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4年2月27日,中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开始正式运行。依托在轨运行的“天宫”和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等,中国将构建起空间在轨实验、地面模拟实验、计算机数值模拟“三位一体”的天地一体化国家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研究体系。该研究体系的构建( )
①体现质量互变规律,遵循适度原则
②坚持辩证思维,从整体角度解决问题
③体现认识发展历程,实现思维具体
④坚持科学思维,动态地把握客观事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政治经济学有两条研究路径:“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第一条道路是从实践到认识,在实践中逐渐实现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飞跃
B.第二条道路是从认识到实践,认识通过上升环节将回到实践作为飞跃的终点
C.第一条道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对现实存在的具体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D.第二条道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进行分离、提纯和简略化
3.“立”与“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以表述事物发展状态的概念,蕴含着古代先贤“破立并举”“革故鼎新”的智慧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立”与“破”的辩证关系。下列对“立”与“破”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坚持系统思维,统筹“立”与“破”的关系,实现“1+1>2”的效果
②坚持底线思维,以“立”促“破”守正创新,实现“稳促进”的效果
③“立”与“破”是事物发展的两个环节,事物发展是辩证否定的过程
④“立”与“破”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药品说明书的字多大合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药品包装应当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标签、说明书中的文字应当清晰,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事项应当显著标注,容易辨识。这要求药品企业( )
①对先前的说明书的根本性质加以全盘否定
②重视量的积累,为药品说明书的质变创造条件
③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全面地把握说明书字号
④坚持适度原则,使药品说明书的字号“得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以科技创新作为主导推动力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主要产业载体。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新质生产力的提出( )
①通过分离、提纯等环节,形成了对生产力整体的规律性认识
②体现了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体现了抽象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推动了人们对生产力的认识
④在思维上坚持了辩证否定观,是对传统生产力的继承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某县深入调研,根据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和乡村发展现状,科学制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方案,探索实施“党支部联合、种植区域化、销售一体化”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发展合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反映社会存在的农村方案会助力乡村振兴
③调研能更好促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④该模式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天气谚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的结论,对人们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代科学证实许多天气谚语有其合理性。天气谚语( )
①其产生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能动性
②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并指导实践活动
③属于理性认识,正确揭示了事物本质
④其形成经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3年10月,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此次发射任务主要目的为: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等各项实(试)验,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明年4月左右返回。中国空间站进入长期有人驻留模式,中国对太空的探索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反映出我国在航天科技的发展上( )
①把握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②运用了思维的间接性把握事物共同的表象特征
③正确认识了事物的阶段性特征,推动实践创新
④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一渠六河”是开封市水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宋都文化气息的景观雕塑、古建绿化等组成项目,既满足景观及市民生产生活功能需要,又成为城市亮丽风景;结合“有城有河、双环抱城”的格局,再现开封历史上“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北方水城盛景。“一渠六河”的建设( )
①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表明愿景可以通过实践来实现
②再现北方水城的盛景,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建立是有条件的
③不能搞大拆大建,因为肯定方面具有比否定方面更为丰富的内容
④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局部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的理想效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3年9月7日,习近平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这启示我们( )
①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的发展
②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③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
④认识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短短二十字,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恰切逼真的描写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刻画了一段美丽的秋江暮色,以景托景,抒发了诗人弥漫于心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羁旅客愁。从逻辑与思维角度来看,该诗句( )
①将孤立的自然物巧妙组合,通过思维抽象把握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
②在对立统一中把握秋江暮色的内在联系,抒发客居异乡的离愁别绪
③通过描绘秋江暮色表达诗人的羁旅之思,体现了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④通过思维具体形成了对天和树、人和月等事物外在形态的纯然构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诗与画,一个是语言艺术,一个是视觉艺术。诗以语言文字记述论说、表情达意,婉约与豪放兼具;画用线条图案模山范水、绘景状物,含蓄与直观并存。画者,见其形而难以度其意;诗者,述其景而不可窥其貌。题画诗与诗意画的创作将诗与画有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足诗与画在艺术传达方面的局限。可见,题画诗与诗意画( )
A.既表现出诗与画的不同艺术特色又实现了意境相合
B.是突破艺术创作规律从而实现诗画艺术的完美呈现
C.将诗与画各自的独特表达寓于诗画艺术的共性表达之中
D.是通过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实现诗与画相融共通
13.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人造工程技术之中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这就是仿生学。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找到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属性
B.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在综合的基础上去分析事物
C.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推动自我肯定以实现自我发展
D.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发展历程
