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设计基层群众自治如何助力社区养老一、相关教材: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高中思政课程标准指出,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劳动经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依据: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被广泛应用开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中不适应时代潮流的部分,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使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三、议题背景分析:2022年11月1日,新区管理委员会印发《新区构建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形成定位精准的机构、社区、居家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强调了社区在未来养老服务体系中重要的地位。利用社区养老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突出了本土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四、教材分析: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三框组成。这些制度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相适应,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其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本课内容包括了两目知识:第一目“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阐述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介绍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相关内容;第二目“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阐述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说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相关内容。五、学情分析:1、从学生心智特征看,本课内容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初步具备了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素养,抽象思维能力水平较高,且教材内容思路清晰,内在结构化特点比较明显,便于学生学习。2、从学生知识经验看,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知识有所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基层自治等相关的新闻报道,对基层自治的相关知识有一定感性积累。但是,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校园里,较少参与农村或城市社区的自治活动。不清楚基层群众自治的内涵,也不了解我们在社区中可以直接行使哪些民主权利,对基层自治组织的性质、构成、职能、运作等知识缺乏系统认识,对基层自治制度缺乏理论上的认知,也缺少实践上的体验。3、从学生实践能力看,学生基本擅长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搜集、整合资料并熟悉多媒体操作,但是对如何进行社会调查、采访还缺乏具体的方法。六、课标要求:结合实例,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七、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是能够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基层群众政治参与的好制度,有其独特优势,增强制度自信和政治认同。2、通过对访谈内容的分享与研学,领悟基层群众自治的内涵,能够了解并辨别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培养科学精神。3、通过对社区养老的采访调查,对社区养老问题的探究分析,能够积极、主动、有序参与基层群众自治,提升政治参与能力,体会“中国式民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全过程民主。4、通过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学习,树立法治意识,监督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行使权利,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八、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层群众自治的内涵及其组织形式难点: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九、教学策略:本课设计并实施议题式学科活动课程,运用新区社区养老的访谈材料,以真实的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基层群众自治如何助力新区社区养老”这个总议题之下设置三条情境线:“在访谈中感悟——基层群众自治的内涵”、“在研讨中笃信——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在社会中践行——请为新区社区治理献一策”每个探究活动都设计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另外设置了三条任务线:学生分享社会实践总结的访谈内容与心得、分组讨论解决社区养老现存问题并展示解决方案,对新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从而提升学生政治学科素养并更加深刻的掌握学科知识。在课后作业的设计方面,丰富作业设计的形式,整理对社区治理的建议并提交至中国官网中,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加深思政课堂的育人底色。十、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了希沃白板与电子投屏等信息技术,设置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通过对基层群众自治如何助力社区养老的总议题进行合作探究,讲授新知、启发引导、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十一、教学过程:01.课前自主探究。预习新知,自主梳理书上的知识点。通过实地观察、访谈、网络资料查阅、文本、图片等形式查找新区社区养老现状的相关资料。【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通过自主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区是怎样发挥养老服务功能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体会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02.篇章一:在访谈中感悟——基层群众自治的内涵。(1)学生分享新区社区养老的实践与探索。(2)居委会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什么关系?(3)居委会与基层政府有什么关系?【探究成果】基层群众自治的内涵。【设计意图】通过对“社区养老访谈”成果的分享,比较居委会与党群服务中心、居委会与基层政府的关系,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内涵,认识党对基层群众自治的领导作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03.篇章二:在探讨中笃信——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1)学生分享社区养老的现存问题。(2)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3)在解决问题中我们可以直接行使哪些民主权利?【探究成果】人民群众可以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设计意图】通过模拟社区,探讨如何解决社区养老现存的问题,总结并公示班级拟定的“社区养老规章”,展示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使学生了解我们可以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与公共参与能力,提高法治意识。04.篇章三:在社会中践行——请为新区社区治理献一策。结合你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围绕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社区安全与综合治理、社区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探究成果】通过提出相关建议深化对政治参与的体会与感悟。【设计意图】《“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强调了社区为民、便民、安民的功能,美好的建设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自主表达意见,增强主人翁意识。教学反思必修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理论化内容较多,在本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有许多感悟,基于教学反思的视角,我简要梳理如下。1、思得:教学收获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通过自主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区是怎样发挥养老服务功能的,探讨如何解决社区养老现存的问题,并且为新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与公共参与能力,提高法治意识,体现了价值引领这一条金线。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通过学生课前的社会实践活动,课中的访谈分享和讨论探究,引导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新知,领悟基层群众自治的内涵,能够了解并辨别人民群众可以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体会“中国式民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全过程民主。体现了核心素养这一条银线。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将理论知识生活化,选取同学们身边的社区养老话题,设置新区社区养老的探索——新区社区养老的现存问题——为新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一系列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通过相关问题实地考察、访谈,课堂上同学们的讨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就能较好地理解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为什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一个适合国情好制度。体现了教学情境这一条串联线。2、思失:不足之处授课班级为高一八班,学生理论基础相较一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在分享探究结果时,不够全面,逻辑性不明显,同时在教学中的课堂氛围还需进一步提升。3、思改:改进措施课前,将一些与问题密切相关的必要素材通过“导学案”呈现,给学生提供更多分析问题的视角。课中,通过情境案例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的现象、原因、内涵进行分析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逻辑条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