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8张PPT)第19讲硫及其氧化物1.了解硫的存在及其单质的性质和用途。2.掌握硫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3.了解空气中SO2的测定及治理。复习目标内容索引考点一 硫单质的性质考点二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练真题 明考向课时精练硫单质的性质><考点一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硫化物硫酸盐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俗称 颜色状态 溶解性水 酒精 CS2硫黄 _____晶体 _____ 微溶 _____黄色难溶易溶思考 (1)硫有S2、S4、S6、S8等多种单质,它们的关系是什么?加热时,S8转化为S6、S4、S2属于什么变化?(2)硫单质难溶于水,易溶于CS2,其原因是什么?提示 S2、S4、S6、S8属于同一元素的不同种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S8转化为S6、S4、S2属于化学变化。提示 硫单质、CS2均属于非极性分子,而H2O属于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形成的溶剂中。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低1.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SO3( )2.硫与铁粉和铜粉分别反应,都可生成二价金属硫化物( )××硫及多硫化物的性质1.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只表现氧化性的是√A项,该反应中S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S只体现氧化性,正确;B项,该反应中S的化合价由0价、+6价变为+4价,S体现还原性和氧化性,错误;C项,该反应中S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S只体现还原性,错误;D项,该反应中S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4价,S体现氧化性和还原性,错误。2.硫元素最常见和最稳定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是黄色的正交α-型,1912年E.Beckmann由硫在碘中的冰点降低法测得它含有S8分子。1891年,M.R.Engel用浓盐酸和硫代硫酸盐的饱和溶液在0 ℃下作用首次制得了一种菱形的ε-硫,后来证明含有S6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6和S8分子都是由S原子组成,所以它们是一种物质B.S6和S8分子分别与铁粉反应,所得产物不同C.S6和S8分子分别与过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SO3D.等质量的S6和S8分子分别与足量的KOH溶液反应,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S6和S8分子都是由S原子组成,但它们是不同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S6和S8是硫元素的不同单质,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它们分别与铁粉反应,所得产物相同,故B错误;不管氧气过量还是少量,S6和S8分子分别与氧气反应均得到SO2,故C错误;等质量的S6和S8分子,其硫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因此它们分别与足量的KOH溶液反应,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故D正确。3.单质硫与可溶性硫化物溶液作用生成多硫化物,如Na2S(aq)+(x-1)S===Na2Sx(x一般为2~6);多硫化物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歧化;As2S3+2Na2S2(aq)===As2S5+2Na2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s2S3 (其中As显+3价)是多硫化物B.As2S5是氧化产物C.Na2S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D.久置Na2S溶液遇酸可能变浑浊√As2S3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As2S5,B正确;久置Na2S溶液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后生成单质硫,S与Na2S溶液进一步反应生成多硫化物,多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易歧化,可能生成单质硫,溶液变浑浊,D正确。返回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考点二1.二氧化硫(1)物理性质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___色、_________气味的_________ 比空气的___ ___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溶解约____体积的SO2无有刺激性有毒气体大易40(2)化学性质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SO2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H2O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与NaOH(足量)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性:SO2+2H2S===3S+2H2O还原性与O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与Cl2和H2O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漂白性:可使_____溶液等有色物质褪色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SO2+H2O H2SO32NaOH+O2===Na2SO3+H2O2SO2+O2 2SO3Cl2+SO2+2H2O===2HCl+H2SO4品红(3)实验室制法①固体Na2SO3与较浓H2SO4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铜与浓H2SO4混合加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氧化硫(1)物理性质熔点:16.8 ℃,沸点:44.8 ℃,常温常压下为___态,标准状况下为___态。Na2SO3+H2SO4===Na2SO4+SO2↑+H2O液固(2)化学性质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主要反应如下:SO3+H2O===H2SO4CaO+SO3===CaSO4SO3+Ca(OH)2===CaSO4+H2O3.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1)硫的氧化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石油和煤含硫矿物酸雨5.6脱硫二氧化硫(2)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4.三类漂白剂的比较类型 原理 举例 特点氧化型 将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破坏掉 次氯酸及盐、过氧化物、O2等 不可逆、持久加合型 与有色物质内部“生色团”“化合”成无色物质 SO2 可逆、不持久吸附型 将有色物质吸附而褪色 活性炭 物理变化1.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含有硫原子数为NA( )2.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3.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4.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5.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一、SO2的制取与性质探究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少量二氧化硫并探究其某些性质。(1)装置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和_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溶液蓝色变浅直至褪色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还原性氧化性SO2+2H2O+I2===(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反应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尾气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吸收。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NaOH(答案合理即可)2.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五种溶液中: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①中的实验现象:酸性KMnO4溶液_____,证明SO2具有_____性。(2)试管②中的实验现象:石蕊溶液_____。(3)试管③中___(填“能”或“否”)观察到沉淀。(4)试管④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褪色还原变红否BaSO4(5)试管⑤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沉淀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aSO3二、CO2、SO2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检验3.