14.牛的生理构造是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 是因为他掌握了牛的肌理。在《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起初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头完整的牛;几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庖丁起初宰牛的时候看到的是牛的整体表象
②庖丁起初宰牛的时候获得的是对牛片面的认识
③庖丁再未见过完整的牛是因为完成了思维具体
④庖丁再未见过完整的牛是进行思维抽象的结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劳动是《资本论》研究的基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创立的基点。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其旋转的太阳,并且认为:“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恩格斯也曾说过马克思主义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由此可见( )
A.辩证思维坚持在动态性与静态性中把握事物
B.正确认识事物需坚持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C.走向思维具体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
D.简略化是对思维抽象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
16.2023年9月,习近平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的概念,对于“新质生产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新质生产力是在传统生产力的不断辩证否定中产生的
②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彻底颠覆
③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全部否定
④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中积极合理因素的保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性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重要演讲,深刻阐述了“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交流思想。随着文明交流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2023年,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不同国家和民族都肩负起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的责任,在交流对话、相互借鉴的过程中融合不同文明的优长、汇聚不同文明的智慧,根据现代化的特点和要求,丰富文明内涵、创新文明表现形式,一定能够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文明新图景。
结合材料,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文明观”的发展。
18.习近平立足浙江当地实际擘画的“八八战略”,为浙江转型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在该战略中分析到浙江具有体制、区位、产业、城乡、生态、资源、环境、人文等八大优势,并针对浙江发展优势提出八大举措,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找出了浙江的劣势。作出了强化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努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的重要指示。
运用《逻辑与思维》“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知识,阐释“八八战略”的提出蕴含着怎样的智慧。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日,中国改革2022年度案例名单发布,“四川天府新区创新构建指标体系推动公园城市建设”上榜。
天府新区在建设之初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尽量保持原有的地貌、地势,保护原生植被、避免大挖大填,更多的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复、治理、提升。2017年底,天府新区对城市规划进行了迭代升级,重新调整了城市的规划思路,将河流、湖泊、绿地变成了人和城市使用的空间;2018年,继续打造公园城市的“2.0版本”,沿鹿溪河布局打造公园片区、公园社区和公园街区以及天府新区四级空间格局;随着人口和产业的快速聚集,公园城市建设转向“人的视角”,针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有机衔接不同地块内的功能布局,从而引导老百姓走出家门,在街区享受城市带来的美好生活。
2021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印发《关于支持四川天府新区开展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的复函》,要求四川天府新区“形成公园城市标准化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我国公园城市建设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发展轨道。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感性具体与思维具体的相关知识对“四川天府新区城市公园的建设过程体现了认识的不断深化”加以说明。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航母在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战能力,让不少中国人意识到中国需要建造自己的航母,新中国第一任海军司令萧劲光大将指出,中国海军需要航空母舰。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在江南造船厂成功下水。它是亚洲第一艘平直通长飞行甲板的电磁弹射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二艘采用电磁弹射的航母。“福建”舰航母来用了许多现代化设计。科研人员对平直通长飞行甲板、双升降机、电磁弹射起飞、电磁拦阻降落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长时间多次试验,在掌握了各项技术的基础上,传承了“山东”舰的成熟技术,最终完成了对整个第三艘航母的研发和建造,标志着中国海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结合材料,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分析中国航母的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
1.D
【详解】①: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材料不体现适度原则,①排除。
②:中国在轨运行的“天宫”和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构建研究体系,体现了事物是由各个要素、各种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②正确。
③: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构建研究体系主要体现辩证思维的特征,没体现思维具体,③排除。
④: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研究体系的构建过程体现了这一点,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C
【详解】A:第一条道路指在实践中逐渐实现由感性具体导到思维抽象的飞跃,A错误。
B:第一条二条道路都是从实践到认识,B错误。
C: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说明第一条道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对现实存在的具体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C正确。
D:第二条道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而进行分离、提纯和简略化属于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环节,属于第一条道路的内容,D错误。
故本题选C。
3.D
【详解】①:“立”与“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统筹“立”与“破”的关系不体现系统思维,①排除。
②:以“立”促“破”,守正创新,体现的是辩证思维,不是底线思维,②排除。
③④:“立”与“破”蕴含着古代先贤“破立并举”“革故鼎新”的智慧之道。这说明了“立”与“破”是事物发展的两个环节,立是肯定,破是否定。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辩证否定的过程;同时也说明,“立”与“破”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D
【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药品说明书中提出了规范化标准,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说明书,而不是对先前的说明书的根本性质加以全盘否定,①排除。
②:材料强调要求企业规范说明书,未涉及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②排除。
③:“药品包装应当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标签、说明书中的文字应当清晰,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事项应当显著标注,容易辨识”,坚持了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运用了辩证思维方法,③正确。
