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能源汽车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新能源汽车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一、 活动主题: 探秘新能源汽车
二、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和工作原理,例如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与不足,例如环保效益、使用成本、续航里程、充电设施等。
了解新能源汽车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例如减少碳排放、促进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机会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学会使用关键词检索、筛选信息、鉴别信息真伪等方法,提升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通过参观、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学会设计问卷、进行访谈、记录数据等方法,提升实践探究能力。
通过撰写报告、制作展板、进行演讲等方式,学会使用图表、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提升表达和展示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主动关注科技发展动态,乐于探索未知领域。
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认识到新能源汽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 活动对象: 初中
四、 活动时间: 4 周
五、 活动内容及实施步骤:
(一) 准备阶段 (1 周)
1.活动启动 (1课时)
教师介绍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目标、内容和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新能源汽车相关视频或图片,例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蔚来的换电技术等,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它有哪些特点?与传统燃油车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经验,例如能源、环境、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并思考这些知识与新能源汽车有什么联系?
2.组建小组 (1课时)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建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例如有的学生擅长信息收集,有的擅长设计制作,有的擅长演讲表达等。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分工,例如:
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成员,制定计划,分配任务,监督进度等。
记录员:负责记录会议内容、采访记录、数据统计等。
资料员:负责收集资料、整理信息、制作图表等。
联络员:负责与其他小组、教师、专家等进行沟通联系。
展示员:负责设计制作展板、PPT、视频等,并在展示环节进行讲解。
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并鼓励学生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锻炼不同的能力。
3.确定研究方向和所需准备 (2课时)
教师提供一些研究方向供学生选择,并针对每个方向提供一些参考问题和资源,例如:
(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可以从第一辆电动汽车的诞生讲起,到现代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再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问题: 谁发明了第一辆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未来新能源汽车会是什么样子?
参考资源: 汽车历史书籍、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科技预测文章等。
(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与技术原理:
可以介绍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不同类型的技术原理和特点。
参考问题: 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参考资源: 新能源汽车技术书籍、汽车工程专业网站、汽车企业官网等。
(3)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与不足:
可以比较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在性能、成本、环保等方面的优劣。
参考问题: 新能源汽车有哪些优势?它有哪些不足?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参考资源: 汽车测评网站、汽车论坛、消费者报告、环保机构网站等。
(4)新能源汽车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可以分析新能源汽车对减少碳排放、促进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影响。
参考问题: 新能源汽车如何减少碳排放?它对经济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它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
参考资源: 环保机构报告、经济发展数据、社会新闻报道等。
(5)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与市场现状:
可以调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消费者认知度等。
参考问题: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有哪些优惠政策?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如何?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如何?
参考资源: 政府官网、汽车行业报告、市场调查数据等。
(6)新能源汽车的驾驶体验与未来生活:
可以采访新能源汽车车主,了解他们的用车感受,并畅想未来新能源汽车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参考问题: 开新能源汽车是什么感觉?新能源汽车给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未来新能源汽车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参考资源: 新能源汽车车主论坛、科技博客、未来科技预测文章等。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条件,提出其他研究方向。
各小组确定研究方向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需要准备哪些物品? 例如: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录音笔、相机、充电器等电子设备。
笔记本、笔、文件夹等文具用品。
问卷调查表、采访提纲等资料。
制作展板、海报、PPT等所需的材料。
(2)需要哪些基础条件? 例如:
网络连接、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
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场所。
交通工具、参观门票等。
(3)如何进行人员分工? 例如:
谁负责收集资料?
谁负责设计问卷?
谁负责联系专家?
谁负责制作展板?
谁负责进行演讲?
