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第十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作用第一节 财政政策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一节新闻回放2008年下半年以来,发端于美国的金融海啸蔓延至全球。我国国内经济下滑超出预期。为此,国家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赤字比率、国债负担率来看,我国财政政策还有较大的空间来支持经济增长。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51304.03亿元,财政支出49565.4亿元,中央提取1032亿元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后,全国财政结余736.63亿元,占当年GDP 257306亿元的0.29%(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也称为赤字比率);2008年我国预算赤字为1800亿元,赤字比率为0.6%。国际上一般认为3%的赤字比率是比较安全的。《上海证券报》 2009年2月21日第一节 财政政策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一节二、财政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一、财政政策的概念和分类三、财政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四、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一节一、财政政策的概念和分类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它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一)财政政策的概念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一节一、财政政策的概念和分类(二)财政政策的分类1.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扩张性政策财政政策紧缩性政策中性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降低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 中性政策是指通过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财政政策。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一节一、财政政策的概念和分类(二)财政政策的分类2.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它是指在经济中能自动地趋向于抵消总需求变化的政策工具与活动。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①自动调整的税收;②财政转移性支付的自动增减。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为达到预定的总需求水平和就业水平,政府根据不同情况所决定采取的财政措施手段。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一节一、财政政策的概念和分类【知识链接】4万亿开启拉动内需大幕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中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日前决定对宏观调控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这是自金融海啸发生以来,中央作出的最重大经济决策,标志着中国两年来的宏调政策彻底转向,标志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转变为以内需拉动为主。资料来源:www.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一节二、财政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一)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1.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是指国家或政府希望通过预先制定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所能达到和实现的社会经济目标。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目标是国家或政府利用税收、公共支出等财政手段的变动,来影响和改变社会总需求水平以达到物价相对稳定、收入的合理分配、经济适度增长和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等目标。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一节二、财政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一)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2.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政策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调节工具,它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公共支出、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等内容。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一节二、财政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二)财政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调 控 作 用促使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协调不同主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克服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一节三、财政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1.财政政策影响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分配影响群体 说明个人收入分配 主要体现在改变货币收入者实得货币收入或使货币收入者的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化。对于前者,主要是通过对居民个人征税,使其税后收入减少或通过某种形式的补贴使居民的实得收入增加;对于后者,主要是通过货币的升值或贬值来进行调节。居民个人收入的变化影响其储蓄与消费的行为,如开征消费税直接影响消费支出,开征利息税则可能影响储蓄行为。企业收入分配 主要体现在所得税税率的调整和税后利润分配的变动,所得税税率的调整和国家在税后利润中比例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可支配的收入。企业收入的变化,必然对企业的生产行为和投资行为产生影响。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一节三、财政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2.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影响微观经济的发展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作赤字预算、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再用出去,可以直接增加最终需求而拉动经济增长。扩张性的财政支出,除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一部分用于改善和创造新的供给,这主要是指拿出专项用于有发展前途的企业的技术更新与改造,以及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甚至可以支持一些符合产业政策的竞争性行业的项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微观经济。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一节三、财政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3.财政政策营造了微观经济发展的环境财政政策能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的存量结构,影响流通中起作用的货币量。采用何种类型的财政政策,对供需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进而影响到微观经济发展的环境,也会有所差别。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一节四、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改革开放前,我国财政政策是作为一种“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主要政策,它通过经济发展,在保障社会各个方面的供给中作出了一定贡献。 改革中名紧实松的财政政策支持了改革开放,即支持了国有企业改革、价格改革、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改变低工资制度和对外开放。 从1998年开始,我国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其实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它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和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一节四、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是:(1)在政策重点的选择上,把增加投资规模与刺激拓展最终消费需求相结合;(2)在政策力度的把握上,使总量的适度扩张与结构的调整、优化相结合;(3)在政策倾斜的把握上,把支持国有经济与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相结合;(4)在政策效应的考虑上,使扩大内需的当期政策效应与长期政策效应相结合。