④:标签、说明书中的文字应当清晰,重要事项则要显著标注,表明字号过大或过小均不可行,要坚持适度原则,字号应“得当”,④正确。
故本题选D。
5.C
【详解】①:分离、提纯等环节是思维抽象的环节,还没有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规律性认识。思维具体是对认 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①表述错误。
②: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认识主体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凝聚了党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体现了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符合题意。
③: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是形象思维的特征之一。 抽象思维具有运行方式的推导性,③表述错误。
④:新质生产力,相比于传统生产力,其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这说明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在思维上坚持了辩证否定观,是对传统生产力的继承和发展,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A
【详解】①: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根据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和乡村发展现状,科学制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方案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①符合题意。
②:正确的农村方案会助力乡村振兴,②错误。
③:“某县深入调研,根据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和乡村发展现状,科学制定方案,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体现了调研能更好促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③符合题意。
④:该模式为其他乡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其具体方法,④错误。
故本题选A。
7.A
【详解】①②:天气谚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的结论,对人们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代科学证实许多天气谚语有其合理性,说明天气谚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并指导实践活动,其产生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能动性,①②符合题意。
③:理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才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天气谚语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并不是所有的天气谚语都能正确揭示事物本质,③错误。
④:天气谚语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而不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④错误。
故本题选A。
8.B
【详解】①③:神舟十七号顺利发射,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等各项实验,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明年4月左右返回。这反映出我国在航天科技的发展上把握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正确认识了事物的阶段性特征,推动实践创新,①③符合题意。
②:运用了思维的间接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不是事物共同的表象特征,②说法错误。
④:认识发展的历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9.A
【详解】①:“一渠六河”的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表明愿景可以通过实践来实现,①符合题意。
②:“一渠六河”再现开封历史上“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北方水城盛景,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建立是有条件的,②符合题意。
③:否定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③排除。
④:要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0.A
【详解】①②: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体现了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的发展,启示我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和动态性,①②正确。
③:构建新发展格局、走出新路子、谱写新篇章,说明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③错误。
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1.C
【详解】①: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①错误。
②③:诗人通过描写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刻画了一段美丽的秋江暮色,以景托景,抒发了诗人的羁旅客愁,体现了思维的情感性,②③正确。
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而不是思维具体的形式,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2.A
【详解】A:题画诗与诗意画的创作将诗与画有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足诗与画在艺术传达方面的局限,这表明题画诗与诗意画既表现出诗与画的不同艺术特色又实现了意境相合,A符合题意。
B:规律是客观的,不能突破,B说法错误。
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C说法错误。
D:题画诗与诗意画的创作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3.A
【详解】A: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这就是仿生学。可见,仿生学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找到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属性,A符合题意。
B:分析是综合的基础,B说法错误。
C: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C说法错误。
D:认识发展历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思维过程,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4.A
【详解】①:在《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起初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头完整的牛,这是对牛的整体表象认识,①正确。
②:在《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起初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头完整的牛,这是对牛的整体表象认识,庖丁起初宰牛的时候获得的不是对牛片面的认识,②错误。
③:几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说明庖丁完成了思维具体,掌握了牛的肌理,获得了对牛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③正确。
④: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C
【详解】C:通过材料中对“劳动”地位的阐述,可以看出“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由思维抽象走向思维具体的合适的上升起点,C符合题意。
A:材料强调“劳动”这一概念的重要性,没有涉及辩证思维的特征,A不符合题意。
B:材料没有涉及正确认识事物要坚持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B不符合题意。
D:材料强调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需要正确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而简略化是思维抽象的一个重要环节,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6.D
【详解】①④: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和否定的双重性,否定中包含着对合理因素的肯定和保留,新质生产力是在传统生产力的不断辩证否定中产生的,同时有对传统生产力中积极合理因素的保留,①④说法正确。
