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财政支出 课件(共51张PPT)-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二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财政支出 课件(共51张PPT)-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二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第三章 财政支出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及原则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一节
新闻回放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及原则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一节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一、财政支出的形式
三、财政支出的原则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一节
一、财政支出的形式
(一)无偿拨款方式
(二)有偿贷款方式
国家按照财政支出计划,将财政资金直接拨付有关部门和单位使用,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不需再偿还,这种方式称为无偿拨款。
有偿贷款是国家将财政资金采取借贷形式直接或委托银行间接贷给使用单位,到期收取本息的财政支出方式。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一节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一)财政支出按国家安排的具体用途分类
按国家安排的具体用途划分,财政支出主要包括:
⒈基本建设支出 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⒊简易建筑费支出 ⒋地质勘探费支出 ⒌科技三项费用支出 ⒍流动资金支出 ⒎国家物资储备 ⒏支持农业支出 ⒐城市维护费支出 ⒑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 ⒒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 ⒓国防支出 ⒔行政管理费支出 ⒕债务支出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一节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二)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
按国家职能分类,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文教卫生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和其它支出。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一节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三)财政支出按是否与商品或劳务相交换分类
按是否与商品或劳务相交换可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一节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四)财政支出按最终用途分类
按照最终用途分类,可将财政支出分为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积累性支出三大类。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一节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五)财政支出按预算管理办法分类
按预算管理办法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一节
三、财政支出的原则
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
财政支出 的原则
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提高财政支出使用效益
财政支出是一个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的资金分配过程。为了正确处理财政支出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促进财政支出有效、安全地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这就是财政支出原则。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一节
三、财政支出的原则
【知识链接】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
根据某项财政支出的目标,设计若干实现目标的方案,详细列出各个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成本和效益的数量对比分析,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并据此方案安排财政资金,组织实施,以保证“少投入、多产出”。
适用以获取可用货币准确计量的经济效益为主的财政支出项目,如水利、电力工程的投资资产项目。
2.最低费用选择法
根据财政支出的目标,制订若干实现目标的方案,通过比较各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选择成本最低者作为优选方案,并据此方案安排财政资金,组织实施,保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适用于成本易于计算但是效益难以准确用货币计量的财政支出项目,如军事、政治、文教、卫生等财政支出项目。
3.公共劳务收费法
对通过财政支出为社会提供的某些公共服务项目,主要采用免费、低收费或平价收费的定价政策。
适用于政府提供的大量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市场型物品”时的财政支出,如义务教育、免费公园、低价或免费强制注射疫苗等。
第二节 经常性支出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经常性支出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采用财政拨款方式安排财政资金,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支出。主要包括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国防和行政管理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支出等。
第二节 经常性支出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二、国防和行政管理支出
一、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三、社会保障支出
四、财政补贴支出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一、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一)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意义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发展文教科学卫生事业,丰富大众文化生活,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等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一、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内容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按不同的使用部门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文教科学 卫生支出 的内容
教育事业费
科学事业费
文化事业费
卫生事业费
体育事业费
通讯和广播 电视事业费
文物事业费
出版、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事业费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一、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内容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按不同用途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人员经费
