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育课教学设计:应对悲伤有办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心育课教学设计:应对悲伤有办法

资源简介

小学心育课教学设计:应对悲伤有办法
设计意图:
悲伤是由分离、丧失和失败等引起的痛苦情绪。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悲伤并不在于有无能力去“感觉”,而是有无能力去“应对”。由于心智尚不成熟,他们在面对悲伤时会有限制:学生的认知发展影响了其对丧失的了解;学生只有有限的能力以口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因失落经验所带来的痛苦,忍受能力有限;学生的敏感跟别人不一样,很少谈论也避免谈论失落。基于上述认识,本课整体以“心理投射”的方式设计活动,帮助学生感觉悲伤,减轻和化解悲伤,重塑快乐心态,做一名快乐阳光的少年。
课程指导纲要强调《生命.生态.安全》是一门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践课程。学习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于是通过教师讲述教材中的案例,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唤醒学生的情绪体验,聚焦悲伤这一情绪反应。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图画作品上,表达内心的悲伤情绪。同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认识到不同的人在悲伤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是正常的表现。但如果沉溺于悲伤之中,不仅危害自身健康,也会伤害他人。并结合个体经验和生活实际,发展认知,了解和掌握应对悲伤的办法,重塑快乐心态,这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
1.提供开放、安全的情境,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觉与想法。
2.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以健康的态度面对失落、悲伤的经验。
3.学会主动寻求来自各方面的安慰和支持,学习新的适应技巧。
教学重难点
获得正确的认识,以健康的态度面对失落、悲伤的经验。学会主动寻求来自各方面的安慰和支持,重新面对生活。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境体验法、谈话法、活动演练法
教学时长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47张A4纸。
教学过程案例描述:
片段一:故事导入--感受悲伤
“孩子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一听到讲故事,孩子们立刻兴味盎然,挺直了腰背。看他们的反应,我就知道故事对他们的确有着天生的吸引力。伴着忧伤的音乐,我缓缓地开始讲述起故事来:
“小丽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叫多多。多多特别惹人喜爱。它陪伴小丽已经三年了,每天它都摇着尾巴送小丽上学,又摇着尾巴迎接小丽回家。在小丽的心中,多多是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可是后来,多多因为生病永远离开了小丽..... ”
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之中,我顺势抛出问题:“失去了多多的小丽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啊 ”
“我觉得小丽应该很难过。”一个孩子站起来说。
另一个孩子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悲伤。”
我接过孩子的话补充道:“是的,曾经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一对好朋友,如今却天上人间、阴阳两隔,怎能让小丽不悲伤呢?那么,悲伤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样来应对悲伤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应对悲伤有办法。”
片段二:创作图画--表达悲伤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活中我们也会像小丽一样碰到这样的伤心事。你还记得当时自己的样子吗?请拿出彩笔,把自己当时的样子画在A4纸上。”
孩子们思索片刻,纷纷拿起彩笔,在A4纸上画起来。我悄悄走到孩子身边巡视起来。
“谁愿意把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给大家?”
一个孩子走上讲台,一边展示,一边讲述:“去年,最最疼爱我的外婆去世了,我非常难过,张大嘴巴,嚎啕大哭,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流。”
“从你喷涌而出的泪水中,我感受到了你的悲伤。”说完,我走上前,给了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的举动给了孩子们莫大的安慰,他们纷纷主动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心怡,你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吗?”我一边说,一边把目光投向那个平常总是沉默寡言的女生。
“我的妹妹老是欺负我,那天,她又把我的书撕了,妈妈不但不教训妹妹,反而训斥我没有把书放好。我听了,耷拉着头,一言不发。”
生命通过艺术而自救。孩子们凭借绘画这一具体可操作的治疗手段及其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的特点,在创作和表达的过程中把压抑的情绪释放了出来。我相机出示:面对悲伤,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的会嚎啕大哭,有的会默默流泪,有的会愁眉不展,有的会伤心难过,这些都是正常的表现。
片段三:各抒己见--应对悲伤
俗话说“物极必反”。任何事情,发展到极端,必定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于是我利用PPT出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小丽总是这样沉溺于悲伤之中,好吗?为什么?