第二节 货币政策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二节新闻回放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转变为适度宽松。中国人民银行在2009年工作会议指出,2009年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信贷投放总量,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灵活调节资金供求,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创新金融工具保持市场的合理流动性。《中国证券报》 2009年1月8日第二节 货币政策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二节二、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一、货币政策的概念、目标及工具三、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四、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二节一、货币政策的概念、目标及工具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居重要地位。(一)货币政策的概念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二节一、货币政策的概念、目标及工具货币政策目标是国家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手段调节控制货币供求的宏观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发挥作用,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实现币值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可是,从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手段到实现最终政策目标之间,要经历一个传导过程。所以在实施货币政策时,首先要确定一定时期的最终调节目标,再指出与这一调节目标关系最紧密的中介目标,最后选定对中介目标影响最大的政策工具。在具体操作运行过程中,则会出现与以上相反的顺序,即首先由政策工具影响中介目标,再由中介目标产生影响最终调节目标。目前,中央银行实际操作中,理论界推崇的中介目标主要有三个:利率指标 、货币供应量 、基础货币。(二)货币政策的目标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二节一、货币政策的概念、目标及工具(三)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的政策工具三类。货币政策工具 说明一般性政策工具 是针对整个宏观经济的,主要是调控货币供应量,它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政策“三大法宝”。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是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包括消费信贷、证券市场放款、优惠利率和道义劝告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主要包括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指导两类。所谓直接信用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的控制,如规定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所谓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和金融检查等办法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指导。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二节一、货币政策的概念、目标及工具(三)货币政策工具我国目前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第一,要求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即坚持存款准备制。 第二,确定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即利率手段。 第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即贴现机制。 第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即再贷款政策。 第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及外汇,即公开市场业务。 第六,由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如保留贷款限额控制、中央银行确定存款利率等其他特殊的工具。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二节二、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一)调节社会供求总量货币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种。在不同的经济状况下,中央银行应采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并相应地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社会现状 货币政策 政策工具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抛售政府债券等。总需求不足,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出现经济衰退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等。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二节二、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二)调节社会供求结构调整方法 说明直接控制贷款项目和数量 即政策性银行同有关部门一起,根据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确定贷款项目,据以发放贷款。这种调控方法,国家能确切地把握支持哪些部门,限制哪些部门,很快收到效果。利用利率杠杆调节企业的行为 商业银行通过利率升降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诱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和经营方向,从而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二节二、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三)调节国际收支货币政策通过调节市场供求从而调节国际收支。这可以从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得到实现。类别 调节说明国际收支呈长期的巨额顺差状态 政府就可通过降低银行利率,刺激国内投资和总需求的扩大。由于需求增加,价格上涨,出口会有所减少,而进口则会相应增加。因而顺差也会随之减少,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国际收支呈现长期巨额逆差 可以通过调高利率,紧缩信用,压缩社会总需求,减少国内消费,增加出口和减少进口,从而减少逆差,使国际收支趋向平衡。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二节三、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一)营造微观经济的发展环境货币政策变动对社会商品购买力也必然产生较大影响。其传导过程是:货币政策松动利率下降储蓄存款增 长率降低现金流通 量增大当期社会商品 购买力增加货币政策缩紧利率上升储蓄存款增 长率提高现金流通 量减小当期社会商品 购买力下降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二节三、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二)调节收入水平1.货币政策变动影响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其传导过程是:货币政策需 求趋于疲软企业销售 额下降赢利相 应减少企业留存 额下降企业职工资金 发放量减少职工货币 收入下降货币政策 松动需求旺盛生产扩张盈利增加企业留存 额增多货币收入 水平提高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二节三、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二)调节收入水平2.通过贷款有选择投放和利率杠杆调节收入水平首先,选择不同的贷款种类。如消费信用,有利于中等水平家庭购置大型和耐用消费品;教育贷款,有利于低收入家庭子女就学;小额抵押贷款,有利于暂时陷入困境的居民摆脱困难。银行对不同行业,实行不同的贷款条件或实行贴息、减息等,对扶贫贷款,规定较低的利率,甚至无息贷款。其次,利用国际金融机构专项低息贷款支持不发达地区经济开发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二节三、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三)多种信用工具的发展,促进了资金合理分流进一步发展了我国的住房市场和证券市场,发展机构投资(如退休基金、保险基金),同时利用遍及我国的金融网络推销政府的长期债券,以延长投资期限,拓宽投资渠道,使我国巨额家庭储蓄结构多样化。同时,提高了经济的票据化程度。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二节三、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知识链接】美国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布什政府承认将留下巨额财赤,并暗示可能逾1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表示新的经济振兴方案预计投入8500亿美元。