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题型一 坐标曲线题目 录2类型一 pH的变化曲线 3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3考法01 溶液的稀释的pH值变化曲线 3考法02 酸碱中和反应的pH值变化曲线 3考法03 混合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pH值变化曲线 3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4知识点一 改变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4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4类型二 质量变化曲线 6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6考法0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曲线 6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6知识点1 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的变化曲线 6知识点2 有催化剂参加的反应的质量变化曲线 7知识点3 混合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优先反应原则 8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9类型三 溶解度曲线 11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11知识点1 溶解度大小的判断及比较 11知识点2 配制溶液时,溶质和溶剂质量的比较 11知识点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 11知识点4 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比较 12知识点5 改变温度后,比较溶液浓度的大小 12知识点6 改变温度后,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 12知识点7 选择提纯物质的结晶方法 13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13考查类型 命题角度pH的变化曲线 1.溶液的稀释的pH值变化曲线 2.酸碱中和反应的pH值变化曲线 3.混合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pH值变化曲线质量变化曲线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曲线 2.有催化剂参加的反应的质量变化曲线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大小的判断及比较 2.配制溶液时,溶质和溶剂质量的比较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 4.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比较 5.改变温度后,比较溶液浓度的大小 6.改变温度后,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 7.选择提纯物质的结晶方法类型一 pH的变化曲线考法01 溶液的稀释的pH值变化曲线(2023·湖北荆州)往KOH溶液中加水,溶液的pH变化正确的是( C )【答案】C【解析】KOH溶液呈碱性,pH值大于7,曲线起点应该在7以上;往KOH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碱性减弱,曲线应该向pH减小的趋势走,终点应该无限趋向于7,但是不能等于或者大于7,故选C。考法02 酸碱中和反应的pH值变化曲线(2020·江苏·中考真题)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答案】C【解析】A、据图可知,随着不断滴入溶液,溶液的pH逐渐变小,即溶液的碱性逐渐变弱,酸性逐渐变强,故应该是将稀盐酸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不符合题意;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大于7,故烧杯内溶液呈碱性,不符合题意;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呈中性,说明此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符合题意;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说明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外,还含有过量的盐酸,故此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微粒有水分子、氯离子、钠离子、氢离子4种,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法03 混合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pH值变化曲线(2023·甘肃兰州)向少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采用pH传感器采集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A.a→b过程,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B.b点时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 D.a→b→c→d过程,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答案】B【解析】碳酸钠优先与稀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若反应②与反应①同时进行,生成的碳酸钙会与溶液中的HCl反应重新生成氯化钙,相当于反应②没有发生。故a→b表示反应①Na2CO3+2HCl=2NaCl+CO2↑+H2O;b→c表示反应②Na2CO3+CaCl2=2NaCl+CaCO3↓。A项pH值变大,酸性减弱;B项b点时表示反应①恰好完成,符合题意;C项c点表示反应②恰好完成,溶液中不含碳酸钠,此项不符合题意;D项a→b→c过程氯化钠质量不断增加,c点后不再生成氯化钠,不符合题意。故选B。知识点一 改变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改变方法 (1)使酸性溶液的pH增大应加 水 或 酸 性溶液。 (2)使碱性溶液的pH减小应加 水 或 碱 性溶液。图像分析(2024·河南濮阳·模拟预测)在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时,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 pH 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c点表示 NaOH 和HCl恰好完全反应 B.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C.取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发,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D.b点和c点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相同【答案】D【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可知,C点pH=7,表示 NaOH 和HCl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图可知,d点所示溶液的pH小于7,说明盐酸过量,所以d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有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HCl,加热蒸干时,HCl气体逸出了,只得到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图可知,开始溶液显碱性,随着另一溶液的加入,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最终显酸性,b点呈碱性,溶质中稀盐酸消耗完,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c点呈中性,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中含有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2023·福建厦门·二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备CO2后,向反应后的残留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用pH传感器测得pH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a点溶液pH=2是因为残留液中还有酸剩余 B.ab段表示随着Na2CO3溶液的滴入,CaCO3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 C.bc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D.d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答案】B【解析】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a点溶液pH=2,显酸性,则说明残留液中还有酸剩余,该选项说法正确;B、滴加碳酸钠时,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后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ab段表示随着Na2CO3溶液的滴入,盐酸不断减小,则溶液pH不断增大,还没产生碳酸钙沉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结合前面分析可知,bc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该选项说法正确;D、结合前面分析,c点时反应恰好完成,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而d点时表示碳酸钠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类型二 质量变化曲线考法0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曲线(2020·山东烟台节选)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C.