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沪科黔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一 故事里的端午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活动《故事里的端午节》选自沪科黔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讲述端午节的历史故事、传统习俗和制作端午节特色食品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对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对端午节的深层文化内涵和习俗背后的意义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实践活动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核心素养目标1. 文化素养: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起源、传说故事和传统习俗,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2. 实践能力:通过制作粽子等端午节特色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起源、传说故事和传统习俗。掌握制作粽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故事、观看视频和动手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珍惜传统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起源、传说故事和传统习俗。掌握制作粽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习俗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粽子制作材料(粽叶、糯米、红枣、豆沙等)、端午节故事绘本或PPT、多媒体设备等。2. 场地准备:确保活动场地安全、宽敞,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互动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唤起端午记忆1. 故事开篇:教师手持一本精美的绘本,轻轻翻开第一页,充满神秘感地讲述:“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年的五月初五,有一个特别的节日,它叫做‘端午节’。在这个节日里,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个节日,感受它的魅力。”2. 互动提问:教师展示一张色彩鲜艳的端午节图片,上面有香喷喷的粽子、龙舟等元素,微笑着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图片,能想到什么关于端午节的事情吗?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了解和记忆呢?”邀请几位学生举手发言:A学生说:“端午节要吃粽子。”B学生说:“端午节要赛龙舟。”C学生说:“端午节要挂艾叶和喝雄黄酒。”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分享自己关于端午节的记忆和了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这样的导入环节,学生们对端午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了准备。(二)新知探究:走进端午故事1. 屈原的故事:教师深情地讲述屈原的故事,并在讲述过程中穿插提问,引导学生们思考。比如,“屈原为什么要投江呢?”“你们觉得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人格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的热爱。2. 传说故事接力: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端午节的传说故事进行准备。学生们可以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整理故事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讲述自己的故事,其他同学作为听众,可以提问或补充。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端午节传说故事,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3. 习俗大比拼:教师展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图片,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让学生猜测每个习俗的名称和寓意。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竞赛。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研究端午节的习俗,了解它们的起源和意义。【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这些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三)实践活动:亲手包粽子1. 材料展示:教师首先在教室中展示制作粽子的各种材料和工具,包括糯米、红枣、豆沙、粽叶、棉线等。教师将每种材料逐一介绍,并解释它们在粽子制作中的角色和用途。2. 视频教学:教师播放一段制作粽子的视频教程,让学生观察并学习。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暂停并详细解释每个关键步骤,如浸泡糯米、捆扎粽叶、包裹馅料等。对于学生可能感到困惑或不确定的步骤,教师将亲自示范。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协调和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新制作口味独特的粽子。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讨论和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技巧,共同完成粽子制作。教师则在活动过程中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操作。4. 粽子展示会:每组学生完成粽子制作后,展示并介绍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可以互相品尝和评价其他组的粽子,交流各自的口味和特色。教师最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同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发挥创新精神。【设计意图】通过亲手包粽子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粽子的制作技巧,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粽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四)拓展延伸:端午文化大交流国际视野:教师展示其他国家的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提问:“端午节与其他国家的节日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国家的节日和文化?”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介绍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和习俗。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粽子,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家庭活动。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学习到传统手艺,体验到家庭的温馨和亲情。同时,分享制作过程和感受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可以增强学生与家人的关系。2. 要求学生收集关于端午节的其他故事和习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作业。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书籍、长辈讲述等方式收集资料,然后制作成PPT或手抄报,下次上课时与同学分享。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课堂总结本节课通过屈原的故事、传说故事接力和习俗大比拼等环节,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习俗背后的意义。同时,学生们通过制作粽子、收集资料和分享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个包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教师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