如图是检验某无色气体A是SO2和CO2的混合气体的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2)C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红溶液检验SO2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澄清石灰水检验CO2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变浅但不褪成无色检验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在检验二氧化碳之前,必须除尽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所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但不能褪成无色,若褪成无色则不能证明二氧化硫已除尽。(1)SO2具有漂白性,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如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溶液变红,但不褪色。(2)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SO2和CO2都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为检验SO2 除去SO2 检验SO2是否除尽 检验CO2。返回练真题 明考向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向盛有SO2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来探究SO2具有漂白性(2022·江苏,11B)( )(2)SO2可漂白纸浆,不可用于杀菌、消毒(2021·湖南,2C)( )(3)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SO2气体(2020·天津,6B)( )(4)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2022·全国甲卷,7B)( )(5)用石灰石-石膏法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同时可得到石膏(2022·浙江6月选考,8D)( )(6)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2017·全国卷Ⅲ,7C)( )1234×××√×√2.(2022·江苏,4)实验室制取少量SO2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SO2气体B.用装置乙制取SO2水溶液C.用装置丙吸收尾气中的SO2D.用干燥pH试纸检验SO2水溶液的酸性1234√123460%硫酸和NaHSO3(s)可发生反应:H2SO4+2NaHSO3===Na2SO4+2SO2↑+2H2O,因此装置甲可以制取SO2气体,A正确;气体通入液体时“长进短出”,装置乙可以制取SO2水溶液,B正确;SO2不与饱和NaHSO3溶液发生反应,因此装置丙不能吸收尾气中的SO2,C错误;SO2水溶液显酸性,可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其酸性,D正确。3.(2021·北京,6)室温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40体积的SO2。用试管收集SO2后进行如下实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SO2与水发生了反应B.试管中剩余少量气体,是因为SO2的溶解已达饱和1234√4.(2021·广东1月适应性测试,1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进行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的预测及分析错误的是A.试管内CCl4层溶液褪色,说明Br2具有氧化性B.试管中的红色花瓣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C.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Na2SO3被氧化产生SO3√1234锥形瓶内发生反应:Na2SO3+H2SO4===Na2SO4+SO2↑+H2O ,产生的SO2进入到试管中,CCl4层溶液褪色,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证明Br2具有氧化性,A项正确;试管中花瓣褪色,说明SO2可以漂白花瓣中的有色物质,证明SO2具有漂白性,B项正确;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是锥形瓶中产生的SO2进入到试管中引起的,Na2SO3与H2SO4发生复分解反应,C项错误;1234返回课时精练1.下列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存在B.可用水溶解过滤分离硝酸钾和硫黄的混合物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都作氧化剂D.硫的氧化性比氯气强√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硫的非金属性虽然较强,但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既有化合态又有游离态,故A错误;硝酸钾易溶于水,而硫难溶于水,所以可用水溶解过滤分离硝酸钾和硫黄的混合物,故B正确;硫与金属反应时作氧化剂,与非金属反应时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故C错误;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所以硫的氧化性比氯气弱,故D错误。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可用热的NaOH溶液除去B.硫单质与变价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C.汞蒸气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D.单质硫或含硫物质燃烧时,氧气少量时生成SO2,氧气足量时生成SO3√12345678910111213143.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或描述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B.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单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C.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的排放,发生的反应为2CaCO3+2SO2+O22CO2+2CaSO4D.土壤中的闪锌矿(ZnS)遇到硫酸铜溶液转化为铜蓝(CuS),说明CuS很稳定,不具有还原性√1234567891011121314硫元素以硫酸盐的形式进入土壤,B项错误;CuS中S的化合价为-2价,具有还原性,D项错误。4.(2023·豫北名校高三调研)正交硫(也称菱形硫、斜方硫)与单斜硫是硫元素的两种常见单质,均由S8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组成,两者结构中S8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相互之间可以转化:单斜硫 正交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正交硫与单斜硫互为同素异形体B.S8分子中每个“S”均满足8电子结构C.正交硫转化为单斜硫发生了化学变化D.正交硫与单斜硫均完全燃烧生成SO2时,单斜硫放出的能量多√1234567891011121314正交硫与单斜硫都是由硫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由结构示意图可知,S8分子中每个硫原子与2个硫原子形成共价键,则每个硫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正确;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5.下列关于SO2、SO3的说法正确的是A.SO2与SO3均为极性分子B.SO3能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C.SO3分子中S的杂化方式为sp3D.SO2分子中键角小于SO3分子中的键角√1234567891011121314SO2分子中S原子为sp2杂化,孤电子对数为1,分子空间结构为V形,SO2为极性分子,SO3分子中S原子为sp2杂化,孤电子对数为0,分子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SO3为非极性分子,A、C错误;SO3遇水迅速反应生成硫酸,SO3与H2O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但H2SO4与H2O能形成分子间氢键,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6.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 实验 现象 结论A 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B H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C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D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H2SO3>H2SiO3√B项,SO2与H2S溶液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体现了SO2的氧化性;C项,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D项,SO2与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胶状沉淀,根据强酸制弱酸,则酸性:H2SO3>H2SiO3。12345678910111213147.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现用75%硫酸溶液和亚硫酸钠晶体反应制取SO2气体并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很明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品红溶液褪色B.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D.含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1234567891011121314SO2能漂白品红,不能漂白指示剂,SO2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不会褪色,A项正确,B项错误;SO2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C项正确;S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能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8.