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 《法治政府》1.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是部编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的第二框。学生在学完第七课后,全面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而在学习了第八课第一框后,学生初步掌握了法治国家的内涵及基本特征,明确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具体措施和重大意义。基于此,在引导学生学习“法治政府”这一课时,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政府的视角分解法治国家的具体目标,让学生掌握法治政府的内涵、意义和建设要求,进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系统性工程。2.学情分析 (一)学生认知能力 (1)知识基础: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高一学生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相关法治活动也有一定的实践参与;与此同时,学生已经了解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初步掌握了法治国家的内涵和要求,因此,学生对于学习“法治政府”不仅具备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2)学习方法:在经过高一上的适应性学习后,高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受到初中思维逻辑的惯性影响,大部分学生纵向深入分析事件因果的能力仍有不足,因而教师和学生在探究学习“法治政府”这一课时,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某一典型问题背后的因果,这在延展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提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情感接受能力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深入思考问题;还需要通过情感引导,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对法治政府产生积极的情感认同。3.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能够掌握法治政府的内涵、意义和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2)通过分析案例、图片、视频和文字等资料,培育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合作探究,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加深学生对法治政府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在实践中做到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有序参加政治生活和法治实践。4.学习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法治政府的内涵;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意义; ②教学难点: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教师活动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直接点出本课堂的主题:解决外卖骑手交通违章频发问题。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图片和视频思考课堂探究的热点问题。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以及播放视频等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为课堂活动的开展进行铺垫。环节二:角色扮演教师活动 教师设置“民生问题面对面”的活动的情景,并在学生之间进行角色确认; 教师主持“民生问题面对面”的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开展团队合作性学习; 在学生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对话的形式给予学生在关键问题上的启发。 3.在角色扮演结束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述和总结和提炼。学生活动 1.开展团队合作,根据学案要求开展学习; 2.积极参与提出诉求和回应问题的环节; 3.从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链接课本知识,逐渐生成对法治政府全面的认识。 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小组探究活动,其目的主要在于两个层面。 在知识层面,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学生得以更深刻地洞察简单现象背后复杂因果。 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相关课本知识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和力量,更能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习的热情。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有效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学习者。 在活动层面,活动从程序上模拟了公共生活的完整过程,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得以亲身经历从了解问题背景、分析问题,到提出解决方案、参与讨论和决策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逐步建立起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识,更能培养他们的公共参与能力。 此外,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方式还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有效合作、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如何尊重并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本环节作为本堂课的核心,为后一阶段从活动复归课本、从具象问题引入抽象理论进行铺垫。环节三:总结点睛教师活动 教师通过启发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治政府的内涵、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以及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从材料和课本中明确课堂的主题和梳理本课时的逻辑。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角色扮演发生角色转化,从而从具体的问题中深刻感悟到什么是法治政府、为什么要建设法治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法治政府,从而进一步深化对法治政府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认识,进而横向延伸知识体系,深刻把握建设法治中国和法治政府之间的联系。环节四:拓展衔接教师活动 教师就本次课堂活动再次抛出深度问题。学生活动 学生从教师的问题中感悟课堂之间的深刻联系。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本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不仅需要引导学生串联起本课的所有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需要打破课时的局限,既贯通上一课法治中国的相关知识,又为下一课时法治社会的讲授进行铺垫。6. 板书设计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完成课时作业,预习《法治社会》; 请同学们就今天探讨的问题拟一份建议案给市政府和人大。 课后登录本市政府网站,深入了解民众如何线上问政,政府如何解决问题并回复。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 资源一:“民生问题面对面” 这一资源让学生模拟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不仅引导学生从课堂活动中感悟课本知识,还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法治实践的热情,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接收情感上、知识上的法治教育。 2. 资源二:“外卖骑手狂飙送餐事故频发” 用视频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示外卖骑手狂飙送餐的交通安全事故,引导学生了解存在的社会问题,也促进学生追问外卖骑手为什么会狂飙送餐,从而很好地开展课堂活动。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课堂结束后我进行了复盘和反思,这让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的想法,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既是课堂内容的学习者,也是课堂问题的探索者,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打造沉浸式体验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选取相关支撑性材料、设计活动形式两方面都进行了仔细地考量。我在选取相关材料时既注重典型性,也注重时效性,并从贴近学生们日常生活的角度选取恰当的案例。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问题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快速集中注意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互动中,最终有效提升课堂的效能。我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也采取了多种活动形式,不仅有个体的独立思考,也有小组合作的锻炼,还有个人表达的展示,正是基于多种活动形式的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专注度也得以进一步提升,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不断接近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本课时的设计总体坚持启发式教学的教学原则和活动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答疑解惑中传授知识、培育思想。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进而促进学生对法治政府是什么、怎样建设法治政府以及建设法治政府意义形成深刻且科学的认识。除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享和借鉴不同的观点也能再次激发新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堂的思想内核,进一步促进班级智慧的融合与凝聚。 3. 课堂设计与正式教学还是存在一些差距,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能够明显感受到课程内容容量较大,思维难度拔升较高,可能在基础较好的班级中学生还能跟上节奏,然而在基础较差的班级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所以我需要课前多手准备,针对不同班级设计不同难度的内容和活动。10.学习评价设计 (1)知识活动: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全面掌握法治政府的内涵、建设法治政府的措施以及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2)能力提升:通过从文字、图片、视频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合作探究,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评价原则: ①契合性:教师在课堂中引入的问题从来源上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其内容能够充分体现法治政府的内涵和建设过程,因而使用这个案例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趣和热情,也契合本框知识要求。 ②真实性:教师在课堂中展示的问题是学生身边真实发生的案例,因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价值观元素。通过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政府依法行政的全过程,进而从情感上和价值上高度认同法治政府的建设。 ③全面性:由于法治政府的具体内涵较多,因此在深入解读法治政府内涵的时候需要通过多角色扮演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总结与提炼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