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4 化学与社会发展目 录23考点一 燃料及其利用 4【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4考法01 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4考法02 燃烧与灭火 6考法03 爆炸及爆炸、燃烧图标 7考法04 化石燃料 8考法05 新能源 9考法06 化学与环境保护 10【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10知识点一 燃烧 11知识点二 灭火与爆炸 12知识点三 化石燃料及对环境的影响 13知识点四 新能源 13【题型归纳·命题预测】 14考点二 化学与生活 24【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24考法01 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 24考法02 元素与人体健康 25考法03 化学合成材料 26【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27知识点一 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 27知识点二 元素与人体健康 28知识点三 化学合成材料 29【题型归纳·命题预测】 29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命题预测燃料及其利用 掌握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燃烧的条件;明白促进燃烧的方法;认识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了解石油炼制出的几种重要产品及其用途;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新能源的重要性。 (1)燃烧与灭火:本考点常以选择题和填空与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灭火原理、灭火措施的判断等。常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火灾或近年来重大火灾事件等,以文字的形式呈现。 (2)化石燃料的利用:该考点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的形式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传统化石燃料的相关内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常结合环境及能源问题等,以文字形式出现。化学与生活 认识蛋白质、糖、油脂和维生素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并了它们在食物中的存在及其功能; 知道人体组成的主要化学元素;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了解有机化合物及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特点;认识三大合成材料的性能与用途; (1)人体的重要营养物质:本考点常以选择题和填空与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判断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营养物质的补充等。常以文字、表格或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 (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本考点常以选择题和填空与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元素缺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及摄入量等。常生活中的做法以文字或表格的形式出现。考点一 燃料及其利用考法01 实验探究燃烧条件1.(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三个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仅是提供热量B.实验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C.实验三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实验一中的现象也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答案】A【解析】A、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不仅是提供热量,而且能将水中的白磷与空气(氧气)隔绝,说法错误;B、 实验二中小木块能燃烧,小石块不能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 ,说法正确;C、实验三小木块、小煤块都与氧气接触,温度相同,小木块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说法正确;D、实验一中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水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能发生燃烧,该现象也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说法正确。故选A。2.(2023·安徽·中考真题)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答案】B【解析】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可通过加热 KMnO4 制取 O2,故A说法正确;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图示中白磷在60℃的热水中,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 O2 后,白磷燃烧,通过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并不是只需要氧气,故B说法错误;C、白磷和红磷都在60℃的热水中,通入 O2 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故C说法正确;D、白磷能在空气中自燃,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故D说法正确;故选B。3.(2023·青海·中考真题)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以下是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已知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1)装置A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请解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 ;(2)装置B中通入O2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3)装置C若要出现与装置B相同的现象,通入O2前需要的操作是 。【答案】(1)红磷的着火点高,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白磷燃烧(3)给冷水加热,温度稍微高于40℃即可【解析】(1)已知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在盛有热水的烧杯口盖一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红磷,一端放白磷,现象是装置A中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装置B中通入O2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磷燃烧。(3)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装置C若要出现与装置B相同的现象,通入O2前需要的操作是给冷水加热,温度稍微高于40℃即可。考法02 燃烧与灭火4.(2023·贵州·中考真题)探索燃烧的利用和控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产生的能量被广泛应用B.把煤块粉碎成煤粉使用,可以使煤充分燃烧C.炒菜油锅着火时,立刻盖上锅盖可以灭火D.把蜡烛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蜡烛能立刻燃烧【答案】D【解析】A、燃烧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产生的能量被广泛应用,用于做饭、取暖、发电、冶金等,故A选项说法正确;B、把煤块粉碎成煤粉使用,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故B选项说法正确;C、炒菜油锅着火时,立刻盖上锅盖,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灭火,故C选项说法正确;D、把蜡烛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蜡烛,蜡烛才能立刻燃烧,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5.【新情境】 结合古籍(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辍耕录》中记载,杭人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 )A.降低了松木的着火点 B.升高了松木的着火点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松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解析】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增大了松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D。6.(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判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燃烧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后灭火C.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图书、档案失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答案】B【解析】A、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以防触电,然后再灭火,故B正确;C、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C错误;D、二氧化碳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等贵重物品的失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扑灭,以免产生的水损坏图书、档案,故D错误;故选B。考法03 爆炸及爆炸、燃烧图标7.(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加油站应张贴的消防安全图标是( )A. B. C. D.【答案】D【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不符合题意;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不符合题意;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不符合题意;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符合题意;故选D。8.(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沼气 B.氮气 C.汽油 D.面粉【答案】B【解析】A、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B、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C、汽油是可燃性液体,易挥发,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D、面粉是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故选B。9.(2024·陕西·一模)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它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遇明火爆炸B.夏天车胎因为曝晒而发生爆炸C.节日烟花在空中爆炸D.面粉加工厂发生粉尘爆炸【答案】B【解析】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遇明火爆炸,燃气燃烧会产生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夏天车胎因为曝晒而发生爆炸,只是车胎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烟花在空中爆炸,烟花燃烧会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粉尘爆炸也会产生新物质,也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法04 化石燃料10.(2023·吉林·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氢气 B.石油 C.乙醇 D.一氧化碳【答案】B【解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选B。11.(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 。(2)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乙醇汽油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效以及调整能源结构,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请写一条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建议 。