为确定某纯净的气体Q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几种实验,其中不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选项 操作及现象 结论A 闻Q气味(有刺激性)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Q一定是SO2B 闻Q气味(有刺激性)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Q可能是SO2C Q 品红溶液(褪色) 变红色 Q一定是SO2D Q 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Q一定不是SO2√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由现象可知Q不一定是SO2,故A错误。9.SO2属于大气污染物,可用H2与S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消除SO2的污染,其反应原理可分为两步,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pH≈5.6的酸雨B.可用CuSO4溶液检验是否有气体X生成C.在100~200 ℃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工业上可用浓硝酸处理尾气中的SO2√1234567891011121314酸雨的pH<5.6,A错误;气体X为H2S,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铜沉淀,所以可用CuSO4溶液检验是否有气体X生成,B正确;在100~200 ℃时发生的反应为2H2S+SO2 3S+2H2O,不是置换反应,C错误;若用浓硝酸处理工业尾气中的SO2,会产生含氮元素的大气污染物(即氮的氧化物),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由反应Ⅰ可知,SO2的氧化性强于I2,由反应Ⅱ可知,I2的氧化性强于SO2,故可说明SO2、I2的氧化性强弱与外界条件有关,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由C项分析可知,该反应过程中KI作催化剂,D正确。11.多硫化物是指含有硫硫键的化合物,在电池、橡胶等多种工业中均有重要用途,其结构如图。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A.黄铜矿CuFeS2中不存在类似多硫化物的硫硫键B.多硫化物盐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可生成硫黄和硫化氢C.天然橡胶硫化生成多硫链后,可以优化橡胶的性能D.在钠-硫高能电池中,Na2S5作负极反应物√1234567891011121314CuFeS2中铜显+2价,铁显+2价,硫显-2价,为普通的S2-,不存在S—S,A正确;多硫化物盐中硫元素显负价,处于-2价和0价的中间价态,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硫黄和硫化氢,B正确;天然橡胶硫化生成多硫链后,可以增强橡胶的韧性、强度、弹性和化学稳定性,C正确;在钠-硫高能电池中,金属钠作负极,则Na2S5作正极反应物,D不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2.葡萄酒中常加入亚硫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为检测某葡萄酒样品中亚硫酸盐的含量(通常以酒样中SO2的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还原性: >I->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试剂A选择氯水,则试剂B可选择NaOH标准液B.通入N2和煮沸的目的是将产生的气体从溶液中全部赶出C.葡萄酒中加亚硫酸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葡萄酒氧化,利用了亚硫酸盐的还原性D.若试剂A选择碱液,调节吸收后溶液为中性,则试剂B可选择I2标准液√1234567891011121314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氯水氧化为硫酸,但是氯水也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试剂B不能选择NaOH标准液,A错误;若试剂A选择碱液,可以和二氧化硫反应得到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该盐可以被碘单质氧化为硫酸盐,试剂B可选择I2标准液,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3.(2023·深圳模拟)“以废治废”是基于“绿色化学”观念治理污染的思路。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为Na2CO3)吸收烟气中的SO2,得到亚硫酸钠(Na2SO3)粗品。其流程如图:(1)为加快工业废碱渣中Na2CO3的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2)过程①进行的操作是______。(3)题述流程中,加入NaOH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搅拌(或粉碎、加热)过滤NaHSO3+NaOH===Na2SO3+H2O(4)亚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Na2SO4,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设计实验证明亚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Na2SO4的方案: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亚硫酸钠粗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Na2SO4。1234567891011121314Na2SO3具有较强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加入过量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14.碳、硫的含量对钢铁性能影响很大,其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实验流程如图:(1)煅烧装置中采用纯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a的主要成分有______、CO2和未反应的O2。1234567891011121314避免引入空气中的杂质,同时使煅烧更充分SO2(2)为充分吸收气体a,下列吸收装置合适的是____(填字母)。为了防倒吸和安全起见,选择C或D装置。1234567891011121314CD(3)气体a被H2O2溶液吸收转化为硫酸(溶液b),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溶液b,根据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可确定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①滴定时NaOH溶液置于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若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OH溶液应置于碱式滴定管中,酚酞遇碱变红,当达到滴定终点时,硫酸被消耗完,故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并保持30 s不褪色。1234567891011121314碱式滴定管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并保持30 s不褪色②若称取1 g钢样进行实验,滴定消耗0.01 mol·L-1 NaOH溶液2.0 mL,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由S~H2SO4~2NaOH可知,滴定消耗0.01 mol·L-1 NaOH溶液2.0 mL,即0.01 mol·L-1×2.0×10-3L=2.0×10-5 mol时,钢样中硫的物质的量为1.0×10-5 mol,即质量为1.0×10-5 mol×32 g·mol-1=3.2×10-4g,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为×100%=0.032%。12345678910111213140.032%(4)将气体a通入测碳装置中(如图),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含量。①气体a通过B和C的目的是除去SO2,通过所用试剂判断该法所利用的SO2的性质是________。MnO2和K2Cr2O7都是强氧化剂,由此可知该法利用了SO2的还原性。1234567891011121314还原性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CO2吸收瓶吸收二氧化碳前后的质量可以得出CO2的质量,从而知道钢样中碳的质量,进而求出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1234567891011121314吸收CO2气体前后CO2吸收瓶的质量返回1.下列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存在B.可用水溶解过滤分离硝酸钾和硫黄的混合物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都作氧化剂D.硫的氧化性比氯气强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可用热的NaOH溶液除去B.硫单质与变价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C.汞蒸气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D.单质硫或含硫物质燃烧时,氧气少量时生成SO2,氧气足量时生成SO33.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或描述正确的是( )A.硫黄矿制备硫酸经历两步:SSO3H2SO4B.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单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C.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的排放,发生的反应为2CaCO3+2SO2+O22CO2+2CaSO4D.土壤中的闪锌矿(ZnS)遇到硫酸铜溶液转化为铜蓝(CuS),说明CuS很稳定,不具有还原性4.