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实践活动课(通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探究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实践活动课(通用版)

资源简介

探究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
研究背景
“十三五”是景德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景德镇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立足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的发展定位,感恩奋进、真抓实干,凝心聚力、共识共为,越来越展示出开放、自信、实干的新形象。尤其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获批,为景德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千年古镇迎来了千载难缝的历史机遇,世界瓷都开启了对话世界的崭新篇章,一个用独特语言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景德镇正在崛起。
问题的提出
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
千百年来,景德镇的陶瓷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绵延和传播到世界各地。随着瓷土资源枯竭,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呢?
对于这一课题的探究,建议采用以下思路。
了解景德镇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发展瓷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查阅资料,说明瓷土资源逐步枯竭对景德镇发展的影响。
阅读相关资料,探究景德镇产业转型选择的道路。
阅读相关资料,为景德镇 是否走“世界瓷都”之路献计献策。
知 识 拓 展
资料 1 因瓷而兴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丘陵地带。昌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最终注入鄱阳湖(图 2.33)。境内有优质瓷土矿。
7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开始制陶。宋景德元年(1004 年)因造御瓷而改用皇帝年号,始名景德镇,成为我国瓷器中心。制出的青白瓷器独具特色,闻名天下(图 2.34)。
资料分析
依据资料说出景德镇瓷器外运的主要运输通道。
解析:
我国古代交通可简单概括为“南船北马”。即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景德镇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结合材料“昌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最终注入鄱阳湖。”可知,古代景德镇瓷器外运以水运为主。具体表现为:顺昌江自北向南顺流而下,经鄱阳湖入长江,然后经长江至上海,运往中国和世界各地。现代社会,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化,景德镇瓷器历史悠久,外运的方式以航空和陆路运输为主。
故答案为:
古代景德镇瓷器外运以水运为主,顺昌江自北向南顺流而下,经鄱阳湖入长江至上海,运往中国和世界各地。现代社会,景德镇瓷器外运的方式多样,以航空和陆路运输为主。
资料 2 土尽而衰
20 世纪 60—80 年代,当时不到 40 万人口的景德镇市就有 8 万人从事瓷业,瓷器年产量曾占全国的 20%。鼎盛时期,瓷业产值占景德镇市生产总值的 60%。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瓷土资源枯竭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景德镇大批陶瓷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景德镇瓷业规模不断萎缩,瓷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91年的 20.4% 下降到 2000 年的 2.6%。
资料分析
1. 说出 20 世纪 90 年代景德镇瓷业衰退的主要原因。
2. 推测景德镇瓷业生产可能带来的问题。
解析:
1.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瓷土资源枯竭导致景德镇瓷业缺乏低成本原料,购进原料成本增加;景德镇瓷业生产历史悠久,长期的生产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随着陶瓷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瓷业的市场竞争激烈;由于当地改革开放步伐缓慢,使当地瓷业缺乏优惠政策的支持;当地从事瓷业人口多,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且部分人才会因经济原因外流,使景德镇瓷业缺乏优秀技术人才;当地在生产过程中,思想较为传统和保守,过度看重艺术瓷,对其他产品的开发不足;当地长期以瓷业为主,缺乏其他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动力不足;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使当地产品口碑受损;当地地处山区,90年代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发展后劲不足,造成当地瓷业逐渐衰退。
2.发展瓷业需要大量的瓷土作为原料,而过度开采瓷土会导致地表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破坏;瓷器在烧制过程中需要燃烧大量化石燃料和使用染料,易对环境产生污染;由于瓷业规模的萎缩,造成当地经济效益下降,使得当地失业人数增加;同时瓷业的萎缩,也会造成熟练人才外流,或前往其他地区或其他行业谋生,可能会造成一些传统的技艺消失。
故答案为:
1.瓷土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市场竞争激烈;改革开放步伐极慢;劳动力素质偏低和人才外流;过于看中艺术瓷;出现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口碑受损;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比较落后。
2.瓷土资源的开采,可能带来生态破坏;瓷器烧制过程中易产生环境污染;瓷业规模萎缩,经济效益下降,失业人数增加,人才流失,可能造成一些传统技艺消失。
资料 3 机遇与挑战
21 世纪初,景德镇踏上转型发展的新路,重点发展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瓷。景德镇如今拥有 30 多处陶瓷文化遗址,是我国独有的充满陶瓷文化艺术气息的城市。景德镇有不同级别的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工程研究中心,众多工艺大师和从事陶瓷工艺制作、陶瓷科学研究的人员会聚于此。景德镇还有全国唯一一所陶瓷大学,每年培养近千名相关专业的大学生。
但是,由于产学研的分离,其科研成果很难快速转化为生产力。陶瓷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很少留在景德镇。景德镇陶瓷企业的主要精力一直集中在工艺改造上,陶瓷企业多以中小型和个体作坊为主,这些陶瓷企业资金不足,生产经营行为完全被国内市场左右。
资料分析
1. 景德镇为什么重点发展艺术瓷器?