公用经费
公务费
设备购 置费
修缮费
业务费
文教科学卫生 支出的内容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一、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三)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管理
1.定员定额管理
1
2
定员管理
定额管理
  定员管理,是国家劳动人事部门核定的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制度。它一般按照事业的规模或业务工作量来确定。
  定额管理,是对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单位按照完成其业务工作量所需经费而设计的经费开支定额。该定额有单项定额和综合定额两类。定额一般按照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进行测算,也可参照历年开支规律确定。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一、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三)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管理
2.财务管理形式
(1)核定收支
(2)定额或定项补助
(3)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一、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三)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管理
3.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
社会集团购买力,是指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用公款在市场购买供集体使用的消费品所支付的货币而形成的购买力。
社会集团购买力属社会消费性支出,社会集团购买力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的财政拨款,国家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可以减少一部分不合理的开支。
国家每年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核定社会集团购买力指标,纳入计划管理,然后由国家逐级下达社会集团购买力指标。目前列入指标管理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专项控制商品”,对于国家规定的专项控制商品,购买单位必须经过控购机关的专项审批,并获得“准购证”才能进行集团购买。对于国家定额供应的商品,供应部门要按照定额向有关单位供应。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一、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知识链接】古巴之迷
“古巴之谜”这个说法是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用于指古巴“没有(经济)增长也能(使人民)拥有健康”的卓越成就。
  古巴被认为是在低收入水平上也能拥有健康的范例。虽然古巴仍然非常贫困,但是其婴儿死亡率却低于许多工业化国家,并且一些在发展中国家常见的疾病在古巴也被消灭了。古巴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加拿大,但是其婴儿死亡率却与后者持平。古巴是如何努力,从而使其婴儿死亡率至少不高于西半球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也不高于许多工业化国家的呢?见多识广的世界银行专家们感到令人费解,把这称作古巴之谜。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度《人类发展报告》的主题是“让新技术为人类发展服务”。其中提到了发展中国家最值得称道的三项具有世界意义的技术成就,首先就是古巴的脑膜炎疫苗,此外还有巴西的廉价电脑制造突破与印度的无线因特网接入技术。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一、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知识链接】“古巴之迷”的奥秘
古巴政府把健康视为自身的关键业绩指标,全民和公平的医疗保健是政府要实现的三个最高目标之一。政府把注意力集中于为农村提供医疗服务。政府要求所有医科院校新毕业的学生到农村服务一年。政府还增加了农村医疗设施的数量。1961年,政府将私立医院收归国有,使公共部门成为医疗服务的惟一提供者。
  古巴政府在医疗方面所花费的国内生产总值要高于其他拉丁美洲国家。2000年古巴在医疗方面的公共支出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0%,2002年也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6%,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公共医疗支出的平均水平是3.3%。
另外,古巴十分重视教育,每年投入教育的经费占GDP的11%。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古巴全国人大的教科文委员会办公室使一座简易的二层楼,楼梯狭小得难以两人并行;古巴教育部大厦,年久失修,电梯十分落后,会议室中的桌椅陈旧,厕所内的便具和水管几乎锈蚀到难以维系的程度。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二、国防和行政管理支出
(一)国防和行政管理支出的意义
国防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军队建设等方面的经费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为保证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以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必需的经费支出。它们都属于国家政权建设支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若没有国防和行政管理支出,国家就无法存在,国家机器将停止运转,所以要保证供给。国防行政管理的财务预算管理形式是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所需经费全部由财政拨款。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二、国防和行政管理支出
(二)国防和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
我国的国防支出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及专项工程支出。其中,主要是用于陆军、海军、空军的经常费用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⑴行政支出;⑵公安支出;⑶国家安全支出;⑷司法检察支出;⑸外交支出。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二、国防和行政管理支出
新闻回放
2007年3月4日,全国人大发言人姜恩柱在新闻发布会上说,2007年中央预算草案中的国防费预算为3509.12亿元人民币约449.4亿美元,比去年增加17.8%。姜恩柱说,增加的预算用于提高军人的薪金和福利,提高军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三、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意义
概念
  社会保障,是国家组织实施为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因意外事故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三、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意义
社会保障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社会保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网、稳定器。 第二,社会保障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实现。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三、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意义
新闻回放
