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一节 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特征和意义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
(一)政府的公众信息管理
现代社会,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流通量日益增大。一方面,各种社会信息对政府组织的决策和行为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对公众环境的信息输出量也越来越大。
(二)政府的公众舆论管理
任何政府组织都生存在特定的公众舆论环境之中,其政策和行为既受公众舆论的左右和影响,也影响和左右着公众舆论。政府公共关系可以被称为认知管理和观念向导。
(三)政府的公众关系管理
在此,公众关系是政府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制约着政府组织目标、政策和行政行为的成败。对公众关系的开发、疏通、建立、维持、协调、发展、是政府公共关系管理的重要任务。
(四)政府的公众形象管理
政府公共关系通过对政府组织各种形象要素的设计、规划、控制和传播、对政府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信誉度进行创造、维护、调整和提升,科学地调控和管理政府组织的公众形象姿态,这是现代政府管理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
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主体的权威性
政府是从社会中独立分化出来的又居于社会之上特殊社会权威管理组织。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它拥有权大的权力,具有权威性。同时,政府还具有唯一性。
(二)客体的复杂性
政府公共关系客体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还显现出极为复杂的结构。以一定的利益关系为基础而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公众,又可划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既有共同的社会利益,又有各自的特殊利益。
(三)目标的独特性
促进公众的认知是政府公关的首要目标;政府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另一重要目标是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政府开展公关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其价值追求表现为公共取向。
(四)传播的优越性
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大众传播工具;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
(五) 性质上的民主性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所产生的民主政府,我国政府的公共关系作为一项行政传播管理职能,是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系为根本依据的。
三、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政府职能转变需要政府公共关系
使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的关键是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要求政府相应强化公共关系的职能,以适应社会关系的转型。
2、政企分开需要政府公共关系
从政府公关的角度讲,企业已由内部公众变为外部公众,其关系具有平等性。政企分开是要改变政府的管理模式,更需要加强联系以弥补政府权力撤退后留下的真空。政府公关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传播管理职能正发挥了政企分开后的“桥梁”作用。
(二)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政社分开需要政府公共关系
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实行政社分开,把政府权力运作的“公共领域”与个人活动的“私人领域”界分开来,使人的基本权利到根本上的保障。
2、民主政治需要政府公共关系
有效的信息交流是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民主政策的基础。政府公共关系中的公众信息传播沟通,极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三)有利于维护转型期社会秩序的稳定
1、社会转型期需要政府公共关系
通过有效开展政府公关,就可以在与公众双向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了解公众的各种变化趋向,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引导舆论走向,并通过树立自身形象提高社会向心力。
2、提高政府能力需要公共关系
建立以政府为支点的社会公共关系网络能够适应社会的这一变化。
(四)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国际形象
地方政府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在国际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也是当务之急,有效地开展政府国际公共关系.将有利于双向传播沟通,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友好的国际信任合作关系,从而树立起改革、开放、自由、民主、进步的中国政府新形象。
第二节 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任务和原则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
(一)决策咨询职能
政府公关人员向决策层或管理部门提供的咨询主要有政府形象咨询、公众“理咨询、领手决策咨询等方面的内容。
(二)信息交流职能
政府公关作为一种双向的传播管理职能,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和功能就是管理信息。政府公共关系的信息交流职能主要表现在政策形象、管理水平和效果的信息交流、领导者形象信息交流等方面。
(三)舆论引导职能
行政管理中的一个明显事实是:公众舆论影响行政决策,而公共关系对舆论又可以通过有计划地传播沟通而加以引导和影响,以优化行政环境,推动、协助决策的实施。
(四)协调沟通职能
政府公共关系协调沟通主要包括内部协调沟通和外部协调沟通两大方面。内部协调沟通包括协调政府内部领导者与一般公职人员的关系,协调政府内部一般员工相互间的关系,协调沟通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外部协调沟通主要包括协调政府辖区内的广大公众、社会组织及辖区外的公众和国际公众的关系。
(五)形象塑造职能
政府公共关系主要不是靠为政府“美容”来为之树立良好形象,主要是靠完善政府形象的内涵,靠实际行动,靠理性说服、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去提升、塑造政府形象。