(2023·豫北名校高三调研)正交硫(也称菱形硫、斜方硫)与单斜硫是硫元素的两种常见单质,均由S8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组成,两者结构中S8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相互之间可以转化:单斜硫正交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正交硫与单斜硫互为同素异形体B.S8分子中每个“S”均满足8电子结构C.正交硫转化为单斜硫发生了化学变化D.正交硫与单斜硫均完全燃烧生成SO2时,单斜硫放出的能量多5.下列关于SO2、S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SO2与SO3均为极性分子B.SO3能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C.SO3分子中S的杂化方式为sp3D.SO2分子中键角小于SO3分子中的键角6.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A 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B H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C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D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H2SO3>H2SiO37.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现用75%硫酸溶液和亚硫酸钠晶体反应制取SO2气体并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很明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品红溶液褪色B.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D.含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8.为确定某纯净的气体Q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几种实验,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结论A 闻Q气味(有刺激性)酸性KMnO4溶液(褪色) Q一定是SO2B 闻Q气味(有刺激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Q可能是SO2C Q品红溶液(褪色)变红色 Q一定是SO2D Q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Q一定不是SO29.SO2属于大气污染物,可用H2与S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消除SO2的污染,其反应原理可分为两步,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pH≈5.6的酸雨B.可用CuSO4溶液检验是否有气体X生成C.在100~200 ℃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工业上可用浓硝酸处理尾气中的SO210.向酸化的KI溶液中通入SO2,溶液变黄并出现浑浊,发生反应Ⅰ:SO2+4H++4I-===2I2+S↓+2H2O,继续通入SO2,溶液变为无色,发生反应Ⅱ:I2+SO2+2H2O===SO+4H++2I-。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O2、I2的氧化性强弱与外界条件有关B.每生成0.1 mol SO,整个过程中转移0.4 mol电子,同时消耗0.2 mol KIC.该过程的总反应为3SO2+2H2O===2SO+S↓+4H+D.该反应过程中KI作催化剂11.多硫化物是指含有硫硫键的化合物,在电池、橡胶等多种工业中均有重要用途,其结构如图。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黄铜矿CuFeS2中不存在类似多硫化物的硫硫键B.多硫化物盐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可生成硫黄和硫化氢C.天然橡胶硫化生成多硫链后,可以优化橡胶的性能D.在钠-硫高能电池中,Na2S5作负极反应物12.葡萄酒中常加入亚硫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为检测某葡萄酒样品中亚硫酸盐的含量(通常以酒样中SO2的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还原性:SO>I->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试剂A选择氯水,则试剂B可选择NaOH标准液B.通入N2和煮沸的目的是将产生的气体从溶液中全部赶出C.葡萄酒中加亚硫酸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葡萄酒氧化,利用了亚硫酸盐的还原性D.若试剂A选择碱液,调节吸收后溶液为中性,则试剂B可选择I2标准液13.(2023·深圳模拟)“以废治废”是基于“绿色化学”观念治理污染的思路。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为Na2CO3)吸收烟气中的SO2,得到亚硫酸钠(Na2SO3)粗品。其流程如图:(1)为加快工业废碱渣中Na2CO3的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2)过程①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3)上述流程中,加入NaOH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亚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Na2SO4,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设计实验证明亚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Na2SO4的方案: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亚硫酸钠粗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Na2SO4。14.碳、硫的含量对钢铁性能影响很大,其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实验流程如图:(1)煅烧装置中采用纯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a的主要成分有______、CO2和未反应的O2。(2)为充分吸收气体a,下列吸收装置合适的是________(填字母)。(3)气体a被H2O2溶液吸收转化为硫酸(溶液b),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溶液b,根据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可确定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①滴定时NaOH溶液置于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若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称取1 g钢样进行实验,滴定消耗0.01 mol·L-1 NaOH溶液2.0 mL,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4)将气体a通入测碳装置中(如图),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含量。①气体a通过B和C的目的是除去SO2,通过所用试剂判断该法所利用的SO2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B 2.D 3.C 4.D [正交硫与单斜硫都是由硫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由结构示意图可知,S8分子中每个硫原子与2个硫原子形成共价键,则每个硫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正确;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5.D [SO2分子中S原子为sp2杂化,孤电子对数为1,分子空间结构为V形,SO2为极性分子,SO3分子中S原子为sp2杂化,孤电子对数为0,分子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SO3为非极性分子,A、C错误;SO3遇水迅速反应生成硫酸,SO3与H2O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但H2SO4与H2O能形成分子间氢键,B错误。]6.C [A项,溶液中SO2被FeCl3氧化生成SO,再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体现了SO2的还原性;B项,SO2与H2S溶液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体现了SO2的氧化性;C项,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D项,SO2与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胶状沉淀,根据强酸制弱酸,则酸性:H2SO3>H2SiO3。]7.B 8.A 9.B 10.B [由反应Ⅰ可知,SO2的氧化性强于I2,由反应Ⅱ可知,I2的氧化性强于SO2,故可说明SO2、I2的氧化性强弱与外界条件有关,A正确;由反应Ⅱ可知,每生成0.1 mol SO,转移电子为0.2 mol,同时生成0.2 mol I-,反应0.1 mol I2,由反应Ⅰ可知生成0.1 mol I2消耗0.2 mol I-,转移电子为0.2 mol,故整个过程中转移0.4 mol电子,不消耗KI,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反应Ⅰ+2反应Ⅱ可得该过程的总反应为3SO2+2H2O===2SO+S↓+4H+,C正确;由C项分析可知,该反应过程中KI作催化剂,D正确。]11.D 12.A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氯水氧化为硫酸,但是氯水也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试剂B不能选择NaOH标准液,A错误;若试剂A选择碱液,可以和二氧化硫反应得到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该盐可以被碘单质氧化为硫酸盐,试剂B可选择I2标准液,D正确。]13.