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信用和利率 课件(共54张PPT)- 《财政金融学教程(第四版)》同步教学(人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章 信用和利率 课件(共54张PPT)- 《财政金融学教程(第四版)》同步教学(人大版)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第12章 信用和利率
本章结构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信用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第四节 利息和利息率
第五节 利率的决定
第一节 信用概述
在信用活动中,货币由单纯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变成了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资本,即货币资本化了。
知识框架
一、信用
二、信用的职能
一、信用
信用是一种经济上的借贷行为。
在货币借贷关系中,货币所有者把货币贷出去,并约定归还日期;货币借入者在获取货币时要承诺到期归还。此外,货币所有者有权要求货币借入者支付利息。
信用具有两点特征:一是偿还性,二是付息性,但偿还性是信用的最基本特征。
为此,我们可以把“信用”这一范畴定义为: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货币资本化,就是指在经济生活中,人们将货币部分或全部地转化为可用来增值、从而带来更多财富的手段的过程和机制。
二、信用的职能
信用的最基本职能是动员闲置资金并加以再分配。
信用分配是建立在社会总资金运动过程中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基础上的。
信用活动与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的异同:
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对资金的分配
不同点在于在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中,资金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合一的,而信用分配则只是对资金使用权的再分配。
此外,从分配对象的范围上来说,企业初次分配是对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分配,财政二次分配是对财政所集中资金的再分配,信用没有自己独立的资金分配领域,是建立在前两次分配基础之上的第三次资金分配。
第二节 信用的基本形式
知识框架
一、商业信用
二、银行信用
三、国家信用
四、消费信用
五、民间信用
六、信托信用
七、租赁信用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商品赊销是其最典型的做法。
商业信用的确立从历史上看曾经采用过“口头信用”和“挂账信用”的形式,在法律制度健全起来以后,大多采用“票据信用”的形式。
在商业信用中被采用的商业票据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商业期票,这是一种由债务人开出的,承诺到期付款的有价证券;另一种是商业汇票,由债权人开出的,命令债务人按期付款的有价证券,这种票据需要有债务人或第三方承认付款(即“承兑”)。
依承兑人的不同,商业汇票又可分为两种:以债务人为承兑人的称为商业承兑汇票,以银行为承兑人的称为银行承兑汇票。
二、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银行信用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却要比商业信用大得多
首先,银行信用基本上是一种单纯的货币借贷,借贷资金的授信范围和用途比商业信用要广得多
其次,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对社会各界提供信贷资金并从社会广泛吸收信贷资金来源,规模可以远远超过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在媒介社会资金运动过程中, 可以大大提高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
银行信用弥补了商业信用的缺陷并使信用关系得以充分扩展,二者实际是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战略伙伴”。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中央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同国内外其他信用主体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从国家作为债务人的角度来划分,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国家信用在经济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一,它是解决财政困难的较好途径。
第二,可以筹集大量资金,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投资机会。
第三,可以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企业和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直接用于生活消费。
消费信用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类似商业信用,由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房屋或耐用消费品,而企业一般也同时获得银行信用的资金支持;另一类则属于银行信用,由银行向消费者提供购房或耐用消费品贷款,用以支付货款。
五、民间信用
民间信用过去也称个人信用,是指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关系,一般采取利息面议、直接成交的方式。
民间信用的特点是利率高、风险大、容易发生违约纠纷,但却十分灵活,能弥补银行信用的不足。
六、信托信用
信托是信用委托的意思,指的是接受他人委托,代为管理、经营或处理某项经济事务的行为。
信托有两大类型,一类是以商品物资为信托对象的商品信托,另一类是以资金、财产为信托对象的金融信托。这里要谈的信托信用指的是金融信托。
金融信托按信托机构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人信托、公司信托和公共团体信托三类。
信托信用最大的特点是灵活性。其种类不仅比银行贷款或投资业务多得多,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创造出新的形式。
七、租赁信用
我们可以把租赁定义为:出租人按照契约规定,将财产租给承租人使用并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一种经济行为。在租赁期内,被租赁财产的使用权转给了承租人,但所有权仍然属于出租人。
租赁信用有三种类型:
融资性租赁是现代设备租赁的主要形式。
服务性租赁主要解决企事业单位对一些大中型通用设备的短期需求。
企业租赁是出租人将整个企业出租给承租者,承租者按合同规定取得对企业的经营权,并固定地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信用行为。
