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2.列举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物权的主要类型,懂得维护物权的途径。3.简述合同的含义和价值,理解合同的主要内容和违约责任,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熟悉解决合同纠纷的途径。4.理解侵权责任的内容,树立依法承担责任的观念。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每个公民认真学习民法知识,提高法治素养。科学精神: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意识: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把法治作为工作、生活的准则和指南,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公共参与: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学习重难点重点: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难点: 理解我国民法规定的六项基本原则。【预习新知】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1.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名成员,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今后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我们都处于社会生活之中。________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我们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学习________________,增强________________,遵守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________的规范。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________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2)民事法律关系(关系+要素)4.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________和________。它包含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5.主体: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________、承担________。民事主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________________能力,依法享有________________,承担________________。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________________能力人、________________能力人和________________能力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6.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例如,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______,债权关系的客体是______,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____________和______,人身关系的客体是____________。7.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____________和承担的____________。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 ____________的,也是____________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8.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______与______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______和______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民法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社会秩序,凸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1. 法律 法律常识 法治意识 法律规则2. 民法 民法3. 自然人 法人 非法人组织 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 一4. 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 主体 客体 内容5. 民事权利 民事义务 自然人 法人 非法人组织 民事权利民事权利 民事义务 完全民事行为 限制民事行为 无民事行为法人 非法人组织6. 民事权利 义务 物 行为 智力成果 商业标记 人身利益7. 权利 义务 相互对立 相互联系8.法治 德治 法律 道德 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独立人格 平等地位 权利明确 财产关系稳定 交易安全 文明 和谐 平等 诚信解析民法基本原则4.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________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__________________。①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3)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_________的,也是_________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5.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________和________。它包含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1)主体:________、________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________。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3)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________和承担的________。4.(1)民法(2)主体、客体和内容(3)相互对立、相互联系5.人身关系、财产关系、自然人、法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象、权利、义务【易错提示】(一)易错提示1.我国民法调整公民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民法规定的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只有自然人和法人两种。( )3.在法治社会,人们只要遵守法律就行了,社会就能够和谐。( )4.出于善意的行为即使对他人的权利有所侵害,也可以酌情免除责任。( )5.我们常说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有哪些?6.有人认为,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仍属于有效行为。请你评析该观点。7.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把与民事相关的法律编纂成一部法典。8.自然人都要依法承担民事义务吗 【温馨提示】1.提示×。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提示×。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3.提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4.