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4张PPT)第九章 旅游文学【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文学的特点、内容、形式;2.掌握欣赏旅游诗词曲的方法,了解游记的发展;3.熟悉楹联的特点和类型,了解民歌的艺术特点;4.体会旅游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提高文学素养;5.背诵旅游文学不同类型的名篇。第一节 中国旅游文学概述第二节 旅游诗词曲欣赏第三节 游记欣赏第四节 名胜楹联欣赏第五节 民歌欣赏第九章 旅游文学第一节 中国旅游文学概述一、旅游文学的特点二、旅游文学的内容三、旅游文学的形式一、旅游文学的特点1.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2.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3.兼收并蓄的艺术风格4.回味无穷的意境审美1.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1)旅游诗:《诗经·郑风·溱洧》曹操《观沧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杜甫《蜀相》《望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杜牧《泊秦淮》《山行》欧阳修的《采桑子·西湖好》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憧关怀古》乔吉《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关汉卿《一枝花·杭州景》(2)游赋:刘歆《遂初赋》,班彪《北行赋》(3)纪游文:马第伯的《封禅仪记》(4)旅游骈文: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吴均《与宋元思书》(5)旅游散文: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6)楹联 :昆明的《大观楼联》(五百里滇池)、成都《武侯祠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山海关联》(海水潮)(7)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新丝绸之路》2.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名胜知识历史知识民俗风情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名人生活逸事例如:《史记》: 记录了大量旅游中的所见所闻《徐霞客游记》: 著名的地理游记《洛阳伽蓝记》: 魏都洛阳寺庙建筑的参观记游记小品: 陶宏景《答谢中书书》、柳宗元《永州八记》、洪亮吉《游天台山记》、郦道元《水经注·三峡》记游散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3.兼收并蓄的艺术风格缪钺先生概括唐宋两个朝代诗的风格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华茂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4.回味无穷的意境审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朱熹《春日》综合性审美二、旅游文学的内容1.描述地理人文2.描写风光名胜3.记述游历经历4.抒发内心感悟5.渲染思乡情怀1.描述地理人文旅游文学记述旅游所经之处的地理、人文状况,是旅游文学的一种基本的功能。《史记》《徐霞客游记》2.描写风景名胜描写游经地的名胜古迹,绮丽风光,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望庐山瀑布》《黄鹤楼》庐山瀑布黄 鹤 楼3.记述游历经历记述游历的经过,畅述其中的艰辛和乐趣,表达“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人生哲理。《游褒禅山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醉 翁 亭 记4.抒发内心感悟记述亲近自然,寄情山水的舒适及自得之乐,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平凡而恬淡生活的愉悦。《归园田居》《山居秋暝》5.渲染思乡情怀在古代旅游中,渲染背井离乡、怀才不遇的失落与惆怅,表达思乡怀古的幽情。《渡汉江》《枫桥夜泊》《清明》《天净沙·秋思》枫 桥 夜 泊三、旅游文学的形式1.诗词曲2.赋3.小说4.散文5.楹联题刻6.神话传说7.民歌1.诗词曲旅游诗词曲具有诗歌与旅游心境的双重特点。旅游诗是由旅游者完成的,旅游者对天然景致、稀世胜境、名胜古迹有所感怀而熔炼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厢记》《梦游天姥吟留别》西湖美景《西 厢 记》2.赋赋,构思精巧,笔调细腻传神,描写景观深动细致,从而抒发情感,塑造出的悠远意境感人至深,因而使相关的旅游景点颇受游人关注。《前赤壁赋》3.小说小说,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精彩纷呈的场面来吸引读者。典型的艺术形象和与之紧密相连的精彩的场面环境,往往成为游人关注的焦点。《老残游记》4.散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式自由灵活,手法不拘一格,不受时空的限制,因而对景物的描写也更全面和深刻;中心突出,主题鲜明,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长江三日》长 江 三 峡5.楹联题刻楹联,即刻在壁柱上的对联,是我国特有的颇具民族传统的文学形式。它对仗工整,曲调和谐,精简生动,并多与书法、雕刻艺术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题刻,即刻于石板石壁上的题词题诗,一般系名人所为。榆次常家庄园楹联题刻6.神话传说神话传说中的故事多发生在山水名胜,即使是寻常之地,作者也赋予其无限的浪漫色彩。几乎在所有的旅游景点,都有风格各异、委婉动人的神话或传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7.民歌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性格、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粹的民歌,是旅游的重要资源。