第三节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知识框架
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概念
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发展情况
四、资产证券化
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概念
依金融中介机构在融资活动中所起作用的不同,企业的各种融资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型:间接融资方式和直接融资方式。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商业银行是核心中介机构。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充当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除商业银行外还包括保险公司、社保基金、投资基金等。
直接融资是以证券公司为核心的。直接融资指的是资金盈余者直接购买资金短缺者的债权或产权的融资方式。
证券公司对资金余缺双方来说只是一种服务性的中介机构。它接受客户委托代为买卖有价证券时,与委托人发生的是委托关系而不是债权债务关系
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金融运行是一种塔式的构造,塔尖为中央银行,塔腰为商业银行,塔底为众多的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
塔腰与塔底之间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银行与存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信贷交易形成的资金运行;塔腰存在着商业银行之间调剂头寸的交易所形成的同业拆借市场资金运行;塔腰与塔尖之间是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的交易所形成的金融运行
以证券公司为核心的金融运行是双层结构的,市场上的直接交易者是证券公司,无论是交易所内交易还是通过场外交易系统的交易都由具有交易资格的证券公司出面交易,非券商(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参与交易只能委托有代理资格的证券公司进行。
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间接融资的主要优点有:
(1)间接融资的社会安全性较强。
(2)对于有良好资信记录的长期客户,授信额度可以使企业的流动性资金需要及时方便地获得解决。
(3)企业只对有关金融机构公开财务和投资计划,保密性较直接融资强。
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有:
(1) 金融中介机构成为资金融资的核心,从而也集中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与收益。
(2)银行的社会性强,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均比较严格、保守,对新兴产业、高风险项目的融资要求一般难以及时、足量予以满足。

直接融资的优点主要有:
(1)筹资方直接面对市场,筹资规模和风险度可以不受金融中介机构资产规模及风险管理的约束;
(2)直接融资活动具有较强的公开性,在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下,筹资方直接面对市场监督的压力,必须注意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将资金投向高效益的领域;
(3)直接融资活动还受公平性原则的约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有:
(1)在直接融资中,筹资者直接凭自己的资信度筹资,缺乏间接融资中金融中介机构资信的支撑,风险度较大;
(2)直接融资一般需逐次进行,缺乏间接融资中额度管理的灵活性;
(3)直接融资的公开性要求,有时会与企业保守商业秘密的需求相冲突。
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发展情况
观察一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考察非金融企业资金来源的角度,另一种是考察市场信贷发放量、债券发行量、股票发行量的角度。
我国金融运行一直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融资逐步加快,以股票融资、债券发行等直接融资在我国金融运行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形成了当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金融运行格局。
四、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一般是指将银行贷款和其他资产转换成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有价证券(asset based security,ABS)。
资产证券化的最初形式就是将期限和利率大致相同的同质住宅抵押贷款等金融资产聚集成一个集合基金,然后发行以集合基金直接担保的抵押担保证券。
在ABS领域,抵押担保证券(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s,CMO)、担保债务证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CDO)是几个重大创新。
而在欧洲,资产证券化主要形式是全担保债券(covered bond,CB)。
第四节 利息和利息率
知识框架
一、利息和收益
二、利息率
三、收益率与到期收益率
四、单利率和复利率
五、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六、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七、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八、基准利率、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九、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一、利息和收益
利息常被表述为:货币所有者因出让货币使用权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补偿。或者表述为是资金短缺者从市场上筹集资金的成本。
从本质上说,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态,是利润的一部分。
收益是投资者通过投资取得的收入,投资收入由基本收入和资本收入两部分组成。
利息和股息收入是投资的基本收入。
资本收益是因资产价格上升而形成的价差收益
二、利息率
利息水平的高低是以利率来表示的,利率的基本内涵是一定时期的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R代表利率,I代表利息,P代表本金。
计算利息的方法有两种:单利法和复利法。