2012年初步建立一个全覆盖的福利体系。到2020年进一步实现全体居民社会福利权利和待遇的公平性,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各阶段的目标,以2007年不变价匡算,每年财政对福利的投入都要大幅增加。到2012年,预计财政资金对养老保障的投入达到8300亿元,健康保障的投入达到4500多亿元,教育保障投入达到7500亿元,住房保障2600多亿元,特殊人群福利达1100多亿元,就业保障投入600亿元,最低生活保障投入1200多亿元。合计财政投入将近26000亿元。
  到2020年,预计财政资金对养老保障的投入达到13700亿元,健康保障投入达到将近10300亿元,教育保障投入达19600亿元,住房保障投入达7000多亿元,特殊人群福利达2800多亿元,就业保障投入达1200亿元,最低生活保障投入达2700多亿元。合计财政性投入将57400亿元。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三、社会保障支出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与安置
1
2
3
4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三、社会保障支出
(三)我国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渠道
社会保障的资金筹集渠道,根据我国国情,采取了三方出资筹集的方式:
2
3
1
企业单位交纳的金额,一般按单位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所在地的社会保障部门定期交纳。
个人交纳的部分,一般按个人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由单位统一扣缴。
国家财政主要负责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与安置所需资金,还包括部分社会保险赤字的弥补。
3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三、社会保障支出
(三)我国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渠道
新闻回放
2009年2月16日,卫生部公布的“2008年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表明,我国目前已有10亿余人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
据了解,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
统计表明,截至2008年9月底,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2729个,参加新农合人口8.14亿人,参合率达91.5%,越来越接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目标。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逐步扩大。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79个,参保人数达4291万人,2008年试点城市新增229个,参保人数也大大增加。2007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8亿人,全年基金收入2214.2亿元,基金支出1551.7亿元。
与此同时,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也逐步完善。据民政部2008年前3季度统计,全国城市医疗救助支出18.3亿元,救助447万人;农村医疗救助支出32.6亿元,医疗救助4869万人次。2008年前3季度的医疗救助支出已超过2007年全年,政府投入的增加保障了各地医疗救助工作的开展。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四、财政补贴支出
(一)财政补贴的含义
概念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某一特定目的,提供给经营者或消费者的无偿补助。财政补贴具有无偿性特征,它是将纳税人交纳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接受补助的领受者。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四、财政补贴支出
(二)财政补贴的内容
1.价格补贴
价格补贴是国家在规范价格体系的过程中,为了弥补价格调整给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而由财政向企业或居民个人支付的补贴。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四、财政补贴支出
(二)财政补贴的内容
2.企业亏损补贴
企业亏损补贴,是指国家财政向因按国家计划生产经营而出现亏损的企业而提供的补贴。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四、财政补贴支出
(二)财政补贴的内容
3.财政贴息
财政贴息,是指国家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提供的补贴。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四、财政补贴支出
(二)财政补贴的内容
4.税式支出
税式支出,是指国家财政根据税收制度的各种优惠规定,对于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给予的减免税,是一种比较隐蔽的财政补贴。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
四、财政补贴支出
(三)财政补贴的作用
从我国的情况看,财政补贴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在国家推行价格改革的过程中,财政补贴手段的运用,避免和缓解了价格改革给多方经济利益者带来的剧烈震动,同时保证了居民个人的生活水平不受影响。 第二,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重点产业方面,财政补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建设性支出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
二、国家物资储备和流动资金支出
一、基本建设支出
三、发展农业支出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
一、基本建设支出
(一)基本建设支出的意义
财政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弥补市场不足,调整产业结构; 第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效益。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
一、基本建设支出
(二)基本建设支出的分类
1.按基本建设投资的构成分类
基本 建设 支出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设备、工具和器具购置投资
其它基本建设投资
这样分类能反映基本建设工作的不同内容,为编制基本建设程序确定工程造价提供依据。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
一、基本建设支出
(二)基本建设支出的分类
2.按基本建设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用途分类
基本 建设 支出
生产性投资
非生产性投资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
一、基本建设支出
(二)基本建设支出的分类
3.按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性质分类
新建
扩建
改建
重建
1
2
3
4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
一、基本建设支出
(二)基本建设支出的分类
4.按基本建设投资的资金供应方式分类
基本建设支出
银行贷 款供应
财政拨 款供应
其它方 式供应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
一、基本建设支出
(三)基本建设支出的方式
基本建设投资拨款
基本建设 支出方式
基本建设投资贷款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
二、国家物资储备和流动资金支出
(一)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国家物资储备支出是国家为了防患自然灾害和意外情况,建立国家物资储备的资金支出。它属于社会后备基金,是积累性质的支出。 国家物资储备支出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国民经济顺利发展,人民正常生活的保证。 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的内容,包括储备物资所需的资金和管理费,按权限管理的不同,分为中央物资储备支出和地方物资储备支出。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