将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 (√)【解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 + O22MgO,标出各物质的质量比:48 32 80假设48g镁与48gO2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则镁全部反应完,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32g,剩余8g,图示氧气消耗完,镁有剩余,不正确。正确图像如图所示。(2019·重庆)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应烧杯内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解析】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故①正确。知识点1 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的变化曲线反应物有剩余 反应物无剩余一种反应物+另一种反应物 一种反应物+多种反应物(遵循优先反应原则)知识点2 有催化剂参加的反应的质量变化曲线1. 催化剂质量或质量分数的变化例.加热一定质量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分析:(1)反应前催化剂就有一定质量,所以起点在原点之上,且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催化剂的质量的曲线是一条水平线。(2)催化剂的质量分数=,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总质量在不断减小,所以催化剂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等到反应结束后,固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也不变。2.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和生成物质量的影响例.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分析: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生成气体的质量,则斜率表示反应速率。在该反应中,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所以有催化剂的要比没有催化剂的斜率要大。但是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所以最终两份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质量相等(平台高度一致)。知识点3 混合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优先反应原则1. 酸和碱优先反应 例.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曲线0~a:①NaOH+HCl=NaCl+H2O 曲线a~b:②Na2CO3+2HCl=2NaCl+CO2↑+H2O b点以后:表示稀盐酸过量分析:反应①的实质是OH-与H+反应,反应②的实质是CO32-与H+反应,OH-与CO32-与形成了竞争关系。若反应②与反应①同时发生,反应②生成的CO2会与原混合溶液中的NaOH反应重新生成Na2CO3:CO2+2NaOH=Na2CO3+H2O,相当于反应②没有发生。OH-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即酸和碱优先反应。故必须等到反应①将NaOH完全消耗后,即反应②才能进行。所以该反应中气体质量的起点不应从原点开始,而应该从a点开始。2. 碳酸盐和酸优先反应 例.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曲线0~a:①Na2CO3+2HCl=2NaCl+CO2↑+H2O 曲线b~c:②Na2CO3+CaCl2=2NaCl+CaCO3↓ c点之后:Na2CO3过量分析:反应①的实质是H+与CO32-反应,反应②的实质是Ca2+与CO32-反应,H+与Ca2+与形成了竞争关系。若反应②与反应①同时发生,反应②生成的CaCO3会和原混合溶液中的盐酸反应重新生成CaCl2:CaCO3+2HCl=CaCl2+CO2↑+H2O,相当于反应②没有发生,H+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即碳酸盐和酸优先反应。故反应①优先进行。所以气体起点在原点,沉淀起点在原点之后。3. 平行关系同时进行 例.向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①2NaOH+H2SO4=Na2SO4+2H2O ②BaCl2+H2SO4=BaSO4↓+2HCl分析:反应①的实质是OH-与H+反应,反应②的实质是Ba2+与SO42-反应,反应①和反应②互不干扰,为平行关系。即反应①与反应②可以同时发生。所以沉淀起点从原点开始。(2024·江苏天一中学预测)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C )A.B.C.D.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C.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答案】C【解析】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但最终剩余固体为氧化钙和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会减少至0,故选项图像不正确: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像不正确:C、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呈酸性H<7,逐渐加入氢氧化钠H变大,恰好完全反应,pH为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H>7,故选项图像正确: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图像不正确。故选C。(2023·黑龙江·多选)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 )A.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至过量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答案】AB【解析】A、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先减小,恢复至原温度,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质质量增大;由于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最终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最终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加入氧化钙前少,故A图像正确,符合题意: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至过量,由于反应生成海气来自硫酸中的氢元素,开始一段时间滴加硫酸量相等,产生氢气应相等,线应重合一段,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每24份质量的镁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每S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故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完全反应,最终镁生成氢气质量更大,消耗硫酸更多,故B图像正确,符合题意: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故C图像错误,不符合题意:D、加氩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且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与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的氧气逸出,则反应后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逐渐减小,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直至氯酸钾完全反应上升至最大值,且保持不变,故D图像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B。类型三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1 溶解度大小的判断及比较1 . t3℃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为: A>B>C 。 