单利法只以本金计算利息,不考虑利息的再投资情况下使用的利率,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I=P×R×T
其中,T代表借贷的时间,I、P、R同上。
例如,甲在银行办理了1 000元的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当时,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3%,但甲在存款120天后要求提前支取,按规定提前支取储蓄存款只能按活期利率计息,当时的活期利率为1.8%,则甲在提取存款时银行只能支付利息额6元,具体计算如下:
  I=1 000×1.8%×120/360=6
复利法计算利息是把定期结算的利息加入本金、逐期滚动计算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A=P×(1+r)n(12—3)
其中,A为本利和,P为本金,r为复利率,n为复利的期数。
例如,某项贷款为期两年,金额1 000元,利率5%,每年计息一次,则该项贷款到期的本利和应为1 102.5元。
  A=1 000×(1+5%)2=1 102.5
很显然,在计算利息时,单利法比复利法要简单,但复利法计算利息由于考虑了利息再投资的因素,因此在经济核算方面比单利法更精确。
三、收益率与到期收益率
收益水平的高低,不是看收益的绝对值,而是看收益额相对于投资额的比率,即收益率,用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Y代表收益率,I1代表一个时期的利息或股息收益,(P1-P0)是一个时期的资本收益,I1/P0是利率或股息率,(P1-P0)/P0是资本收益率。
收益率有多种,在投融资中常常用到的收益率是到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就是假设投资者将债券一直持有到期的条件下债券的年均收益率。
四、单利率和复利率
单利率和复利率分别是在单利法和复利法这两种不同的计息方式中采用的利率,在表示方法上没有什么不同。
同样的本金,同样的利息用单利率表示的利率水平与用复利率表示的利率水平是不一样的,前者大于后者。
五、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是依对借贷期内利率是否可以调整的不同而划分的两种利率。
以借贷关系成立时确定的利率为标准,在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是固定利率。相反,在借贷期内利率可做调整的利率为浮动利率。
我国企业的贷款利率现在就是采用的浮动利率法,每年核定一次利率。
六、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是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影响下的均衡利率。
名义利率就是包含通货膨胀补偿的利率水平。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R=r+i
其中,R为名义利率,r为实际利率,i为通货膨胀率。
这一关系式表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成正比,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利率就越高,贷款人获得的补偿就越接近实际利率。相反,在通货膨胀率降低后,名义利率也有所降低。
七、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是从利率的决定机制角度划分的。
官定利率是由官方确定的,比如在我国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由作为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各金融机构在统一规定利率的上下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利率浮动权,这就属于官定利率。
公定利率是由非官方机构的行业自律组织加以规定的,对组织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
市场利率则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水平,如国债交易市场形成的利率水平。
八、基准利率、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基准利率、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是从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角度划分的。
基准利率是在利率体系中起决定作用或指导作用的利率,它既是一定时期利率水平的一般标准,又是金融监管当局宏观金融调控的一种指示器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再贷款利率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都可以起到基准利率的作用。
一般利率是指市场上存在的各种不含优惠的利率
优惠利率是指国家通过金融机构或金融机构本身对于认为需要扶植的行业、企业或个人所提供的低于一般利率水平的贷款利率
优惠利率有两种做法:差别利率法和贴息法
九、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是以利率计算的基本期限单位为标准划分的。
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时使用的利率,以百分位(%)表示;
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时使用的利率,以千分位(‰)表示;
日利率是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时使用的利率,以万分位( )表示。
第五节 利率的决定
有关利率决定的理论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利率总水平决定理论,研究一般利率水平的决定和影响因素,可服务于宏观调控的目的;
第二类是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研究是什么因素导致长短期利率的差异,可直接服务于投资管理;
第三类是利率的风险结构理论,研究金融资产如何依所承担风险的大小而享受相应的收益,可服务于金融资产的估值和投资决策。
第五节 利率的决定
知识框架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二、西方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三、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四、可贷资金理论
五、影响利率总水平的其他因素
六、利率的期限结构
七、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态。利润被分割为两部分:借贷资本家的利息和职能资本家留下的企业主收入。
分割利润的利息率既与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有关,更与资本借贷的性质有关。职能资本家借款是为了把它当作资本以获取利润,如果利率高到要拿走他的全部利润, 那他就根本不会去借款;同样,借贷资本家也是以增值为目的贷放货币的。
正常情况下,利率水平应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也因此被称为平均利润决定论
