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2张PPT)第九单元 溶液1.溶液:一种或 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的、 的混合物。溶解是 变化。 溶液的形成(5年5考)几种均一稳定物理(1)判断溶液的依据:同时具备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三个特征。(2)溶液不一定为无色,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3)定义中的“另一种物质”不一定是水。2.溶液的组成(1)溶液由 和 组成。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当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形成溶液时, 是溶剂。 ②当液体与液体混合形成溶液时, 是溶剂;当溶液中有水时,无论多少,溶剂是 。 (3)常见的溶剂:水、 和 (注:酒精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溶质溶剂液体量多的水酒精汽油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物质溶解时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放热,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吸热。(1)吸热:一些溶质溶于水后,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 ,如 。 (2)放热:一些溶质溶于水后,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 ,如 。 (3)吸热放热不明显:一些溶质溶于水后,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如 。 降低硝酸铵升高氢氧化钠氯化钠CaO加入水中后是反应生成Ca(OH)2放热,与溶解无关。乳化(5年1考)1.定义:乳化剂增强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稳定性的现象。2.应用:洗洁精除油污。汽油清洗油污的原理是溶解,氢氧化钠除油污是化学反应。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 下,向一定量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2.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1)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大多数固体,如KNO3。温度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2)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极少数数固体,如Ca(OH)2。3.结晶(1)定义:将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2)方法①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KNO3。②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NaCl。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5年5考)1.固体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 下,某固态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2)固体溶解度四要素①条件: 。 ②标准: 溶剂(不一定是水)。 ③状态: (最多能溶解)。 ④单位: (质量)。 温度100 g饱和状态一定温度100 g达到饱和状态g(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外因:温度。(4)溶解性的相对大小(20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2.气体溶解度(1)定义:该气体在压强为 kPa和一定 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外因:温度、压强。3.溶解度曲线(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在坐标系上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101温度(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如图)①x轴:温度/℃,y轴:溶解度/g(每100 g 溶剂中的溶质质量)。②溶解度:曲线上的点a,表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溶液是 .溶液。 ③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b,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 溶液,且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c,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 .溶液。 饱和饱和不饱和温度不确定时,不能比较溶解度。(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P点表示t3 ℃时,甲、乙的溶解度 。 ②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③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④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相等增大减小丙>乙>甲溶液的浓度(5年2考)1.溶液质量溶液质量= 质量+ 质量(应计算溶液中的所有溶质,未溶解的不能计算在内)。 2.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与 之比,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溶质溶剂溶质质量溶液质量饱和3.溶液稀释计算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前=溶质质量后溶液质量前×溶质的质量分数前=溶液质量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后[例1] (2022云南)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碘酒溶液 B.生理盐水C.过氧化氢溶液 D.葡萄糖注射液溶液的形成A1.(2022昆明)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葡萄糖 B.高锰酸钾C.酒精 D.石蜡D(1)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常见的溶质一般为固体,液体溶质有酒精,气体溶质有氯化氢。(2)常考的在水中不能溶解形成溶液的物质有面粉、石蜡、油、石灰石等。生活中的物质可结合生活经验和现象来进行判断。[例2] (2020云南)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1)20 ℃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30 ℃时,50 g水中加入10 g固体丙,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乙>甲>丙55(3)6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水中,都恰好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甲、乙、丙的三种饱和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丙>乙>甲在溶解度曲线图上:(1)y轴的数值都是指每100 g水中能溶解的溶质质量,当题目中水的质量不是100 g时,要注意按比例换算。(2)相同温度下,曲线上的点越高,表示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3)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或水)中,曲线上的点越高,表示溶质质量越大。(4)若升温或降温后,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会有晶体析出;表示升温或降温后的溶液的点在曲线上。2.(2021云南)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10 ℃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2)若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 的方法提纯A。 (3)将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由50 ℃降温到20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C冷却热饱和溶液C>B>A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答案:(1)21.3(2)所用K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2022云南)某学习小组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浓度。取该硫酸溶液20 g,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 g。