2.P点的意义: 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 t2℃时,A、B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浓度相同【方法指导】比较溶解度时,必须指明一定温度。 【易错提醒】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 )知识点2 配制溶液时,溶质和溶剂质量的比较1.t3℃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A、B、C的饱和溶液,需溶质质量大小为: A>B>C ;2.t3℃时,分别用等质量的A、B、C配制成饱和溶液,需溶剂质量大小为 C>B>A ;3.t3℃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所含溶剂的质量大小为: C>B>A 。【解析】一定温度时:1.等质量的两种溶质恰好完全溶解,溶解度小的用水多,其形成溶液的质量越大。2.等质量的两种溶质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小的含水多。【拓展】一定温度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溶解度 小 的需蒸发的水多。知识点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1.t3℃时,将2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 不饱和 (饱和/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g。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列出算式)2.t3℃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 饱和 (饱和/不饱和)溶液 75 g。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列出算式)【解析】计算溶液质量或浓度时,应先利用溶解度判断溶质是否完全溶解,未溶解的不算溶质质量,不计入溶液总质量。【拓展】1.要使t3℃时A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有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 ;2.要使t3℃时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有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知识点4 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比较1.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小为: A>B>C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小为: A=B>C 。【解析】一定温度时,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大,浓度越大。知识点5 改变温度后,比较溶液浓度的大小1.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溶液浓度大小 A=B>C ;2.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浓度大小 B>A>C ;3.将t1℃时A、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液浓度大小 B>A>C ;【解析】一招秒杀:“小小大不变”改变温度后,若溶解度减小(则有固体析出),则浓度减小;改变温度后,若溶解度增大(则无固体析出),则浓度不变。知识点6 改变温度后,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1.将t3℃时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晶体质量A > B。【解析】比较溶质/析出晶体质量,要同时具备2个条件:(1)m溶液相等;(2)饱和状态。否则,无法判断。【拓展】析出晶体后,溶液的质量大小A < B,溶剂的质量大小A <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A < B。知识点7 选择提纯物质的结晶方法1.若A中含有少量的B,可用 降温结晶 方法提纯A;2.若B中含有少量的A,可用 蒸发结晶 方法提纯B;3.若A中含有少量的C,可用 降温结晶 方法提纯A。【解析】提纯谁就让谁结晶,陡用降温,平用蒸发。(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P点表示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t3℃时,Q点表示甲的不饱和溶液C.t3℃时,将25g乙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D.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P点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在t2℃相交于一点,故P点表示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说法正确;B、t3℃时,Q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甲的不饱和溶液,故B说法正确;C、t3℃时,乙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乙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将25g乙放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乙物质,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0g:50g=2:5,故C说法错误;D、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均减小,均还是饱和溶液,降温后,t1℃,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则溶质质量分数为:乙>甲,将温后,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丙的溶液组成不变,则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3℃时,丙的溶解度大于t1℃时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故D说法正确;故选:C。(2024·安徽蚌埠·一模)如图是NaCl和KNO3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NaCl的溶解度为20B.20℃时,将20gNaCl加入到50g水中,可得70g溶液C.24℃时,NaCl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30℃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NaCl小于KNO3【答案】D【解析】A、溶解度的单位是g,根据图像,即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将20gNaCl加入到50g水中,只有18g氯化钠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50g+18g=68g,选项错误;C、由图可知,24℃时,NaCl,的溶解度曲线低于KNO3的溶解度曲线,则24℃时,Na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24℃时,NaCl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选项错误;D、由图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高于氯化钠,则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此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氯化钠小于硝酸钾,则30℃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NaCl小于KNO3,选项正确,故选D。(2024·河南洛阳·一模)如图所示为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B.t1℃时等质量的KNO3和NaCl溶液,所含溶质质最相等C.t2℃时,配制等质量KNO3和NaCl饱和溶液,KNO3需要的水多D.t2℃时,将90gKNO3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的溶液,需加水110g【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t1℃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故A说法错误;B、由于溶液的状态和质量不确定,所以无法判断其溶质质量,故B说法错误;C、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则配制等质量KNO3和NaCl饱和溶液,KNO3需要的水少,故C说法错误;D、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0g,将90gKNO3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的溶液,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90g×=(90g+x)×20%,解得x=110g,故D说法正确;故选:D。