(1)搅拌(或粉碎、加热)(2)过滤(3)NaHSO3+NaOH===Na2SO3+H2O(4)Na2SO3具有较强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5)加入过量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14.(1)避免引入空气中的杂质,同时使煅烧更充分 SO2 (2)CD (3)①碱式滴定管 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并保持30 s不褪色 ②0.032% (4)①还原性 ②吸收CO2气体前后CO2吸收瓶的质量解析 (2)为了防倒吸和安全起见,选择C或D装置。(3)①NaOH溶液应置于碱式滴定管中,酚酞遇碱变红,当达到滴定终点时,硫酸被消耗完,故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并保持30 s不褪色。②由S~H2SO4~2NaOH可知,滴定消耗0.01 mol·L-1 NaOH溶液2.0 mL,即0.01 mol·L-1×2.0×10-3L=2.0×10-5 mol时,钢样中硫的物质的量为1.0×10-5 mol,即质量为1.0×10-5 mol×32 g·mol-1=3.2×10-4g,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为×100%=0.032%。(4)①MnO2和K2Cr2O7都是强氧化剂,由此可知该法利用了SO2的还原性。②对比CO2吸收瓶吸收二氧化碳前后的质量可以得出CO2的质量,从而知道钢样中碳的质量,进而求出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第19讲 硫及其氧化物[复习目标] 1.了解硫的存在及其单质的性质和用途。2.掌握硫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3.了解空气中SO2的测定及治理。考点一 硫单质的性质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俗称 颜色状态 溶解性水 酒精 CS2硫黄 黄色晶体 难溶 微溶 易溶思考 (1)硫有S2、S4、S6、S8等多种单质,它们的关系是什么?加热时,S8转化为S6、S4、S2属于什么变化?(2)硫单质难溶于水,易溶于CS2,其原因是什么?提示 (1)S2、S4、S6、S8属于同一元素的不同种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S8转化为S6、S4、S2属于化学变化。(2)硫单质、CS2均属于非极性分子,而H2O属于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形成的溶剂中。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1.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SO3( )2.硫与铁粉和铜粉分别反应,都可生成二价金属硫化物( )答案 1.× 2.×硫及多硫化物的性质1.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只表现氧化性的是( )A.2Al+3SAl2S3B.S+2H2SO4(浓)2H2O+3SO2↑C.H2SH2+SD.3S+6NaOH2Na2S+Na2SO3+3H2O答案 A解析 A项,该反应中S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S只体现氧化性,正确;B项,该反应中S的化合价由0价、+6价变为+4价,S体现还原性和氧化性,错误;C项,该反应中S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S只体现还原性,错误;D项,该反应中S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4价,S体现氧化性和还原性,错误。2.硫元素最常见和最稳定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是黄色的正交α-型,1912年E.Beckmann由硫在碘中的冰点降低法测得它含有S8分子。1891年,M.R.Engel用浓盐酸和硫代硫酸盐的饱和溶液在0 ℃下作用首次制得了一种菱形的ε-硫,后来证明含有S6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6和S8分子都是由S原子组成,所以它们是一种物质B.S6和S8分子分别与铁粉反应,所得产物不同C.S6和S8分子分别与过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SO3D.等质量的S6和S8分子分别与足量的KOH溶液反应,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答案 D解析 S6和S8分子都是由S原子组成,但它们是不同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S6和S8是硫元素的不同单质,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它们分别与铁粉反应,所得产物相同,故B错误;不管氧气过量还是少量,S6和S8分子分别与氧气反应均得到SO2,故C错误;等质量的S6和S8分子,其硫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因此它们分别与足量的KOH溶液反应,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故D正确。3.单质硫与可溶性硫化物溶液作用生成多硫化物,如Na2S(aq)+(x-1)S===Na2Sx(x一般为2~6);多硫化物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歧化;As2S3+2Na2S2(aq)===As2S5+2Na2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s2S3 (其中As显+3价)是多硫化物B.As2S5是氧化产物C.Na2S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D.久置Na2S溶液遇酸可能变浑浊答案 A解析 由题干信息知,多硫离子S中S元素化合价为-价>-2价,而As2S3中S元素为-2价,是正常硫化物,A错误; As2S3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As2S5,B正确;Na2S2中阴、阳离子分别为S、Na+,个数比为1∶2,C正确;久置Na2S溶液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后生成单质硫,S与Na2S溶液进一步反应生成多硫化物,多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易歧化,可能生成单质硫,溶液变浑浊,D正确。考点二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1.二氧化硫(1)物理性质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比空气的大 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溶解约40体积的SO2(2)化学性质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SO2(3)实验室制法①固体Na2SO3与较浓H2SO4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②铜与浓H2SO4混合加热,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2.三氧化硫(1)物理性质熔点:16.8 ℃,沸点:44.8 ℃,常温常压下为液态,标准状况下为固态。(2)化学性质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主要反应如下:3.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1)硫的氧化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2)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4.三类漂白剂的比较类型 原理 举例 特点氧化型 将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破坏掉 次氯酸及盐、过氧化物、O2等 不可逆、持久加合型 与有色物质内部“生色团”“化合”成无色物质 SO2 可逆、不持久吸附型 将有色物质吸附而褪色 活性炭 物理变化1.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含有硫原子数为NA( )2.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3.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4.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5.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答案 1.× 2.× 3.× 4.× 5.×一、SO2的制取与性质探究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少量二氧化硫并探究其某些性质。(1)装置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反应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尾气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溶液吸收。答案 (1)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2)溶液蓝色变浅直至褪色 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 还原性 氧化性 SO2+2H2O+I2===SO+2I-+4H+(3)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4)NaOH(答案合理即可)2.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五种溶液中: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①中的实验现象:酸性KMnO4溶液__________,证明SO2具有__________性。(2)试管②中的实验现象:石蕊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管③中______________(填“能”或“否”)观察到沉淀。(4)试管④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5)试管⑤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沉淀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褪色 还原 (2)变红 (3)否(4)BaSO4 (5)BaSO3 SO2+2OH-===SO+H2O、Ba2++SO===BaSO3↓二、CO2、SO2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检验3.