(六)公众服务职能
政府公共关系的服务职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政府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和职能部门提供信息性、事务性的辅助和支持,使各个职能部门之间配合更加融洽,使整个组织机体运作更加协调,使组织的专业职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二是向外部提供社会服务,以良好的服务去树立政府信誉,争取民心。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
(一)发挥政府双向传播沟通职能,大力推进企业改革
发挥政府公关协调职能,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其信息交流职能,对企业进行信息输导和决策服务;发挥其双向沟通职能,建立有效的政企沟通渠道;把握政府公关的战略活动重心,为企业创设宽松的经营环境。
(二)发挥疏导协调职能,缓解、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必须开展政府公关,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心下岗工人生活,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争取广大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缓解下岗职工的不满情绪,在政府与企业、社会之间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
(三)发挥信息交流和形象评估及塑造职能,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利用政府公关的传播优势,宣传法治,使民主法治思想深入人心;加强与新闻媒体的信息交流沟通,扩大新闻自由,打击邪恶,弘扬正气。要大力开展政府内部公关。政府内部公关是外部公关的基础和前提,要使政府外部公关卓有成效,须先从内部做起。
(四)发挥舆论引导职能和传播优势,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政府公关具有最优越的传播条件,掌握大量的大众传播工具,可以通过研究全面的传播计划,利用自身优势,交叉运用多种传播手段、传播渠道和信息载体,把握舆论方向,整合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主法治教育,使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建设一个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中国。
(五)增进与国际社会的相互了解和合作,塑造开放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正逐步深入地进行,将面临着更多错综复杂的国际问题:经济方面中国面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政治方面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文化方面须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流,同时展示我国的文化建设成就。
这些都有赖于政府运用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新的传播技术和沟通手段,大力开展国际公关,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推动社会进步。
三、政府公共关系原则
(一)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二)真实公开原则
(三)科学指导原则
(四)整体统一原则
第三节 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举要
一、完善公众传播机制 ,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一)了解民意,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1、信访渠道。
2、民意测验。
3、基层访问,典型调查。
(二)政务活动公开,提高行政的透明度
1、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
政府发言人是政府正式授权、代表政府向新闻界和公众发言的全权代表。只有他提供的信息才是官方正式认可的消息。
政府发言人制度,一方面使政府在公众场合能够以一个统一、协调的形象出现;另一方面使具体的行政首长能够更冷静、专注地思考和研究问题。
在遇到重大问题或在必要时,政府的行政首长不能回避公众,要直接出面应对公众舆论,应对新闻界。但在这种场合中,亦须有政府的新闻官员作为公关顾问随同左右作为参谋。
(1)保持政府消息来源的畅通。
(2)做好新闻分析综合工作。
(3)随时回答新闻界的咨询。
(4)例行的新闻发布。
(5)专题的记者招待会。
(6)安排专访。
2、政府办事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
行政组织的规模越大,结构越复杂,政府人员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就越大,沟通就越困难,公众对政府的神秘感也就越强,了解也越少。
为了加强公众对政府的了解,避免因为缺乏了解而造成的误解,政府各部门有必要实行办事公开,努力提高行政运作的透明度。
(三)拓宽社会沟通渠道,吸引公众参政议政
使各种潜在社会摩擦与冲突能量在“微调”的状态中得到释放和缓解,避免长期压抑或积聚而引起爆发式的冲突和震荡,从而有利于形成既生动活泼,又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与社会秩序。
1、社会协商对话
社会主义的社会协商对话,除了要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各群众团体(工会、妇联、青年团等)等传统的协商对话渠道的作用,还要进一步拓宽其他社会沟通的渠道。因为在社会的发展中会不断出现一些新的利益阶层。传统的社会团体不可能完全代表这些方面的意愿。
2、公众议政活动
除了面对面的对话渠道之外,现代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沟通提供了具有更为广泛的参与性的方式。围绕着政府官员“头痛”、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动员公众献计献策,集思广益,也是政府公共关系的一种形式。
3、公众投票公决
投票是公众表达个人意见的一种民主方式,由于这种方式的参与代价最低(选民所花的时间、精力少),因此参与面最广。投票不仅仅用于选举代表,也可以用于表决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
二、完善公共行政服务,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一)确立公众至上意识,塑建公众为导向的政府服务文化。
(二)多办实事,取信于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三)言必信,行必果,讲求信誉。
(四)加强廉政建设,纠正不正之风。
本章结束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