(2024·湖北随州·一模)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B.t1℃时等质量的KNO3和NaCl溶液,所含溶质质最相等C.t2℃时,配制等质量KNO3和NaCl饱和溶液,KNO3需要的水多D.t2℃时,将90gKNO3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的溶液,需加水110g【答案】D【解析】A、阴影区域位于A曲线下面,则表示A的不饱和溶液,位于B、C曲线上面,则表示B、C的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将A的饱和溶液升温,A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又由于t1℃时,A的溶解度为20g,则A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将A、B饱和溶液降温,A、B溶解度均减小,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但由于不确定溶液质量关系,则无法比较析出晶体质量关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于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除去A固体中含有的少量B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A,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2024·湖南怀化·模拟预测)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丙 。(2)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加溶质甲 (填一种)。(3)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其中所含溶剂质量较多的是 乙 (填“甲”或“乙”)的饱和溶液。【答案】(1)丙(2)加溶质甲(或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3)乙【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2)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溶质甲或(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3)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则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关系为甲>乙,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其中所含溶剂质量较多的是乙的饱和溶液。题型一 坐标曲线题目 录2类型一 pH的变化曲线 3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3考法01 溶液的稀释的pH值变化曲线 3考法02 酸碱中和反应的pH值变化曲线 3考法03 混合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pH值变化曲线 3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4知识点一 改变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4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4类型二 质量变化曲线 5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5考法0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曲线 5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5知识点1 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的变化曲线 5知识点2 有催化剂参加的反应的质量变化曲线 6知识点3 混合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优先反应原则 6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8类型三 溶解度曲线 8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8知识点1 溶解度大小的判断及比较 8知识点2 配制溶液时,溶质和溶剂质量的比较 9知识点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 9知识点4 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比较 9知识点5 改变温度后,比较溶液浓度的大小 9知识点6 改变温度后,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 10知识点7 选择提纯物质的结晶方法 10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10考查类型 命题角度pH的变化曲线 1.溶液的稀释的pH值变化曲线 2.酸碱中和反应的pH值变化曲线 3.混合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pH值变化曲线质量变化曲线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曲线 2.有催化剂参加的反应的质量变化曲线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大小的判断及比较 2.配制溶液时,溶质和溶剂质量的比较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 4.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比较 5.改变温度后,比较溶液浓度的大小 6.改变温度后,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 7.选择提纯物质的结晶方法类型一 pH的变化曲线考法01 溶液的稀释的pH值变化曲线(2023·湖北荆州)往KOH溶液中加水,溶液的pH变化正确的是( )考法02 酸碱中和反应的pH值变化曲线(2020·江苏·中考真题)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考法03 混合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pH值变化曲线(2023·甘肃兰州)向少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采用pH传感器采集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过程,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B.b点时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 D.a→b→c→d过程,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知识点一 改变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改变方法 (1)使酸性溶液的pH增大应加 或 性溶液。 (2)使碱性溶液的pH减小应加 或 性溶液。图像分析(2024·河南濮阳·模拟预测)在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时,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 pH 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点表示 NaOH 和HCl恰好完全反应 B.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C.取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发,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D.b点和c点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相同(2023·福建厦门·二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备CO2后,向反应后的残留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用pH传感器测得pH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pH=2是因为残留液中还有酸剩余 B.ab段表示随着Na2CO3溶液的滴入,CaCO3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 C.bc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D.d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类型二 质量变化曲线考法0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曲线(2020·山东烟台节选)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C.将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 (√)(2019·重庆)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应烧杯内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知识点1 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的变化曲线反应物有剩余 反应物无剩余一种反应物+另一种反应物 一种反应物+多种反应物(遵循优先反应原则)知识点2 有催化剂参加的反应的质量变化曲线1. 催化剂质量或质量分数的变化例.加热一定质量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分析:(1)反应前催化剂就有一定质量,所以起点在原点之上,且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催化剂的质量的曲线是一条水平线。