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 热点强化7 Na2CO3、NaHCO3含量测定的思维方法(课件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 热点强化7 Na2CO3、NaHCO3含量测定的思维方法(课件 +学案)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热点强化7
Na2CO3、NaHCO3含量测定的思维方法
方法一 热重法
1.某实验小组用热重法测定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混合物的组成,实验方法如下。
(1)加热5.00 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的质量减小了0.31 g,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83.2%
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设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g,
 168 g              62 g
  x g               0.31 g
(2)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X为氮气,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装置C中碱石灰增重m1 g,则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将样品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带出,使其被B、C装置完全吸收
若装置C中碱石灰增重m1 g,即生成的CO2为m1 g,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g,则由
2NaHCO3~CO2
168    44
x g    m1 g
方法二 沉淀法
利用化学反应把 完全转化为沉淀,称量干燥沉淀的质量,由此计算混合物中w(Na2CO3)、w(NaHCO3)。
2.某化学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测定方法如下:
(1)①称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9.5 g,溶于水中,配成100 mL溶液,滴加足量沉淀剂,把溶液中 完全转化为沉淀,应选用的试剂是___(填字母)。
A.稀CaCl2溶液 B.MgSO4溶液
C.NaCl溶液 D.Ba(OH)2溶液
D
Ba(OH)2溶液与两种离子都可以形成沉淀,D正确。
②过滤,洗涤沉淀,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Na2SO4溶液,如无沉淀,则沉淀已洗净,反之则未洗净
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Ba2+。
③将沉淀洗涤,并充分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19.7 g。由此可以计算w(NaHCO3)= 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4.2%
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则可得106a+84b=9.5,197(a+b)=19.7,联立解得a=b=0.05,所以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44.2%。
(2)工业生产的纯碱常会含少量NaCl杂质。测定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取样品a g,加水溶解;
②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③过滤、_____、烘干、冷却、称量、烘干、冷却、________,最终得到固体b g。样
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洗涤
(再)称量
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发生反应:Na2CO3+BaCl2===BaCO3↓+2NaCl,根据原子守恒,通过称量碳酸钡沉淀的质量,来计算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需洗涤沉淀,除去杂质离子,且将沉淀冷却到室温,再称量所得固体,最终得到BaCO3的质量
为b g,根据碳元素守恒,纯碱的质量分数为 ×100%。
方法三 气体法
一般流程:
3.为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进入装置D中产生误差
(2)实验需要以下步骤:
①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304.6 g;
②称取13.7 g样品装入装置B的广口瓶中;
③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相应试剂;
④打开弹簧夹,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
⑤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311.2 g;
⑥打开弹簧夹,再次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
⑦关闭弹簧夹,滴加稀硫酸使其发生反应,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以上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③→②→____→①→____→____→⑤。



(3)步骤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相关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
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将反应产生的CO2全部赶入装置D中,减小误差
38.7%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x mol,碳酸氢钠为y mol,则106x+84y=13.7,x+y=0.15,解得x=0.05,y=0.1,
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38.7%。
方法四 滴定法
根据碳酸的Ka1、Ka2差别较大,选用合适的指示剂确定的滴定终点为 或H2CO3,根据消耗标准盐酸的体积,计算Na2CO3、NaHCO3、甚至NaOH的物质的量。
4.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碳酸钠时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碳酸氢钠、氯化钠等,产品中NaHCO3含量测定过程如下:
①称取产品2.500 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于250 mL容量瓶中;
②移取25.00 mL上述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指示剂M,用0.100 0 mol·L-1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至近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红色(第一滴定终点),消耗盐酸V1 mL;
③在上述锥形瓶中再加入2滴指示剂N,继续用0.100 0 mol·L-1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第二滴定终点),又消耗盐酸V2 mL;
④平行测定三次,V1平均值为22.45,V2平均值为23.51。
回答下列问题:
(1)指示剂M为______;指示剂N为________,描述第二滴定终点前后颜色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酚酞
甲基橙
由黄色变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第一滴定终点为恰好生成NaHCO3,溶液呈碱性,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第二滴定终点为HCl与碳酸氢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酸性,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2)上述测量步骤③过程中,某时刻,滴入盐酸使溶液显中性,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NaHCO3、H2CO3