【答案】(1)石油 二氧化碳(2)混合物(3)骑自行车出行【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石油;二氧化碳;(2)乙醇汽油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3)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效以及调整能源结构,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了节能减排,建议骑自行车出行,故填:骑自行车出行。12. 【新考法】 结合占比结构图(2023·辽宁·中考真题)《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变。下图是不同年份中世界能源占比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化石能源占比日益减少的是 。(2)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4)减少CO2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填字母)。A.随手关灯 B.节约用纸 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答案】(1)煤炭、石油(2)(3)太阳能或水能或风能或地热能或潮汐能等(合理即可)(4)AB【解析】(1)根据图示比较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化石能源占比日益减少的是煤炭和石油;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合理即可); (4)A、随手关灯,有利于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理念,符合题意;B、节约用纸,有利于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理念,符合题意;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会能增加树木的砍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不符合低碳理念,不符合题意;故选AB。考法05 新能源14.(2023·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关于某可再生能源的描述如下:该能源储量巨大,但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如图为该能源在生活中的运用。该能源是( ) A.地热能 B.太阳能 C.水能 D.化石燃料【答案】B【解析】A、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阴雨天不影响使用,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指太阳的热辐射能,能源储量巨大,但是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符合题意;C、水能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阴雨天不影响使用,不符合题意;D、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等,阴雨天不影响使用,不符合题意;故选B。15.(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液氢已应用于航天等领域。目前在生活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困难,原因是( )A.氢气本身无毒 B.氢气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C.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D.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答案】B【解析】A、氢气本身无毒,是氢能源作为燃料的优点,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氢气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是氢能源在生活生产中不能大量使用的主要原因,故选项符合题意;C、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是氢能源作为燃料的优点,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是氢能源作为燃料的优点,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6.(2023·北京·中考真题)氢能是绿色能源。储氢、释氢、用氢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物质转化如下: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①中,涉及到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有 。(3)补全②的化学方程式: 。(4)③中,可通过燃烧提供能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天然气(2)N2、H2(3) N2 3H2(4)【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2)①中,涉及到的物质为氮气、氢气和氨气,其中氮气和氢气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3)②中,氨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③中,氢气与氧气点燃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考法06 化学与环境保护17.(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化学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使用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C.露天焚烧塑料垃圾D.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践行“低碳生活”【答案】C【解析】A、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正确;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正确;C、露天焚烧塑料垃圾,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不正确;D、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践行“低碳生活”,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正确。故选C。18.(2023·广西·中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 )A.乘公交车出行 B.回收废旧电池C.大量焚烧秸秆 D.推广风力发电【答案】C【解析】A 、乘公交车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符合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B、回收废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符合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B不符合题意;C、大量焚烧秸秆,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不符合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C符合题意;D、推广风力发电,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C。知识点一 燃烧1、概念: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2、实验探究燃烧条件(1)实验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②红磷不燃烧。③水下的白磷不燃烧。(2)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现象 ①② 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通过实验现象 ①③ 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3)小结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燃烧。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燃烧分类: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例如:碳的燃烧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C+O2CO2 ;氧气不充足2C+O22CO;(CO中毒: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氧能力)知识点二 灭火及爆炸一、灭火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燃烧条件,就可灭火。灭火的方法:①隔绝氧气(如沙土覆盖);②移走可燃物(如关闭煤气阀门);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二、爆炸1、分类:①物理爆炸:如气球吹爆、爆胎、锅炉爆炸等;②化学爆炸:燃放鞭炮、甲烷爆炸等。2、化学爆炸的条件: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②遇明火燃烧;③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膨胀。三、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知识点三 化石燃料及对环境的影响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它们会引起酸雨)、CO、烟尘等;CO2不属于污染物,但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气体;(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2、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危害:(1)腐蚀建筑物(2)影响水生物、动植物生长(3)污染江河湖泊(4)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等。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NO,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知识点四 新能源1、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现象: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化学性质:可燃性:化学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①节约石油资源;②减少汽车尾气;③促进农业发展;④乙醇可以再生。2、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但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优点:(1)燃烧效率高;(2)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3)资源丰富。3、新能源:(1)种类:如氢能、风能、核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2)开发新能源的作用:解决化石能源枯竭,减少环境污染。1.【新考法】 创新实验(2023·北京·中考真题)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A.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B.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答案】D【解析】A、乙中通入氧气前,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乙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B、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白磷不燃烧,而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氧气后,甲中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而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的红磷也不燃烧,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2.(2023·云南·中考真题)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答案】D【解析】A、因为天然气是可燃物,所以会燃烧,故选项A说法正确;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故选项B说法正确;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故选项C说法正确;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清除了可燃物,故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D。3.【新考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语(2023·辽宁丹东·中考真题)成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表达的本意与燃烧无关的是( )A.星火燎原 B.火上浇油 C.破釜沉舟 D.死灰复燃【答案】C【解析】A、星火燎原,意思是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B、火上浇油,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C、破釜沉舟,该成语是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与燃烧不相关,故选项正确;D、死灰复燃,意思是已经熄灭的火又燃烧起来,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故选:C。4.(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D.