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8《童年的水墨画》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 童年的水墨画
单元主题 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
单元 要素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核心素养 1.语言运用 2.思维能力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摘录 本课定位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义务教育话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本节课的相关要求如下: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2.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3.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孩子们或是呼朋引伴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带着雨珠的小蘑菇,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诗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课文以“童年的水墨画”为题,中国的水墨画,写意而不写实,用笔往往简约、凝练,而本课的每一首诗都符合水墨画的特征,寥寥数笔就勾勒 出一幅幅儿童生活的欢乐画卷,诗中有画,令人回味无穷。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时期,他们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对儿童诗也非常喜欢。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不少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与想象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想象力很丰富,但语言还是很贫乏,要加强语言积累,提升他们的表达与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字,能分辨“拨”和“拔”,能读准多音字“当、斗”。 2.初读诗歌,了解组诗。学生能够运用“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能说出在溪边看到的画面。 3.学生能够感受到乡村儿童生活的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教学重难点 1.会认“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字,能分辨“拨”和“拔”,能读准多音字“当、斗”。 2.初读诗歌,了解组诗。学生能够运用“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能说出在溪边看到的画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板块一:听歌曲,走进童年的百花园(学习目标:1.听古诗、说童年,明白童年是个百花园。2.了解单元语文要素,知道什么是“水墨画”。) 1.听歌曲,说一说诗中的孩子们在干些什么。 2.读单元页,了解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引导回忆:三年级上学期时,我们学习了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你还记得有哪些方法吗? 3.读课题,书空,注意识记“墨”字。 4.欣赏图片,知道什么是“水墨画”。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艺术形式,用毛笔蘸取或浓或淡的墨在纸上作画,要么勾勒,要么点染,寥寥数笔就能绘出生动的画卷。 用好听的古诗新唱吸引孩子们的目光,从古代儿童多彩的幸福童年过渡到单元页,自然又贴切。解读课文题目环节,让学生观察水墨画,初步了解水墨画,并从题目对全文进行了预测感知。
板块二:读课文,概括童年生活场景(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通课文,识字写字。2.通过回忆比较,知道什么是组诗。3.了解三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场景。) 活动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活动二:认读大赛我最行。 1.生字认读:水墨画、染绿、破碎、浪花、溅起。 2.读好多音字和易错字。 多音字:当[dàng ] 作 斗[dǒu ] 笠,出示图片,了解斗笠。 易错字: 拨 拔 (有竖是拨,无竖是拔) 活动三:生字书写我最棒。 1.出示“墨”“染”“碎”“爽”,让学生观察,说说怎样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2.完成《写字》第33、34页生字描红(各描两个)。 活动四: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读出诗歌的节奏。 2.《童年的水墨画》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儿童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3.思考:这三首诗分别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些场景?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本环节设计了四个活动,前三个活动通过反复诵读、分辨与观察扫清字词障碍,第四个活动引导学生从读准字音到读出节奏,在读出诗歌的韵律美的基础上,了解什么是“组诗”,知道这组诗分别描写了哪些场景,训练抓住事件进行概括的能力;整体感知三首小诗在题目、内容和形式上的相同点,对“组诗”这一概念有进一步的了解。
板块三:品《溪边》,体会儿童垂钓的乐趣(学习目标:学习用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等方法理解难读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指名朗读《溪边》,说说你认为哪些诗句比较难读懂? 预设: 活动一:借助图片理解第一句诗。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画:这幅图画让你想到了哪两句诗? 2.齐读诗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 3.小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借助图片,发挥想象。背诵第一句诗。 活动二: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二句诗。 1.出示诗句,指名朗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3.句式变换:将“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分别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4.背诵第二句诗。背诵前两句诗。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活动三:抓关键词理解第三句诗。 1.出示图片,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出示诗句,抓关键词“扑腾”“鱼儿”“笑声”理解儿童的欢乐。感情朗读。 3.背诵第三句诗。 4.抓关键词背诵整首诗。背诵展示。 本环节紧扣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进行设计。学习三句诗,分别教给学生一种理解难懂诗句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质疑,在交流中释疑,通过各种方法理解、感受诗歌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教师适当引导、点拨,让学生从一句句的背诵诗句到整首小诗的背诵,达到当堂成诵的目的。
板块四:梳理总结,掌握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学习目标:体会《溪边》的写法,巩固理解难懂语句的几种方法。) 1.出示整首诗,梳理出描写静态和动态的诗句,小结:这首诗既有色彩,又有动静转换,儿童垂钓场景充满乐趣。 2.小结学法:阅读时,遇到难懂的句子,我们可以借助图片、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来帮助理解。 “教材只是个例子”,语文学习最重要的还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课的结尾梳理学法正是基于此种理念。
课后作业 把《童年的水墨画》读给你的学习小伙伴听,并流利背诵《溪边》。
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 借助图片 江上戏水 联系上下文 林中采菇 抓关键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