提示×。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否则,即使出于善意,可能也要承担法律责任。5.提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例如,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6.提示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法律,也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一原则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维护国家和社会一般利益和基本道德的作用,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属于无效行为,没有法律效力。7.提示:我国民事法律调整的主体多、涵盖领域广、关系复杂,相应的法律条文数量也很庞大,其中还有不协调、不一致甚至相冲突的地方。因此,编纂民法典就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从而打通民事法律体系“血脉经络”,实现对法律条文的“深加工”。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民法典系统整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顺应时代发展要求。8.提示: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不是所有的自然人都要承担民事义务。深化探究1.民法调整(1)民法调整的主体包括: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2)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主体关系,不适用民法。(3.民法调整的内容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1)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2)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因自然人的年龄、智力状态而有所不同。(3)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和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3.民法的作用(1)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物质与精神需求提供法律保障。(2)是维护高效、诚信的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法律。(3)在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为人权提供基本保障。(5)民法为现代化市场经济提供一般规则和行为规范。(6)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民法促进民主政治。巩固训练1.17岁的孤儿洪某打工为生,结束一天工作后,夜晚去一座尚未竣工的桥上散步,试图从大桥中间的缝隙横跨过去时,不慎摔落。事故造成洪某左腿粉碎性骨折,共花费医疗费10万余元。洪某起诉承担大桥建设的A公司赔偿其各项损失共计20万余元。据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洪某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应该对后果承担责任②洪某作为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应该承担次要的责任③A公司若已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对洪某不应承担赔偿责任④A公司若未尽到安全管理义务,应对洪某承担全部赔偿责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案例不适用民法调整的是( )①徐某在自家阳台上搭建鸽舍,饲养、放飞信鸽扰民休息②钱某将古画转卖给朋友吴某后反悔,要求吴某归还古画③孙某出版书籍获得稿费后,向税务机关缴纳个人所得税④李某在未设警示的维修路段受伤,与市政部门发生纠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王某不慎将一部存有重要文件的手机丢失,便张贴寻物启事,表示拾得手机并归还者将给1000元酬劳。初中生张某捡到手机,交还给王某,但王某以张某是未成年人为由不愿支付酬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双方因酬劳引发债权关系的客体是手机B.支付1000元酬劳是王某应尽的民事义务C.王某发布的悬赏寻物启事不具有法律效力D.张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接受1000元酬劳4.小周14岁生日当天收到爷爷10万元的大礼,他花1万元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但父亲怕耽误他学习,要求他把电脑退回,为此双方发生争吵,小周负气回到学校。后小周因一点小事与同学发生口角,把同学打伤,需要赔偿医疗费1000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小周有权接受爷爷10万元的生日大礼②小周购买电脑的行为属于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③小周的父母作为监护人要承担1000元的医疗费④上述材料涉及小周的所有民事行为都是无效的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5.小丽(10岁)在假期里与父母一起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喜欢在旅途中拍照,写点游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小丽拍摄供自己欣赏的故宫全景图中的游客,不能以侵犯肖像权索赔②小丽因为年龄小而不享有对自己所写的游记的民事权利③小丽认为车票背后的“乘客须知”的规定未与其协商,违反了公平原则④小丽游览动物园时被散养的动物撞伤,动物园应当承担过错推定侵权责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李某明知自己的公寓附近即将修建工厂,且噪声将会很大,仍将公寓卖给了想要得到一处环境安静的住处的刘某。下列行为与李某行为违背的民法基本原则相一致的是( )①某公司超标排放废水,影响周边群众的正常生活②张某用名画仿制品冒充真迹,并以真迹价格卖给陈某③王某常在公寓中和朋友聚会至深夜,大声喧哗,播放音乐④付某在某市场上卖菜,经常将缺斤短两的蔬菜卖给顾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针对以下行为,判断错误的是( )A.孟某、江某夫妇为女儿取名“北雁南飞”——违背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B.某商场在有奖销售广告上申明对活动保留最终解释权——违背公平原则C.王某在旅游商品店询价后,店主强迫其购买相关商品——违背自愿原则D.张某用名画仿制品冒充真迹,并以真迹价格卖给陈某——违背平等原则8.民法典物权编规定了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该制度是指自然资源使用者向自然资源所有者支付费用才能取得使用等相应权能。这启示我们,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时应( )①遵循绿色原则,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②遵循自愿原则,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③遵循物权法定原则,推进自然资源有序使用④遵循公序良俗原则,公平设置各方权利义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八条规定:“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对于该法律条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夫妻平等,婚后所有财产均应平等分配②该条款说明家庭劳动价值应该充分尊重③该条款旨在引导夫妻共同维护家庭关系④充分体现了《民法典》公平正义的原则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10.