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答案】B【解析】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清除或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升高温度至煤炭的着火点,使其燃烧,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D、木柴架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故选B。5.【新考法】 中华传统文化(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的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燧”中的“木”是可燃物 B.钻木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C.钻木生热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空气提供了助燃物【答案】C【解析】A、“木燧”是指摩擦生热,使木柴燃烧,其中的“木”是可燃物,选项正确;B、钻木过程中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选项正确;C、钻木生热,使木柴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而不是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错误;D、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空气提供了氧气,氧气是助燃物,选项正确。故选C。6.(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答案】B【解析】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其原理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合理;B、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B不合理;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故C合理;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故D合理;故选B。7.(2011·湖南永州·中考真题)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这其中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A.燃烧需要可燃物B.燃烧的温度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C.燃烧需要氧气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答案】D【解析】A、“火要虚”的含义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能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A不正确;B、“火要虚”不能说明燃烧的温度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故B不正确;C、“火要虚”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C不正确;D、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氧气支持,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有关,“火要虚”是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故D正确。故选D。8.(2023·海南·中考真题)掌握一定的灭火原理有助于减少灾害的发生,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炒菜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燃气泄漏着火先关闭燃气阀门C.电器着火用水直接扑灭 D.酒精灯碰倒着火用湿抹布盖灭【答案】C【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B、燃气泄漏着火,应该先关闭燃气阀门,隔绝可燃物灭弧,故正确;C、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不能直接用水浇灭,以免触电,故错误;D、酒精灯碰倒着火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故选:C。9.(2023·甘肃兰州·中考真题)每年的11月9日是“消防安全日”。下列有关说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加油站、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B.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C.图书、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车载香水中含酒精,夏天应避免长时间暴晒【答案】B【解析】A、加油站、面粉厂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汽油蒸气、面粉粉尘,为防止发生爆炸,必须严禁烟火,故选项说法与“消防安全日”相符;B、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与“消防安全日”不相符;C、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图书、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选项说法与“消防安全日”相符;D、酒精具有可燃性,车载香水中含酒精,夏天应避免长时间暴晒,以防止发生火灾,故选项说法与“消防安全日”相符;故选:B。10.(2023·重庆·中考真题)有关重庆缙云山山火扑救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湿毛巾捂口鼻可减少浓烟的吸入B.挖掘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C.直升机洒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CO2灭火利用其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答案】C【解析】A. 湿毛巾捂口鼻可减少浓烟的吸入,此选项正确;B. 挖掘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防止火势蔓延,此选项正确;C. 直升机洒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此选项错误;D. CO2灭火利用其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的性质,此选项正确。故选C。11.(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题)某学校到常德德山参观云锦棉纺厂,棉纺厂主要生产棉纱等产品,你认为棉纺厂生产车间应张贴如图所示哪种标志( )A. 禁止烟火 B. 注意行人C. 当心中毒 D. 当心腐蚀【答案】A【解析】A. 图中所示标志是严禁烟火标志,是棉纺厂必须张贴的安全标志,此选项符合题意;B. 图中所示标志是注意行人标志,棉纺厂无需张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中毒标志,棉纺厂无需张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腐蚀标志,棉纺厂无需张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2.(2022·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A. B.C. D.【答案】C【解析】A、图标为当心爆炸标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选项错误;B、图标为禁带火种,与燃烧和爆炸有关,选项错误;C、图标为节水标识,与燃烧和爆炸无关,选项正确;D、图标为易燃物质,与燃烧和爆炸有关,选项错误。故选C。13.(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为了践行“美丽中国”的理念,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风能 D.天然气【答案】C【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传统能源,风能属于新能源。故选C。14.【环境保护】 低碳、碳中和(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今年“中国旅游日”主题为“美好中国,幸福旅程”,活动中发布了首个中国省级旅游日的地“低碳旅行报告”。下列不符合“低碳旅行”行为的是( )A.乘坐电瓶车观光 B.尽可能设置步行道C.提倡全民自驾游 D.大力发展绿色住宿【答案】C【解析】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A、乘坐电瓶车观光,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符合“低碳旅行”,不符合题意;B、尽可能设置步行道,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符合“低碳旅行”,不符合题意;C、提倡全民自驾游,增加能源消耗,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旅行”,符合题意;D、大力发展绿色住宿,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符合“低碳旅行”,不符合题意。故选C。15.(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某消防队到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中:(1)消防队员模拟炒菜时油锅着火,常采取的灭火措施是 。(2)消防队员使用高压水枪对燃着的木材喷水灭火,其主要原理是 。【答案】(1)用锅盖盖灭(2)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析】(1)消防队员模拟炒菜时油锅着火,常采取的灭火措施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灭火;(2)消防队员使用高压水枪对燃着的木材喷水灭火,其主要原理是:水蒸发吸热,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16.(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 Ⅰ.试管中白磷燃烧;Ⅱ.水中白磷未燃烧;Ⅲ.试管中红磷未燃烧;Ⅳ.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①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 。②由现象Ⅰ、Ⅲ可推知的结论是 。③从现象Ⅳ分析: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 。(2)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答案】(1) 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2) 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氧气足量【解析】(1)①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水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故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②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试管中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气球a变大,是因为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2)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说明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氧气足量。17.(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办,所使用的火炬名为“薪火”,寓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1)保持“薪火”火种不灭需要充足的燃料、保持适当的温度和 。(2)“薪火”火炬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其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3)甲烷 (CH4)是常见的一种生物质燃气,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充足的氧气(2)可再生(3)【解析】(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故保持“薪火”火种不灭需要充足的燃料、保持适当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2)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短期内可再生,故其属于可再生能源;(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8.(2023·辽宁大连·中考真题)燃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使用脱硫煤,可减少 气体的排放,防止降雨时形成酸雨。(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我国某些油田已实现将捕集来的二氧化碳输入岩层中驱油,并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其中、该技术的应用既可以减缓 ,又可以提高 。(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之一是 。【答案】(1)天然气 二氧化硫/SO2(2)温室效应 石油产量(3)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使用脱硫煤,可减少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防止降雨时形成酸雨。(2)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将捕集来的二氧化碳输入岩层中驱油,并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其中、该技术的应用既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又可以提高石油产量。