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
新闻回放
2008年12月01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日前联合发布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公告显示,2007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教育费附加)7654.91亿元,比上年增长32.08%,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076.35亿元,按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76%,高于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约28%的增长幅度。
《中国教育报》 2008年12月01日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
二、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一、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
一、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
(一)财政现象
国家各项基本建设,如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港口、道路、桥梁建设;矿山、铁路及农业基本建设;维持军队、警察、国家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医院和文化团体等的生存和发展;城镇居民还享受了由财政支付的各种补贴优惠,以及低收入家庭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实施下岗人员再就业工程、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等。 为了维持国家每年的庞大开支,政府就要积极努力组织财政收入,最主要的一项就是依法向企业、单位和居民征税,其次就是通过向企业、单位、居民发行公债、国库券等政府债券以及其他各种形式来组织财政收入,就连办理户口登记、结婚登记、出国护照等交纳的费用,也要归入国库。 从以上财政现象可以看出,财政是个分配问题,与国家的收支活动密切相关。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
一、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
(二)财政问题
人们还可以从不同渠道和不同角度接触到一系列财政问题:
1.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的比重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多大才是适度的,两个比重的变化会对国家建设和居民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如何提高或降低这两个比重。
2.企业的税收负担确定在什么水平上,才能既保证政府各项支出需要,又不致使企业丧失应有的活力。如何解决“公平税负,合理负担”问题。如何加快税制建设,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税收体系。
3.如何合理安排各项财政支出比例。国家耗费巨额投资兴建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对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发挥什么作用,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能使人民带来多大实惠。如何合理确定政府机构的设置、职数与相应的行政管理费用,以促进政府机构的顺利改革。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
一、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
(二)财政问题
4.为筹集国家建设资金或为弥补财政赤字,政府连续多年向居民和企业发行国债,同时向国外借款,逐年积累的债务到期要还本付息,甚至可能在某些年份形成还债高峰,在国债问题上政府应采取什么措施。
5.我国目前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加强财政管理,增收节支,并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理匹配,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6.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解决财政补贴和财政赤字问题,更好地使财政为经济建设服务。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
一、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
【相关链接】印花税起源趣事
公元1624年,荷兰政府发生经济危机,财政困难。当时执掌政权的统治者摩里斯(Maurs)为了解决财政上的需要,拟提出要用增加税收的办法来解决支出的困难,但又怕人民反对,便要求政府的大臣们出谋献策。众大臣议来议去,就是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妙法来。于是,荷兰的统治阶级就采用公开招标办法,以重赏来寻求新税设计方案,谋求敛财之妙策。印花税,就是从千万个应征者设计的方案中精选出来的“杰作”。可见,印花税的产生较之其他税种,更具有传奇色彩。
印花税的设计者可谓独具匠心。他观察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契约、借贷凭证之类的单据很多,连绵不断,所以,一旦征税,税源将很大;而且,人们还有一个心理,认为凭证单据上由政府盖个印,就成为合法凭证,在诉讼时可以有法律保障,因而对交纳印花税也乐于接受。正是这样,印花税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誉为税负轻微、税源畅旺、手续简便、成本低廉的“良税”。英国的哥尔柏(Kolebe)说过:“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印花税就是具有“听最少鹅叫”的税种。
从1624年世界上第一次在荷兰出现印花税后,由于印花税“取微用宏”,简便易行,欧美各国竟相效法。丹麦在1660年、法国在1665年、美国在1671年、奥地利在1686年、英国在1694年先后开征了印花税。它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成为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个税种,在国际上盛行。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
二、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一)财政的概念
概念
所谓财政,是指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由于财政与政府的活动密不可分,所以财政又称为政府财政或国家财政。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
二、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一)财政的概念
财政是个分配范畴。财政的本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指财政作为一种分配范围区别于其他相关分配范畴的形式特征,即是说不同社会的财政具有某些共性,又称财政一般特征;另一方面指财政作为一种分配关系在不同社会形态下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根本区别,即是说资本主义及前资本主义财政属于体现剥削关系类型的财政,而社会主义财政具有其本身固有的本质特征。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
二、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二)财政的一般特征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财政分配的主体,一般认为是国家或政府。因为,财政分配是以国家的存在为前提,是由国家来组织的,国家的财政居于主导地位。这使得财政分配与以企业、组织、团体和个人为主体的分配相区别。这是财政区别于其他分配范畴的基本特征。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