2. 景德镇瓷业再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综合以上分析,开展讨论“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
解析: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材料可知,景德镇自古就是我国瓷器的主要产区,制陶历史悠久,拥有大量的优秀的传统工艺;景德镇拥有30多处陶瓷文化遗址,陶瓷文化遗址多,充满了陶瓷文化艺术气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瓷需求量不断增加,且相比于普通瓷器,艺术瓷器价值更高。
景德镇重点发展艺术瓷器原因主要从历史、工艺、市场、文化等方面分析。
2. 根据材料可知,由于生产、教育和科学研究相分离,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很难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新产品不能快速投放抢占市场;人才外流,导致制瓷人员素质偏低,影响产品质量;偏重工艺改造,脱离市场需求,市场逐步缩小;陶瓷企业多以中小型和个体作坊为主,资金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生产经营行为局限于国内市场,受国内市场影响大。
景德镇瓷业再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从生产力、市场、劳动力、质量、资金等方面分析。
故答案为:
1.景德镇制陶历史悠久,拥有传统工艺;景德镇陶瓷文化遗址多,充满了陶瓷文化艺术气息;艺术瓷器价值更高。
2.由于产学研分离,科研成果很难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人才外流,导致制瓷人员素质偏低;偏重工艺改造,脱离市场需求;陶瓷企业多以中小型和个体作坊为主,资金不足;生产经营行为局限于国内市场。
问 题 探 讨
步骤一:收集资料,了解景德镇在江西省的地位,并和我国其他陶瓷生产基地进行比较,了解景德镇的经济发展水平。
步骤二:收集景德镇其他产业资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景德镇应重点发展哪些支柱产业?
步骤三:查阅景德镇的相关资料,讨论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
解析:
以赞成为例,景德镇继续世界瓷都之路,首先陶瓷工业基础好,而且景德镇陶瓷早期的影响力大,还有景德镇转型的发展后,陶瓷业的产业链长,附加值高。
不赞成角度,景德镇继续发展瓷器行业,会造成过度的产业单一,经济发展受限,规模扩展不开。
故答案为:
赞成: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世界瓷都,知名度高;科研基地阵容大,技术力量雄厚;工艺大师多,经验丰富;交通便利等。
不赞成:原材料枯竭;竞争加剧;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等。
新闻链接
千年瓷都景德镇:不忘嘱托抢抓机遇开启对话世界的新篇章
——御窑博物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陶瓷是中国名片、世界语言。
2019年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3年再次视察江西,作出了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重要指示。2019年11月4日,李克强总理考察江西景德镇,要求“要全力以赴建好国家试验区,把千年瓷都打造成国际瓷都”。
2019年8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印发《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出把景德镇建设成为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简称“两地一中心”)。
“两地一中心”战略定位分两步推进。第一步,到2025年,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陶瓷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建立,陶瓷文化保护传承、陶瓷产业创新发展、陶瓷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合作的体系基本形成。第二步,到2035年,试验区各项建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景德镇成为全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新型人文城市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期待,为景德镇全市上下建好国家试验区增添了信心、坚定了决心。一年来,景德镇市全力推进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千年瓷都正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时光在感恩奋进的旋律中滚滚向前。回首这一年,景德镇的每一个历史时刻都交织着光荣与梦想,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孕育着未来与希望。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有嘱托和期待,江西省委、省政府有要求,发展有变化。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用心用情,做实做好,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主线,聚焦组织保障,聚焦顶层设计、聚焦宣传发动、聚焦项目建设、聚焦政策对接,从“创建”到“建设”,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换。千年古镇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世界瓷都开启了对话世界的新篇章。
守住千年陶瓷文化根基
