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师汇报课统一用纸
科组 语文组 年级 六年级 设计人
课题 12 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根本宗旨。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体现,“为人民服务”像一根红线贯穿我们党的历史,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五方面内容:第1自然段明确“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第2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死”,第3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批评;第4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困难;第5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我们的队伍”里死去的同志。 这五个自然段用一对密切相关的词语——“我们”与“人民”,建立起紧密的内在关联。“人民”不言而喻,“我们”是谁,“我们这个队伍”是谁?文章第一句就明确指出是“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这是全文的出发点。“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提出“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即“为人民服务”,指出“我们” 与“人民”的关系,这是全文展开论述的根基。“完全”“彻底”两个词不仅体现了用语的严谨,也是作为领袖向全党全军树立的高标,更是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第2自然段开头顺应上一段结尾处提及的刚刚牺牲的“我们这个队伍”中的张思德同志,引出了如何对待“死”的论述。第3自然段开头再次强调:“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不怕别人批评。 前三段阐明“我们”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不怕批评,第4自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目标,联系当时现状,论述如何对待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困难,指出“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 第5自然段回答了如何对待那些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同志。毛泽东同志重点强调:“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些语句饱含了毛泽东同志对革命同志的爱护,对同志生命的珍视和尊重
学情分析 经过六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培养了一定的获取信息能力和自学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用的方法查阅资料,做到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且往往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比较愿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有学习任务单做引导,可让学生运用课前查阅资料、课中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同时,学生也能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出主要意思。
设计理念 本节课将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借助相关资料合作交流。首先,字词学习方面,将采取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如“葬”字可以通过会意字的演变加强记忆;“泰”字要注意下面部分的书写,不要写成“水”。其次,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将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可以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最后,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对于学生而言,论说类文章还不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对论说类文章的相关知识不必过多介绍,这一课时只要求学生能了解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教学目标 1.会写“彻、迁”等9个字,会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响亮口号现服务,未成曲调情先染 1.播放阅兵式片段: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2.说说观后感。 3.师过渡:是呀,我们听到了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听到了那铿锵有力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 3.请大家再来齐读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为人民服务! 4.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阅兵式的铿锵回应中,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二、生字新词触服务,思德形象立眼前 1.自读课文,理清脉络。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思考:这篇课文是毛主席为谁写的?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词。 课件出示: 革命 解放 彻底 剥削 压迫 牺牲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五湖四海 (2)开火车读词语,教师相机纠正读音,解释词语。 学生齐读词语。 (4)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出示字:彻、迁、泰、迫、批、标、栖、炊、葬。 (5)教师对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泰:不要把下半部分写成“水”。 牺:右半部分不要多写一横。 葬:“死”要写得扁一些,下方的“廾”第二笔是撇,不能写成竖。 (6)生在任务单上书写易错字,同桌互评。 3.了解张思德。 (1)梳理脉络:这篇文章是毛主席为谁写的?与以往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预设: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议论文。 (2)简单介绍议论文的特点: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理,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 (3)师过渡:《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毛主席为什么要特意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演讲呢?通过课前查阅的资料,你对张思德有多少了解? (4)全班交流关于张思德的相关资料。 (5)师评价,补充播放电影《张思德》的片段。 (6)小结:同学们,张思德同志在毛主席心目中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同志,当时正处于在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所以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在追悼会上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课前的学习任务单,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借助课前查找的资料与同学交流等进一步了解张思德同志。这样对文章主要人物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默读课文探服务,四大方面绕中心 1.教师引出示要求: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中的哪一句话在进一步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涵? 预设: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教师追问:可以删除这句话中的“完全”和“彻底”两个词吗? 预设:不能删除。“完全”和“彻底”表明了为人民服务的程度,其中“完全”代表着我们心里想的只有“解放人民”没有别的事,而“彻底”则表明了我们的工作只为人民的利益,这样表达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决心。 3.教师小结: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4.思考:“我们这个队伍”指的是什么? 5.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任务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八路军、新四军。 6.教师补充资料: 八路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华北抗日的主力。 新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原是红军游击队,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华中抗日的主力。 知识积累:在抗战期间,除了有八路军和新四军这两支革命队伍外,还有一支“海南琼崖纵队”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设计意图】灵活地借助相关资料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本单元的重点,本环节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资料并根据所知内容进行思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7.教师引出要求:第1自然段提纲挈领地表明了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接下来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2—5自然段,小组合作交流:这几个自然段围绕“为人民服务”分别讲了哪些内容?将讨论的结果写在任务单上。 小组汇报预设: 第2自然段讲了如何对待“死”。 第3自然段讲了如何对待批评。 第4自然段讲了如何对待困难。 第5自然段讲了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 8.本文各段落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预设:第1自然段是中心论点,也就是主要观点,其它段落围绕第1自然段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来论述怎样才能完全地、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9.换个句式明确第1自然的与另外几个段落的关系:毛主席演讲中的中心论点是“为人民服务”,那怎样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我们尝试运用“因为……所以……”这一关联词来再次明确篇章段落内容之间的联系。 例如: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预设: 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不怕别人批评; 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责任克服困难; 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要给死去的同志开追悼会,寄托哀思,使人民团结起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进一步感受篇章段落间的联系。 四、总结课堂明方向,课后实践巧运用 1.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它跟我们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本文是如何将这几方面写具体的。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查阅资料,了解还有哪些人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是本节课的总结,也是为下节课做好铺垫,旨在让学生带着收获与兴趣走进下一节课。
板书设计
如何对待“死” 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 12 为人民服务 如何对待批评 (议论文) 如何对待困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