第二节 旅游诗词曲欣赏一、旅游诗词曲概说二、旅游诗词曲作品欣赏一、旅游诗词曲概说(一)旅游诗词曲的发展(二)如何欣赏旅游诗词曲(一)旅游诗词曲的发展王国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旅游诗词曲赋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紧密相关。(二)如何欣赏旅游诗词曲从诗句本身入手,连缀成意;融入作者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考虑作者及作品本身所表现出来的风格。二、旅游诗词曲作品欣赏(一)旅游诗欣赏(二)旅游词欣赏(三)旅游散曲欣赏(一)旅游诗欣赏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二)旅游词欣赏扬州慢姜夔淳熙丙中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三)旅游散曲欣赏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吕·朝天子·西湖徐再思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宜酒宜诗,宜晴宜雨。销金锅,锦绣窟。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第三节 游记欣赏一、游记概说二、游记作品欣赏一、游记概说(一)始于东晋(二)成熟于唐宋(三)大盛于明清(一)始于东晋东晋以前,自然景物的题材不是文学作品主要描写的对象,即使有的作品中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只是处于附庸地位,与欣赏大自然的作品不同。《登大雷岸与妹书》《答谢中书书》(二)成熟于唐宋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辉煌的篇章,而我国的游记文学发展到此,也开始步入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的游记文学作品,从思想内容上说,大多表现的是壮志难酬、遭际不遇的愤激和无可奈何的超脱。《永州八记》《游褒禅山记》(三)大盛于明清一是描绘的地域范围更加扩大。二是题材更加广泛。三是作者群也更加壮大。四是游记各体皆备,风格多姿多彩。二、游记作品欣赏(一)先秦至唐代游记欣赏(二)宋元游记欣赏(三)明清游记欣赏(一)先秦至唐代游记欣赏水经注·江水·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宋元游记欣赏沧浪亭记苏舜钦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三)明清游记欣赏西湖七月半张岱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第四节 名胜楹联欣赏一、名胜楹联概说二、楹联的特点三、对联的类型四、名胜楹联欣赏一、名胜楹联概说楹联,是悬附于楹柱上的竖条形、木质、刻字装饰物。古建筑的厅堂,前后常有四根柱子,前两柱独立支撑上枋及出檐部分的房顶,俗称“檐柱”或“明柱”,在建筑学上称“楹”,因而悬附于其上的木联被称为“楹联”。汉代用以避邪的“桃印”、南北朝时期“桃板”、隋唐时期的“桃符”的都是楹联的初期形式,自五代后蜀主孟昶与蜀亡前一年的除夕、在桃符上自题“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挂于寝门之后。对联始于春联,春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变化而来的,才成定论。二、楹联的特点1.联分上下,字数相等2.承上启下,完整表述3.对偶对称,音节和谐4.实用性强,雅俗共赏三、对联的类型1.回文对联2.转类对联3.双关对联4.缺字对联1.回文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晓天江树绿迢迢,晴日海霞红霭霭。2.转类对联山海关孟姜女庙的一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此副对联共有6种读法,充分体现了汉语表达的魅力。3.双关对联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4.缺字对联横批:南北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四、名胜楹联欣赏1.苏州沧浪亭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2.济南大明湖小沧浪园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3.林则徐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4.岳坟前铁槛对联5.岳坟前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6.杭州西湖断桥残雪联断桥桥不断,残雪雪不残。第五节 民歌欣赏一、民歌的艺术特点二、民歌欣赏民歌是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民歌的特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歌是来自民间的天籁之音,是最自然的大地之歌。历代的民歌在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形制特点,但都体验着人和自然的沟通和融合。一、民歌的艺术特点(一)诗与乐的高度结合民歌一般歌词篇幅短小,反复吟唱,通俗易懂,属民谣体。民歌通常使用比喻、比兴、对比、夸张、叙事等手法达到诗与乐的高度结合。(二)长于抒发内心世界民歌往往运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极为经济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例如,《走西口》表达了离乡背井、生离死别的亲人间的凄婉、依恋之情。(三)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和变异性民歌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世代相传中,不同时期(或时间)、不同地区的不同歌唱者,常按个人需要,将某首现成民歌作为蓝本,进行即兴编词,民歌具有见啥唱啥,想啥唱啥。民歌的这种性质让民歌具有天籁之音的气质。同时在世代流传中,民歌根据世代的特色又有不同的变化,这也让民歌更加符合时代精神,时代特色。