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刀工与原料成型技术(二)课件(共22张PPT)《烹饪原料加工技术》同步教学(第三版劳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刀工与原料成型技术(二)课件(共22张PPT)《烹饪原料加工技术》同步教学(第三版劳动版)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一、块的成型方法与规格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名称 规格 切法 用途
菱形块 像几何中的菱形,长对角线约4厘米,短对角线约2.5厘米,厚1~1.5厘米 按厚度将原料切成大片。再按边长规格改成长条,最后斜切成菱形块 多用于脆性植物原料的成型
长方块 长约4 厘米, 宽约2.5厘米,厚1.2~1.5厘米 按厚度加工成大片, 再按规定长度改刀成段, 最后加工成块 多用于脆性植物原料的成型
滚料块 长3~4厘米,两头小而尖的不规则三角块 用滚刀方法, 每滚动一次就切一刀 多用于脆性植物原
梳子块 经滚料切后形如梳子背的多棱形原料,长约3.5厘米,背厚约0.8厘米 多用于青笋、胡萝卜等的成型料的角度较切滚料块时滚动的角度小, 加工后的原料体薄较小 多用于青笋、胡萝卜等的成型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二、片的成型方法与规格
片的成型应由原料性质及烹调要求决定。质地细嫩易碎的原料成型较厚;质地较硬带有韧性的原料成型较薄;用于炝、炒、爆、熘的成型应稍薄一点;用于烧、烩、煮的成型应较厚。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二、片的成型方法与规格
(1) 骨牌片
【规格】分大骨牌片和小骨牌片两种。大骨牌片规格为长6~6.6厘米、宽2~3 厘米、厚0.3~0.5厘米。小骨牌片规格为长4.5~5厘米、宽1.6~2 厘米、厚0.3~0.5厘米。
【切法】按边长修成块,再直切成片即成。
【用途】多用于动、植物原料成型。
(2) 菱形片
【规格】菱形片又称“斜方片” “旗子片”。长对角线约5厘米, 短对角线约2.5厘米,厚约0.2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片
【切法】加工成菱形块后再直刀切成片。
【用途】多用于植物类嫩脆的原料。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二、片的成型方法与规格
(3) 柳叶片
【规格】状如柳叶,长约6厘米、厚约0.3厘米的狭长薄片。
【切法】将原料斜着从中间切开,再斜切成柳叶片。
【用途】多用于猪肝一类原料
(4) 牛舌片
【规格】厚0.06~0.1厘米、宽2.5~3.5厘米、长10~17厘米的片,片薄而长,经清水泡后自然卷曲, 形如牛舌、刨花,因此又称“刨花片”
【制法】原料去皮→ 拉刀片制→ 清水浸泡→装盘
【用途】多用于嫩脆的植物原料,,如莴笋、萝卜等.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二、片的成型方法与规格
(5) 灯影片
【规格】长约8厘米、宽约4厘米、厚约0.1厘米的片。
【制法】原料修形→推拉刀片制→清水浸泡 →装盘
【用途】多用于植物原料制片,也有少数用于动物原料制片的,如制“灯影牛肉” 的片。
(6) 指甲片
【规格】形如指甲,边长约1.2厘米、厚约0.2厘米的小正方形片.
【制法】按规格修好原料,再用直切成型。
【用途】适用于动、植物原料,如姜、蒜片。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二、片的成型方法与规格
(7) 连刀片
【规格】又称火夹片,原料成型为每片0.3~1厘米的长方片或圆片形。
【制法】两刀一断,切成两片连在一起的坯料。
【用途】用于“鱼香茄饼” 的茄片、“夹沙肉” 的肉片等
(8) 斧头片
【规格】形似斧头,其规格一般为长4~10厘米、宽约3厘米、背厚约0.3厘米,上厚下薄的长方形薄片。
【制法】一般是用斜刀片制而成。
【用途】可用于涨发后的海参成型。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三、条的成型方法与规格
1.条的成型方法
条一般适用于无骨的动物性原料或植物性原料,它的成型是先将原料片或切成厚片,再改刀而成。
(1)大一字条
【规格】长6~7厘米,粗1.3~1.6厘米见方的条。
【用途】如“酱烧青笋”中的莴笋条。
(2)小一字条
【规格】长约5厘米,粗约1厘米见方的条。
【用途】如“家常仔鸡”中的冬笋条,
(3)筷子条
【规格】长3~4厘米,粗约0.7厘米见方,形如筷子头的条
【用途】适用于脆性的植物原料,如“小煎鸡”中的莴笋条.
