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项目1 走进“中式面点技艺”课程任务1.1中式面点概述一、教学目标(一)知能目标1.了解并掌握面点的概念。2.掌握我国面点在餐饮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过程目标1.了解中式面点的由来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对面点知识的兴趣。(三)情感目标使学生对中式面点有所认识,为以后各章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重点掌握中式面点制作的地位和作用。三、教学难点学习中式面点的重要性。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图片、视频。板书设计任务1.1中式面点概述 中式面点的概念 中式面点的地位和作用 面点制作是我国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点是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便利的食品。 (三)面点是丰富国人生活的节庆消费品。 三、“中式面点技艺”的课程性质和学习内容 (1)原材料在面点制作中所体现的性质和作用;原材料的选择与运用。(2)面团的调制原理和调制方法,以及典型的面点品种。(3)馅心的类型和调制方法。(4)面点的成形手法及其相应的品种。(5)面点的成熟方法及其基本原理。(6)筵席面点的装饰、组合和运用。七、教学过程(45分钟)步骤 用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 10 导入提问 (1)同学们知道面点有哪些品种 (2)每天早上我们都吃哪些面点 学生畅所欲言,引出本节课内容2 10 展示多媒体课件 1.引入面点的概念 学生注视老师;小 组 讨 论3 10 中式面点的地位和作用 面点制作是我国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点是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便利的食品 面点是丰富国人生活的节庆消费品 学生和教师互动,举例说明4 10 3.面点技艺课程学习的内容5 5 课堂总结:本堂课主要讲了面点的概念、面点的地位和作用、面点技艺课程的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6 布置作业、下课八、教学反思任务1.2 中式面点制作的历史及其发展方向一、教学目标(一)知能目标1.掌握中式面点的历史发展历程。2.熟悉我国面点的发展。(二)过程目标1.了解我国面点发展的历史沿革。2.我国历史发展与面点制作发展之间的关系对面点制作的重要性。(三)情感目标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祖国的价值观,增强对我国传统技艺传承与发展的责任心。二、教学重点熟悉中式面点的历史发展。教学难点中式面点的沿革。四、教学方法视频展示、讲授法。五、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图片、视频。六、板书设计任务1.2 中式面点制作的历史及其发展方向 一、中式面点制作的历史 中式面点制作历史悠久,商代以前的面食比较简单,主要用熬熟的谷物捣制成的粉末状的糗,春秋——饼,汉代——胡饼、溲面,魏晋南北朝——面点的重要发展期,面点技术迅速提升,宋元时期面点制作全面发展,明清时期面点技术迈向新的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点技术不断总结、交流、创新。 二、中式面点的发展方向 (一)继承和发掘,推陈出新。 (二)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 (三)注重营养搭配。 (四)突出方便、快捷、美观、卫生。七、教学过程(45分钟)步骤 用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 10 导入提问 (1)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2)当时是什么社会,人们吃的面食有哪些 学生畅所欲言,引出本节课内容2 10 展示多媒体课件 1.引入中式面点开始的时间 学生注视老师;小 组 讨 论3 10 2.