“我觉得不好,小丽深陷悲伤的情绪中,不去上学,会影响学习,影响生活,会让父母担忧。”
“小丽每天茶不思,饭不想,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小丽每天都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充满了负能量,会让周围的人敬而远之,她会更加孤独。”
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沉溺于悲伤中的危害已经有了清醒的认知。我乘势抛出问题,小组讨论:结合自身经历或生活实际,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小丽尽快走出悲伤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个学生说:“有一次我跟好朋友闹掰了,心里很委屈、很难过,回到家,伤心地大哭了一场,哭完觉得心里好受多了。”
“大哭一场是应对悲伤的一种有效办法。”我注视他,“请把你的金点子写到黑板上。”
“那一次我考试考砸了,非常悲伤,妈妈的鼓励重新点燃了我的斗志,所以,悲伤时可以向家人倾诉。”孩子说完,走上讲台,写下了自己的锦囊妙计。
……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它教会了我们成长。孩子们联系自身经验,形成了应对悲伤的技能。有的孩子把自己的情绪转移到另一个方向上去,有的孩子通过适当的途径或方式把它释放出来,有的孩子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沉溺于悲伤之中。在热烈的交流氛围中,孩子们互学成长。
片段四:心海起航--放飞悲伤
小丽的故事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她最后有没有走出悲伤?于是,我边讲述故事的结局边出示小丽放飞纸飞机图片:“在大家的帮助下,小丽终于明白了失去心爱的伙伴,每个人都会悲伤,但只要记住自己和多多相处的快乐时光,自己就没有与多多分离。小丽选择用放飞纸飞机的方法让自己走出悲伤。她在一张纸上写下了对多多说的话,她把这张纸折成一架漂亮的小飞机。在妈妈的陪伴下,放飞了小飞机,并大声地说,再见!我的多多,我会开心的!灿烂的笑容又重新回到小丽的脸上。”
顺势总结:悲伤不可避免,悲伤也并不可怕。只要你主动向老师、同学、朋友、父母求助,并及时调整心态,就一定会走出悲伤的阴影,行走在洒满阳光的大道上,做一个阳光少年。
片段五:活动延伸--远离悲伤
课件播放《你笑起来真好看》。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边唱、边跳,化解悲伤,拥抱快乐,达到升华情感和重塑健康人格的目的。
教学反思
《应对悲伤有办法》一课是《生命.生态.安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呵护心灵中的一个内容,属于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范畴。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决定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在面对悲伤时,往往束手无策,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本课旨在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进行情绪体验、讨论、交流,以“心理投射”的方式让学生正确了解人的悲伤情绪,认识到沉溺于悲伤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应对和调节悲伤的方法,保持快乐的心态,重新面对生活。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努力:
1.巧妙创设情境,以学生的情绪体验为主导,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上课伊始,通过教师讲述故事,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失去多多的小丽会是怎样的心情?从而聚焦小丽的心理情绪。并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感受悲伤,表达悲伤,使人物的情绪形象化、可视化。最后通过讲述小丽走出悲伤的故事,边唱边跳等活动,让孩子们放飞心灵,化解悲伤,拥抱快乐。整个过程,我都努力营造活动空间,尊重孩子的情绪体验。
2.精心策划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参与,完成知识的理解与构建。好的主题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通过策划“画一画”、“ 说一说”、“ 评一评”、“ 帮一帮”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分享、讨论、交流和汇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了正确的认识,从而以健康的态度面对失落、悲伤的经验。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需要表达的空间,需要活动的体验。我们教师应该不遗余力为他们精心打造这样的课堂,促进其交流合作。以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收获自信,拥有阳光心理,健康心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