2.条的成型规格
(4)象牙条
【规格】长约5厘米,截面呈三角形的条.
【制法】加工时先将原料切成0.8~1厘米的厚片,再切成三棱形条。
【用途】适用于植物原料,如冬笋、菜头等。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四、丝的成型方法与规格
1.丝的成型方法
一般是先将原料加工成薄片,再改刀成丝。
原料加工成薄片后, 有三种排叠切丝的方法: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1) 头粗丝
【规格】长8~10厘米,粗约0.4厘米见方。
【用途】如切芹黄、鱼丝等原料。
(2) 二粗丝
【规格】长8~10厘米, 粗约0.3厘米见方
【用途】如大多炒菜中所用的肉丝。
(3) 细丝
【规格】长8~10厘米, 粗约0.2厘米见方。
【制法】修好原料→推拉刀片→推切成丝→装盘
【用途】如“芥末肚丝” 中的肚丝, “红油黄丝” 中的大头菜丝。
2.丝的成型规格
(4) 银针丝
【规格】形似“银针” 的丝,长8~10厘米,粗约0.1厘米见方。
【制法】修好原料→推拉刀片→跳切成丝→清水浸泡
→装盘
【用途】如“红油皮札丝” 中的猪腿皮丝,“京酱肉丝” 中的葱丝等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1) 大丁
【规格】约2厘米见方的正方块。
【用途】如“花椒兔丁” 中的兔丁等。
(2) 小丁
【规格】约1厘米见方的正方块。
【用途】如“辣子肉丁” 中的肉丁。
3) 粒
【规格】0.3~0.7厘米见方,大小与绿豆、黄豆或米粒相似。
【用途】如川菜“鸡米芽菜” 中的鸡粒、臊子、各种馅心等。
2.丁、粒、末的成型规格
(4) 末
【规格】比粒还小, 由原料先切后剁而成,姜、蒜等调料常剁碎成为末。
【用途】用于制作肉馅及姜蒜末。
五、丁、粒、末的成型方法与规格
丁的成型一般是先将原料切成厚片,再将厚片改刀成条,最后将条改刀成丁。
1.丁、粒、末的成型方法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2.泥
泥指豌豆、蚕豆、土豆等植物性原料,先蒸煮熟后再挤压成的泥状,常用来制作甜菜或镶制馅心
六、茸、泥、丸的成型方法与规格
茸就是在猪、鸡、鱼、虾等的肉中加入猪肥膘以增加其黏性,制成极细软、半固体状的肉泥。
将肉里的筋膜、皮等清除,用刀背捶,而且边捶边排除茸泥中残留的筋膜,然后用刀口“剁”,这样制出的茸,质量更好。
1.茸
3.丸
烹调中可用刀具将原料修成青果形及算盘珠形,也可使用规格不同的专用刀具,在坯料上剜挖制成圆珠形。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七、小宾俏的成型方法与规格
(1) 葱段
【制法】选用头粗与二粗的葱白,直切成长8厘米的段。
【用途】一般用于烧、烩类菜肴.
(2) 开花葱
【制法】选用二粗或三粗葱, 先切约5厘米的段,在两端各砍5~8刀,放入清水中一漂,两头即可翻花。
【用途】一般用于烧烤与酥炸类菜肴中生菜的配料。
(3) 马耳朵葱
【制法】选用头粗或二粗葱为宜,两端切成斜面的节,或用反刀斜片成3厘米的斜面状的节.