二、民歌欣赏(一)上古及先秦民谣(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三)唐宋民间词(四)宋明清文人民歌词(五)现代民歌(一)上古及先秦民谣《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越人歌》今兮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嫌垢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而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上邪》《有所思》《江南可采莲》《敕勒川》《西洲曲》《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三)唐宋民间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且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望江南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莫攀我,攀我心太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攀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四)宋明清文人民歌词《相思令》宋·林逋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五)现代民歌《四季歌》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忽然一阵无情棒,打得鸳鸯各一旁。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漂泊到长江。江南江北风光好,怎及轻纱起高粱。秋季到来荷花香,大姑娘夜夜梦家乡。醒来不见爹娘面,只见窗前明月光。冬季到来雪茫茫,寒衣做好送情郎。血肉筑出长城长,奴愿做当年小孟姜。【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在中国古代,《史记》记录了大量旅游中的所见所闻,《 》是著名的地理游记,《 》则是魏都洛阳寺庙建筑的参观记。2.根据对联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方法,可将对联分为回文对联、 、 、 和缺字对联等。3.旅游文学的不同形式都孕育在中国文学的各种形式中,主要有诗词曲、赋、小说、散文、 、神话传说、 等形式。4.民歌的特点具有 、 、信息传递性、变异性和社会性。二、赏析题请赏析下面的岳阳楼名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言,问谁领会得来?三、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民歌的“坦白无饰,直指人心”?2.民歌有历史传承性,如何看待新民谣?3.请谈谈在旅游游记中更多地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和胸怀?4.旅游胜地多楹联,请你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多学习和积累有关的楹联文化知识。请对出此对联的下联:(上联):嵩明山高日月明(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月圆赏月(上联):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页风篷,下九江。【案例分析】“中国爱情圣地” ——晋南普救寺风光“胞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浩魄,不见月中人。”这是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西厢记》中的一首抒情诗。有谁见过专为颂扬古代青年情侣的古寺庙呢?位于山西晋南永济市(古称蒲州)西北的蒲州古镇,有一地名谓“西厢村”,在西厢村“峨眉原”上,有一座古庙,名“普救寺”。该寺距市区12公里,始建于隋朝初年。此寺之名,源于佛教的“广施法力,普救众生”之意而得名。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一台《西厢记》杂剧,流传千古,脍炙人口,催人泪下的剧中的主人公崔莺莺与张生的一段爱情佳话,便在寺中发生。因此,普救寺之名也因此而驰名中外。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文明中外的游览胜地。千秋以来,人们为了追忆这段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送普救寺一个芳名——“中国爱情圣地”。请你根据上述案例,谈谈中国风景名胜与古代旅游文学的烘托共生关系是如何体现的?【实训拓展】实训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地区旅游文学简明手册》实训目的 巩固有关中国旅游文学发展历程和特征的基本知识深化对于中国旅游文学文体特征及其鉴赏实训准备 搜集并整理自春秋建制以来,历代文人抒写和咏唱地区风光景物的诗词、楹联和游记。遴选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旅游价值三者兼具的作品作为“地区旅游文学简明手册”的确定篇目,并按照不同的体裁,以时间为序,将选定篇目划分为诗词、楹联和游记三个文类。结合所能找到的资料,运用旅游文学作品的鉴赏知识,展开合理想象,为全部选文拟写具有一定层次的赏析性文字,为部分选文拟写趣味性与思想性俱佳的文学小故事。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编辑、统稿、校稿、排版、印刷等工作,最终形成《地区旅游文学简明手册》的纸质文本,以此作为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效结合的最佳成果。实训过程 布置实践内容。有意识地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收集诗词、楹联和游记。教师指导学生选文。教师指导学生拟写赏析性文字和文学小故事。教师指导学生编定《地区旅游文学简明手册》。实训地点 景区景点、电脑实训室、图书馆实训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实训报告。实训作业 搜集并整理自春秋建制以来,历代文人抒写和咏唱地区风光景物的诗词、楹联和游记,最终形成《地区旅游文学简明手册》文本。【网站链接】http://www.china-ysc.cn/中国楹联学会网http://www./中国楹联网http://www.chinaren.com/s2005/民歌大全http://www..cn/chinese/中国民歌http://wenku./view/9f9886d528ea81c758f57819.html/中国文学史http://www..cn/旅游游记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