(3)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等。19.(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发展历史上经历了柴草时期、煤炭时期、石油和天然气时期,即将进入新能源时期。(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天地。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都属于 (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之一)能源。②结合下图信息判断,相等质量的图中五种物质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填物质名称)。 ③能源发展战略是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确保“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A.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B.增加花草绿植面积C.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D.资源回收再利用(2)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中国氢谷”,氢能产业蓝图正徐徐展开。①氢能源公交车早已亮相泉城济南。氢能源公交车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和氧的化学能转化成 能的装置。 ②写出氢能源的优点(两点即可): 、 。(3)氢能源被广泛应用的关键之一是要有大规模制氢的途径。①现有工业制氢方式中,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氢是一种重要工艺。在加热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理想的氢能源循环体系是利用合适的光分解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若要制取9kg氢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分解水 kg。 (4)安全贮氢也是氢能源开发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车用储氢罐常用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作外壳,用高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材料作内衬。①聚乙烯〔〕属于 (选填“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之一)材料。②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 (填元素名称)。【答案】(1) 不可再生 氢气/H2 C(2)电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原料来源广(3) 81(4)机高分子 碳【解析】(1)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②由图可知,相等质量的图中五种物质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氢气;故填:氢气或H2;③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A、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双碳目标,不符合题意;B、增加花草绿植面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不符合题意;C、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大力发展燃煤发电,不利于实现双碳目标,符合题意;D、资源回收再利用,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双碳目标,不符合题意。故选C。(2)①氢能源公交车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和氧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故填:电;②氢能源的优点有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原料来源广;热值高;(3)①在加热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②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同时会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设要制取9kg氢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分解水的质量为x,故填:81;(4)①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填:有机高分子;②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碳元素;故填:碳。考点二 化学与生活考法01 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1.(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下列物质富含蛋白质的是( )A.鸡蛋 B.米饭 C.菠菜 D.菜籽油【答案】A【解析】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该选项符合题意;B、米饭中富含糖类,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菠菜中富含维生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菜籽油中富含油脂,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3·湖南衡阳·中考真题)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衡阳肉粽味道鲜美,其原料有:糯米、五花肉、植物油、食盐、食用纯碱,其中不包含的基本营养素是( )A.油脂 B.维生素 C.糖类 D.无机盐【答案】B【解析】糯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五花肉、植物油中富含油脂,五花肉中富含蛋白质,食盐、食用纯碱属于无机盐。其中不包含的基本营养素是维生素。故选B。3.(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均衡膳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下列食品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A. 米饭 B. 苹果C. 鸡蛋 D. 花生油【答案】A【解析】A、米饭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A符合题意;B、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B不符合题意;C、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C不符合题意;D、花生油中富含油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法02 元素与人体健康4.(2023·辽宁大连·中考真题)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下列元素摄入量不足会引起贫血的是( )A.铁 B.钙 C.硒 D.锌【答案】A【解析】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患缺铁性贫血,故选项符合题意;B、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硒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5.【新考法】 结合占比结构图(2023·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人体细胞中元素含量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元素主要来自吸入的空气 B.磷元素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C.缺钙会导致青少年发育不良 D.硫和钾在人体中各占【答案】C【解析】A、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水由H、O元素组成,故氧元素主要来自水,不是来自吸入的空气,不符合题意;B、磷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不符合题意;C、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硫和钾等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是1.5%,但是硫和钾各自的含量无法确定,不符合题意。故选C。6.(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饮用运动饮料补充钠、钾等元素B.服用补铁剂治疗骨质疏松症C.缺锌会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D.汞、镉属于对人体有害的元素【答案】B【解析】A、运动后人体中的部分矿物质会随汗液排出,可以饮用运动饮料补充钠、钾等元素,正确;B、铁是人体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元素,服用补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钙是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补钙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症,错误;C、锌会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正确;D、汞、镉属于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会影响人体健康,正确;故选B。考法03 化学合成材料7.(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南通办教育、建纱厂,留下了宝贵遗产。纱厂生产的棉纱属于( )A.塑料 B.纤维 C.橡胶 D.合金【答案】B【解析】A.由分析可知,棉纱属于纤维,不属于塑料,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棉纱属于纤维,故选项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棉纱属于纤维,不属于橡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棉纱属于纤维,不属于合金,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8.(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下列产品不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造与合成的是( )A.天然中草药 B.合成纤维 C.合成橡胶 D.塑料制品【答案】A【解析】A、天然中草药是天然生长形成的,不是通过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造与合成的。符合题意;B、合成纤维是一种合成材料,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造与合成。不符合题意;C、合成橡胶是一种合成材料,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造与合成。不符合题意;D、塑料是一种合成材料,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造与合成。不符合题意;故选A。9.(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下列图标中,属于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A、该标志是国家节水标志,错误;B、该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错误;C、该标志是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正确;D、该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错误。故选C。知识点一 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1、有机化合物:通常是指含 碳 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但 CO 、 CO2 、 H2CO3 、 碳酸盐 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性,属于无机物。无机化合物:除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如酸、碱、盐、氧化物等。2、最简单有机物 甲烷 (化学式 CH4 )、醋酸化学式(CH3COOH)、乙醇化学式(C2H5OH)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3、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为 水 、 无机盐 、 糖类 、 油脂 、 蛋白质 和 维生素 。糖类(又称 碳水化合物 ),组成元素 C 、 H 、 O ,作用 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淀粉在水 和 淀粉酶 的作用下分解成 葡萄糖 ,人体摄入的糖类物质主要是 淀粉 ,用碘水检验,显 蓝 色。主要来源 米 、 面 、 马铃薯等 。4、油脂组成元素C 、 H 、 O ,作用 人体主要备用能源物质 。分类,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叫 油 ,动物油脂呈固态叫 脂肪 ,两者合称 油脂 。主要来源 植物种子 、 动物油脂 、 肥肉 等。5、蛋白质组成元素 C、 H、 O、 N ,作用 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和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原料 。蛋白质在 水 和 蛋白酶 的作用下分解成 氨基酸 ,主要来源 瘦肉 、 鱼 、 蛋 等 。