【用途】一般用于肝、腰、肚头的炒制或溜类菜肴制作。
1.葱、蒜苗的切法
小宾俏又称小料头、小配料, 是指菜肴烹调中的小型调料,如姜、葱、蒜、泡红辣椒、干辣椒等。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4) 弹子葱
【制法】选用二粗和三粗葱,两端直切成长约1.5厘米的圆柱形。
【用途】一般用于主料是丁类的菜肴。
(5) 银丝葱
【制法】将葱白两端正切成约8厘米长的段,对剖开后再切成丝。
【用途】一般用于某些菜肴盖面或色泽上的点缀。
(6) 鱼眼葱
【制法】选用三粗与四粗葱, 直切成约0.5厘米长的粒。
【用途】一般用于鱼香味型的菜肴。
(7) 马耳朵蒜苗
【制法】切法同马耳朵葱。
【用途】一般用于“回锅肉” “盐煎肉” “麻婆豆腐” 等菜肴。
(8) 长段蒜苗
【制法】选用头粗或二粗的蒜苗,直切成长约6厘米的段。
【用途】拍破或对剖后可用于制作“水煮牛肉” 等菜肴。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1) 姜、蒜丝
【制法】姜、蒜去皮后,先切片,再切丝。蒜丝的长度以蒜瓣的自然长度为准。
【用途】一般用于主料呈丝状的菜肴。
(2) 姜、蒜片
【制法】姜、蒜去皮后,切成约1厘米见方的片。
【用途】一般用于主料是片的菜肴。
(3) 姜、蒜米
【制法】姜、蒜去皮后,剁成细米粒。
【用途】一般用于鱼香味或鱼的烹调,也用于碎肉类的菜肴或肉类馅心的调味品。
2.姜、蒜的切法
(1) 马耳朵泡辣椒
【制法】将泡辣椒去籽后,斜切成长约3厘米的节。
【用途】常用于炒、溜类菜肴。
(2) 泡辣椒段
【制法】泡辣椒去籽后,切成约6厘米长的段
【用途】常用烧、炸收类菜肴。
(3) 泡辣椒末
【制法】泡辣椒去籽后,用斩、剁的刀法剁成极细的末。
【用途】常用于“鱼香味” 的菜肴,或添加豆瓣以增加菜肴的色泽。
(4) 泡辣椒丝
【制法】将泡辣椒去籽后,剖开切成长约6厘米的细丝。
【用途】常用于“糖醋脆皮鱼” 及一些菜肴的配色。
3.泡辣椒的切法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1) 干辣椒节
【制法】将干辣椒去籽后, 直切成长2~3厘米的段
【用途】常用于炝、炒类及炸收类菜。
(2) 干辣椒丝
【制法】将干辣椒去籽后, 剖开, 直切成长约6厘米的细丝
【用途】常用于干煸、炝类菜肴
4.干辣椒的切法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八、花形原料的成型方法与规格
【制法】在厚约1厘米、长约10厘米的原料上,先顺着纹路用反刀斜剞, 剞的刀距约为0.04厘米,深度为原料的1/2,再横着用直刀切三刀一断,成长条形,剞的刀距约为0.3厘米,深度为原料的2/3. 原料经过烹制卷缩后即成凤尾形,如“凤尾腰花” “凤尾肚花” 等。
1.凤尾形
花刀是刀工的艺术化,是根据烹调和菜肴制作的要求,在脆性、软性、韧性及韧中带脆的原料上,巧妙地利用混合刀法,把原料加工成形态优美、卷曲自然的花刀块。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制法】用直刀在厚约2厘米的原料上剞出刀距约为0.4厘米的垂直交叉十字花纹,深度为原料的4/5,再切成约3厘米见方的块,原料经烹制卷缩后即成菊花形,如“菊花里脊”。
2.菊花形
3.荔枝形