如图是检验某无色气体A是SO2和CO2的混合气体的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品红溶液 检验SO2(2)酸性KMnO4溶液 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3)澄清石灰水 检验CO2(4)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变浅但不褪成无色解析 检验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在检验二氧化碳之前,必须除尽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所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但不能褪成无色,若褪成无色则不能证明二氧化硫已除尽。(1)SO2具有漂白性,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如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溶液变红,但不褪色。(2)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SO2和CO2都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为检验SO2 除去SO2 检验SO2是否除尽 检验CO2。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向盛有SO2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来探究SO2具有漂白性(2022·江苏,11B)( )(2)SO2可漂白纸浆,不可用于杀菌、消毒(2021·湖南,2C)( )(3)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SO2气体(2020·天津,6B)( )(4)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2022·全国甲卷,7B)( )(5)用石灰石-石膏法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同时可得到石膏(2022·浙江6月选考,8D)( )(6)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2017·全国卷Ⅲ,7C)( )答案 (1)√ (2)× (3)× (4)× (5)√ (6)×2.(2022·江苏,4)实验室制取少量SO2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SO2气体B.用装置乙制取SO2水溶液C.用装置丙吸收尾气中的SO2D.用干燥pH试纸检验SO2水溶液的酸性答案 C解析 60%硫酸和NaHSO3(s)可发生反应:H2SO4+2NaHSO3===Na2SO4+2SO2↑+2H2O,因此装置甲可以制取SO2气体,A正确;气体通入液体时“长进短出”,装置乙可以制取SO2水溶液,B正确;SO2不与饱和NaHSO3溶液发生反应,因此装置丙不能吸收尾气中的SO2,C错误;SO2水溶液显酸性,可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其酸性,D正确。3.(2021·北京,6)室温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40体积的SO2。用试管收集SO2后进行如下实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SO2与水发生了反应B.试管中剩余少量气体,是因为SO2的溶解已达饱和C.取出试管中的溶液,立即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原因是:SO2+H2O??H2SO3,H2SO3??H++HSO,HSO??H++SOD.取出试管中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pH下降,是由于SO2挥发答案 C4.(2021·广东1月适应性测试,1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进行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的预测及分析错误的是( )A.试管内CCl4层溶液褪色,说明Br2具有氧化性B.试管中的红色花瓣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C.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Na2SO3被氧化产生SO3D.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有白色沉淀,说明有SO生成答案 C解析 锥形瓶内发生反应:Na2SO3+H2SO4===Na2SO4+SO2↑+H2O ,产生的SO2进入到试管中,CCl4层溶液褪色,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证明Br2具有氧化性,A项正确;试管中花瓣褪色,说明SO2可以漂白花瓣中的有色物质,证明SO2具有漂白性,B项正确;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是锥形瓶中产生的SO2进入到试管中引起的,Na2SO3与H2SO4发生复分解反应,C项错误;试管中Br2可将SO2氧化,生成H2SO4和HBr,SO 可以和Ba2+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D项正确。课时精练1.下列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存在B.可用水溶解过滤分离硝酸钾和硫黄的混合物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都作氧化剂D.硫的氧化性比氯气强答案 B解析 硫的非金属性虽然较强,但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既有化合态又有游离态,故A错误;硝酸钾易溶于水,而硫难溶于水,所以可用水溶解过滤分离硝酸钾和硫黄的混合物,故B正确;硫与金属反应时作氧化剂,与非金属反应时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故C错误;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所以硫的氧化性比氯气弱,故D错误。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可用热的NaOH溶液除去B.硫单质与变价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C.汞蒸气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D.单质硫或含硫物质燃烧时,氧气少量时生成SO2,氧气足量时生成SO3答案 D3.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或描述正确的是( )A.硫黄矿制备硫酸经历两步:SSO3H2SO4B.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单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C.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的排放,发生的反应为2CaCO3+2SO2+O22CO2+2CaSO4D.土壤中的闪锌矿(ZnS)遇到硫酸铜溶液转化为铜蓝(CuS),说明CuS很稳定,不具有还原性答案 C解析 硫元素以硫酸盐的形式进入土壤,B项错误;CuS中S的化合价为-2价,具有还原性,D项错误。4.(2023·豫北名校高三调研)正交硫(也称菱形硫、斜方硫)与单斜硫是硫元素的两种常见单质,均由S8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组成,两者结构中S8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相互之间可以转化:单斜硫正交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正交硫与单斜硫互为同素异形体B.S8分子中每个“S”均满足8电子结构C.正交硫转化为单斜硫发生了化学变化D.正交硫与单斜硫均完全燃烧生成SO2时,单斜硫放出的能量多答案 D解析 正交硫与单斜硫都是由硫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由结构示意图可知,S8分子中每个硫原子与2个硫原子形成共价键,则每个硫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正确;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5.下列关于SO2、S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SO2与SO3均为极性分子B.SO3能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C.SO3分子中S的杂化方式为sp3D.SO2分子中键角小于SO3分子中的键角答案 D解析 SO2分子中S原子为sp2杂化,孤电子对数为1,分子空间结构为V形,SO2为极性分子,SO3分子中S原子为sp2杂化,孤电子对数为0,分子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SO3为非极性分子,A、C错误;SO3遇水迅速反应生成硫酸,SO3与H2O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但H2SO4与H2O能形成分子间氢键,B错误。6.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A 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B H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C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D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H2SO3>H2SiO3答案 C解析 A项,溶液中SO2被FeCl3氧化生成SO,再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体现了SO2的还原性;B项,SO2与H2S溶液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体现了SO2的氧化性;C项,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D项,SO2与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胶状沉淀,根据强酸制弱酸,则酸性:H2SO3>H2SiO3。7.