二、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二)财政的一般特征
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它既不是社会产品的全部,也不是剩余产品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从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一起构成来看, C+V+M 构成社会产品的价值。 C 是补偿价值, V 是用于劳动力再生产的部分, M 是剩余价值。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 M 是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财政收入有一部分来自于 C 和 V 。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
二、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二)财政的一般特征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所谓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其主要包括:①保证国家职能的需要,②大型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③半社会公共需要。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
二、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二)财政的一般特征
4.财政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财政体现的是一种特定的分配关系:一是财政这种分配方式不仅以财产占有为依据,而且更主要的是以国家政权为依据。 二是体现着性质不同的分配关系。财政作为一个分配范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财政一定与该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性质相适应。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二节
新闻回放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昨日在北京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的财政能力能够支持在2020年建立起一个覆盖全民的社会福利体系。
在其题为《构建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的年度中国发展报告中,该基金会预计,以2007年不变价匡算,2020年当年国家财政需投入资金约5.74万亿,以打造其报告中设想的全民共享的新型福利体系。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该研究项目协调人卢迈表示:“中国的财政能力完全能够支持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福利体系。目前福利支出占我国财政支出的比重约为27%,仍有很大进一步提高的余地。”
根据该报告的构想,到2020年,中国将能够建立起包括11制义务教育、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等的全方位社会福利体系。此外,还将为非劳动者、低收入者或务收入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为所有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培训和援助,及为住房困难群体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等。 2009年2月27日 星期日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二节
二、我国财政是国民经济财政
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我国财政是公共财政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二节
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财政分配体现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点。
我国财政收入是由居于主人翁地位的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而不是加重人民的负担;我国财政支出中,大部分用于经济建设和科学教育和文化卫生等方面的需要,用以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二节
二、我国财政是国民经济财政
我国财政作为国民经济财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我国财政具有生产、建设性特征
我国财政具有宏观调控特征
我国财政与社会再生产有着直接关系,并参与生产要素的分配,生产、建设性特征很明显。国家在凭借政治权力通过征税取得财政收入、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同时,又以所有者身份将其取得的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再投入生产过程,用于生产建设,主要是经济建设和发展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承担大量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活动,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财政具有明显的宏观调控性。财政对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实施宏观调控,以调整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同时,我国财政通过财政收入的组织、取得,进而调节着社会财富在不同成分之间的分配,调节着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调节着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国家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安排,调整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二节
三、我国财政是公共财政
概念
(一)公共财政的概念
公共财政,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二节
三、我国财政是公共财政
(一)公共财政的概念
“公共财政”的含义要比字面解释更深刻,还包括:
财政收入来自公共
财政支出用于公共
政府职能转向公共
社会公众意识发生变化
1
2
3
4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二节
三、我国财政是公共财政
【知识链接】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全球的社会保障模式,大致可分为国家福利、国家保险、社会共济和积累储蓄四种,分别以英国、前苏联、德国、新加坡为代表。目前我国在建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共济模式,即由国家、单位(企业)、个人三方共同为社会保障计划融资,而且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改革趋势。个人责任的强化已经成为全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共识。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二节
三、我国财政是公共财政
(二)我国财政为何是公共财政
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需要“公共财政”,其原因在于市场固有的缺陷需要政府干预加以弥补。
1.“市场失灵”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2.市场经济条件下非盈利性财政具有“公共”特性。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