当然,为刺激经济,除发债外,美国政府惯常使用的另一“法宝”是降低利率。去年以来,美联储已将基准利率一降再降。而16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更是将基准利率从1%下调至0%-0.25%,即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资料来源: www.jrj.com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二节四、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我国从1993年中期开始,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实施了抑制过热的决策。这次决策有两个特点:一是一改过去的调控均从全面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入手的做法,只针对固定资产中的房地产和开发区投资进行抑制;二是一改过去抑制过热总是全面紧缩信贷的做法,主要通过大力制止乱集资、乱拆借等措施,完成了紧缩任务。 这种既抑制了过热,有效地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又使整个国民经济一直保持住高增长的势头的成功做法,被经济学家们称之为“软着陆”。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形式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三节新闻回放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涉及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新华社》 2008年11月10日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形式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三节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形式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三、政策协调配合形式现实选择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三节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是由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三节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财政政策主要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在分配领域;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货币供给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在交换领域。根据社会再生产理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故两者必须协调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一)两者作用的领域不同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三节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货币政策侧重于总量的调节,其各种政策工具的运用,基本上最终都将导致货币规模的变动,进而实现对需求的调节;而财政政策则侧重于对结构的调节,其各种工具的运用,首先是通过对结构的调节来发挥其作用的,如支出结构的调整直接引起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等。 在国民经济运行当中,既可能单独出现总量或结构问题,但更多的是总量、结构双失调;另外,总量问题会引起结构问题,结构问题也会引起总量问题。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二)政策调节的侧重点不同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三节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直接具有创造需求,即“创造”货币的能力,银行信贷则具有“创造”货币的能力。因此,财政的扩张或紧缩效应一般要通过信贷机制的传导才能发生作用。从以上意义讲,银行信贷是扩张和紧缩需求的总闸门,但财政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三)两者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三节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较为简便,而财政政策工具从确定到实施,过程比较复杂,因而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较短,而财政政策则长些。反之,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较长,因为货币政策手段发挥作用要经过三个环节,即中央银行掌握的货币政策工具要经过金融市场或商业银行这些中介环节,再影响到经济单位和个人,间接地对经济起作用;财政政策的外部时滞较短,因为财政政策作用较直接,如通过调整税率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率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大众的经济行为。为了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力,两者必须协调配合,使两者发生作用的时间一致,共同发挥调节作用,避免“单枪匹马”。(四)两者的“时滞”不同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三节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形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就是指同时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的手段、方法和作用的方向,以适当的方式共同完成既定的政策目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主要有:(一)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二)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三)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四)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三节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形式【知识链接】应对金融危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配合从目前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空前挑战,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了新一轮宏观调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传递了清晰的信号:直接有力、扩大内需的调控措施将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在财政政策方面,2008年国家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目前,2008年四季度新增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计划已全部下达。除了扩大投资规模以外,积极财政政策还将实行结构性减税,用减税、退税或抵免的方式减轻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货币政策方面,自2008年9月以来是月月有动作,努力保增长。从9月到12月,央行在4个月内五次下调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不断落实,到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9项金融措施,再到进一步细化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意见,金融体系正在多渠道为经济发展提供流动性。资料来源:www.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三节三、政策协调配合形式现实选择我国实行紧中有松财政政策的依据是财政困难,为了逐步减少财政赤字,增强人民对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的信心。但另一方面,实行某些方面略松的财政政策是调整产业结构和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需要。当前主要是通过加强税收的征管和取消不规范的分配行为来使不同产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税负,促进企业平等竞争,利用市场机制来达到调整产业结构和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目的。我国实行较松的货币政策是保持经济一定发展速度的需要,也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同时实行某些方面略松的货币政策是发挥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一)我国目前实行紧中有松的财政政策和松中有紧的货币政策进行配合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十章>>第三节三、政策协调配合形式现实选择我国近中期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重点是:以廓清、重构财政、金融职能为切入点;以解决企业问题为基点;以保持经济社会稳定为重点;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关键点;以强化政策监管为要点。(二)我国近中期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重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