在厚约0.8厘米的原料上,用反刀斜剞宽约0.5厘米的交叉十字花形,深度为原料的2/3,再顺纹路切成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块或菱形块、三角形块,原料经烹制卷缩后即成荔枝形,如“荔枝肚花” “荔枝腰块” 等。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制法】选用约2厘米粗的根、茎或瓜类等植物性原料,先将其对剖成两半, 切成长约1.5厘米的节,把剖面紧贴着菜墩,再用拉刀切的方法划成刀距约0.1厘米的连刀片(每片留1/5不划断),翻折处理即可。断刀可灵活运用,或四刀或五刀,如“雀翅黄瓜” 等。
4.雀翅形
5.鱼鳃形
【制法】在厚度约1.2厘米的原料上, 先用直刀剞成刀距为0.3厘米,深度为原料的1/2,再顺着纹路用斜刀法片成三刀一断,片的刀距为0.5、深度为原料的2/3,原料经烹制卷缩后即成鱼鳃形,如“鱼鳃腰花” “鱼鳃鱿鱼” 等。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制法】在厚约0.8厘米的原料上交叉反刀斜剞,再按一定规格推刀切成条。如麦穗肚的规格:反刀斜剞宽约0.8厘米的交叉十字花纹,再顺纹路切宽约3厘米、长约10厘米的条。又如“火爆麦穗腰花” 的规格:反刀斜剞宽0.5厘米的交叉十字花纹,再顺纹路切宽约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条。以上反刀斜剞的深度均为原料的2/3。
6.麦穗形
7.松鼠形
【制法】鱼去头后沿脊骨将鱼身剖开,离鱼尾3厘米处停刀,然后去掉脊椎骨,批去胸肋骨,在两扇鱼肉上剞上直刀纹,刀距约0.5厘米,深度要剞至鱼皮,再横着鱼身用斜刀剞,刀距约为0.5厘米,深度也要剞至鱼皮,原料加热烹制后即成松鼠形。松鼠形常用于鳜鱼、青鱼等原料,适用于炸、熘类菜肴,如“松鼠鳜鱼” 等。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制法】用推刀剞在厚约0.7厘米的原料上,斜度约45°,刀距约0.4厘米的斜交叉刀纹,剞的深度为原料厚度的2/3,,然后改切成长约5厘米的三角块,原料经加热烹制卷曲后形似松果,如“火爆鱿鱼卷” 等。
8.松果形
9.鸡冠花形
【制法】在厚度约3厘米的原料上,用直刀顺剞,刀距约0.3厘米,深约2厘米的刀纹,再把原料横过来切成宽约0.3厘米的片,或两刀一断的片,原料烹制后形如鸡冠。
10.眉毛花形
【制法】在厚度约1厘米的原料上,先顺着纹路用反刀斜剞,刀距约为0.4厘米,深度为原料的1/2,再横着用直刀切三刀一断,深度为原料的2/3,宽约1厘米,长约8厘米,如“眉毛腰花” 等。
11.麻花形
【制法】将原料用片、切的刀法,再经穿拉制作而成。先将原料批成长约4.5厘米、宽约2厘米、厚约0.3厘米的片,在原料中间顺长划开约3厘米的口,再在中间缝口的两边各划一道2.5厘米的口,用手抓住两端并将原料一端从中间缝口穿过,即成麻花形。常用于鸡脯肉、鸭肫、猪腰、猪里脊肉等原料。
第五节 原料的成型与规格
第二章
【制法】用直刀(或斜刀) 剞和平刀剞的方法制作而成。在鱼身两面每隔约3厘米用直刀(或斜刀) 剞一刀,剞至脊椎骨时将刀端平,再沿脊柱骨向前平推约2厘米时停刀,两面剞成对称的刀纹。加热后鱼肉翻卷,如同牡丹花瓣。牡丹形花刀常用于体大而肉厚的鲤鱼、大黄鱼、青鱼等原料,适用于脆熘、软熘等烹调方法,如“糖醋脆皮鱼” 等。
12.牡丹形
13.吉庆块
【制法】指经运刀加工后呈“吉庆” 形的块状原料。加工时,先将原料切成四方块,再在原料每面1/2处用刀尖互相垂直或刀跟切一刀,深度为原料厚度的1/2,要求刀纹连。吉庆块大小根据烹调要求确定。如在改成四方块后,先在每个棱角上刻花纹,再进行改刀,则称之为花吉庆,适用于植物原料, 如萝卜、莴笋、土豆、苤蓝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