步骤③中,某时刻滴加盐酸使溶液呈中性,因碳酸氢钠与HCl反应生成的CO2溶于水生成H2CO3,使溶液显酸性,溶液呈中性说明其中还有NaHCO3未反应完。
(3)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56%
第一次滴定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消耗盐酸V1 mL,平均值为22.45 mL,第二次滴定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消耗盐酸V2 mL,平均值为23.51 mL,原碳酸钠转化的碳酸氢钠,还要再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1 mL,则原溶液中含有的NaHCO3所消耗的盐酸体积为V2 mL-V1 mL=
(4)第一滴定终点时,某同学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NaHCO3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偏大
第一次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导致V1偏小,则V2-V1偏大,导致NaHCO3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偏大。热点强化7 Na2CO3、NaHCO3含量测定的思维方法
方法一 热重法
1.某实验小组用热重法测定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混合物的组成,实验方法如下。
(1)加热5.00 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的质量减小了0.31 g,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X为氮气,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装置C中碱石灰增重m1 g,则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NaHCO3Na2CO3+CO2↑+H2O 83.2%
(2)将样品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带出,使其被B、C装置完全吸收 ×100%
解析 (1)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设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g,
 2NaHCO3Na2CO3+CO2↑+H2O Δm
 168 g               62 g
 x g                0.31 g
=,x=0.84, 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0%=83.2%。
(2)若装置C中碱石灰增重m1 g,即生成的CO2为m1 g,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g,则由
2NaHCO3~CO2
168    44
x g    m1 g
得x==,则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00%。
方法二 沉淀法
利用化学反应把CO及HCO完全转化为沉淀,称量干燥沉淀的质量,由此计算混合物中w(Na2CO3)、w(NaHCO3)。
2.某化学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测定方法如下:
(1)①称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9.5 g,溶于水中,配成100 mL溶液,滴加足量沉淀剂,把溶液中HCO、CO完全转化为沉淀,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稀CaCl2溶液 B.MgSO4溶液
C.NaCl溶液 D.Ba(OH)2溶液
②过滤,洗涤沉淀,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沉淀洗涤,并充分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19.7 g。由此可以计算w(NaHCO3)= ____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工业生产的纯碱常会含少量NaCl杂质。测定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取样品a g,加水溶解;
②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③过滤、________、烘干、冷却、称量、烘干、冷却、________,最终得到固体b g。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1)①D ②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Na2SO4溶液,如无沉淀,则沉淀已洗净,反之则未洗净 ③44.2%
(2)洗涤 (再)称量 ×100%
解析 (1)①Ba(OH)2溶液与两种离子都可以形成沉淀,D正确。②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Ba2+。③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则可得106a+84b=9.5,197(a+b)=19.7,联立解得a=b=0.05,所以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44.2%。
(2)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发生反应:Na2CO3+BaCl2===BaCO3↓+2NaCl,根据原子守恒,通过称量碳酸钡沉淀的质量,来计算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需洗涤沉淀,除去杂质离子,且将沉淀冷却到室温,再称量所得固体,最终得到BaCO3的质量为b g,根据碳元素守恒,纯碱的质量分数为×100%。
方法三 气体法
一般流程:
3.为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实验需要以下步骤:
①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304.6 g;
②称取13.7 g样品装入装置B的广口瓶中;
③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相应试剂;
④打开弹簧夹,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
⑤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311.2 g;
⑥打开弹簧夹,再次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
⑦关闭弹簧夹,滴加稀硫酸使其发生反应,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以上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③→②→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⑤。
(3)步骤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
(4)根据相关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进入装置D中产生误差
(2)④ ⑦ ⑥
(3)将反应产生的CO2全部赶入装置D中,减小误差
(4)38.7%
解析 (4)设样品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x mol,碳酸氢钠为y mol,则106x+84y=13.7,x+y=0.15,解得x=0.05,y=0.1,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38.7%。
方法四 滴定法
根据碳酸的Ka1、Ka2差别较大,选用合适的指示剂确定的滴定终点为HCO或H2CO3,根据消耗标准盐酸的体积,计算Na2CO3、NaHCO3、甚至NaOH的物质的量。
4.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碳酸钠时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碳酸氢钠、氯化钠等,产品中NaHCO3含量测定过程如下:
①称取产品2.500 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于250 mL容量瓶中;
