多的题,一本参考书除了题还是题,有些甚至没有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及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使用起来效率并不高。
三、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调查对象为初二至高一的学生,男生女生各占50%。经过调查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的问题:
1.教学铺到书普遍存在质量问题
现在出书的速率快,盗版书又多,图书质量很难保证。有的书名很花哨,专门跟着形势走,一会儿“素质教育”,一会儿“创新思维”,仔细翻翻,内容还是老一套,出书人也总是那几个,内容重复、交叉,少有新意。
从图书批发市场买来的打折书更是错误百出,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误导。调查发现时下的参考书总体质量不高,特别是不太正规的书店,参考书粗制滥造及翻版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可能很多教学辅导书的编者并没有做过中学教师,没有教学经验,编出来的东西跟课内知识关系不大,对学生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有的甚至出现知识性谬误以假乱真。经过调查,发现如下现象:
①即使是某些比较出名的参考书,其答案或解答过程都有错漏的地方,而且几乎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有错误出现,其他不知名的参考书更是可想而知了。
②)语文方面的错误尤其多。通过比较得知,广西某出版社和河南某出版社出版书籍的错误率较高,而且这两个单位都是规模比较大的出版单位。例如,某同学手里的一本语文辅导书中竞把“三更”解释为“晚上十点”!
③参考书的错误很多,即使是答案书也是如此,想找一本令人满意的比较困难。学生在发现自己的解答与书不一致时,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的是错误的,而不敢怀书的正确性,这对学生的学习是一大障碍,扼杀了学生的正确思维,即使是认为自己正确的学生,也会对着参考书中错误的答案思考良久,不但浪费时间,还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购买和使用教辅书籍更应持谨慎态度。
2.学生的“跟风习惯”
调查发现,有60%的学生由于考试的需要,喜欢那些针对教材编写的参考书或者以习题为主的教辅书。使用这种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和惰性。更糟的是,学生之间买书是相互传染的,有人买了觉得好,立刻就有许多人跟着买。根据调查资料,有20%的学生买参考书时是“参考同学”买的,有30%的学生买参考书的标准是参考书的“名牌效应”,这两种类型合起来已经占了调查人数的50%。学生买书的参考标准大都是那些成绩好的同学,而成绩好的同学选用的参考书往往是比较难的,如《中学教材全解》《状元之路》《发散性思维》《黄冈兵法》《走向清华北大》等,买了太难的参考书,看不懂又浪费时间,久而久之就将其丢在一边,造成了金钱上的浪费。还有很多参考书是针对学习好、“吃不饱”的学生的,超纲的题目多,题目难度大,目的是“提高”;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买书是为了“补差”,当然达不到目的,尤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挫伤了学习的自信心。还有一些参考书提供的例题的难度和后面练习题的难度完全脱节,例如,某知名参考书的化学版,前面的例题比较难甚至有超纲现象,而且解释比较难懂,后面的习题难度却大减,令学生(特别是水平一般的学生)不知如何把握。大部分学生是在跟风的心态下做参考书上的习题的,中学生学习压力本来就大,再加压,效果可想而知。
很多学生在挑选参考书时并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只看书名。还有不少学生每门学科都选用同一系列的参考书。然而,一些参考书各学科间质量不均的现象就对这一类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对此,我们认为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应抓住基础;中等程度的学生应该力求完成课堂内容,不要看别人买了参考书就丢开课本跟着买,忽略知识的连贯性和基础的重要性;学习较好、需要提高的学生可依据自己各科的程度理性地选择,但前提仍然是掌握课本知识。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怕浪费时间去估量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做出客观估计后再寻找适合自己的参考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时间、精神与金钱的损失。
学生手里的“学辅学参”太多了,他们未必都看。据调查,50%的学生每门课都有好几本参考书,比教师的还多。
