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4.1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案(表格式)高教版(第三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4.1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案(表格式)高教版(第三版)

资源简介

教学项目 项目4 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 教学任务 任务4.1 小麦主要病虫害 防治技术
课时安排 4课时
任务目标 知识:1.掌握小麦重要害虫麦蚜、黏虫和小麦吸浆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2.掌握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和小麦白粉病的症状识别、病原特征、发生 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技能:1.能够独立调查小麦田间病虫害发生种类和为害状况,确定在当地的化学防治适期。 2.能够制订小麦生育期病虫害综合防治历。
教学重点 小麦主要病虫害识别及防治。
教学难点 小麦主要病虫害识别及防治。
序号 知识点 名称 知识点具体内容 表现 形式
知 识 点 1 麦蚜 一、形态特征 麦蚜属同翅目、蚜科。主要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缢管蚜和麦无网长管蚜等四种。 麦蚜有多型现象。 二、发生规律 麦蚜以成、若虫或以卵在冬麦田或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来年春暖开始活动为害。 蚜虫除了本身吸食汁液为害植物外,还传播病毒病。麦蚜的天敌主要类群有瓢虫、草蛉、食蚜螨、蚜茧蜂、蚜小蜂等。 三、综合防治 1.作物种植合理布局。 2.选用抗蚜耐病品种或将种子包衣。 3.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4.化学防治 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等,加水喷雾。 PPT课件、标本
2 小麦吸浆虫 一、形态特征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有麦黄吸浆虫和麦红吸浆虫。 1.成虫 体橘红色,只有前翅一对,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2.卵 长圆形,微带红色; 3.幼虫 呈扁纺锤形,橙红色,前胸腹部有一“Y”形剑骨片,腹末有突起两对; 4.蛹 裸蛹,头前方有色毛两根和一对呼吸管。 二、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一代。小麦拔节期越冬幼虫破茧上移;孕穗期化蛹;抽穗期成虫羽化产卵;灌浆期幼虫吸浆为害;小麦近成熟时,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夏越冬。 三、综合防治 1.选用抗虫品种、轮作。 2.化学防治 选用辛硫磷、毒死蜱颗粒剂撒毒土;或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乳油加水喷雾。 PPT课件、标本
3 黏虫 一、形态特征 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 1.成虫 体色呈淡黄褐色,前翅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淡黄色圆斑,其下方有一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一小黑点。雄蛾腹部尾端经压后,可伸出一对鳃盖形抱握器,抱握顶端具一长刺; 2.卵 馒头形,表面有六角形网状纹; 3.幼虫 一般六龄,体背有5条纵线,背线白色较细,两侧各有两条黄褐色至黑色纵线。 4.蛹 红褐色,腹部第五、六、七节背面有横列的马蹄形刻点,尾端具一对粗大的刺,刺的两旁各生有细短刺两对。 二、发生规律 黏虫幼虫咬食叶片,一、二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孔,三龄后才形成缺刻,五、六龄达暴食期,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黏虫无滞育现象,条件适合时终年可繁殖,成虫羽化后需进行补充营养,对糖醋液的趋性很强。 三、综合防治 1.诱杀成虫。 2.诱蛾灭卵。 3.化学防治 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球孢白僵菌等,加水喷雾。 PPT课件、标本
4 小麦锈病 一、症状识别 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 三种锈病的共同特点是在受害的叶片或秆上出现鲜黄色、红褐色的疱状小突起,表皮破裂后,散出铁锈色粉状物质。 三种锈病的区别可以概括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二、病原识别 担子菌亚门,锈菌目。 三、发病规律 三种锈菌都是典型的气传病害,传播范围广,流行速度快,是小麦上分布最广、为害最大的一类病害。 四、综合防治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3.化学防治 ①小麦播种时采用三唑类杀菌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②小麦拔节后,选用1氟环唑、丙环唑、三唑酮加水喷雾。 PPT课件、标本
5 小麦赤霉病 一、症状识别 有苗腐、茎腐、秆腐、穗腐及白穗等多种症状 类型,其中以穗腐最为普遍。 发病初期,在小穗颖壳基部出现淡褐色斑点,在多雨潮湿条件下,病穗上的颖壳合缝处会长出一层粉红色的霉状物,后期,病穗的颖片上常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的子囊壳。 二、病原识别 无性阶段,半知菌亚门,瘤座孢目。 三、发病规律 小麦赤霉病病菌具腐生兼寄生的特性。麦秸秆和杂草残体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翌年遇合适的环境条件,产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借助风、雨传播,通过花丝、气孔、颖壳裂缝侵入,引起发病。 四、综合防治 1.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 2.选用抗、耐病良种 。 3.化学防治 PPT课件、标本
6 小麦白粉病 一、症状识别 病部首先长出薄丝网状的白色霉层,后形成白色粉质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后期霉层变为灰白色至黄褐色,并在其上形成黑色小点,是病菌的闭囊壳。 二、病原识别 有性阶段,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 三、发病规律 小麦白粉病病菌以分生孢子阶段在夏季气温较低地区的自生麦苗或夏播小麦上侵染繁殖; 或者病菌以分生孢子或以菌丝体潜伏在麦组织中越冬,随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田间适宜,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 四、综合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2.栽培管理 3.化学防治 ①播种前用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②小麦抽穗扬花期选用三唑酮或腈菌唑或丙环唑乳油加水喷雾。 PPT课件、标本
作业 内容
1.简述麦蚜的综合防治措施。 2.如何识别小麦黏虫。 3.简述三种小麦锈病的异同点。 4.小麦赤霉病的形态特征。 5.画图:小麦白粉病的病害循环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