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镇痛药 课件(共48张PPT)《药物化学》同步教学(人卫8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章镇痛药 课件(共48张PPT)《药物化学》同步教学(人卫8版)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第五章 镇痛药
Analgesics
疼痛
作用于身体的伤害性刺激,在脑内的反映
保护性警觉机能
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
剧烈疼痛
使病人感觉痛苦
危及生命
血压降低,
呼吸衰竭,
甚至导致休克
镇痛药
对痛觉中枢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使疼痛减轻或消除的药物
不影响 意识
不干扰 神经冲动的传导
不影响 触觉及听觉等
锐痛,作用强
缺点:麻醉性镇痛药
(Narcotic Analgesics)
“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联合国国际麻醉药品管理局 列为管制药物
毒品(吗啡、可卡因、大麻…)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毒品可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欣快感及视、听、触等幻觉
用药后极短时间,可产生“毒瘾”
大剂量使用 则 可刺激脊髓
造成惊厥
整个神经系统抑制
呼吸衰竭而死亡
作用分类 来源分类
阿片受体激动剂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混合型激动-拮抗剂)
阿片受体拮抗剂
阿片生物碱类:吗啡
合成镇痛药:哌替啶
半合成镇痛药:埃托啡
内源性阿片样肽类
1. 阿片及其阿片生物碱
阿片是罂粟科植物罂粟未成熟蒴果浆汁干燥物,含有20多种生物碱。如吗啡和可待因罂粟碱。
阿片在十六世纪已被广泛应用于镇痛、止泻、止咳、解除焦虑和催眠。由于疗效显著,有“天赐良药”的美名。
1803年首先从阿片中
提取得到阿片生物碱
吗啡纯品。
2. 存在阿片受体的证明

1、吗啡类制剂大都生物活性强,有严格的构效关系及立体特异性,在脑内微量局部注射能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并能为特异性拮抗剂纳洛酮所拮抗。这些都表明体内可能存在着同阿片类物质有特异性结合的阿片受体。
2、 1971年Goldstein首先用放射受体结合法证明脑内有特异性的阿片结合。1973年三个不同的实验室(Simon,Snyder,Terenius)用高比活性的标记阿片物质各自证明了脑内阿片受体的存在。此后放射受体结合便成为研究阿片受体的重要手段。
3. 阿片受体在体内的分布
阿片受体分布广泛,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自脊髓至大脑皮层均有存在。 阿片受体分布的密度以纹体最高,小脑最低。一般而言,在灵长类中阿片受体在端脑和间脑等处含量较高;在延髓和脊髓中含量较低。
这些部位或与疼痛刺激的传入、痛觉的整合及感受有关,或与精神情绪有关或与咳嗽反射、胃液分泌等有关。
4. 阿片受体的多型性
通过对整体动物、离体器官以及阿片受体的放射受体结合试验的研究,现比较清楚的阿片受体的亚型有三种: 、 和 型。还可能存在 和 型。
比较:解热镇痛药与镇痛药
1、作用部位 外周 中枢
2、作用靶点 环氧合酶 阿片受体
不能代替吗啡类使用
它只对慢性钝痛有良好的作用
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
无成瘾性
一、阿片生物碱类
盐酸吗啡(Morphine Hydrochloride)
结构特征: 1、五个环组成的刚性分子
2、两个羟基
3、一个叔胺
4、5个手性碳(5、6、9、13、14)
5、B/C环呈顺式。C/D环呈反式,C/E环呈顺式,
性质:1、酸碱两性
2、吗啡及其盐的水溶液不稳定,放置过程中,受光催化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变色,生成毒性大的双吗啡或称伪吗啡
如何防止吗啡注射液的氧化?