中式面点的历史 (1)商代以前的面食比较简单,主要用熬熟的谷物捣制成的粉末状的糗 (2)春秋出现了饼,汉代——胡饼、溲面 (3)魏晋南北朝——面点的重要发展期,面点技术迅速提升 (4)宋元时期面点制作全面发展 (5)明清时期面点技术迈向新的高度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点技术不断总结、交流、创新 学生和教师互动,举例说明4 10 中式面点制作的发展方向 (1)继承和发掘,推陈出新 (2)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 (3)注重营养搭配 (4)突出方便、快捷、美观、卫生5 5 课堂总结:本堂课主要讲了中式面点的发展的历史和发展方向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6 布置作业、下课八、教学反思任务1.3 中式面点的主要风味流派一、教学目标(一)知能目标1.掌握中式面点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的概念。2.熟悉主要风味流派的代表品种。(二)过程目标1.理解我国地方风味流派的分类。2.熟悉我国风味流派的主要特点。(三)情感目标了解祖国的优秀饮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对学习中式面点技艺制作的信心。二、教学重点中式面点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的特点。三、教学难点掌握各地面点的主要代表品种。四、教学方法视频多媒体展示、讲授法。五、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图片、视频。六、板书设计任务1.3 中式面点制作的主要风味流派 从全国看,面点制品在选料、口味、制作工艺上,大体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川式等地方风味流派。 一、京式面点 京式面点泛指黄河流域及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所制作的面点, 以北京为代表,故称京式面点。 特点:京式面点的坯料以面粉、杂粮为主,皮坯质感较硬实、筋道。 馅心口味甜咸分明,味较浓重。甜馅以杂粮制茸泥为主,喜用蜜钱制馅或点缀; 咸馅多用肉馅或菜肉馅,肉馅多采用“水打馅”制法,咸鲜适口,卤汁多,喜用葱、姜、酱、小磨麻油等为调辅料。 京式面点中富有代表性的品种有龙须面、银丝卷、三杖饼、一品烧饼、麻酱烧饼、“都一处”烧卖、天津狗不理包子、酥盒子、莲花酥、萨其马、豌豆黄、芸豆卷、艾窝窝、京八件等。 二、苏式面点 苏式面点泛指长江中下游江、浙、沪一带地区所制作的面点,以江苏为代表,故称苏式面点。 特点:苏式面点的坯料以米、面为主,皮坯形式多样,除了水调面团、发酵面团、油酥面团外,还擅长米粉面团的调制,如各式糕团、花式船点等。馅心用料广泛,选料讲究,口味浓醇、偏甜,色泽较深。肉馅中喜掺皮冻,成熟后鲜美多汁;甜馅多用果仁蜜钱。 苏式面点大多皮薄馅多、滑嫩有汁,造型上注重形态,工艺细腻。 苏式面点中富有代表性的品种有扬州三丁包子、翡翠烧卖、千层油糕,淮安文楼汤包、黄桥烧饼,苏州的糕团、花式船点、苏式月饼,上海南翔小笼、生煎馒头,杭州小笼包,宁波汤圆,以及各式酥点等。 三、广式面点 广式面点泛指珠江流域及南部沿海地区所制作的面点,以广东为代表,故称广式面点。 特点:广式面点用料广泛,皮坯质感多变,除米、面外,还利用荸荠(马蹄) 、 芋头、红薯、南瓜、马铃薯等原料制坯。馅心味道清淡、原汁原味、滑嫩多汁,讲究花色、口味的变化。 广式面点中富有代表性的品种有笋尖鲜虾饺、蚝油叉烧包、娥姐粉果、鸡油马拉糕、生磨马蹄糕、伦教糕、糯米鸡、沙河粉、卷肠粉、佛山盲公饼、南乳鸡仔饼、老婆饼、莲蓉甘露酥、咸水角、蕉叶耙、蜂巢荔芋角、广式月饼、鲜奶鸡蛋挞等。 四、川式面点 川式面点泛指长江中上游以及西南一带地区所制作的面点,以四川为代表,故称川式面点。 特点:四川素称“天府之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巴山蜀水,人杰地灵, 给四川小吃、 面点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川传统的面点以地方小吃为主,不少品种风味独特、久负盛名、世代相传。 川式面点历史悠久、用料广泛、制作精细、口味多样,擅长米粉制品的制作。 富有代表性的品种有赖汤圆、龙抄手、担担面、黄凉粉、钟水饺、叶儿耙、白蜂糕、波丝油糕、合川桃片等。七、教学过程(45分钟)步骤 用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 2 导入提问: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春秋时期有了饼的出现,当时是什么社会,人们吃的面食有哪些 在长期的发展中,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民俗、人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式面点可以分为哪些流派(引入今天讲的新课——我国中式面点的主要风味流派) 学生畅所欲言,引出本节课内容2 10 京式面点 概念:泛指黄河流域及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所制作的面点,以北京为代表,故称京式面点 特点:坯料以面粉、杂粮为主,皮坯质感较硬实、筋道。