6、维生素主要来源 蔬菜 、 水果 , 维生素A保护视力,缺乏引起 夜盲症 ,维生素C对 皮肤 和 牙龈 有作用,缺乏引起 坏血病 ,维生素D对 骨骼 和 牙齿 的生长有作用,缺乏幼年引起 佝偻病 ,老年引起 骨质疏松 。知识点二 元素与人体健康1、人体由50多种元素构成,其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有氧、碳、氢等11种元素,它们被称为常量元素。2、微量元素:人体中含量低于0.01%的元素,如铁、锌、硒、碘等,在人体中主要以 无机盐形式存在。3、人体缺少元素可能引起的疾病:缺铁:贫血;缺碘:甲状腺肿大;缺氟:龋齿;缺钙:佝偻病、骨质疏松。4、远离有毒物质(1)除有毒气体外,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物质主要有含_汞_、_镉_、_铅_、_锰、_铜_等元素的重金属盐,和砷化物。人误服重金属盐后,可服用大量 牛奶 、 蛋清 ,可减轻中毒症状。(2)在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人,误服碳酸钡引起中毒的原因 BaCO3 + 2HCl == BaCl2 + H2O + C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人体中具有生命活性的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 受热 或遇到_浓硝酸_、_重金属盐、_甲醛_等化学物质时,结构就会被破坏,生理活性也随之消失。检验蛋白质的方法是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4)霉菌毒素是一类 有机物 ,化学性质 比较稳定 ,其中 黄曲霉素 的毒性最强。(5)香烟的烟雾中含有 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大多数是有害的,而最为有害的物质是 一氧化碳 、 苯、 甲醛 、 尼古丁、 焦油 和 重金属盐 。(6)常见的毒品有 鸦片 、 吗啡 、 可卡因 、 杜冷丁 、 海洛因 、 大麻 等。知识点三 化学合成材料一、金属材料:1、 纯金属:例如:金(黄色)、铜(红色)、铁、镁(银白色)。2、合金:(1)、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如:青铜(铜锡)、黄铜(铜锌)生铁(铁碳)。(2)、优点:硬度大,耐腐蚀性强,熔点低等。二、硅酸盐材料(即:无机非金属):1、玻璃、水泥、陶瓷等。2、制造玻璃; 原料:石英砂、纯碱和石灰石。原理: CaCO3 +SiO2 高温 CaSiO3 + CO2 ↑; Na2CO3+SiO2 高温 Na2SiO3 + CO2↑三、有机合成材料1.有机高分子材料:就其来源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蚕丝和天然橡胶等)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类);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往往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故又称为聚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都很大。3.“白色污染”:一般是指难降解的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废弃塑料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4.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四、复合材料:1、例如:玻璃钢、轮胎、钢筋混凝土等。2、优点:强度高、密度低、加工成型方便。1.(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白鱼、白虾和银鱼被称为“太湖三白”。“太湖三白”富含的营养素为(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答案】A【解析】白鱼、白虾和银鱼都富含蛋白质,故选A。2.(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夏日里,餐桌上的“凉拌黄瓜”青脆爽口。黄瓜里含有的主要营养素(除水以外)是(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答案】D【解析】A、蛋白质广泛存在于肉、蛋、奶制品、豆制品等食物内,蔬菜中蛋白质含量较少,故A错误;B、糖类主要存在于淀粉等物质内,蔬菜中糖类含量较少,故B错误;C、油脂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植物种子等部位,蔬菜中油脂含量较少,故C错误;D、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故黄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为维生素,故D正确;故选D。3.(2023·四川·中考真题)方志敏同志曾在狱中用米汤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信后,使用碘酒处理就看到了信中的内容,从而通过鲁迅先生巧妙地将信息传递给了党组织。据此可证明米汤中含有( )A.微量元素 B.蛋白质 C.淀粉 D.油脂【答案】C【解析】方志敏同志曾在狱中用米汤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信后,使用碘酒处理就看到了信中的内容,淀粉遇碘变蓝色,据此可证明米汤中含有淀粉。故选:C。4.(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化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不吃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B.用甲醛浸泡过的食物可放心食用C.预防骨质疏松可适量补充钙元素 D.摄入过量的重金属离子会引起中毒【答案】B【解析】A.霉变或超过保质期食物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因此不能食用霉变或超过保质期食物, A 合理;B.甲醛有毒,因此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会危害人体健康, B 不合理;C.钙是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元素之一,预防骨质疏松可适量补充钙元素,C合理;D.重金属离子可导致蛋白质变性,所以摄入过量的重金属离子会引起中毒,D合理;故选B。5.(2023·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化学元素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缺氟易产生龋齿 B.缺铁易引起甲状腺肿大C.缺锌易引起发育不良 D.缺维生素C易引起坏血病【答案】B【解析】A、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病和氟骨病。不符合题意;B、铁是人体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元素,缺铁容易引起贫血。符合题意;C、缺锌易引起发育不良、食物不振、生长迟缓。不符合题意;D、缺维生素C易引起坏血病。不符合题意;故选B。6.(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奶制品能为人体提供钙元素 B.青少年需要摄取比成年人更多的蛋白质C.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D.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水产品,有利于健康【答案】D【解析】A、奶制品富含钙元素,能为人体提供钙元素,不符合题意;B、青少年属于发育期,是人体生长的关键期,所需的营养物质比成年人更多,需要摄取更多的蛋白质,不符合题意;C、蔬菜水果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不符合题意;D、甲醛具有毒性,对人体有害,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水产品,不利于身体健康,符合题意;故选D。7.(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元素摄入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的是( )A.碘 B.锌 C.硒 D.铁【答案】A【解析】A.碘元素摄入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A正确;B.锌元素摄入过量会引起恶心呕吐、抵抗力下降等等,故C错误;C.硒元素摄入过量会引起会使人中毒,故C错误;D.铁元素摄入过量会引起铁中毒、自身免疫力下降等等,故D错误。故选:A。8.(2023·辽宁大连·中考真题)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 B.羊毛 C.蚕丝 D.棉花【答案】A【解析】A、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故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符合题意;B、羊毛可以从羊身上直接获取,不属于合成材料,故不符合题意;C、蚕丝可以通过养蚕获取,不属于合成材料,故不符合题意;D、棉花可以通过种植获取,不属于合成材料,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9.(2023·山东泰安·中考真题)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下列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玻璃 B.青铜 C.玻璃钢 D.聚乙烯【答案】D【解析】A、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B、青铜是铜的合金,合金和纯金属均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C、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制成,属于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D、聚乙烯由乙烯聚合而成,是塑料的一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符合题意;故选:D。10.(2023·西藏·中考真题)氆氇(pǔ·lu)是羊毛捻成线,经手工织成的毛料,结实耐用,保暖性强。织氆氇的材料属于( )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C.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D.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答案】D【解析】A、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及其合金,不符合题意;B、复合材料是人们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不符合题意;C、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不符合题意;D、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羊毛、天然纤维和天然橡胶,氆氇是羊毛捻成线,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符合题意;故选:D。11.(2023·辽宁·中考真题)区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正确方法是( )A.观察颜色 B.加水溶解C.抚摸感觉 D.灼烧闻味【答案】D【解析】A、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颜色都是相近的,观察颜色不能鉴别,故A错误;B、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都不能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不能鉴别,故B错误;C、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抚摸手感相近,抚摸感觉不能鉴别,故C错误;D、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气味,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故D正确;故选D。12.(2023·广东·中考真题)“粤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蚕丝线为绣线。下列与蚕丝同属天然材料的是( )A.塑料 B.棉花C.玻璃 D.涤纶【答案】B【解析】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B、棉花属于天然材料,符合题意;C、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D、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故选B。13.(2023·广西·中考真题)“中国元素”为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提供了大力支持。比赛用球的球皮材料是中国生产的聚氨酯塑料,该材料属于( )A.金属材料 B.天然材料C.合成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C【解析】聚氨酯塑料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C。14.(2023·青海·中考真题)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减塑捡塑”。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B.回收各种废弃塑料C.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 D.焚烧废弃塑料【答案】D【解析】A、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可以减少塑料的使用,故A正确;B、回收塑料饮料瓶,即捡塑,可减少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故B正确;C、积极使用降解塑料,减少塑料的残留,减少白色污染,故C正确;D、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有毒气体等,故D不正确。故选:D。15.(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做法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 B.不食用霉变食品C.在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氮气 D.