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会课分享】班会课设计 防欺凌教育—— 我会说“不”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班会课分享】班会课设计 防欺凌教育—— 我会说“不” 教案

资源简介

【小学班会课分享】班会课设计 防欺凌教育—— 我会说“不”
班会背景
近年来,欺凌现象在社会各个角落逐渐显现,引起了广泛关注。而特殊儿童由于他们的语言、社交、自理能力等多方面存在困难,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成为欺凌的目标。通过加强防欺凌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交沟通能力。同时,防欺凌教育还可以促进学校的和谐氛围建设,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信任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加强防欺凌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班会目标
1.通过体验、视频、判断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欺凌行为,认识到欺凌行为的危害性。
2.在创设情景中,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遇到欺凌行为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3.在实践中,增强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社交技能,促进他们与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
学情分析
本班为三年级二类班。从整体上看,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对较低,语言能力较弱,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当面临欺凌或欺负的情境时,他们往往无法准确判断自己的处境,并且缺乏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此外,他们的共情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情绪情感的内在体验也较为有限,这导致他们对欺凌行为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因此,他们往往无法明确区分哪些行为是恰当的,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欺凌行为。
教学环境
课室
教学资源
课件、玩具
班会流程
(一)导入
1. 老师播放视频,并出示图片,提问:“图片里的小朋友怎么了?”(哭)
2. 老师再次出示图片,提问:“为什么哭了?”引导学生回答,并让学生判断对错。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防欺凌教育】
【设计意图】
结合视频进行生动讲解,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抢玩具”行为的不当性及对他人造成的不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初步认识到哪些行为可能被视为欺凌。同时,利用图片和音频等多感官刺激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引入主题“防欺凌——我会说‘不’”。
(二)辨一辨
1. 老师出示平时学生会出现的不良行为图片,说一说圈圈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 老师展示学生日常出现的不良行为图片,并让学生说一说图片里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3. 老师让学生判断这位小朋友做法是否正确,正确用“举起大拇指”表示,错误用“交叉”手表示。
4. 当出现“错误图片”的时候,老师用严厉的表情和语气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用“交叉手”表示;当出现“正确图片”时,老师用积极、开心的语气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用“大拇指”表示;奖励能够判断正确的同学。
5. 老师总结:“是的!我们不能欺负同学!不可以抢玩具,不可以推同学,不可以嘲笑同学,更不能打同学!这些行为都是错误的!”
【设计意图】
学生的共情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情绪情感的内在体验也较为有限,往往无法明确区分哪些行为是恰当的,哪些行为会给他人带来不适,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欺凌行为。这导致他们对欺凌行为的认知存在局限性。通过图片提示,让学生清楚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并且聚焦细节,让学生巩固认识了解什么是欺凌行为。学生的内在体验感是极弱的,在夸张的表扬和严肃的语气语调下,期望学生能在情绪情感上有所体验。
(三)我会表达
1. 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当遇到被欺负时,我们可以和谁说?(引导学生回答:老师、爸爸妈妈、大人....)
2. 老师:“那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老师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
3. 老师让学生模仿视频大声说“不可以”并奖励能够大声说的同学(引导没有语言能力,或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简单音节“不”“老师”或肢体语言进行表达)。
4. 情景模拟,助教老师扮演欺负同学的角色,学生扮演被欺凌的对象,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并告诉老师,奖励能够表达“不”的同学。
5. 情景模拟,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享玩具和零食,并和同学们拉拉手,抱一抱。
【设计意图】
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对较低,语言能力较弱,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当面临欺凌情境时,他们往往无法准确判断自己的处境,并且缺乏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模仿,先学会表达,再在创设情景中学会运用,学会表达“不可以”!
教学反思
这一节班会课是根据学生起点能力设计的。学生通过照片、视频反馈以及体验式的训练,对欺凌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习了如何在遇到欺凌时保护自己。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困难,如部分学生对语言等欺凌行为的认知仍然有限,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引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