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分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思维风格具有差异性,思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思维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掌握思维有共同特征,思维的意义与作用;能够结合具体案例辨别思维的类型和思维的作用。【教材分析】第一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包括两目。第一目“思维的含义”,主要阐述广义思维与狭义思维的含义,并说明战略思维、历史思维等思维方式所具有的性质。第二目“ 思维的特征”,主要阐述思维所具有的三种主要特征,即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这两目的主要内容采取概念的逻辑分析方式,说明“思维”这个概念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征。【教学目标】理解思维的含义,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知道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思维方式。了解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的特征,知道思维与实践的关系,懂得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思维的能动性和特征,正确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思维的共同特征,明确思维的方式。公共参与:了解思维的基本知识,初步走入思维世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重点】了解思维的含义、类型,把握这些思维方式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思维的特征。【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思维导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探究与分享—《庄子.秋水》载: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渙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诶,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黄河之神河伯由欣然自喜到望洋兴叹,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亲历感知之外,我们还有哪些办法突破井底之蛙、夏天之虫的思维局限?学生答:教师点拨:◆黄河之神河伯由欣然自喜到望洋兴叹,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黄河之神河伯开始之所以欣然自喜,是因为他错误地认为,他所看到的情况,即他所在的黄河是最为广大的,这个认识是正确的。后来,之所以望洋兴叹,是因为他又看到了比他所在的黄河更为广大的大海,发现他之前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这种态度变化是由于他对所看到的现象作了较,认识到此前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其态度变化的思维原因。◆除了亲历感知之外,我们还有哪些办法突破井底之蛙、夏天之虫的思维局限 人的认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方式。以亲历方式获得的感性认识,受个体生命时间、精力和经历等方面的限制,总是有限的。因此,除了亲历的感知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思维的间接性,通过学习人类思想的成果,弥补个体感性认识中思维的局限,获得超越个体感知能力之外的更广泛、更深刻的理性认识。新课讲授:出示课题: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议题一:思维的含义议题二:思维的特征第一幕:思维的含义1、人类与思维人,论力气比不上野牛大象;论奔跑比不上羚羊斑马;论攀登比不上敏捷的猿猴……然而,通过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看似生灵中弱者的人却成了万物之灵!思维,就像阳光、空气和食物一样,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只要我们在“想”、在“考虑”,就能切身地体会到我们在思维。小结:(1)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人的思维存在具有普遍性。注意: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社会实践,动物没有思维。议学情境二:有这样一道推理能力测试题。一位想招聘助手的商人,将前来应聘的A、B两人带进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两顶红色、三顶黑色的帽子。然后,他关掉灯,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要求A和B各摸一顶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顶,并将其余两顶藏了起来。开灯后,商人要A、B尽快说出各自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A、B看到商人戴的是红色帽子。过了一会儿,A喊道:“我戴的是黑色帽子。”商人询问了A的推理后,决定录用A。、议学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议学提示:(1)A、B都看到商人戴的帽子是红色的,如果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戴的是红帽子,则另一人就可以很快说出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题中说“过了一会儿”,说明双方都看到对方所戴的帽子不是红色的。 A的推论是如果我头上戴的是红帽子,那么B能立即说出他自己帽子的颜色,而B没有立即说出来。所以,我头上戴的肯定不是红帽子。由此,A能够准确说出自已头上帽子的颜色。(2)由于只有两顶红帽子,而 A、B双方不仅能看到商人也能看到对方所戴的帽子,两人面对的条件完全相同,这时谁能更快地说出正确答案,谁表现得就更好。议学小结:思维的含义: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2)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3)感性认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认识的低级阶段。(4)“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2、判断:感性认识 OR 理性认识(1)当我们接触到火苗,第一反应是烫。这就是感性认识(2)当我们冷静下来就会想,不能碰火,碰火会烫伤自己,我们要合理利用火,辩证的看待火,这时就上升到理性认识(3)当苹果砸中我们,首先会感觉到疼,这就是感性认识(4)当我们冷静下来,会想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经过探究会发现,苹果会落地时因为万有引力, 这就上升到了理性认识3、【知识整合】全面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人类思维的方式主要有哪些?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把握这些思维方式有何意义?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议题二:思维的特征第二幕:思维的特征议学情境三:展示幻灯片,从这几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是鸭子还是兔子》 《少女还是老妇》议学问题:以左图为例,你先看到的是兔子还是鸭子?1秒测出你的人格倾向A、兔子B、鸭子C、同时看到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展示幻灯片议学提示:选项A:你的人格倾向是主动性。你内心充满了自信,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会直接了断的处理,而不会犹豫不决。在人际交往当中,说话也是直来直去,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更不会去试探他人的意见。所以你的人格倾向属于主动性,喜欢主动出击,而不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选项B:你的人格倾向是被动性。说明你做事情的方式是小心谨慎的,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会贸然参与,你更希望能够完全了解以后在作出判断。所以在人际交往当中,你喜欢试探他人的想法,在根据需求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所以你的人格倾向属于被动型,喜欢应对问题,而不是找出问题。