②③: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辩证否定,有对传统生产力中积极合理因素的保留,不是彻底颠覆和全部否定,②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7.认识发展是一个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从“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交流思想,到“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再到“全球文明倡议”,习近平总书记的“文明观”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从全球文明发展中抽取出共性的规定,并进一步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
【分析】背景素材:习近平总书记“文明观”
考点考查:“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要求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文明观”的发展。结合材料中习总书记“文明观”发展的历程,调用相关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可联系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关键词②:从“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交流思想到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完成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可联系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关键词③: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可联系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8.①辩证思维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特征,“八八战略”的提出全面系统阐释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指向未来的八项举措。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体现。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替代句: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八八战略”的提出是总结浙江经济社会多年发展情况,在分析浙江各方面优势的基础上绘制了整体发展蓝图。③认识发展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历程。“八八战略”的提出是从浙江经济社会多年发展情况这一感性具体,上升到了打造“绿色浙江”等具体规的思维抽象,再以“科学发展”作为上升起点,形成了“八八战略这一思维具体,准确把握了浙江省转型长远发展规律。
【分析】背景素材:习近平立足浙江当地实际擘画的“八八战略”
考点考查: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体现类主观题,运用辩证思维的的特征、分析与综合、认识发展的历程等知识来阐释“八八战略”的提出蕴含的智慧。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他在该战略中分析到浙江具有体制、区位、产业、城乡、生态、资源、环境、人文等八大优势,并针对浙江发展优势提出八大举措→可联系辩证思维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特征。
有效信息②:“八八战略”,总结浙江经济社会多年发展情况,在分析浙江各方面优势的基础上绘制的整体发展蓝图→可联系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体现。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
有效信息③:在该战略中分析到浙江具有体制、区位、产业、城乡、生态、资源、环境、人文等八大优势,并针对浙江发展优势提出八大举措,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找出了浙江的劣势。作出了强化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努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的重要指示。从浙江经济社会多年发展情况这一感性具体,上升到了打造“绿色浙江”等具体规的思维抽象,再以“科学发展”作为上升起点,形成了“八八战略这一思维具体,准确把握了浙江省转型长远发展规律→可联系认识发展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历程。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9.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需要思维抽象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的思维具体,实现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该地的城市公园建设最初重在保护生态环境,是对城市公园建设的整体表象认识,经过不断的迭代升级,将自然景观纳入城市建设整体,构建科学的城市空间布局,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城市生活的需要,正确处理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不断加深对城市公园建设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为我国城市公园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分析】背景素材:“四川天府新区创新构建指标体系推动公园城市建设”上榜
考点考查:感性具体与思维具体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逻辑与思维》的知识,问题指向“用感性具体与思维具体的相关知识对“四川天府新区城市公园的建设过程体现了认识的不断深化”加以说明,属于说明类试题,解答时运用理论,结合材料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天府新区在建设之初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尽量保持原有的地貌、地势,保护原生植被、避免大挖大填,更多的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复、治理、提升→可联系教材知识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
关键词②:天府新区对城市规划进行了迭代升级,重新调整了城市的规划思路,将河流、湖泊、绿地变成了人和城市使用的空间,沿鹿溪河布局打造公园片区、公园社区和公园街区以及天府新区四级空间格局;针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有机衔接不同地块内的功能布局,从而引导老百姓走出家门,在街区享受城市带来的美好生活→可联系教材知识思维抽象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的思维具体,实现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③:要求四川天府新区‘形 成公园城市标准化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我国公园城市建设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发展轨道→可联系教材知识正确处理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不断加.深对城市公园建设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为我国城市公园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0.①中国航母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我们还要继续深化对航母的认识,获得更加全面而具体的认识。②航母在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战能力,让不少中国人意识到中国需要建造自己的航母,蕴含着人们对航母的感性具体的认识。③科研人员对平直通长飞行甲板、双升降机、电磁弹射起飞、电磁拦阻降落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长时间多次试验,形成对航母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或某种共性的认识,属于思维抽象的认识。④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认识还不能把握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科研人员通过长时间多次试验,在掌握了各项技术的基础上,传承了“山东”舰的成熟技术,最终完成了对整个第三艘航母的研发和建造。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航母的发展过程
考点考查: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
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考生分析中国航母的发展过程。考生需要调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航母在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战能力,让不少中国人意识到中国需要建造自己的航母→可联系蕴含着人们对航母的感性具体的认识。
关键词②:科研人员对多项关键技术进行了长时间多次试验,形成对航母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或某种共性的认识→可联系属于思维抽象的认识。
关键词③:科研人员通过长时间多次试验,在掌握了各项技术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对整个第三艘航母的研发和建造→可联系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认识还不能把握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关键词④:中国航母的发展过程→可联系中国航母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