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答案】A【解析】A、甲醛有毒,对人体有害,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符合题意;B、食用霉变食品对人体有害,故不能食用霉变食品,不符合题意;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中充氮气能够防腐,不符合题意;D、大量使用添加剂对人体有害,故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不符合题意。故选A。16.(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不必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B.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之一C.变质的油脂也能提供能量,可大量食用D.奶茶具有良好的口感,可以代替饮用水长期饮用【答案】B【解析】A、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但是纤维素能助消化,故应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不符合题意;B、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之一,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符合题意;C、变质的油脂含有有害物质,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D、奶茶具有良好的口感,但是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不利,不符合题意。故选B。17.【新情境】 结合社会生活(2023·海南·中考真题)海南粉是海南特色小吃,其配料包括:米粉、豆芽菜、笋丝、酸菜、牛肉干、花生、黑芝麻、大蒜末等。(1)米粉由大米加工而成,主要富含的基本营养素为_____。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2)配料中的花生又称“长生果”,富含、P、K、、等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有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3)大蒜切开捣碎后生成的大蒜素能够杀菌,大蒜素的化学式为,该分子中S原子和O原子的个数比为 。【答案】(1)A(2)元素(3)2:1【解析】(1)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填:A。(2)物质由元素组成,配料中的花生又称“长生果”,富含Mg、P、K、Fe、Ca等,指的是元素,不是原子、分子。故填:元素。(3)根据大蒜素的化学式可知,该分子中S原子和O原子的个数比=2:1。故填:2:1。18.(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空间站。(1)空间站实验舱使用的柔性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中含有镓()元素。金属镓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2)航天员通过航天食品摄入优质蛋白质、补充钙元素。①下列航天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A.脱水米饭 B.酱牛肉 C.冻干草莓②在人体中,钙元素属于 元素(填“常量”或“微量”)。(3)制造飞船的某些机器零件使用了铝合金,铝合金属于 材料。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保护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原子(2) B 常量(3)金属 4Al+3O2=2Al2O3【解析】(1)金属镓是单质,是由镓原子直接构成的。(2)①A、脱水米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B、酱牛肉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C、冻干草莓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②钙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为常量元素。(3)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三氧化二铝薄膜,化学方程式书写为4Al+3O2=2Al2O3。专题04 化学与社会发展目 录23考点一 燃料及其利用 4【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4考法01 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4考法02 燃烧与灭火 5考法03 爆炸及爆炸、燃烧图标 5考法04 化石燃料6考法05 新能源 6考法06 化学与环境保护 7【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8知识点一 燃烧 8知识点二 灭火与爆炸 8知识点三 化石燃料及对环境的影响 9知识点四 新能源 9【题型归纳·命题预测】 10考点二 化学与生活 15【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15考法01 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 15考法02 元素与人体健康 16考法03 化学合成材料 16【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17知识点一 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 17知识点二 元素与人体健康 17知识点三 化学合成材料 18【题型归纳·命题预测】 19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命题预测燃料及其利用 掌握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燃烧的条件;明白促进燃烧的方法;认识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了解石油炼制出的几种重要产品及其用途;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新能源的重要性。 (1)燃烧与灭火:本考点常以选择题和填空与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灭火原理、灭火措施的判断等。常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火灾或近年来重大火灾事件等,以文字的形式呈现。 (2)化石燃料的利用:该考点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的形式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传统化石燃料的相关内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常结合环境及能源问题等,以文字形式出现。化学与生活 认识蛋白质、糖、油脂和维生素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并了它们在食物中的存在及其功能; 知道人体组成的主要化学元素;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了解有机化合物及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特点;认识三大合成材料的性能与用途; (1)人体的重要营养物质:本考点常以选择题和填空与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判断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营养物质的补充等。常以文字、表格或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 (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本考点常以选择题和填空与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元素缺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及摄入量等。常生活中的做法以文字或表格的形式出现。常见气体的制备与净化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的药品、原理、步骤、现象、装置和注意事项;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步骤、现象、装置和注意事项。 气体的制取、检验与净化是中考实验探究题常考题型,主要考查常见气体二氧化碳、氧气(有时也会拓展考查氢气和氨气等)的制备,并且常见气体的检验和净化常穿插于气体的制取考题中,常考题型是实验探究题,有时也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点一 燃料及其利用考法01 实验探究燃烧条件1.(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三个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仅是提供热量B.实验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C.实验三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实验一中的现象也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2.(2023·安徽·中考真题)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3.(2023·青海·中考真题)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以下是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已知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1)装置A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请解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 ;(2)装置B中通入O2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3)装置C若要出现与装置B相同的现象,通入O2前需要的操作是 。考法02 燃烧与灭火4.(2023·贵州·中考真题)探索燃烧的利用和控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产生的能量被广泛应用B.把煤块粉碎成煤粉使用,可以使煤充分燃烧C.炒菜油锅着火时,立刻盖上锅盖可以灭火D.把蜡烛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蜡烛能立刻燃烧5.【新情境】 结合古籍(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辍耕录》中记载,杭人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 )A.降低了松木的着火点 B.升高了松木的着火点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松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6.(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判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燃烧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后灭火C.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图书、档案失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考法03 爆炸及爆炸、燃烧图标7.(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加油站应张贴的消防安全图标是( )A. B. C. D.8.(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沼气 B.氮气 C.汽油 D.面粉9.(2024·陕西·一模)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它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遇明火爆炸B.夏天车胎因为曝晒而发生爆炸C.节日烟花在空中爆炸D.面粉加工厂发生粉尘爆炸考法04 化石燃料10.(2023·吉林·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氢气 B.石油 C.乙醇 D.一氧化碳11.(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 。(2)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乙醇汽油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效以及调整能源结构,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请写一条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建议 。12. 【新考法】 结合占比结构图(2023·辽宁·中考真题)《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变。下图是不同年份中世界能源占比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化石能源占比日益减少的是 。(2)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4)减少CO2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填字母)。A.随手关灯 B.节约用纸 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考法05 新能源14.(2023·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关于某可再生能源的描述如下:该能源储量巨大,但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如图为该能源在生活中的运用。该能源是( ) A.地热能 B.太阳能 C.水能 D.化石燃料15.(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液氢已应用于航天等领域。目前在生活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困难,原因是( )A.