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创意 理解鉴赏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1《沁园春·雪》活动课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吟诵创意 理解鉴赏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1《沁园春·雪》活动课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吟诵创意 理解鉴赏 ——《沁园春·雪》活动课教学设计
【活动设想】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益。”诗词的学习借力吟诵,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眼、口、心、耳并用,炼词磨句,点评释疑,学生自己内心有了对诗词的自我理解,再通过朗诵、绘画、音乐的活动形式诠释诗词,达到内化能力,提升素养的目标。
【活动目标】
1.通过朗读活动品味语言美,掌握本文的篇章结构,理解本词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通过个性化解读活动再现诗境,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活动准备】
1. 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2. 划分朗诵小组,按照朗诵的基本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本词。
【活动课时】
两课时
【活动过程】
情境创设 诵读导入
活动准备:
播放配乐诗朗诵《沁园春·雪》,学生们边听录音边跟着高声诵读。
PPT展示:学生搜集的相关作者、写作背景等简要资料
课前小调查:同学们平时喜欢读小说还是读古诗词?
“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课文的体裁——诗词被誉为“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切入教学,明确活动目标。
活动一:感知诗词 我是朗诵家
活动背景: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诗词的解读可以有多种形式,个性化的。诗词可以吟诵可以歌可以舞可以画可以再创作,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解读把诗词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升自身语文素养。
活动任务:
1.以小组为单位,朗读感知本词,鼓励运用创意个性的解读形式。
2. 各小组展示,进行朗诵比赛。
3. 比赛过程中,其他同学根据评价表,做好点评准备。
创意朗诵 小组展示
诗情画意组:小组诵读的过程中,出示组内同学创作的一幅《江山如此多娇》图画,诵读配画,正如其组名,诗情画意遥相呼应。
设计意图:从情境创设,学生诵读热身,到明确目标朗诵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朗诵比赛组内自主朗读练习后再全班以诵读比赛的形式开展,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形成竞争关系,学生主动诵读文本,品味语言揣摩词句,采取极具创意、多种角度的诵读展示,力求呈现最佳效果。
活动二:诠释诗词 我的朗诵秘诀
活动任务:
1.学生讨论后,汇总典型的问题,请获奖组的学生代表答疑,在朗诵“……”哪几句或哪一节时为什么要这样读或以这样的活动形式处理?
2. 在研讨过程中明确并巩固“诵读诗词要注意哪些方面?”
学生释疑 深入解读
学生1:
问题:请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什么要这样停顿,“朝”字为什么要重读?
学生2:
问题:请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为什么这样划分节奏?
拨剑四顾组释疑:整体看这一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写想象之景的,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心中是有画面感的,再根据作者所想象到的内容,“须”是等待的意思,面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河山,由“须”字的带出想象雪后初霁祖国的艳丽美景,“须”字的后面需要划分节奏,进行简短的停顿。“看”是虚写,作为动词停顿,“分外”要重读表强调,“娆”字在句尾,适当拖长,增其回味。
学生3:
问题:各小组用绘画、音乐、书法、情景动作的形式对朗诵有何促进作用?
诗情画意组:绘画可以把诗词当中的意象用直观的画面展示出来,有助于理解词的意象,朗读时脑海中有画面感,让我们的朗读更符合词的意境。
在研讨过程中明确并巩固“诵读诗词要注意哪些方面?”
学生4:结合写作背景,把握总体的感情基调。
学生5:古诗词的诵读节奏的划分和节奏的停顿,
学生6:朗诵古诗词的时候还要注意重音的处理。
设计意图:学生讨论汇总典型问题后,以学生提出疑问,获奖组学生代表释疑答疑的形式,学生们共同研讨问题,在解答的过程中,进一步的理解诠释文本,明确朗诵方法技巧,并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学生们自主探究,在过程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
活动三:解读诗词 我是评论员
活动任务:
1.全体学生讨论后以“我认为哪一组诵读得最好最到位,比如……(哪一个词哪一句哪一节),这样读这样处理,既读出了……又让人感受到……”类似的句式来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再次解读文本。
2. 统计得票,评出诵读获奖组。
学生点评 以读促悟
学生7发言:我认为拨剑四顾组读得最好,比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几句,他们在“望”字后面作了比较长时间的停顿,既读出了“领字”的气势,又让人感受到“望”字的意味深长。
学生8发言:我认为锦绣未央组读得特别到位,比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他们读出那种精神奋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感觉,让人仿佛看到山岭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像白象在奔跑。
学生统计得票,评出“最具表现力”组,“最富感召力”组,“最有爆发力”组。
设计意图:在进行朗诵比赛前,布置点评任务,让学生既能在比赛时尽力诵读,展现自己最高水平,又能在其他组同学诵读时,认真聆听记录,为点评做准备,并自觉寻找发现同一个词或同一句同一节不同组别诵读时的不同,比较反思怎样诵读的效果最好最切合文本,促进对文本的进一步解读。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是课堂学习内容的浓缩,本板书像一幅微型的艺术品,整体呈雪花状,围绕本文的题目“雪”为中心,几个关键性的字词作为雪花的片状,如上阙领字“望”及景,下阙情感钥匙“惜”及人,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方便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文本,也有助于学生诵读记忆文本,兼顾知识性和美观性。
活动效果:
心理学认为疑难最容易产生探索性的反射,思维也应运而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劣等教师给人奉送真理,一个优等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从学生感知文本朗诵比赛到学生点评初步解读文本,到获奖组的学生释疑深入解读文本,到学生再现、个性化解读文本,活动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既给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解读的时间,又给学生朗诵展示和研讨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学习上的合作探究。
活动评价: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比赛点评解答展示等活动形式,将全体学生密切集结在诗词学习活动的课堂中,诗词朗诵比赛的时候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全体学生,通过比赛点评获胜组学生释疑,以及学生对文本个性化解读展示等活动组织形式的结合,营造生动紧张,极富感染力的古诗词学习氛围,让认知和情意等领域的互为助力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