(2)催化剂的质量分数=,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总质量在不断减小,所以催化剂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等到反应结束后,固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也不变。2.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和生成物质量的影响例.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分析: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生成气体的质量,则斜率表示反应速率。在该反应中,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所以有催化剂的要比没有催化剂的斜率要大。但是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所以最终两份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质量相等(平台高度一致)。知识点3 混合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优先反应原则1. 酸和碱优先反应 例.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曲线0~a:①NaOH+HCl=NaCl+H2O 曲线a~b:②Na2CO3+2HCl=2NaCl+CO2↑+H2O b点以后:表示稀盐酸过量分析:反应①的实质是OH-与H+反应,反应②的实质是CO32-与H+反应,OH-与CO32-与形成了竞争关系。若反应②与反应①同时发生,反应②生成的CO2会与原混合溶液中的NaOH反应重新生成Na2CO3:CO2+2NaOH=Na2CO3+H2O,相当于反应②没有发生。OH-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即酸和碱优先反应。故必须等到反应①将NaOH完全消耗后,即反应②才能进行。所以该反应中气体质量的起点不应从原点开始,而应该从a点开始。2. 碳酸盐和酸优先反应 例.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曲线0~a:①Na2CO3+2HCl=2NaCl+CO2↑+H2O 曲线b~c:②Na2CO3+CaCl2=2NaCl+CaCO3↓ c点之后:Na2CO3过量分析:反应①的实质是H+与CO32-反应,反应②的实质是Ca2+与CO32-反应,H+与Ca2+与形成了竞争关系。若反应②与反应①同时发生,反应②生成的CaCO3会和原混合溶液中的盐酸反应重新生成CaCl2:CaCO3+2HCl=CaCl2+CO2↑+H2O,相当于反应②没有发生,H+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即碳酸盐和酸优先反应。故反应①优先进行。所以气体起点在原点,沉淀起点在原点之后。3. 平行关系同时进行 例.向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①2NaOH+H2SO4=Na2SO4+2H2O ②BaCl2+H2SO4=BaSO4↓+2HCl分析:反应①的实质是OH-与H+反应,反应②的实质是Ba2+与SO42-反应,反应①和反应②互不干扰,为平行关系。即反应①与反应②可以同时发生。所以沉淀起点从原点开始。(2024·江苏天一中学预测)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B.C.D.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C.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2023·黑龙江·多选)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至过量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类型三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1 溶解度大小的判断及比较1 . t3℃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为: 。 2.P点的意义: ,【方法指导】比较溶解度时,必须指明一定温度。 【易错提醒】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 )知识点2 配制溶液时,溶质和溶剂质量的比较1.t3℃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A、B、C的饱和溶液,需溶质质量大小为: ;2.t3℃时,分别用等质量的A、B、C配制成饱和溶液,需溶剂质量大小为 ;3.t3℃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所含溶剂的质量大小为: 。【拓展】一定温度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溶解度 的需蒸发的水多。知识点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1.t3℃时,将2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 (饱和/不饱和)溶液 g。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列出算式)2.t3℃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 (饱和/不饱和)溶液 g。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列出算式)【拓展】1.要使t3℃时A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有 ;2.要使t3℃时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有 。知识点4 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比较1.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小为: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小为: 。知识点5 改变温度后,比较溶液浓度的大小1.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溶液浓度大小 ;2.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浓度大小 ;3.将t1℃时A、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液浓度大小 ;知识点6 改变温度后,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1.将t3℃时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晶体质量A > B。【解析】比较溶质/析出晶体质量,要同时具备2个条件:(1)m溶液相等;(2)饱和状态。否则,无法判断。【拓展】析出晶体后,溶液的质量大小A B,溶剂的质量大小A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A B。知识点7 选择提纯物质的结晶方法1.若A中含有少量的B,可用 方法提纯A;2.若B中含有少量的A,可用 方法提纯B;3.若A中含有少量的C,可用 方法提纯A。(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点表示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t3℃时,Q点表示甲的不饱和溶液C.t3℃时,将25g乙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D.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2024·安徽蚌埠·一模)如图是NaCl和KNO3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为20B.20℃时,将20gNaCl加入到50g水中,可得70g溶液C.24℃时,NaCl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30℃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NaCl小于KNO3(2024·河南洛阳·一模)如图所示为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B.t1℃时等质量的KNO3和NaCl溶液,所含溶质质最相等C.t2℃时,配制等质量KNO3和NaCl饱和溶液,KNO3需要的水多D.t2℃时,将90gKNO3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的溶液,需加水110g(2024·湖北随州·一模)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B.t1℃时等质量的KNO3和NaCl溶液,所含溶质质最相等C.t2℃时,配制等质量KNO3和NaCl饱和溶液,KNO3需要的水多D.t2℃时,将90gKNO3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的溶液,需加水110g(2024·湖南怀化·模拟预测)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2)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一种)。(3)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其中所含溶剂质量较多的是 (填“甲”或“乙”)的饱和溶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题型一 坐标曲线题(讲练)-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题型一 坐标曲线题(讲练)-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