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逐水草而居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根据照片和示意图,说明非洲热带草原上降水的变化;2.能够描述马赛人游牧生活的特点,并说明这种生活特点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3.在收集资料和观察地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马赛人逐水居而居的典型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谈发展的能力;通过设置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非洲热带草原案例的学习,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2.通过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人地和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非洲草原上马赛人“逐水草而居”生活方式的原因难点:马赛人“逐水草而居”生活方式所表现出来人地关系四、【课型及方法】新授课,合作探究法、问题启发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如果让你用一个形容一下刚才那个视频里的动物在干什么,你会怎么形容?用一句话?【师】那如果用一个字呢?【师】非洲大草原动物迁徙,“逐”什么?水草进入我们今天这节课,也是和逐水草有关,叫逐水草而居。这个题目有没有让你疑惑的地方?或者说针对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生】谁,为什么,怎么,在哪里?(让学生自己上黑板上来写问题)如果没有提出谁逐水草而居,那就补充,老师在看到这个题目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谁逐水草而居?【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新课讲授【师】首先,谁逐水草?【生】马赛人。【师】那你们知道马赛人生活在哪里吗?【师】补充知识:马赛人(Maasai),是东非现在依然活跃的,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人口将近100万,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说出这两个国家的纬度位置和热量带。【生】赤道周围,低纬度,热带。热带草原【生】肯尼亚的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是马赛人的家园。(第一个问题解决,打钩)【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逐水草而居?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回到马赛人生活的家园。肯尼亚的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知道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这两个国家有一个共同点,有没有同学观察到?【生】都在非洲热带草原的范围内。【师】你再观察一下非洲的热带草原的分布有什么样的特点?提示:对比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热带草原的分布图,你发现了什么?【生】非洲的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内。【师】那为什么非洲赤道东部地区不是热带草原气候区呢?对比非洲地形图来观察一下?【生】因为东部是东非高原,海拔高。【师】我们还是没有解决刚才那个问题,马赛人为什么要逐水草而居让学生猜测,有些人可能会猜测追赶猎物,但其实马赛人不怎么捕杀非洲草原上的动物。那既然不是出于这个原因,马赛人为什么要逐水草而居呢?【生】因为他们养的动物需要逐水草而居,马赛人以放牧为生,而他们的牛羊需要新鲜的嫩草。所以,他们带着牛羊逐水草。牛羊为什么需要逐水草?这就要联系非洲草原上的气候了,思考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有一个最大的特点?【生】降水分干湿两季【师】观察书本74-75页 的图。草原上的降水在时间的有怎样的变化?【生】在南半球,11月-次年4月是湿季,降水比较多,而降水较多的地方,植物繁盛郁郁葱葱。5-10月的时候,干季来临,降水变得很少,草木稀疏,草原上一片枯黄。【师】因此马赛人想要让牛羊吃上鲜嫩多汁的草就必须要在干季来临的时候举家迁徙,带着他么的牛羊去寻找水草茂盛的地方,逐水草而居。【师】那马赛人怎么迁徙呢?哪个地方在干季来临的时候会有水草呢?我们仔细观察书本的图3-48来说一下。世代居住在草原上的马赛人,是很聪明的,他们根据多年的游牧经验,总结出了一条游牧的路线,刚好能满足干季水草不足的情况。【师】问题一:基塔莱在哪个半球,多多马在哪个半球?问题二: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多的季节也就是湿季集中在哪几个月份?发现了什么规律?【生】基塔莱的湿季和多多马的湿季刚好相反。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其中一个区别就是,由于太阳直射地区的变化,南半球的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 。所以北半球的干湿季刚好和南半球相反。因此即便都是热带草原气候,两地的干湿季时间也不相同。这样一来,马赛人就可以利用两地干湿季节的不同来回迁徙了。怎么迁呢,同桌两人商量一下,给出答案。【生】5~6月,随着南方漫长干季的来临,草原开始枯黄,马赛人开始向北迁移,这时北方正值湿季,水草丰美;10月,北方干季来临,南方湿季即将到来,马赛人又开始向南方回迁,迎接湿季【师】就这样循环往复,年复一年的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我们发现马赛人这样逐水草而居主要还是受到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师】马赛人带着他们的牲畜和财物逐水草,你能不能想象一下,他们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请同学四个一小组,围绕着老师提示的问题。每组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总结马赛人的生活,派个代表来发言(指导学生)衣:红衣;披风-----(作用)红色,防身+保护牛群 披风,防晒,防止水分的蒸发。食:牛是主要的食物来源,以牛奶和牛肉为食物,喜欢直接饮用鲜牛奶,鲜牛血。住:茅草房,牛粪房,建筑材料是什么?茅草,牛粪。为什么要以这两种作为建筑材料呢?就地取材,原材料多。除此之外,茅草和牛粪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通风透气,散热快。那么为什么要通风透气,气候因素。环状结构。和牛羊生活在一起又是为什么,出于安全考虑,防御野兽和敌人。行:马赛人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之一,为了寻找牧草可以走上四五天。2、习俗除此之外,当地人民喜欢原地跳高,跳得高的男子会得到更多女子的喜欢认为草原是神灵,所以马赛人能够和草原的动物比较和谐的相处。【师】在马赛人的衣食住行中,有一个共同因素,是什么?【生】牛【师】在生产中马赛人游牧生活,牛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在马赛人的社会中,拥有牛的数量越多越富有,社会声望也就越高。【师】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传统的马赛部落有一个习俗,每一个成年男子在成人的仪式上都要猎杀一头狮子,马赛人不怕狮子,反倒是狮子害怕马赛人,那有没有觉得奇怪,如此骁勇善战的马赛人,居然只吃牛肉,而不猎杀非洲草原的其他动物,这是为什么呢?【生】养育牛群的草原是马赛人心目中的神灵,他们视草原为家园,自己也是草原的一部分。他们虽长期与野兽朝夕相处,却没有捕杀野生动物的习俗,也从不吃野生动物。正因为如此,非洲草原至今仍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师】思考:马赛人对待自然的态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正是由于非洲热带草原的自然环境,马赛人为了适应草原干湿季的变化,形成“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的生产特色,而这种游牧方式,也使得马赛人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谷歌地图来看看现在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部分地区变成农田,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区,马赛人的家园越来越少,可能若干年之后大家再也看不到能猎杀狮子的马赛人。因此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要和自然和谐共处,做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