千年窑火铸就的灿烂景德镇陶瓷文化,是5000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根与魂。”景德镇市委书记钟志生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指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城市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
近年来,景德镇市在推进陶瓷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过程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逐步探索形成了以文物保护助发展、惠民生、促开放的“景德镇的经验”。
景德镇市先后编制了御窑遗址、湖田窑遗址、高岭瓷土矿遗址保护规划和景德镇瓷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将昌江河系周边从唐至明清的52处151个点的古瓷窑遗址纳入大遗址片区保护范畴,并启动了御窑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2019年12月28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正式挂牌,一块块瓷器碎片被清洗、粘接、补缺、打底、上色、上釉,还原古陶瓷千百年前的面貌。这些承载千年陶瓷历史的古陶瓷碎片,不止躺在博物馆里供人远观,还有不少经过筛选、观察、构思、加工制作,成为一件件艺术品,成为传承陶瓷文化、展示陶瓷文明的有效载体。
为了让文物“活化”,景德镇市聚焦陶瓷文物保护、展示、研究、教育,先后建设了19家涵盖陶瓷文化各领域的博物馆,全方位展示景德镇底蕴深厚的陶瓷文化和辉煌历史。
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基地、国家古陶瓷研究修复中心,完成手工制瓷技艺数据库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把陶瓷文化保护和传承放在重要位置。
打造陶瓷特色产业集群
走进昌南新区陶瓷产业孵化加速基地一期项目现场,在阵阵机器轰鸣声中,只见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作业。为了将被疫情耽误的施工进度抢回来,建设方景德镇城投集团与承建方中国二十冶浙江公司周密安排、科学应对,于2月21日就组织了200多名工人进场施工。
近年来,景德镇市以创新为引领,不断调整陶瓷产业结构,在陶瓷产业集群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大陶瓷产业格局规模初具。
整合优势资源,壮大陶瓷产业。景德镇市不断优化顶层设计,着力抢占陶瓷产业链的制高点,推进了总投资45亿元的邑山陶瓷工业综合体、红叶陶瓷新厂、陶瓷设计研发中心等20个项目的建设,陶瓷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在推动陶瓷跨界融合上,景德镇市还围绕“陶瓷+生活+艺术”,开创了“陶瓷文化+体验+旅游+个性化定制”的“陶瓷生活4.0”发展模式,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陶瓷茶具产品及设计大赛、花器大赛、大千集艺术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陶瓷产业与茶产业、花器产业和服饰产业的交流融合,成功推动陶瓷产业发展。
目前,景德镇市拥有陶瓷品牌类中国驰名商标5件、江西省著名商标56件、景德镇市知名商标64件。景德镇陶瓷企业或个人在国家商标局注册陶瓷类商标达到2449件。
据了解,景德镇市陶瓷高科技企业由2015年的4家增长到2018年的19家,2019年有16家通过专家评审及核查并上报科学技术部。同时,景德镇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获得2019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编号的企业已有100家,其中陶瓷企业36家。
发展陶瓷文化旅游新业态
这些年,随着旅游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一批参与感强、文化味浓的旅游新业态纷纷崛起。这些新业态不断刷新着人们的出游体验,成为景德镇市旅游市场发展的新增长点。
近几年,景德镇市着重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统筹实施陶阳里历史街区保护利用PPP项目、御窑周边配套装饰提升项目和御窑博物馆新馆建设,重点推进御窑厂、陶溪川、三宝瓷谷等陶瓷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各种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纷纷涌现,给游客带来了一场文化味更足的旅游盛宴。
景德镇围绕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依托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个性定制+参与体验+文化旅游”的陶瓷文化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实施“文化+”战略,申报创建国家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大力推进陶瓷非遗技艺进景区,不断丰富景区文化内涵。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以“文化+”“生态+”“旅游+”为抓手,景德镇市放大陶瓷文化品牌优势,发展陶瓷文化游、自然风光游、乡村休闲游等景德镇最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业态,完善服务设施,形成“省内融合、区域合作、国际对接”的文旅大格局。
在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大背景下,景德镇市坚持把陶瓷文化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加以挖掘、整合和提升,通过旅游业体制机制创新,成功建设了一批新平台,培育了一批新亮点,文旅资源开发逐渐走向全域、文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文旅业态不断创新,绘就了一幅山水人文交相辉映的精彩画卷。
释放“瓷引力”,匠从八方来
景德镇市委书记钟志生提出:“建好国家试验区,文化是灵魂,人才是根本。”
