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背诵训练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背诵训练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背诵训练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朗读课文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朗读课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在尊长(孔子)近旁陪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夫子哂(shěn)之。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如?”
“冉有,你怎么样?”
朗读译文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贤人(来推行了)。”
“赤!尔何如?”
“公西华,你怎么样?”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待着礼帽,当一个小小的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点!尔何如?”
“曾皙,你怎么样?”
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曾皙)弹奏瑟的声音(逐渐)稀疏,接着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皙的想法呀!”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唯求则非邦也与?”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唯赤则非邦也与?”
“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背个X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背个X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背个X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背个X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在尊长(孔子)近旁陪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夫子哂(shěn)之。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如?”
“冉有,你怎么样?”
对照译文背诵原文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贤人(来推行了)。”
“赤!尔何如?”
“公西华,你怎么样?”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待着礼帽,当一个小小的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点!尔何如?”
“曾皙,你怎么样?”
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曾皙)弹奏瑟的声音(逐渐)稀疏,接着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对照译文背诵原文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皙的想法呀!”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唯求则非邦也与?”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对照译文背诵原文
“唯赤则非邦也与?”
“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对照译文背诵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背个X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背个X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背诵课文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背诵课文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公西华面对孔子的询问,表示愿意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做一个小司仪的句子是
“ ,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点评子路,指出其不谦虚的缺点的两句是“ , 。”
4.“ , ?”记述孔子问志,问弟子们将来都准备做什么,表现了孔子教学循循善诱、善于启发的特点。
5.当曾皙回答说自己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时,孔子说:
“ ? ”显示出孔子善于点拨诱导。
6.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曾皙的询问中可以明确孔子对其他三位学生回答的评价,其中“ , ”表明孔子认为公西华可以担当大任。
7.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通过
“ , ”两句话,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的动人画面。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浴乎沂 风乎舞雩
理解性默写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 , ”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让他治理“ , ”的小国,他可以用三年时间达到富民的目的。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 , ”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生活在和谐社会里。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暂的回答,从“ :‘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1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四位学生应是公西华最为谦虚,从“ , ”两句话可以看出。
1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自己可以把内外交困的千乘之国治理得好,三年后的成果将是: , 。
1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求对自己治国能力中的不足的态度是“ , ”,这里也侧面看出他的谦逊。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莫春者,春服既成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非曰能之,愿学焉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