陈某因病住院,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其女王某向法院申请宣告陈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并指定王某为陈某的监护人。经法院多方调查及司法鉴定,陈某被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陈某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①意味着王某是陈某民事义务的承担者②意味着陈某不享有民事权利,也无须承担民事义务③是因为陈某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④法庭是根据陈某个人的智力状况进行认定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17岁的孤儿洪某属于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应该对后果承担责任,①正确,②错误。A公司若已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已尽到安全管理义务,对洪某不应承担赔偿责任,③正确。A公司若未尽到安全管理义务,应对事故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洪某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更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A公司不应承担全部责任,④错误。2.答案:D解析:①:徐某养信鹤扰民休息案例中,涉及的民事;主体是徐某与邻居,属于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适用于民法调整,①不符合题目要求。②:钱某与吴某古画转卖案例中,涉及的民事主体是钱某和吴某,属于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适用于民法调整,②不符合题目要求。③:孙某获得稿费与税务机关发生的税收关系中,是国家和纳税人的不平等主体关系,不适用于民法调整,③符合题目要求。④:李某与市行政部门发生的纠纷属于行政纠纷,不适用于民法调整,①符合题目要求。故本题选D。3.答案:B解析:初中生张某捡到手机,交还给王某,但王某以张某是未成年人为由不愿支付酬劳,双方因酬劳引发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不是手机,A错误。支付1000元酬劳是王某的民事义务,B正确。王某不慎将手机丢失,便张贴寻物启事,表示拾得手机并归还者将给1000元酬劳,这属于要约行为,因此王某发布的悬赏寻物启事具有法律效力,张某可以接受该酬劳,C、D错误。故本题选B。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民事行为能力。小周年满14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小周有权接受爷爷10万元的生日大礼,①正确。小周年满14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追认,购买笔记本电脑花费1万元,数额较大,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小周购买电脑的行为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②错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小周的父母作为监护人要承担1000元的医疗费,③正确。④中“上述材料涉及小周的所有民事行为都是无效的”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5.答案:B解析:①:小丽拍摄的故宫全景图中的游客供自己欣赏,没有公开,没有侵犯肖像权,①正确。②: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小丽是民事权利主体中的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不能因为年龄小而不享有对自己所写的游记的民事权利,②错误。③:车票背后的“乘客须知”属于格式条款。民法典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③错误。④: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八条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小丽游览动物园时被散养的动物撞伤,动物园应当承担过错推定侵权责任,④正确。故本题选B。6.答案:C解析:李某明知自己的公寓附近即将修建工厂,且噪声将会很大,仍将公寓卖给了想要得到一处环境安静的住处的刘某,这违背了诚信原则。张某用名画仿制品冒充真迹,并以真迹价格卖给陈某,违背了诚信原则,②符合题意。付某在某市场上卖菜,经常将缺斤短两的蔬菜卖给顾客,也违背了诚信原则,④符合题意。某公司超标排放废水,违背了绿色原则,①不符合题意。王某常在公寓中和朋友聚会至深夜,大声喧哗,播放音乐,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答案:D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要求选择判断错误的选项。为子女起名应该遵循法律关于起名的规定和善良风俗,为女儿取名“北雁南飞”不符合传统,不合法,违背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不选。商场在有奖销售广告上申明对活动保留最终解释权,这是格式条款中的霸王条款,违背公平原则,判断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不选。买卖合同应该坚持自愿原则,店主强迫顾客购买相关商品,违背了自愿原则,判断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不选。仿制品冒充真迹违背了诚信原则,不是违背平等原则。D判断错误,符合题意。8.答案:A解析:①③:民法典物权编规定了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民事主体行使用益物权提出了绿色环保要求,将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到民事主体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启示我们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绿色原则,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遵循物权法定原则,推进自然资源有序使用,①③符合题意。②:自愿原则是指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②排除。④:公平原则是指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④排除。故本题选A。9.答案:D解析:①说法错误,夫妻之间的财产可以双方约定,并非均应平等分配;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说明该条款说明家庭劳动价值应该充分尊重,充分体现了《民法典》公平正义的原则;③不合题意,该条款是为了在处理离婚事宜中维护公平正义,并非为了引导夫妻共同维护家庭关系。故选:D。10.答案:D解析:①:陈某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即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无法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若王某是陈某的监护人,意味着王某应当履行监护职责,而不是意味着王某是陈某民事义务的承担者,①不选。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陈某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依然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②表述错误。③: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陈某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因为陈某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③正确。④:陈某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经法院多方调查及司法鉴定,根据陈某个人的智力状况进行认定的,④正确。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