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意识障碍学科 诊断学基础课题 意识障碍课题类型 理论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具教学目的 1、掌握意识障碍的病因2、掌握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的分类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意识障碍的病因分类及其临床表现 2、鉴别问诊要点教学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1、意识障碍的定义 2、意识障碍的病因:大脑及脑干损伤所致 3、临床表现: (1)嗜睡 (2)意识模糊 (3)昏睡 (4)昏迷 4、伴随症状 (1)伴发热 (2)伴呼吸缓慢 (3)伴瞳孔散大 (4)伴瞳孔缩小 (5)伴心动过缓 (6)伴高血压 5、问诊要点: (1)发生诱因 (2)起病方式 (3)与活动、体位的关系 5分钟 5分钟 3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教学内容 意识障碍 正常人意识清醒、某些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出现意识障碍。意识障碍多由大脑 及脑干损伤所致,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 一、病因 (一)重症急性感染 败血症、肺炎、中毒性菌痢、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和颅内感染(脑炎、脑膜脑炎、脑疾病)等。 (二)、内分泌及代谢障碍 尿毒症、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性 昏迷、低血糖、妊娠中毒症等。 (三)、心血管疾病: 重度休克、心律失常引起的Adams-Stokes综合征等。 (四)、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稀释性低钠血症、低氯性碱中毒、高氯性酸中毒等。 (五)、外源性中毒 安眠药、酒精、有机磷、氰化物、磷化锌、 一氧化碳、吗啡中毒。 (六)、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高温中暑、日射病、触电、高山病。 (七)、颅脑非感染性疾病 1、脑血管疾病:脑缺血、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脑病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肿瘤、脑脓肿。 3、颅内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外伤性颅内血肿、颅骨骨折等。 4、癫痫。 二、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可有下列不同的表现: (一)嗜睡 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进入睡眠状态。 (二)意识模糊 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较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三)昏睡 是接近不省人事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被唤醒。虽在强烈刺 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摇动患者身体等)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话含糊 或答非所问。 (四)昏迷 是严重的意识障碍,按其程度可区分为三个阶段: 1、轻度昏迷:意识大部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存在。 2、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刺激或可出现防御反 应,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运动。 3、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三、伴随症状 1、意识障碍伴发热:先发热后意识障碍可见于重症感染疾病,反之见于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2、意识障碍伴呼吸缓慢:是呼吸中枢受抑制的表现,可见于吗啡、巴比妥类药 物、有机磷农药等中毒,银环蛇咬伤等。 3、意识障碍伴瞳孔散大:可见于颠茄类、酒精、氰化物等中毒及癫痫、低血糖状态等。 4、意识障碍伴瞳孔缩小:见于吗啡、有机磷农药、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5、意识障碍伴心动过缓:见于颅内高压症、房室传导阻滞及吗啡类、毒蕈等中毒 。 6、意识障碍伴高血压:见于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肾炎等。 四、问诊技巧 对意识障碍的病人在采取积极抢救措施的同时宜详细问诊,以了解意识障碍发生前后的病情,判断可能的病因,提出相应的辅助检查及制定正确的救治方案。 1、意识障碍发生的急缓、历时长短,演变及伴随症状。 2、意识障碍是否为首发症状,如其前有症状提示意识障碍是在某些疾病基础上演变的。 3、有无意识障碍病史,与此次症状的异同性及可能的联系。 4、有无外伤、服药、饮酒、服毒或煤气等化学物质接触史。 5、有无癫痫,高血压,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病,代谢紊乱等病史。 6、有无严重感染及物理性损害病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