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现用75%硫酸溶液和亚硫酸钠晶体反应制取SO2气体并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很明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品红溶液褪色B.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D.含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答案 B解析 SO2能漂白品红,不能漂白指示剂,SO2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不会褪色,A项正确,B项错误;SO2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C项正确;S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能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D项正确。8.为确定某纯净的气体Q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几种实验,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结论A 闻Q气味(有刺激性)酸性KMnO4溶液(褪色) Q一定是SO2B 闻Q气味(有刺激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Q可能是SO2C Q品红溶液(褪色)变红色 Q一定是SO2D Q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Q一定不是SO2答案 A解析 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由现象可知Q不一定是SO2,故A错误。9.SO2属于大气污染物,可用H2与S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消除SO2的污染,其反应原理可分为两步,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pH≈5.6的酸雨B.可用CuSO4溶液检验是否有气体X生成C.在100~200 ℃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工业上可用浓硝酸处理尾气中的SO2答案 B解析 酸雨的pH<5.6,A错误;气体X为H2S,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铜沉淀,所以可用CuSO4溶液检验是否有气体X生成,B正确;在100~200 ℃时发生的反应为2H2S+SO23S+2H2O,不是置换反应,C错误;若用浓硝酸处理工业尾气中的SO2,会产生含氮元素的大气污染物(即氮的氧化物),D错误。10.向酸化的KI溶液中通入SO2,溶液变黄并出现浑浊,发生反应Ⅰ:SO2+4H++4I-===2I2+S↓+2H2O,继续通入SO2,溶液变为无色,发生反应Ⅱ:I2+SO2+2H2O===SO+4H++2I-。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O2、I2的氧化性强弱与外界条件有关B.每生成0.1 mol SO,整个过程中转移0.4 mol电子,同时消耗0.2 mol KIC.该过程的总反应为3SO2+2H2O===2SO+S↓+4H+D.该反应过程中KI作催化剂答案 B解析 由反应Ⅰ可知,SO2的氧化性强于I2,由反应Ⅱ可知,I2的氧化性强于SO2,故可说明SO2、I2的氧化性强弱与外界条件有关,A正确;由反应Ⅱ可知,每生成0.1 mol SO,转移电子为0.2 mol,同时生成0.2 mol I-,反应0.1 mol I2,由反应Ⅰ可知生成0.1 mol I2消耗0.2 mol I-,转移电子为0.2 mol,故整个过程中转移0.4 mol电子,不消耗KI,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反应Ⅰ+2反应Ⅱ可得该过程的总反应为3SO2+2H2O===2SO+S↓+4H+,C正确;由C项分析可知,该反应过程中KI作催化剂,D正确。11.多硫化物是指含有硫硫键的化合物,在电池、橡胶等多种工业中均有重要用途,其结构如图。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黄铜矿CuFeS2中不存在类似多硫化物的硫硫键B.多硫化物盐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可生成硫黄和硫化氢C.天然橡胶硫化生成多硫链后,可以优化橡胶的性能D.在钠-硫高能电池中,Na2S5作负极反应物答案 D解析 CuFeS2中铜显+2价,铁显+2价,硫显-2价,为普通的S2-,不存在S—S,A正确;多硫化物盐中硫元素显负价,处于-2价和0价的中间价态,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硫黄和硫化氢,B正确;天然橡胶硫化生成多硫链后,可以增强橡胶的韧性、强度、弹性和化学稳定性,C正确;在钠-硫高能电池中,金属钠作负极,则Na2S5作正极反应物,D不正确。12.葡萄酒中常加入亚硫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为检测某葡萄酒样品中亚硫酸盐的含量(通常以酒样中SO2的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还原性:SO>I->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试剂A选择氯水,则试剂B可选择NaOH标准液B.通入N2和煮沸的目的是将产生的气体从溶液中全部赶出C.葡萄酒中加亚硫酸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葡萄酒氧化,利用了亚硫酸盐的还原性D.若试剂A选择碱液,调节吸收后溶液为中性,则试剂B可选择I2标准液答案 A解析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氯水氧化为硫酸,但是氯水也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试剂B不能选择NaOH标准液,A错误;若试剂A选择碱液,可以和二氧化硫反应得到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该盐可以被碘单质氧化为硫酸盐,试剂B可选择I2标准液,D正确。13.(2023·深圳模拟)“以废治废”是基于“绿色化学”观念治理污染的思路。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为Na2CO3)吸收烟气中的SO2,得到亚硫酸钠(Na2SO3)粗品。其流程如图:(1)为加快工业废碱渣中Na2CO3的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2)过程①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流程中,加入NaOH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亚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Na2SO4,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设计实验证明亚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Na2SO4的方案: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亚硫酸钠粗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Na2SO4。答案 (1)搅拌(或粉碎、加热) (2)过滤(3)NaHSO3+NaOH===Na2SO3+H2O(4)Na2SO3具有较强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5)加入过量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14.碳、硫的含量对钢铁性能影响很大,其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实验流程如图:(1)煅烧装置中采用纯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a的主要成分有______、CO2和未反应的O2。(2)为充分吸收气体a,下列吸收装置合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3)气体a被H2O2溶液吸收转化为硫酸(溶液b),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溶液b,根据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可确定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①滴定时NaOH溶液置于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若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称取1 g钢样进行实验,滴定消耗0.01 mol·L-1 NaOH溶液2.0 mL,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4)将气体a通入测碳装置中(如图),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含量。①气体a通过B和C的目的是除去SO2,通过所用试剂判断该法所利用的SO2的性质是________。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答案 (1)避免引入空气中的杂质,同时使煅烧更充分 SO2 (2)CD (3)①碱式滴定管 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并保持30 s不褪色 ②0.032% (4)①还原性 ②吸收CO2气体前后CO2吸收瓶的质量解析 (2)为了防倒吸和安全起见,选择C或D装置。(3)①NaOH溶液应置于碱式滴定管中,酚酞遇碱变红,当达到滴定终点时,硫酸被消耗完,故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并保持30 s不褪色。②由S~H2SO4~2NaOH可知,滴定消耗0.01 mol·L-1 NaOH溶液2.0 mL,即0.01 mol·L-1×2.0×10-3L=2.0×10-5 mol时,钢样中硫的物质的量为1.0×10-5 mol,即质量为1.0×10-5 mol×32 g·mol-1=3.2×10-4g,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为×100%=0.032%。(4)①MnO2和K2Cr2O7都是强氧化剂,由此可知该法利用了SO2的还原性。②对比CO2吸收瓶吸收二氧化碳前后的质量可以得出CO2的质量,从而知道钢样中碳的质量,进而求出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第19讲 硫及其氧化物[复习目标] 1.了解硫的存在及其单质的性质和用途。2.掌握硫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3.