3、吗啡被铁氰化钾氧化后再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亚铁氰化铁(普鲁士蓝)显蓝绿色,可待因无此反应,可供鉴别。
还原反应----吗啡与磷酸可待因的区分反应
4、生物碱反应:吗啡与生物碱显色剂甲醛硫酸试液反应即显紫堇色;与钼硫酸试液反应显紫色,继变为蓝色,最后变为棕绿色。
Frohde反应 吗啡生物碱
Marquis反应 吗啡生物碱
5、脱水重排反应:吗啡与盐酸或磷酸加热反应,经分子重排生成的阿扑吗啡,具有邻二酚结构,更易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被碘氧化后,有水和醚存在时,水层呈绿色,醚层呈红色,中国药典用此反应对盐酸吗啡中的杂质阿扑吗啡作限量检查。
作用:吗啡为μ阿片受体强激动剂,镇痛作用强。但是,不良反应多,成瘾性强,滥用危害极大。需按国家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条例》管理。
二、半合成镇痛药
吗啡结构中官能团的改变:
1)成醚:C3位甲醚化,得到可待因,镇咳作用
2)酰化:C3,C6位二乙酰化,得到海洛因,成瘾性、毒性大大↑
3)氧化:
双氢吗啡酮C3位甲醚化,得到双氢可待因酮,作用↑,成瘾性↑
4)引入C14位羟基,作用↑。如双氢吗啡酮引入C14位羟基,得到羟基吗啡酮,作用↑ ,成瘾性不增加。
5)N上甲基被取代:
6)高效镇痛药:埃托啡和二氢埃托啡
1000倍 1.2万倍 20-30倍,部分激动剂
成瘾性↓
磷酸可待因
1、物理性质:可溶于水
2、结构特点:(与吗啡比较)
3、化学反应:
1)与甲醛硫酸反应
2)与三氯化铁反应
盐酸阿扑吗啡
1、物理性质:溶于热水
2、结构特点:(与吗啡比较)
3、化学反应:
1)氧化反应
2)与碘试液反应
三、全合成镇痛药
吗啡结构中基本骨架的改变--得到四个结构类型
1)吗啡烃类
2)苯吗喃类
喷他佐辛 Pentazocine
镇痛新
部分激动剂
作用 型受体
大剂量时有轻度拮抗Morphine的作用
用于镇痛
效力为Morphine三分之一
副作用小,成瘾性小
3)哌啶类
盐酸哌替啶
作用↓,成瘾性↓
阿尼利定
安那度尔
芬太尼
4)氨基酮类
为阿片受体激动剂
镇痛效果比吗啡、哌替啶强
左旋体镇痛作用20倍 于右旋体
适用于各种剧烈疼痛
显著镇咳作用
成瘾性小---脱瘾疗法
盐酸美沙酮
盐酸哌替啶
Pethidine Hydrochloride
杜冷丁(Dolantin)
结构和命名
1-甲基-4-苯基-4-哌啶甲酸乙酯盐酸盐
1-Methyl-4-phenyl-4-piperidine- 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 hydrochloride
发现
先作阿托品样药物研究(解痉)
发现较强的镇痛作用
1939年作镇痛药引入临床
理化性质
水解性 (酯)
在酸催化下 易水解
在pH 4时最稳定,短时间煮沸不致破坏
化学反应:
1)与苦味酸反应
2)与甲醛硫酸反应
合成
肝脏代谢
主要代谢方式---水解、去甲基
产物:哌替啶酸、去甲哌替啶和去甲哌替啶酸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肾脏排泄
作用及特点
阿片 受体 激动剂
用于各种剧烈疼痛的止痛
镇痛活性 为Morphine的1/10
但成瘾性亦弱,不良反应少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常用于分娩疼痛
对新生儿呼吸抑制作用影响较小
具有解痉作用
口服效果较吗啡好
枸橼酸芬太尼
1、化学名:N-[1-(2-苯乙基-4-哌啶基]- N- 苯基-丙酰胺枸橼酸盐。
2、物理性质:色、态、味 。
水溶性(略溶于水 )
3、结构特点:酰胺键、叔胺、苯环。
4、化学反应:1)与苦味酸反应
2)与硫酸甲醛反应
四、内源性镇痛物质
镇痛药
内源性
镇痛物质
阿片受体
脑啡肽
74年发现
在脑内分布与阿片受体分布相似
与阿片受体结合后产生Morphine样作用
现发现与吗啡作用相似的肽类20多种,统称内啡肽。因成瘾性,稳定性问题未能用于临床
五、阿片受体模型
共同的结构特征为:
平坦的芳环
碱性中心
碱性中心和平坦结构在同一平面上
有哌啶类的空间结构
烃基突出于平面的前方
三点结合的假想受体图象
平坦的芳环
碱性中心,碱性中心和 平坦的结构
平坦结构在同一平面上 阴离子部位
有哌啶或类似于哌啶的 方向合适的空穴,与哌
空间结构,烃基突出于 啶环相适应
平面的前方
解释
强效镇痛药 激动剂、拮抗剂、激动拮抗剂 内啡肽类的作用
内容小结
1、镇痛药的分类
2、吗啡的结构改造和修饰
3、半合成镇痛药的结构类型和代表药物
4、三点结合学说
5、典型药物:吗啡、哌替啶
1、 指出下列叙述中那些是正确的
A 吗啡是两性化合物
B 吗啡的结构中有甲氧基
C 吗啡的氧化产物为双吗啡
D 天然吗啡为左旋体
E 吗啡结构中含哌嗪环
2、按化学结构分类合成镇痛药有
A . 哌啶类
B . 氨基酮类
C . 苯基酰胺类
D . 吗啡喃类
E . 苯吗喃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