二、西方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西方古典利率理论着眼于实际经济因素变动对利率变化的影响。所谓实际经济因素是指储蓄和投资。
当储蓄不变时,投资流量的增加会导致利率水平的升高;当投资不变时,储蓄的增加会导致利率水平的下降。
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
图中,II为投资曲线,SS为储蓄曲线。
三、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可用来贮藏财富的资产主要有货币和债券两种类型,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会增加,当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转弱时,货币需求下降,利率下降。
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的
四、可贷资金理论
  DL=I+ΔMd SL=S+ΔMS
DL为借贷资金的需求,SL为借贷资金的供给;ΔMd为该时期货币需求的改变量;ΔMS为该时期内货币供给的改变量。
作为借贷资金供给的货币供给与利率正相关,而作为借贷资金需求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是负相关的。其均衡条件为: I+ΔMd=S+ΔMS
五、影响利率总水平的其他因素
(一)资金供求状况
借贷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动是影响市场利率变动的直接因素。资金供应增加,需求减少,市场利率下降的压力增加;资金供应减少,需求增加,市场利率上升的压力增加。
(二)企业承受能力
这一因素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银行利率政策制定和调整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与平均利润率决定理论的出发点是一样的。
(三)国家产业政策
国家产业政策是银行确定优惠利率扶植对象和利率优惠幅度的基本依据之一。
(四)银行经营成本
银行经营成本基本包括两部分:存款利息支出和一般营业费用。
由于银行是货币中介机构,存款和贷款是其基本业务,银行的这些经营成本主要靠贷款收取的利息负担,故银行利润与其经营成本成反比,与贷款利率成正比。
(五)社会经济运行周期
当经济处于繁荣期时,投资旺盛,市场资金需求强劲,市场利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当经济不景气时,投资疲软,市场资金需求不足,市场利率水平降低。
(六)预期价格变动率
投资者对价格变动的预期会影响他们的行动和对交易的定价。
(七)历史利率水平
一般来说,除非发生极端的政治经济动荡,一国的价格体系,包括利率体系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当前的利率水平是历史利率水平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的延续。
(八)国际利率水平
(九)汇率
汇率对利率的影响体现在因汇率变动而导致的外汇收支变化对国内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的改变上。
六、利率的期限结构
(一)什么是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的期限结构是对债券的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和它的期限(term to maturity)之间关系的概括。
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资者持有债券至到期日,如未发生拒付所获得的平均收益。期限是指到到期日的年数。
(二)收益线
收益线是反映一定时点不同期限的债券到期收益率的结构的线,坐落在以期限为横轴、到期收益率为纵轴的坐标平面上。
收益线实际含三种要素:
(1)时点,即是什么时间的收益线,不同时间的收益线是不同的;
(2)时期,即从我们选定的时点起,各种债券不同的到期期限,以横轴表示;
(3)收益,不同期限的债券有着各自的到期收益率特征,以纵轴表示。
七、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点,利率期限结构——收益线,都可能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独立的或联合的影响,这三个因素分别是:(1)未来利率走势的市场预期;(2)流动性偏好;(3)市场的无效率或者说资金在长短期市场之间转移的障碍。
与这三个因素相对应有三种有关期限结构的理论:纯预期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每一种理论集中研究一种因素对期限结构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种混合三种因素的理论——固定偏好理论。
(一)纯预期理论
纯预期理论把人们对未来利率动态的预期作为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关键因素。
纯预期理论的另一个结论便是长期债券的收益应该与其生命周期内的短期收益率的算术平均值相等。
(二)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假设投资者都有一种对流动性的偏好,因此,他们都喜欢购买短期债券,因厌恶风险而不愿意购买长期债券。为了诱使投资者去购买长期债券就必须在收益上提供一定的流动性或风险补偿,由此导致了对利率期限结构的重大修正。
(三)市场分割理论
市场分割理论假设在所有市场参与者中个人投资者都是极其厌恶风险的,公司和金融机构以生存为其压倒一切的目标,为此,市场参与者都寻求使其资产组合实现“免疫”,即使资产的期限结构与负债的期限结构相对应。
与前两种理论不同,市场分割理论忽略了长短期收益率的内在联系,而让它们分别由互不相关的供求因素决定,因此,收益率是上倾还是下斜,与对未来的预期和流动性偏好无关。如果短期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短期均衡收益点就会上升,反之则下降。长期均衡收益点也是如此。
(四)固定偏好理论
固定偏好理论是一种综合上述三个理论的长处来解释利率的期限结构的理论,它本质上是一种利用期限结构的套利方法。
固定偏好理论假设:投资者对于债券的期限是有固定偏好的,这种偏好取决于他们的支出计划时间表,即长期支出决定对长期债券的偏好,短期支出决定对短期债券的偏好。
复习思考题
1.试分析银行信用与其他基本信用形式的联系。
2.如何理解信用的基本职能 以银行信用为例说明如何发挥信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
3.说明直接融资方式与间接融资方式的异同及其发展状况。
4.资产证券化的含义是什么 有哪些积极意义
5.应如何认识利息的本质
6.说明利率和收益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7.说明西方利率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
8.决定利率总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9.什么是收益线 什么是利率的期限结构
10.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有哪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