4.制定研究计划 (1课时)
各小组根据研究方向,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时间安排、人员分工、所需资源等。
教师对各小组的研究计划进行指导,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
(二) 实施阶段 (2 周)
1.信息收集 (4课时)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收集信息,例如:
网络资源: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并学会使用关键词检索、筛选信息、鉴别信息真伪。建议使用多个搜索引擎,例如Google、百度、Bing等,并尝试不同的关键词组合,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图书资料: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期刊、论文等,并学会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建议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库,例如CNKI、维普等,以及纸质书籍。
专家资源:通过邮件、电话、访谈等方式咨询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家学者、企业技术人员等,并学会提出问题、记录要点。建议学生提前准备好问题清单,并进行模拟采访,以提高采访效率和质量。
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不同方面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2.实地考察 (2课时)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4S店、充电站等场所,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
学生可以观察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流程、销售模式、充电方式等,并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相关信息。例如可以询问工作人员: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工艺有哪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如何?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和费用是多少?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做好参观记录。建议学生提前了解参观场所的背景信息,并准备好相机、笔记本等工具,以便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3.调查访谈 (2课时)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问卷,对新能源汽车用户、经销商、专家等进行调查访谈,获取一手资料。
学生可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情况、市场反馈、发展趋势等,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例如可以询问用户:您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什么?您对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满意吗?您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期待?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礼貌,并做好访谈记录。建议学生提前预约采访对象,并准备好录音笔、相机等工具,以便记录访谈内容。
4.数据分析 (2课时)
各小组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撰写研究报告。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图表、图像等方式清晰地呈现数据,并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例如可以使用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以及照片、视频等,以增强报告的直观性和说服力。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进行观点表达,例如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案例分析、逻辑推理等方式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 展示阶段 (1 周)
1.成果展示 (3课时)
各小组以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例如:
撰写研究报告:可以采用文字、图表、图像等形式,清晰地表达研究过程和结论。建议学生参考学术论文的格式,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
制作展板或海报: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讲解。建议学生使用醒目的标题、简洁的文字、精美的图片,以及清晰的逻辑结构,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进行演讲或演示:可以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地展示研究内容,并与观众互动。建议学生使用简洁的PPT模板、高质量的图片和视频、清晰的逻辑结构,以及自信的台风和流畅的语言,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拍摄视频或制作动画:可以采用创意的方式,将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表达,并增强趣味性。建议学生使用专业的视频剪辑软件、动画制作软件,以及创意的脚本和拍摄手法,以制作出高质量的视频或动画。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选择适合自己小组的展示形式。
2.交流评价 (2课时)
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评价,分享研究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容、形式、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可以评价研究内容的深度、广度、创新性,展示形式的吸引力、创意性,表达能力的清晰度、流畅度、逻辑性等。
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解答,共同提升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例如可以提问:你们的 调查问题是什么?你们是如何收集信息的?你们的研究结论是什么?你们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什么展望?
3.总结提升 (2课时)
教师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师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并指出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例如可以总结本次活动的亮点和不足,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对未来学习和研究的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将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例如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最新动态,参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活动,甚至将来选择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专业或职业。
六、 教学资源:
1.网络资源: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电动汽车资源网
汽车之家新能源频道
2.图书资料:
《电动汽车技术》
《新能源汽车概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
3.专家资源:
可以联系当地新能源汽车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邀请专家学者到校进行讲座或指导。
4.其他资源:
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研究的场所。
七、 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
参与度:考察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是否按时完成任务。
合作性:考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例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信息、互相帮助等。
探究性:考察学生在信息收集、实地考察、调查访谈等环节中的探究能力,例如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收集有效信息、分析数据等。
