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16章 对外金融关系本章结构第一节 外汇和外汇市场第二节 汇率第三节 国际收支第四节 我国利用外资情况第一节 外汇和外汇市场知识框架一、外汇及其构成二、外汇市场三、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一、外汇及其构成广义的外汇概念指外币以及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凭证和信用凭证。外汇一般具有三个特征,即国际性、可偿还性和可兑换性。根据我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外汇的具体形式包括:(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和铸币等;(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息票等;(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5)其他外汇资产。狭义的外汇概念仅指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二、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专门从事外汇买卖的市场,它包括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进行的同业外汇买卖市场和金融机构与顾客之间进行的外汇零售市场。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1)商业银行。(2)外汇经纪人。(3)中央银行。(4)外汇的实际供应者或需求者。现在大多数外汇市场都无固定交易场所,主要通过电讯设备完成外汇交易。外汇市场交易的基本形式有:现汇交易、期汇交易和互换交易。三、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2005年,我国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主要内容有:(1)进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3)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4)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禁止指定金融机构以外的外汇买卖。(5)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实现对外汇和国际收支的宏观调节。(6)有选择有步骤地开放证券投资,拓宽资金流出流入渠道,推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QFII)。(7)放宽个人购汇用汇限制,便利个人外汇收支。(8)香港和澳门银行可以办理人民币业务。第二节 汇率知识框架一、汇率及其表示方法二、汇率制度三、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四、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一、汇率及其表示方法汇率也称汇价,是两国货币相互兑换的比率,是衡量两国货币价值大小的标准。汇率的表示方法有三种:(1)直接标价法。即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或应付多少本国货币。这是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方法,我国人民币汇率也采用这种表示方法。(2)间接标价法。即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或应付多少外币。(3)美元标价法。各国都以美元为基准衡量各国货币的价值,非美元外汇买卖时,则根据各自对美元的比率换算出买卖双方货币的汇价。二、汇率制度汇率制度是一国政府对汇率所制定的政策、确定的原则和采取的措施的总括。汇率制度有两种:(一)固定汇率制度该制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定比率,汇率波动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官方干预来保证汇率稳定。(二)浮动汇率制度各国对汇价波动不加限制,而由本国政府自主调节,或由外汇供求关系自行决定其涨落。各国中央银行只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是否进行干预以及把汇价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上。三、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了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08年,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12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宣布,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这是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单日波动幅度的再度扩大。四、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一)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汇率下降,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从而可以改善一国对外贸易收支状况。相反,汇率上升,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二)汇率变动与物价从进口看,汇率下降会引起进口商品国国内价格的上涨,其影响程度要取决于进口商品在一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相反,汇率上升,会起到抑制物价的作用。从出口看,汇率下降有利于扩大出口,在国内出口商品供给弹性较大时,不会引起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但如果出口商品供给弹性较小,则会引起该类商品价格上涨,并影响到国内整体物价水平。(三)汇率变动与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对短期资本流动影响明显。当汇率下降时,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不愿持有以贬值国货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因此会发生资本外逃现象;同时,加剧外汇供求紧张,促使汇率继续下跌;相反,汇率上升,会吸引外国资本流入。长期资本的流动主要受利润和风险影响,因此,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第三节 国际收支知识框架一、国际收支的概念二、国际收支平衡表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差额五、我国的国际收支六、国际收支失衡七、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一、国际收支的概念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同其他国家为清算到期的债权债务所发生的外汇收支的总和。广义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各种经济交易和往来的全部记录,而不问其是否具有外汇收支。具体表述为:国际收支是某一时期的统计,它表明:(1)某一经济体同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劳务以及收益方面的交易;(2)该经济体所持有的货币性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债权、债务的所有权变化和其他变化;(3)为平衡不能相互抵消的上述交易和变化所进行的无偿转移和对应项目。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和格式,将一国一定时期国际收支的不同项目进行排列组合,列表对比,以反映和说明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的表格。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会计学的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所有的项目都可以归纳为两类:资金占用类科目(或借方科目)和资金来源类科目(或贷方科目)。凡是属于对外国人支付的项目,也就是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都属于借方科目,其增加记借方,前面加“-”号,其减少记贷方,前面加“+”号;凡是属于从外国人那里收入的项目,也就是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都属于贷方科目,其增加记贷方,前面加“+”号,其减少记借方,前面加“-”号。