选项C:你的人格倾向是综合型。你习惯于对于所有事情进行总结,都有所了解,但倘若让你具体说出来,你会难以回答。从这里能够看出你所做的事情只要看得过去就行,所以你对于自我标准并不怎么搞,自控能力不强。议学小结:二、思维的特征思维具有差异性: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但不论哪一种风格的思维,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议学情境四:两个分别以3×10千米/秒和5×10千米/秒的速度运动的物体,人们很难凭感官直接感知其速度上的差别。然而,人们依据科学知识却能够理解这样的问题,假设有星际飞船以5×10千米/秒的速度飞向某一遥远星球,它的速度比光速慢了多少 议学问题:人们依据科学知识能理解光速,这反映了思维具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的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不同于感觉)什么是思维的间接性?指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为什么思维具有间接性?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举例:间接性a.人们依据科学知识能理解光速.b.人类学家根据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有关资料,就能推知人类进化的规律c.医生根据对病人的体温、血压、血液、尿液、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的有关资料,就能确诊病患和病因d.气象工作者根据已有的气象资料,就能预知今后天气的变化e.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可以推断学生的内心世界f.地震工作者可以根据动物的反常现象或其他仪表的数据来分析与预报震情议学情境五: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树木,或高或矮,或直或曲。或粗或细,或阔叶或落叶,或乔木或灌木,或落叶或常绿……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本植物。议学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思维具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具有概括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什么是思维的概括性?指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思维的概括性有什么作用?凭借思维的概括性,人们才能从千差万别、纷纭复杂的事物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具有能动性(双重性)什么是思维的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思维对认识的反映并不是机械的、消极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或能动的什么是正确的思维?什么是错误的思维?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思维的能动性可能有助于人们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也有可能误导人们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知识小结: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5)思维与实践的关系①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②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注意:思维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从根本意义上看,思维依赖于实践。只有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制作你的个性化简历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下列能反映思维间接性和概括性特征的是( )①太阳东升西落②某某同学长得很帅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④某某同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曹操是东汉时代的风云人物。东汉末年正值乱世,群雄割据。曹操先下手为强,抢在其他诸侯之前迎接汉献帝,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来扩大自己的势力。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企图统一全国,对内消灭了吕布、刘表、马超等多方割据势力,对外降服了南匈奴、鲜卑等外族势力,最终北方真的实现了统一大业。材料体现了曹操思维的哪个主要特征A.间接性 B.科学性 C.能动性 D.概括性3.我们平常所吃的砂糖橘、柚子、葡萄、西瓜、草莓、梨等水果,或酸甜或清爽,或果肉柔软或无核,具有不同的特性,但都具有“多汁且有甜味的植物果实”这一共同属性。人们得出水果概念的过程说明( )A.思维具有间接性B.思维具有能动性C.思维具有概括性D.思维具有历史性4.下列对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帮助人们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B.思维具有概括性,总是可以抓住事物的内在的共同本质C.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帮助人们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人们可以感知事物的本质,但其规律要靠理性思维去把握5.“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也没有的。”毛主席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的②正确的思维能够在人们的实践中起决定作用③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④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答案:BCCCB【易混易错】1.思维因能够揭示本质与规律而具有正确性。( × )【解析】正确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思维是正确思维。2.思维促进认识对象的发展进步。( × )【解析】正确思维促进认识对象的发展进步。3.思维是人们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 )【解析】思维是人们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4.“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广义角度讲的,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 )【解析】“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5.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 )【解析】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说明思维具有概括性。6.思维能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 )【解析】思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会把人们的实践引向歧途,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7.狭义的思维与认识同义。 ( × )【解析】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8.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 × )【解析】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9.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 ( × )【解析】思维本身不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因此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10.形象思维是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的。 ( × )【解析】形象思维是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的,抽象思维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