创新性:考察学生在成果展示环节中的创新能力,例如是否能采用新颖的形式、表达独特的见解等。
2.结果性评价:
研究报告:考察研究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以及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和规范性。
展示形式:考察展示形式的创新性、吸引力,以及是否能有效地传达研究成果。
表达能力:考察学生在展示环节中的表达能力,例如语言表达的流畅度、逻辑性,以及与观众的互动效果。
3.评价细则
(1)过程性评价 (40%)
a.参与度 (10%)
积极主动 (5分):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参与度一般 (3分):参与度一般,缺乏主动性。
参与度较低 (1分):参与度较低,需要督促才能完成任务。
评分依据: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地考察、调查访谈等环节的参与情况。
按时完成 (5分):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并保质保量。
完成任务的及时性一般 (3分):完成任务的及时性一般,偶尔需要延期。
经常拖延任务 (1分):经常拖延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评分依据: 检查学生的资料收集、问卷设计、报告撰写等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时间节点。
b. 合作性 (10%)
团队意识 (5分):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能够与其他成员协作完成任务。
团队意识一般 (3分):团队意识一般,偶尔会出现合作障碍。
缺乏团队意识 (1分):缺乏团队意识,难以与其他成员配合。
评分依据: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中的表现。
沟通能力 (5分):能够有效地与其他成员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
沟通能力一般 (3分):沟通能力一般,有时表达不清楚,或不能理解他人的意思。
沟通能力较差 (1分):沟通能力较差,难以与其他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评分依据: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实地考察、调查访谈等环节中的沟通方式和效果。
c. 探究性 (10%)
信息收集 (5分):能够利用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并筛选出有效信息。
信息收集能力一般 (3分):信息来源单一,或缺乏筛选能力。
信息收集能力较差 (1分):难以找到有效信息。
评分依据: 检查学生的信息来源、信息质量、信息整理等情况。
问题提出 (5分):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
问题提出能力一般 (3分):问题缺乏深度,或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问题提出能力较差 (1分):难以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评分依据: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实地考察、调查访谈等环节提出的问题。
d. 创新性 (10%)
形式新颖 (5分):展示形式新颖,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展示形式一般 (3分):展示形式一般,缺乏创意。
展示形式单调 (1分):展示形式单调,缺乏吸引力。
评分依据: 评价学生在成果展示环节选择的展示形式和内容呈现方式。
观点独特 (5分):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进行 表达。
观点缺乏 原创性 (3分):观点缺乏原创性,或不能进行有效的论证。
观点平淡无奇 (1分):观点平淡无奇,缺乏思考。
评分依据: 评价学生在研究报告、演讲、展示等环节表达的观点和见解。
(2)结果性评价 (60%)
a. 研究报告 (20%)
完整性 (5分):研究报告内容完整,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等部分。
研究报告内容较为完整 (3分):研究报告内容较为完整,但缺少部分内容。
研究报告内容不完整 (1分):研究报告内容不完整,缺少关键信息。
评分依据: 检查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准确性 (5分):研究报告内容准确可靠,数据真实,论证严谨。
研究报告内容基本准确 (3分):研究报告内容基本准确,但存在一些错误或纰漏。
研究报告内容存在较多错误或纰漏 (1分):研究报告内容存在较多错误或纰漏,数据不可靠,论证不严谨。
评分依据: 核查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来源、逻辑推理、结论 обоснование 等。
逻辑性 (5分):研究报告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达规范。
研究报告结构较为清晰 (3分):研究报告结构较为清晰,逻辑较为严密,语言较为流畅,表达较为规范。
研究报告结构混乱 (1分):研究报告结构混乱,逻辑不通,语言不通顺,表达不规范。
评分依据: 评价研究报告的整体结构、段落层次、句子表达、语法规范等。
规范性 (5分):研究报告格式规范,参考文献完整,符合学术规范。
研究报告格式基本规范 (3分):研究报告格式基本规范,参考文献较为完整,基本符合学术规范。
研究报告格式不规范 (1分):研究报告格式不规范,参考文献不完整,不符合学术规范。
评分依据: 检查研究报告的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参考文献格式等。
b. 展示形式 (20%)
吸引力 (10分):展示形式新颖独特,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展示形式较为新颖 (7分):展示形式较为新颖,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
展示形式较为普通 (4分):展示形式较为普通,缺乏吸引力。
展示形式单调乏味 (1分):展示形式单调乏味,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评分依据: 评价展示形式的创意、美观、趣味性等。
效果 (10分):展示内容清晰易懂,逻辑结构合理,能够有效地传达研究成果。
展示内容基本清晰易懂 (7分):展示内容基本清晰易懂,逻辑结构基本合理,能够基本传达研究成果。
展示内容较为混乱 (4分):展示内容较为混乱,逻辑结构不清晰,难以传达研究成果。
展示内容完全混乱 (1分):展示内容完全混乱,逻辑结构混乱,不能传达研究成果。
评分依据: 评价展示内容的信息量、逻辑性、表达效果等。
c. 表达能力 (20%)
语言表达 (10分):语言表达清晰流畅,逻辑严密,语调自然,能够自信地进行讲解和回答问题。
语言表达基本清晰流畅 (7分):语言表达基本清晰流畅,逻辑基本严密,语调基本自然,能够基本自信地进行讲解和回答问题。
语言表达较为混乱 (4分):语言表达较为混乱,逻辑性不强,语调不自然,缺乏自信。
语言表达不清晰 (1分):语言表达不清晰,逻辑混乱,语调不自然,不能进行有效的讲解和回答问题。
评分依据: 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演讲技巧等。
互动效果 (10分):能够积极地与观众互动,回答观众的问题,并引导观众进行思考。
能够基本与观众互动 (7分):能够基本与观众互动,回答观众的问题。
互动较少 (4分):互动较少,回答问题不积极。
缺乏互动 (1分):缺乏互动,不能回答问题。
评分依据: 评价学生的现场反应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
d备注:
以上评分细则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
除了评分表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并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八、 活动延伸:
1.主题辩论赛: 以“新能源汽车是否能完全替代传统燃油汽车”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科技小论文: 鼓励学生撰写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小论文,并参加相关比赛,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3.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与新能源汽车推广活动,例如设计宣传海报、到社区进行问卷调查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跨学科学习: 可以将本次活动与物理、化学、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进行整合,例如学习新能源汽车的物理原理、化学反应、地理分布、信息技术应用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九、 注意事项:
1.安全第一,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例如实地考察时要注意交通安全、参观企业时要注意生产安全等。
2.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3.加强教师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
做好活动记录,例如拍摄照片、录制视频等,以便进行总结和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