二、国家物资储备和流动资金支出
(一)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新闻回放
为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中国将实行战略矿产储备制度,启动和完善石油、铬、铜等紧缺和重要矿产的矿产品国家战略储备。
国土资源部2009年1月7日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二00八至二0一五年)》说,中国资源战略储备能力不足,有效应对资源供应中断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应急能力较弱,矿产资源安全供应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国将推进建立石油、特殊煤种和稀缺煤种、铜、铬、锰、钨、稀土等重点矿种的矿产资源储备。建立完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的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形成国家重要矿产地与矿产品相结合、与企业合理分工的战略储备体系。
中国还将启动和完善石油、铬、铜、锗、铟等紧缺和重要矿产的矿产品国家战略储备,积极推进企业的商业储备,加大东部地区的矿产品储备基地建设力度。在东南沿海适合建设大规模地下储油库的地质构造区进行勘查,为大型地下储油气库建设提供支持。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
二、国家物资储备和流动资金支出
(二)流动资金支出
流动资金,是企业垫支在劳动对象和支付员工工资的资金。具体表现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动力、工资等。社会扩大再生产不仅需要追加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还需追加相应数量的流动资金。国家财政安排的流动资金支出,是指财政向国有企业增拨的流动资金支出。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
三、发展农业支出
(一)农业支出的意义
农业支出,指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发展的各项资金支出。主要范围:财政安排用于农、林、水利、气象、农垦、农机等方面的基本建设支出和事业支出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了,必将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被我国几十年经济建设发展所验证了的,因此,发展农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战略重点。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
三、发展农业支出
(二)农业支出的内容
财政安排用于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方面的基本建设投资。
财政安排用于农林企业的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
财政安排用于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
财政安排用于农村集体单位和农户个人的生产性支出。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
三、发展农业支出
【知识链接】30年财政支农政策大事记
第一阶段(1978—1987年),是财政支农全面改革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财政部门改革了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办法,改革了国营农口企、事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了农业税征收管理办法,对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是适时调整财政支农资金分配对象,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二是合理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三是对国营农口企业实行财务包干办法,同时推动有条件的农口事业单位增收节支。四是增加扶贫投资,并在扶贫工作中,着力将“输血型”支持转变为帮助增强“造血”功能。五是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财政支农周转金制度,逐步运用经济的办法管理资金。六是改革了农业税征管办法。
  第二阶段(1988—1997年),是多层次、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特别是支持粮食生产攀登新台阶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财政支农工作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
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另一方面,建立了重点突出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政策。`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
三、发展农业支出
【知识链接】30年财政支农政策大事记
第三阶段(1997—2002年),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农机制和方式深化改革的阶段。
  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并着力推进财政支出改革,这对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一是大幅度增加基本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1998—2002年,我国累计安排了国债投资1860亿元,占国债资金总量的28%。
  二是完善财政支农机制和方式。
三是支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中央决定从2000年起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实行了“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政策。
第四阶段(2003年以来),是财政支农政策开始实现战略性转变的阶段。
2003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提出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开始实现战略性的转变。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一号文件”,实施了以“四减免”(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四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主要内容的支农惠农政策。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
三、发展农业支出
【知识链接】30年财政支农政策大事记
一是全面取消农业税。改革农业税制,取消农业特产税,进行农业税减免试点,直至从2006年1月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二是财政支农力度显著加大。财政支持“三农”资金总量快速增加,2003—2007年,仅中央财政“三农”支出就达1.6万亿元,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发展、社会事业发展、防灾减灾等方面。
  三是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不断改善。加强了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抗灾救灾、农村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等支持。
四是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  
五是逐步将农村事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包括把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纳入财政支持范围,国债资金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等。
中国经济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