馅心口味甜咸分明,味较浓重。甜馅以杂粮制茸泥甜馅为主,喜用蜜钱制馅或点缀;咸馅多用肉馅或菜肉馅, 肉馅多采用 “水打馅”制法,咸鲜适口,卤汁多,喜用葱、姜、酱、小磨麻油等为调辅料 代表品种:代表性的品种有龙须面、银丝卷、三杖饼、一品烧饼、麻酱烧饼、“都一处”烧卖、天津狗不理包子、酥盒子、莲花酥、萨其马、豌豆黄、芸豆卷、艾窝窝、京八件等 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互相讨论3 10 苏式面点 概念:苏式面点泛指长江中下游江、浙、沪一带地区所制作的面点,以江苏为代表故称苏式面点 特点:坯料以米、面为主,皮坯形式多样,除了水调面团、发酵面团、油酥面团外,还擅长米粉面团的调制,如各式糕团、花式船点等。 馅心用料广泛,选料讲究,口味浓醇、偏甜, 色泽较深。 肉馅中喜掺皮冻,成熟后鲜美多汁;甜馅多用果仁蜜钱。 苏式面点大多皮薄馅多、滑嫩有汁,造型上注重形态,工艺细腻 代表品种:扬州三丁包子、翡翠烧卖、千层油糕,淮安文楼汤包、黄桥烧饼,苏州的糕团、花式船点、苏式月饼,上海南翔小笼、生煎馒头,杭州小笼包,宁波汤圆 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互相讨论4 10 广式面点 概念:泛指珠江流域及南部沿海地区所制作的面点,以广东为代表,故称广式面点 特点:面点用料广泛,皮坯质感多变,除米、面外, 还利用荸荠(马蹄)、 芋头、红薯、南瓜、马铃薯等原料制坯。馅心味道清淡、原汁原味、滑嫩多汁,讲究花色、口味的变化 代表品种:笋尖鲜虾饺、蚝油叉烧包、娥姐粉果、鸡油马拉糕、生磨马蹄糕、伦教糕、糯米鸡、沙河粉、卷肠粉、佛山盲公饼、南乳鸡仔饼、老婆饼、莲蓉甘露酥、咸水角、蕉叶耙、蜂巢荔芋角、广式月饼、鲜奶鸡蛋挞5 10 川式面点 概念:泛指长江中上游以及西南一带地区所制作的面点,以四川为代表,故称川式面点 特点:历史悠久、用料广泛、制作精细、口味多样,擅长米粉制品的制作 代表品种:赖汤圆、龙抄手、担担面、黄凉粉、钟水饺、叶儿耙、白蜂糕、波丝油糕、合川桃片6 3 课堂总结:本堂课主要讲了中式面点的发展中主要的流派,我国幅员辽阔,面点制品在选料、口味、制作工艺上也有不同,请同学们根据代表品种说出属于的流派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7 布置作业、下课八、教学反思任务1.4 中式面点的分类及其制作特点一、教学目标(一)知能目标1.掌握中式面点的分类方法。2.熟悉并掌握中式面点的基本特点。(二)过程目标1.了解中式面点的主要种类。2.理解中式面点特点的重要性。(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式面点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重点掌握中式面点制作的分类。三、教学难点中式面点的特点。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图片、视频。六、板书设计任务1.4 中式面点的分类及其制作特点 中式面点的分类 按原料类别分类——麦类面粉制品、米粉及米粉制品、杂粮和淀粉类制品、其他原料制品。 按面团性质分类 水调面团、膨松面团、油酥面团、米粉面团。 按成熟方法分类 煮、蒸、煎、炸、烤、烙、炒。 按形态分类 糕、饼、团、酥、包、饺、棕、粉、面、粥、烧卖、馄饨。 二、面点制作的基本特点 (1)用料广泛,选料精细。 (2)讲究馅心,注重口味。 (3)技法多样,造型美观。 (4)成熟方法多样,质感多变。七、教学过程(45分钟)步骤 用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 10 导入提问:同学们知道目前知道的中式面点有哪些品种 学生畅所欲言,引出本节课内容2 10 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 1.中式面点的分类 学生看老师的课件展示3 10 按原料类别分类 麦类面粉制品、米粉及米粉制品、杂粮和淀粉类制品、其他原料制品 (2)按面团性质分类 水调面团、膨松面团、油酥面团、米粉面团 (3)按成熟方法分类 煮、蒸、煎、炸、烤、烙、炒 (4)按形态分类 糕、饼、团、酥、包、饺、棕、粉、面、粥、烧卖、馄饨 学生和教师互动,举例说明4 10 2.面点制作的基本特点 (1)用料广泛,选料精细 (2)讲究馅心,注重口昧 (3)技法多样,造型美观 (4)成熟方法多样,质感多变5 5 课堂总结:本堂课主要讲了中式面点的分类和面点的基本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6 布置作业、下课八、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