了解空气中SO2的测定及治理。考点一 硫单质的性质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俗称 颜色状态 溶解性水 酒精 CS2硫黄 ______晶体 微溶思考 (1)硫有S2、S4、S6、S8等多种单质,它们的关系是什么?加热时,S8转化为S6、S4、S2属于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硫单质难溶于水,易溶于CS2,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1.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SO3( )2.硫与铁粉和铜粉分别反应,都可生成二价金属硫化物( )硫及多硫化物的性质1.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只表现氧化性的是( )A.2Al+3SAl2S3B.S+2H2SO4(浓)2H2O+3SO2↑C.H2SH2+SD.3S+6NaOH2Na2S+Na2SO3+3H2O2.硫元素最常见和最稳定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是黄色的正交α-型,1912年E.Beckmann由硫在碘中的冰点降低法测得它含有S8分子。1891年,M.R.Engel用浓盐酸和硫代硫酸盐的饱和溶液在0 ℃下作用首次制得了一种菱形的ε-硫,后来证明含有S6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6和S8分子都是由S原子组成,所以它们是一种物质B.S6和S8分子分别与铁粉反应,所得产物不同C.S6和S8分子分别与过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SO3D.等质量的S6和S8分子分别与足量的KOH溶液反应,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3.单质硫与可溶性硫化物溶液作用生成多硫化物,如Na2S(aq)+(x-1)S===Na2Sx(x一般为2~6);多硫化物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歧化;As2S3+2Na2S2(aq)===As2S5+2Na2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s2S3 (其中As显+3价)是多硫化物B.As2S5是氧化产物C.Na2S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D.久置Na2S溶液遇酸可能变浑浊考点二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1.二氧化硫(1)物理性质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____色、______________气味的____________ 比空气的____ ____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溶解约____体积的SO2(2)化学性质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SO2(3)实验室制法①固体Na2SO3与较浓H2SO4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铜与浓H2SO4混合加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氧化硫(1)物理性质熔点:16.8 ℃,沸点:44.8 ℃,常温常压下为____态,标准状况下为____态。(2)化学性质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主要反应如下:3.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1)硫的氧化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2)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4.三类漂白剂的比较类型 原理 举例 特点氧化型 将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破坏掉 次氯酸及盐、过氧化物、O2等 不可逆、持久加合型 与有色物质内部“生色团”“化合”成无色物质 SO2 可逆、不持久吸附型 将有色物质吸附而褪色 活性炭 物理变化1.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含有硫原子数为NA( )2.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3.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4.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5.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一、SO2的制取与性质探究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少量二氧化硫并探究其某些性质。(1)装置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和__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反应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尾气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溶液吸收。2.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五种溶液中: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①中的实验现象:酸性KMnO4溶液__________,证明SO2具有__________性。(2)试管②中的实验现象:石蕊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管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否”)观察到沉淀。(4)试管④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5)试管⑤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沉淀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CO2、SO2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检验3.如图是检验某无色气体A是SO2和CO2的混合气体的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SO2具有漂白性,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如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溶液变红,但不褪色。(2)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SO2和CO2都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为检验SO2 除去SO2 检验SO2是否除尽 检验CO2。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向盛有SO2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来探究SO2具有漂白性(2022·江苏,11B)( )(2)SO2可漂白纸浆,不可用于杀菌、消毒(2021·湖南,2C)( )(3)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SO2气体(2020·天津,6B)( )(4)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2022·全国甲卷,7B)( )(5)用石灰石-石膏法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同时可得到石膏(2022·浙江6月选考,8D)( )(6)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2017·全国卷Ⅲ,7C)( )2.(2022·江苏,4)实验室制取少量SO2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SO2气体B.用装置乙制取SO2水溶液C.用装置丙吸收尾气中的SO2D.用干燥pH试纸检验SO2水溶液的酸性3.(2021·北京,6)室温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40体积的SO2。用试管收集SO2后进行如下实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SO2与水发生了反应B.试管中剩余少量气体,是因为SO2的溶解已达饱和C.取出试管中的溶液,立即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原因是:SO2+H2O??H2SO3,H2SO3??H++HSO,HSO??H++SOD.取出试管中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pH下降,是由于SO2挥发4.(2021·广东1月适应性测试,1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进行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的预测及分析错误的是( )A.试管内CCl4层溶液褪色,说明Br2具有氧化性B.试管中的红色花瓣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C.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Na2SO3被氧化产生SO3D.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有白色沉淀,说明有SO生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第五章 第19讲 硫及其氧化物(学生版).docx 2025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第五章 第19讲 硫及其氧化物(教师版).docx 2025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练习:第五章 第19练 硫及其氧化物(含解析).docx 2025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第五章 第19讲 硫及其氧化物(共68张ppt).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