氢气本身无毒 B.氢气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C.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D.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16.(2023·北京·中考真题)氢能是绿色能源。储氢、释氢、用氢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物质转化如下: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①中,涉及到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有 。(3)补全②的化学方程式: 。(4)③中,可通过燃烧提供能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考法06 化学与环境保护17.(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化学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使用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C.露天焚烧塑料垃圾D.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践行“低碳生活”18.(2023·广西·中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 )A.乘公交车出行 B.回收废旧电池C.大量焚烧秸秆 D.推广风力发电知识点一 燃烧1、概念:可燃物跟 发生的剧烈的 、 的氧化反应。2、实验探究燃烧条件(1)实验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 ,发黄光,放热,产生 。②红磷 。③水下的白磷 。(2)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现象 ①② 对比说明燃烧需要: 。通过实验现象 ①③ 对比说明燃烧需要: 。(3)小结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 ; ②可燃物跟 充分接触;③可燃物的 达到 以上;三者 才可以燃烧。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 ,是物质的 ,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 ;4、燃烧分类:① 燃烧:氧气充足;② 燃烧:氧气不足。例如:碳的燃烧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 ;氧气不充足 ;(CO中毒:与 结合,失去运氧能力)知识点二 灭火及爆炸一、灭火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 ,(只要破坏 燃烧条件,就可灭火)。方法:① (如沙土覆盖);② (如关闭煤气阀门);③ 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二、爆炸1、分类:① 爆炸:如气球吹爆、 、锅炉爆炸等;② 爆炸: 、甲烷爆炸等。2、化学爆炸的条件:① 或 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②遇 燃烧;③气体体积在 内急剧膨胀。三、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知识点三 化石燃料及对环境的影响1、三大化石燃料:煤、 、 (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 ”(主要含 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 、 (它们会引起 )、CO、烟尘等;CO2不属于污染物,但含量过高会引起 ;(2)石油:“ ”(主要含碳、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 ),是较清洁的能源。2、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危害:(1)腐蚀 (2)影响水生物、动植物生长(3)污染江河湖泊(4)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等。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 ,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含铅化合物和 。知识点四 新能源1、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 ;甲烷的化学式: (最简单的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 )化学性质:可燃性:化学方程式: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①节约 ;②减少 ;③促进农业发展;④乙醇可以 。2、氢气是 的燃料,但由于氢气的 和 ,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优点:(1)燃烧 ;(2)燃烧产物是水, ;(3) 。3、新能源:(1)种类:如氢能、 、核能、 、地热能和 等。(2)开发新能源的作用:解决化石能源枯竭,减少环境污染。1.【新考法】 创新实验(2023·北京·中考真题)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A.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B.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2.(2023·云南·中考真题)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3.【新考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语(2023·辽宁丹东·中考真题)成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表达的本意与燃烧无关的是( )A.星火燎原 B.火上浇油 C.破釜沉舟 D.死灰复燃4.(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D.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5.【新考法】 中华传统文化(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的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燧”中的“木”是可燃物 B.钻木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C.钻木生热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空气提供了助燃物6.(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7.(2011·湖南永州·中考真题)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这其中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A.燃烧需要可燃物B.燃烧的温度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C.燃烧需要氧气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8.(2023·海南·中考真题)掌握一定的灭火原理有助于减少灾害的发生,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炒菜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燃气泄漏着火先关闭燃气阀门C.电器着火用水直接扑灭 D.酒精灯碰倒着火用湿抹布盖灭9.(2023·甘肃兰州·中考真题)每年的11月9日是“消防安全日”。下列有关说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加油站、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B.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C.图书、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车载香水中含酒精,夏天应避免长时间暴晒10.(2023·重庆·中考真题)有关重庆缙云山山火扑救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湿毛巾捂口鼻可减少浓烟的吸入B.挖掘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C.直升机洒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CO2灭火利用其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11.(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题)某学校到常德德山参观云锦棉纺厂,棉纺厂主要生产棉纱等产品,你认为棉纺厂生产车间应张贴如图所示哪种标志( )A. 禁止烟火 B. 注意行人C. 当心中毒 D. 当心腐蚀12.(2022·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A. B.C. D.13.(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为了践行“美丽中国”的理念,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风能 D.天然气14.【环境保护】 低碳、碳中和(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今年“中国旅游日”主题为“美好中国,幸福旅程”,活动中发布了首个中国省级旅游日的地“低碳旅行报告”。下列不符合“低碳旅行”行为的是( )A.乘坐电瓶车观光 B.尽可能设置步行道C.提倡全民自驾游 D.大力发展绿色住宿15.(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某消防队到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中:(1)消防队员模拟炒菜时油锅着火,常采取的灭火措施是 。(2)消防队员使用高压水枪对燃着的木材喷水灭火,其主要原理是 。16.(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 Ⅰ.试管中白磷燃烧;Ⅱ.水中白磷未燃烧;Ⅲ.试管中红磷未燃烧;Ⅳ.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①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 。②由现象Ⅰ、Ⅲ可推知的结论是 。③从现象Ⅳ分析: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 。(2)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17.(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办,所使用的火炬名为“薪火”,寓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1)保持“薪火”火种不灭需要充足的燃料、保持适当的温度和 。(2)“薪火”火炬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其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3)甲烷 (CH4)是常见的一种生物质燃气,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8.(2023·辽宁大连·中考真题)燃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使用脱硫煤,可减少 气体的排放,防止降雨时形成酸雨。(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我国某些油田已实现将捕集来的二氧化碳输入岩层中驱油,并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其中、该技术的应用既可以减缓 ,又可以提高 。(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之一是 。19.(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发展历史上经历了柴草时期、煤炭时期、石油和天然气时期,即将进入新能源时期。(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天地。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都属于 (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之一)能源。②结合下图信息判断,相等质量的图中五种物质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填物质名称)。 ③能源发展战略是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确保“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A.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B.增加花草绿植面积C.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D.资源回收再利用(2)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中国氢谷”,氢能产业蓝图正徐徐展开。①氢能源公交车早已亮相泉城济南。氢能源公交车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和氧的化学能转化成 能的装置。 ②写出氢能源的优点(两点即可): 、 。(3)氢能源被广泛应用的关键之一是要有大规模制氢的途径。①现有工业制氢方式中,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氢是一种重要工艺。在加热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理想的氢能源循环体系是利用合适的光分解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若要制取9kg氢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分解水 kg。 (4)安全贮氢也是氢能源开发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车用储氢罐常用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作外壳,用高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材料作内衬。