②移取25.00 mL上述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指示剂M,用0.100 0 mol·L-1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至近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红色(第一滴定终点),消耗盐酸V1 mL;
③在上述锥形瓶中再加入2滴指示剂N,继续用0.100 0 mol·L-1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第二滴定终点),又消耗盐酸V2 mL;
④平行测定三次,V1平均值为22.45,V2平均值为23.51。
回答下列问题:
(1)指示剂M为__________;指示剂N为__________,描述第二滴定终点前后颜色变化:__________。
(2)上述测量步骤③过程中,某时刻,滴入盐酸使溶液显中性,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
(3)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第一滴定终点时,某同学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NaHCO3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 (1)酚酞 甲基橙 由黄色变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2)NaCl、NaHCO3、H2CO3
(3)3.56% (4)偏大
解析 (1)第一滴定终点为恰好生成NaHCO3,溶液呈碱性,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第二滴定终点为HCl与碳酸氢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酸性,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2)步骤③中,某时刻滴加盐酸使溶液呈中性,因碳酸氢钠与HCl反应生成的CO2溶于水生成H2CO3,使溶液显酸性,溶液呈中性说明其中还有NaHCO3未反应完。
(3)第一次滴定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消耗盐酸V1 mL,平均值为22.45 mL,第二次滴定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消耗盐酸V2 mL,平均值为23.51 mL,原碳酸钠转化的碳酸氢钠,还要再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1 mL,则原溶液中含有的NaHCO3所消耗的盐酸体积为V2 mL-V1 mL=1.06 mL,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100%=×100%≈3.56%。
(4)第一次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导致V1偏小,则V2-V1偏大,导致NaHCO3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偏大。热点强化7 Na2CO3、NaHCO3含量测定的思维方法
方法一 热重法
1.某实验小组用热重法测定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混合物的组成,实验方法如下。
(1)加热5.00 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的质量减小了0.31 g,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X为氮气,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装置C中碱石灰增重m1 g,则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沉淀法
利用化学反应把CO及HCO完全转化为沉淀,称量干燥沉淀的质量,由此计算混合物中w(Na2CO3)、w(NaHCO3)。
2.某化学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测定方法如下:
(1)①称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9.5 g,溶于水中,配成100 mL溶液,滴加足量沉淀剂,把溶液中HCO、CO完全转化为沉淀,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稀CaCl2溶液 B.MgSO4溶液
C.NaCl溶液 D.Ba(OH)2溶液
②过滤,洗涤沉淀,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沉淀洗涤,并充分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19.7 g。由此可以计算w(NaHCO3)= 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工业生产的纯碱常会含少量NaCl杂质。测定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取样品a g,加水溶解;
②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③过滤、________、烘干、冷却、称量、烘干、冷却、________,最终得到固体b g。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方法三 气体法
一般流程:
3.为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需要以下步骤:
①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304.6 g;
②称取13.7 g样品装入装置B的广口瓶中;
③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相应试剂;
④打开弹簧夹,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
⑤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311.2 g;
⑥打开弹簧夹,再次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
⑦关闭弹簧夹,滴加稀硫酸使其发生反应,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以上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③→②→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⑤。
(3)步骤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相关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方法四 滴定法
根据碳酸的Ka1、Ka2差别较大,选用合适的指示剂确定的滴定终点为HCO或H2CO3,根据消耗标准盐酸的体积,计算Na2CO3、NaHCO3、甚至NaOH的物质的量。
4.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碳酸钠时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碳酸氢钠、氯化钠等,产品中NaHCO3含量测定过程如下:
①称取产品2.500 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于250 mL容量瓶中;
②移取25.00 mL上述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指示剂M,用0.100 0 mol·L-1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至近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红色(第一滴定终点),消耗盐酸V1 mL;
③在上述锥形瓶中再加入2滴指示剂N,继续用0.100 0 mol·L-1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第二滴定终点),又消耗盐酸V2 mL;
④平行测定三次,V1平均值为22.45,V2平均值为23.51。
回答下列问题:
(1)指示剂M为______________;指示剂N为__________,描述第二滴定终点前后颜色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测量步骤③过程中,某时刻,滴入盐酸使溶液显中性,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第一滴定终点时,某同学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NaHCO3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