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一)经常项目经常账户即经常项目、也称往来项目,是指国与外间交在面经常发生的项目,在一间的国际收支中占最基本、最重要的地位。包括货物和服务、初次收入和成收入。(1)贷物和服务。货物和服务项目又称贸易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两部分,货物是指经济所有权在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的货物交易,货方记来价物出口.借方记录货物进口。贷方记录提供的服务,借方记录接受的服务。(2)初次收入。初次收入是指由于提供劳务、金融资产和出租自然资源而获得的回报,包括雇员报酬、投资收益和其他初次收入三部分: a)雇员报酬是指根据企业与雇员的雇佣关系,雇员因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务投人而获得的酬金回报。b) 投资收益是指因金融资产投资而获得的利润、股息(红利)、 再投资收益和利息,但金融资产投资的资本利得或损失不是投资收益,而是金融账户统计范畴。c)其他初次收入是指将自然资源让渡给另一主体使用而获得的租金收入, 以及跨境产品和生产的征税和补贴。贷方记录我国居民从非居民处获得的相关收入。(3)二次收入。二次收入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常转移,包括现金和实物。贷方记录我国居民从非居民处获得的经常转移,借方记录我国向非居民提供的经常转移。(二)资本和金融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即资本和金融项目,主要涉及资本金的国际转移。它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个子项目。(1)资本项目。资本项目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资本转移,以及居民与非居民之间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取得和处置。贷方记录我国居民获得非居民提供的资本转移,以及处置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获得的收入,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资本转移,以及取得非生产非金融资产支出的金额。(2) 金融项目,金融项目是指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涉及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各类交易。当期对外负债净增加记录为正值,净减少记录为负值。(三)净误差与遗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始资料来自各个方面,在这些原始资料上,有些当事人为了各种原因,故意改变、仿造或压低某些项目的数字,从而造成资料失实或收集资料不齐;另外,由于某些交易项目属于跨年度性的,因而会导致统计口径不一;再有,短期资本的国际移动由于投机性非常强,流入流出异常迅速,且为了逃避外汇管制或其他官方限制,经常采取隐蔽的形式,超越正常的收付渠道出入国境,因而很难得到其真实资料。出于上述各种原因,官方统计所得到的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项目三者之和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达到平衡,从而导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与贷方之间出现差额。因此,在平衡项目之下再设立一个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以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数字来抵补前面所有项目借方与贷方之间的差额,从而使借贷双方最终达到平衡。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差额说某个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指各个具体的差额,这些差额包括:(1)经常项目差额。经常项目差额是指经常项目下货物与服务、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的差额相抵后的净差额。经常项目差额与贸易项目差额往往是同方向的。贸易收支状况在国民经济中意义重大:它是一国国际收支中最主要的项目,对国际收支总体状况影响很大,也对国内生产、投资和消费等产生重要作用。(2)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是指本国一定时期内对外资本输出入与金融交易收支的汇总差额,反映本国资本输出入与金融产品跨国交易等收支的平衡状态。差额为正值,代表该国资本与金融资源流入大于流出的净盈余:反之,差额为负值,代表该国资本与金融资源流出大于流入的净赤字。(3)国际收支总差额。它等于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之和。它与一国国际储备的增减相对应。顺差意味着国际储备的增加,逆差则意味着国际储备的减少。国际收支的以上差额都是自主性交易的结果。一国货币当局往往要对自主性交易导致的不平衡进行弥补性交易,以防止汇率波动,这类交易称为调节性交易。五、我国的国际收支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变化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2—1984年。经常项目出现大量顺差,外汇储备逐渐上升。第二阶段:1985年。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经常项目出现较大逆差,资本项目由逆差转为顺差,外汇储备下降。第三阶段:1986年。经过调整,国际收支逆差已经缩小,并向基本平衡方向发展。第四阶段:1987-2013.国际收支状况明显好转,经常项目由1993年的逆差转为顺差,资本项目保持净流入状况,储备资产增加。1995 年以后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呈现顺差,国际储备大幅度增长,到2007年1月,外汇储备已突破1万亿美元。2010年12月,国家外汇储备为2.847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 481亿美元,2011年12月达3.181万亿美元,2012 年第1季度又增加了1 238亿美元。第五阶段: 2014 年至今。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以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外汇储备首次出现趋势性下降,并且呈现出下降幅度逐步扩大的局面,随后趋于稳定。截至2018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727亿美元。六、国际收支失衡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经常会处于不平衡状况,原因大致有:(1)受一定时期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而出口能力相对较弱,从而会出现贸易和国际收支逆差。(2)受一国经济结构的影响。各国都有各自的商品出口结构。当国际需求发生变化时,一国若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商品生产结构,就会引起国际收支的失衡。(3)受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的影响。当一国发生通胀, 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会下降,而进口商品则相对价格较低,由此会引起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4)受汇率和利率变动的影响。当汇率上升时,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因此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失衡。七、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1)对贸易收支逆差的调节。政府可以采取降低税收或出口退税等方式鼓励出口;也可以降低汇率, 达到刺激出口、抑制进口的目的,或进行反向操作,增加进口。(2)对资本项目的调节。中央银行可以提高贴现率,带动市场利率水平上升,吸引外国资本的流入;相反,则可以降低贴现率,刺激资本流出。(3)利用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调节国际收支。借助于政府间贷款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可以迅速改善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此外,如果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得较为严重,可以实行外汇管制。