景德镇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思想,始终坚持“环境+政策+平台”的模式优化人才生态,为各类人才在景德镇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尤其是充分利用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世界最完备的手工制瓷产业体系,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陶瓷艺术家、陶瓷创业者和能工巧匠前来。
“现在,我要做的,就是努力推动景德镇陶瓷艺术代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在这里学习工作了17年,景德镇已经成为他第二个家。每年,他有3个月待在这里。
“景德镇有千年的制陶史,这里的能量与众不同,是热爱陶瓷的人都能懂的一种特殊语言。”来自美国的“境外景漂”拉巴尔说,他曾在德国等地的陶瓷工厂工作过,来景德镇是想来“寻根”。
“从提升环境吸引人才,到完善政策留住人才,再到搭建平台聚集人才,景德镇释放出强大的‘瓷引力’。”景德镇土生土长的青花瓷大师黄景藏对景德镇的人才政策充满期待。
禅瓷艺术家印禅也是因为景德镇的“瓷引力”而决定定居景德镇的。在“2019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印禅的禅瓷艺术作品被抢购一空。景德镇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艺术氛围,让印禅感叹自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种种迹象显示,随着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画卷的壮阔开启,景德镇将又一次迎来“匠从八方来”的景象。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下,景德镇市上下正按照《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安排,在加强陶瓷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逐项发力。
以自信姿态讲好“china”故事
景德镇是一座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因瓷而名的城市,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和重要货源地。自汉代出口以来,景德镇陶瓷已遍布世界各地,是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号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景德镇发展标定的历史方位、擘画的美好蓝图。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时代大潮的助推下,景德镇市充分发挥特有的品牌效应和陶瓷产业比较集中、陶瓷产品适合流通且适合在网络销售等优势,实施“陶瓷+”“互联网+”战略,推动陶瓷跨界融合发展,促使景德镇陶瓷电商出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此外,景德镇市充分利用景德镇特色资源优势,倾力打造了陶溪川、三宝瓷谷等一批集创意、交流、旅游为一体的文化交流承载平台;与故宫博物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机构合作办学办展,搭建高层次的交流新平台;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合作,推动“中国陶瓷发展研究院”智库建设,吸引国际上更多高层次陶瓷人才,让他们感知中国文化,感知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
从2004年开始,景德镇连续16年成功举办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在“2019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来自中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近千家陶瓷企业参展,3500多名客商参会,艺术陶瓷、创意陶瓷、日用陶瓷、高技术陶瓷等一应俱全。
如今,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陶艺家和艺术爱好者,来到这座江南小镇,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万多名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和陶瓷爱好者,在景德镇创新、创业、创作,相当于景德镇主城区常住人口的5%,其中有5000多人属于境外“景漂”。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曾经的景德镇,书写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辉煌;现在的景德镇,正以自信姿态讲好“China”故事,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未来的景德镇,当国家试验区建设开花结果后,必将释放更璀璨夺目的光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开局之年。未来已来!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笃定前行,就一定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价值、新时代特征、景德镇特点的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新路子。
大潮起昌江,千年瓷都再出发!
实践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认识到,深度体验陶瓷文化游这个最具景德镇特色的旅游产品中,深切感受到历史上、记忆中的景德镇,正在变成一个可触摸、可体验的景德镇,变成一个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景德镇,变成一个用独特语言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景德镇,使景德镇成为展示陶瓷文化的名片、讲述江西故事的平台、传播中国声音的窗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