计算:(1)消耗的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答案:(1)4常考实验(十二)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一、实验仪器与装置1.实验仪器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烧杯、量筒、玻璃棒。2.实验装置二、实验步骤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计算 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和水的质量为 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量取 用量程为 的量筒量取 的水(水的密度近似看做1 g/cm3),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溶解 用 不断搅拌,使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 装瓶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入试剂柜中3 g47 g50 mL47 mL玻璃棒三、误差分析误差 误差分析 原因分析溶质质 量分数 偏小 溶质质 量减小 ①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②“左码右物”称量,且用到游码;③天平空载时,指针向左偏转;④固体药品倒入烧杯时,部分撒在外面或纸上有残留溶剂质 量增大 ①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②烧杯内壁上有水溶质质 量分数 偏大 溶质质量增大 ①天平空载时,指针向右偏转;②所用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污渍溶剂质量减小 ①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量取的水没有完全转移到烧杯中溶液配制完成后,在转移过程中,若将溶液洒出来,溶质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例1] 某同学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5 g,称量时,左、右托盘上需要放称量纸B.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细口瓶、玻璃棒、烧杯和胶头滴管C.溶解氯化钠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滴飞溅D.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常考实验(十三) 用浓溶液稀释配制稀溶液1.计算:配制所需浓溶液的质量和所需水的质量。解读:根据稀释前后 质量不变,则②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2.量取:用量筒(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 )量取浓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3.混匀:用 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溶质胶头滴管玻璃棒4.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5.贴标签:给装入溶液的试剂瓶贴上标签(注明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入试剂柜中。[例2] 某同学要将10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加水稀释为质量分数10%的稀硫酸。请计算需要加水的质量。1.(2023云南)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A.食盐溶液B.硝酸钾溶液C.酒精溶液D.蔗糖溶液C(建议25 min完成)2.(2023云南)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C3.(2023云南)夏季下雨之前,天气闷热,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养鱼池中的鱼往往会浮出水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B.氧气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D.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B4.(2022云南)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③中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溶液的质量:③>②C.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D.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0.9 gD温度/℃ 10 20 30 40 50 60KNO3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5.(2022昆明)NH4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45.8温度/℃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NH4Cl 37.2 41.4 45.8 50.4 55.2KNO3 31.6 45.8 63.9 85.5 110(1)40 ℃时,NH4Cl的溶解度是 g。6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120 g KNO3固体,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 (2)将等质量的NH4Cl、KNO3饱和溶液分别由50 ℃降温至20 ℃,所得NH4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0 g>6.(2023云南)为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化学小组同学取100 g硫酸溶液于烧杯中,加入20 g锌,充分反应后锌有剩余。测得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为119.6 g。计算:(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答案:(1)0.47.(2023邵阳)化学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开展“自制简易冰袋”的探究活动,下列用来制作冰袋最佳的固体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C.生石灰 D.氯化钠B8.(2023滨州)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小组学习群中的交流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小云: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B.小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小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9.(2023怀化)在怀化市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同学抽到的化学考题是“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他的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A.计算出配制该溶液需要3 g氯化钠固体和47 mL水B.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边,于是向右移动游码C.量取水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将称得的氯化钠和量取的水倒入同一烧杯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B10.(2023株洲)如图为KNO3和NaCl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0 ℃时,溶解度:KNO3>NaCl②t1 ℃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③温度由0→t1 ℃,NaCl的溶解度逐渐减小④t2 ℃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KNO3>NaCl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B11.(2023武威)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种物质在 ℃时溶解度相等。 (2)t3 ℃时,把30 g甲充分溶解在50 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 g。 (3)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最多的是 。 (4)若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纯净的甲,常用的提纯方法是 . 。 t275丙冷却热饱和溶液拼 搏 奋 斗 励 志 笃 行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