第四节 我国利用外资情况知识框架一、利用外资的必要性二、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三、引进外资的积极作用四、外资带来的不利因素五、引进外资的转变一、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在宏观经济学中,隐含着一个基本假设前提,即储蓄等于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但当国内资源(储蓄)不足以支持理想的经济增长速度时,便会出现储蓄—投资缺口,即资金不足。当缺口阻碍了经济发展时,引进外部资源(如外国资本)弥补这些缺口便成为必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德提出了双缺口理论,用以说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来弥补国内资金短缺的必要性。一国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之间存在平衡,总收入等于总供给,也等于总需求,用公式表示为:Y=C+S+T+M式中,Y代表总供给,C代表消费,S代表储蓄,T代表税收,M代表进口。Y=C+I+G+X式中,Y代表总需求,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C+S+T+M=C+I+G+XX-M=(S-I)+(T-G)若税收等于政府支出,即T=G,则上式变为:X-M=S-I这就是 “双缺口理论”,有两层含义:一是S-I是储蓄与投资差额,为储蓄缺口,也称资金缺口;二是X-M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为外汇缺口,即出口一时难以相应增长满足进口的需要时二者的差额。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维持经济的一定增长速度,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差额(储蓄缺口)同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差额(外汇缺口)必须保持平衡。为了促其达到平衡,可以有两种调节方式:一种是不利用外资。当国内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时就压缩投资或增加储蓄;当储蓄缺口小于外汇缺口时就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另一种是利用外资。利用外资进口机器设备,一方面,这项进口暂时不用出口来抵付;另一方面,也不需要国内储蓄来弥补。目前就我国情况而言,保持经济长期快速持续增长,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机器设备,客观上存在巨大的储蓄缺口,所以在保持一定的国内资金积累率前提下,大力引进外资是必要的。二、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一)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国家为鼓励本国出口,加强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对本国出口方或外国进口方所提供的一种贴补性的贷款。它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卖方信贷,即出口国银行向出口商(卖方)提供贷款,以便出口商向进口商提供延期或分期付款等优惠条件,来增强其产品对进口商的吸引力。二是买方信贷,即出口国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一种利率优惠的贷款。(二)银行信贷银行信贷是国际上银行之间相互提供的各种信贷,主要用于解决建设项目或其他用途的资金需要,由贷款方自由使用,不受限制,但利率较高。(三)政府贷款政府贷款的特点是利息优惠,期限较长,但数额不大,具有双边经济援助性质。(四)国际金融机构信贷国际金融机构信贷是由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其所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等)对会员国所提供的信贷。其特点是具有特定用途、期限长、利率优惠。(五)合资合营合资合营指我国同外国联合投资经营企业。(六)外商直接投资外国投资者在我国建立独资企业,这已成为近些年外资流入我国的重要方式。(七)发行债券即在外国或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筹措资金。三、引进外资的积极作用我国利用外资是和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加入WTO后增速显著。目前我国累计利用外资额相当巨大。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有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外借款、发行债券以及其他投资等方式。外商投资形成的新经济态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第一,外资的进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第二,外商投资在促进经济体制转变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起到了引导、借鉴和推动作用,提高了我国国民和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推动了我国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和市场化进程。第三,外资的进入促进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国际化进程。四、外资带来的不利因素(一)引进外资对国内储蓄产生负面影响外资与内资的关系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外资对内资的追加,弥补内资的不足,如前所述;另一种情况是外资对一定量内资的替代,即引进外资并没有让一国可以支配的资金总量得到真正的增加,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引进外资的国家并没有把借入的全部外资用于生产性投资,而是用来进口一些消费品,扩大了国内的消费需求,引起国内储蓄的减少。二是国内资金边际成本高于外资的边际成本,从而引起对外资需求的增加,用以代替对内资的需求。(二)引进和利用外资也可能会带来投资效率的降低随着资本流入数量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呈递减趋势,国内对外资吸收能力的约束也会引起投资效率的下降。(三)外资进入也可能破坏市场竞争的有效性跨国公司还可能以其成本的绝对优势、对专有技术的垄断等对其他国内外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形成进入障碍,从而增加市场经营集中度,限制竞争,降低东道国市场竞争的有效性。(四)引进外资对民族产业的不利影响外资的大量涌入,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民族产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五、引进外资的转变面对国际国内竞争的加剧,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中心任务是尽快完成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我国国际经济竞争实力的飞跃。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进外资工作应当实现从单纯满足资金数量需求、促进增量增长向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实现外资与内资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战略方向转变,应当全面调整我国引进外资的战略和政策,从外延型增量增长转变为存量调整型增长,构造出内外资平等竞争、统一规范管理的环境。同时进一步深化国内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创造出有效发挥外资的正面作用,抑制负面效应的内部条件,使外资作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发展因素的重要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外汇 外汇的构成有哪些 2.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有哪些 有哪些基本形式 3.什么是汇率 其表示方法有哪些 4.简述汇率制度的类型及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5.汇率变动对经济有何影响 6.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7.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其调节措施。8.简述我国利用外资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