①聚乙烯〔〕属于 (选填“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之一)材料。②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 (填元素名称)。考点二 化学与生活考法01 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1.(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下列物质富含蛋白质的是( )A.鸡蛋 B.米饭 C.菠菜 D.菜籽油2.(2023·湖南衡阳·中考真题)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衡阳肉粽味道鲜美,其原料有:糯米、五花肉、植物油、食盐、食用纯碱,其中不包含的基本营养素是( )A.油脂 B.维生素 C.糖类 D.无机盐3.(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均衡膳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下列食品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A. 米饭 B. 苹果C. 鸡蛋 D. 花生油考法02 元素与人体健康4.(2023·辽宁大连·中考真题)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下列元素摄入量不足会引起贫血的是( )A.铁 B.钙 C.硒 D.锌5.【新考法】 结合占比结构图(2023·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人体细胞中元素含量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元素主要来自吸入的空气 B.磷元素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C.缺钙会导致青少年发育不良 D.硫和钾在人体中各占6.(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饮用运动饮料补充钠、钾等元素B.服用补铁剂治疗骨质疏松症C.缺锌会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D.汞、镉属于对人体有害的元素考法03 化学合成材料7.(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南通办教育、建纱厂,留下了宝贵遗产。纱厂生产的棉纱属于( )A.塑料 B.纤维 C.橡胶 D.合金8.(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下列产品不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造与合成的是( )A.天然中草药 B.合成纤维 C.合成橡胶 D.塑料制品9.(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下列图标中,属于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知识点一 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1、有机化合物:通常是指含 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但 、 、 、 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性,属于无机物。无机化合物:除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简称 ,如酸、碱、盐、氧化物等。2、最简单有机物 (化学式 )、醋酸化学式( )、乙醇化学式( )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为 、 、 、 、 和 。糖类(又称 ),组成元素 、 、 ,作用 。淀粉在 和 的作用下分解成 ,人体摄入的糖类物质主要是 ,用 检验,显 色。主要来源 、 、 。4、油脂组成元素 、 、 ,作用 。分类,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叫 ,动物油脂呈固态叫 ,两者合称 。主要来源 、 、 。5、蛋白质组成元素 、 、 、 ,作用 。蛋白质在 和 的作用下分解成 ,主要来源 、 、 。6、维生素主要来源 、 , 保护视力,缺乏引起 ,维生素C对 和 有作用,缺乏引起 ,维生素D对 和 的生长有作用,缺乏幼年引起 ,老年引起 。知识点二 元素与人体健康1、人体由50多种元素构成,其中含量超过 的元素,有氧、碳、氢等11种元素它们被称为 。微量元素:人体中含量低于 的元素,如铁、锌、硒、碘等,在人体中主要以 形式存在。3、人体缺少元素可能引起的疾病:缺铁: ;缺碘: ;缺氟:龋齿;缺钙:佝偻病、骨质疏松。4、远离有毒物质(1)除有毒气体外,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物质主要有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的重金属盐,和砷化物。人误服重金属盐后,可服用大量 、 ,减轻中毒症状。(2)在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人,误服碳酸钡引起中毒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人体中具有生命活性的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 或遇到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物质时,结构就会被破坏,生理活性也随之消失。(4)霉菌毒素是一类 ,化学性质 ,其中 的毒性最强。(5)香烟的烟雾中含有 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大多数是有害的,而最为有害的物质是 、 、 、 、 和 。(6)常见的毒品有 、 、 、 、 、 、 等。知识点三 化学合成材料一、金属材料:1、 :例如:金(黄色)、铜(红色)、铁、镁(银白色)。2、合金:(1)、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如: (铜锡)、黄铜(铜锌)生铁(铁碳)。(2)、优点: 大, 强,熔点低等。二、硅酸盐材料(即:无机非金属):1、 、水泥、陶瓷等。2、制造玻璃; 原料:石英砂、 和石灰石。原理: CaCO3 +SiO2 高温 CaSiO3 + CO2 ↑; Na2CO3+SiO2 高温 Na2SiO3 + CO2↑三、有机合成材料1.有机高分子材料:就其来源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 、蚕丝和天然橡胶等)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有塑料、 、合成橡胶三大类);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往往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故又称为聚合物。平均 都很大。3.“白色污染”:一般是指 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废弃塑料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4.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① 不必要的塑料制品;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④回收各种 。四、复合材料: 1、例如: 、轮胎、钢筋混凝土等。2、优点:强度高、密度低、加工成型方便。1.(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白鱼、白虾和银鱼被称为“太湖三白”。“太湖三白”富含的营养素为(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2.(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夏日里,餐桌上的“凉拌黄瓜”青脆爽口。黄瓜里含有的主要营养素(除水以外)是(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3.(2023·四川·中考真题)方志敏同志曾在狱中用米汤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信后,使用碘酒处理就看到了信中的内容,从而通过鲁迅先生巧妙地将信息传递给了党组织。据此可证明米汤中含有( )A.微量元素 B.蛋白质 C.淀粉 D.油脂4.(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化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不吃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B.用甲醛浸泡过的食物可放心食用C.预防骨质疏松可适量补充钙元素 D.摄入过量的重金属离子会引起中毒5.(2023·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化学元素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缺氟易产生龋齿 B.缺铁易引起甲状腺肿大C.缺锌易引起发育不良 D.缺维生素C易引起坏血病6.(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奶制品能为人体提供钙元素 B.青少年需要摄取比成年人更多的蛋白质C.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D.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水产品,有利于健康7.(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元素摄入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的是( )A.碘 B.锌 C.硒 D.铁8.(2023·辽宁大连·中考真题)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 B.羊毛 C.蚕丝 D.棉花9.(2023·山东泰安·中考真题)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下列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玻璃 B.青铜 C.玻璃钢 D.聚乙烯10.(2023·西藏·中考真题)氆氇(pǔ·lu)是羊毛捻成线,经手工织成的毛料,结实耐用,保暖性强。织氆氇的材料属于( )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C.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D.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11.(2023·辽宁·中考真题)区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正确方法是( )A.观察颜色 B.加水溶解C.抚摸感觉 D.灼烧闻味12.(2023·广东·中考真题)“粤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蚕丝线为绣线。下列与蚕丝同属天然材料的是( )A.塑料 B.棉花C.玻璃 D.涤纶13.(2023·广西·中考真题)“中国元素”为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提供了大力支持。比赛用球的球皮材料是中国生产的聚氨酯塑料,该材料属于( )A.金属材料 B.天然材料C.合成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14.(2023·青海·中考真题)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减塑捡塑”。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B.回收各种废弃塑料C.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 D.焚烧废弃塑料15.(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做法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 B.不食用霉变食品C.在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氮气 D.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16.(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不必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B.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之一C.变质的油脂也能提供能量,可大量食用D.奶茶具有良好的口感,可以代替饮用水长期饮用17.【新情境】 结合社会生活(2023·海南·中考真题)海南粉是海南特色小吃,其配料包括:米粉、豆芽菜、笋丝、酸菜、牛肉干、花生、黑芝麻、大蒜末等。(1)米粉由大米加工而成,主要富含的基本营养素为_____。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2)配料中的花生又称“长生果”,富含、P、K、、等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有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3)大蒜切开捣碎后生成的大蒜素能够杀菌,大蒜素的化学式为,该分子中S原子和O原子的个数比为 。18.(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空间站。(1)空间站实验舱使用的柔性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中含有镓()元素。金属镓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2)航天员通过航天食品摄入优质蛋白质、补充钙元素。①下列航天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A.脱水米饭 B.酱牛肉 C.冻干草莓②在人体中,钙元素属于 元素(填“常量”或“微量”)。(3)制造飞船的某些机器零件使用了铝合金,铝合金属于 材料。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保护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4 化学与社会发展(讲练)-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专题04 化学与社会发展(讲练)-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