学生自己购买的“学辅学参”非常多,理科生尤然,这些书对成绩特别优秀的同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成绩一般或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不适用,因为编写者并没有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外做了不少题,但最后基本的题型却不会。参考书可以用,但毕竟是服务工具,要以教材为主,有目的地选择,不能被参考书牵着鼻子走,东一本西一本地看。高中生多数以感性学习为主,上升到理性学习的极少,选书也是凭感觉。其实在教师的指导下选一两本参考书就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多了反而找不到学习重点。
其实,买过多的参考书是没有必要的,但平时从学生、家长到教师,似乎人人都在瞪大眼睛、挖空心思地做难题,找难题,设计难题,唯恐漏掉“万一”。学生适当地多看几本参考书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分清主次,选好“精读本”,不要过多地沉浸在习题之中。除了一本需要仔细阅读(包括仔细做题)之外,对于普通的参考书看看例题和知识点即可。在看的过程中注意领会解题技巧,要能够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3.家长效应
在给子女买“学辅学参”时,不少家长不够理智,有跟风心态、攀比心态,好像给子女多买参考书、报各种补习班,学习就有保证似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0%的学生在参考书购买上是受“家长影响”的(见图5-1)。学生手里的不少书是家长选的,由于购买的盲目性,参考书的作用并不大,有的书甚至连翻都没有翻过。另外,同学之间有攀比心理:好学生有参考书,我为什么不能有 又不是买不起!结果课外的书越来越多、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成绩未必能提高;有的甚至觉得反正有参考书呢,上课也不好好听讲;有的连课内的作业都不能完成,实际效果与家长的初衷大相径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即对参考书有一种天然的信任,然而现在有些所谓的“学辅学参”错误率太高,不仅引起学生的怀疑和误解,也影响到课堂教学。
4.“过时”参考书处理不周,造成严重浪费
调查统计图5-2显示,20%的学生把用完的参考书扔掉,25%的学生把用过的参考书当废纸卖掉,15%的学生留下自己以后用,40%的学生把参考书留给比自己小的亲戚朋友。而再追问这40%的把书留给比自己小的亲戚朋友的学生,“亲戚会用你的书吗 ”大多数的回答却是“不确定”或“多数不会”,这无形中又是一种浪费。而且现在教材的更新改版非常快,往往对比自己小一两岁的人就已经不适用了,即使教材相同,每年考试的重点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语文、政治等学科。不少人也会认为上几届的参考书比较老旧,不太会选择使用。而留给亲戚朋友的参考书又有一部分是几乎没翻过的新书,这就更浪费了。据不完全统计,每十名同学中就有一到两人一个学期浪费价值几十元的新参考书,这看似不多,但累积起来的数目是难以估计的。调查小组认为这已经成为一种经济现象,而且越来越普遍,这不仅是一种浪费,还给家庭增加了不必要的开销,更助长了那些出版低质量参考书的不法商人的气焰。而且现在的参考书定价不合理,涨价速度快,比同类型的其他书籍价格更高,但纸的质量往往不如那些书。
四、思考与建议
总之,现在的学生缺少的不是各种各样的资料,而是反思的时间!大量、反复、机械地做题,却不对所做的题进行反思,成绩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据报纸报道的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介绍,他们最重视的是教材,重视反复研究教材上附的阅读材料,还动手做小实验,直到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这才是值得借鉴的“诀窍”。学好教材是最重要的,应把注意力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巧上。所以建议大家购买“学辅学参”时更要考虑基础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千万不能脱离自身的具体情况。学生用“学辅学参”的情况是高中生比初中生多,理科生比文科生多,家庭经济情况好的比经济困难的多。尽管高考的题目从不超纲,但难度大,题目活,不做课外的题还真不行。当然,做题的前提是必须掌握教材上的基本概念,而且要通过做题训练科学的思考方法,如果只着眼于做题,做一题只有一题的收获,就不可能形成系统的思考方法。学生常常心急,觉得教师推荐的还不够,自己还要到处找,结果买了又不看,造成浪费。适当参考教学辅导书,有益于开阔思路,学生看了以后会反思,会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参考书用到实处。
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