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活动三 垃圾“流浪”记 教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 活动三 垃圾“流浪”记 教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资源简介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活动三《垃圾“流浪”记》(教案)
课程标准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综合实践活动”部分的要求,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垃圾分类与处理的意识,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垃圾“流浪”记》是沪科黔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单元,内容围绕垃圾的产生、分类、处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展开。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探索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探索欲旺盛的年龄阶段,对于新奇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对垃圾问题有一定的直观感受,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因此,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强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良好品质。
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产生、分类、处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学会设计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产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学会设计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案。
2.难点: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及其对环境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垃圾分类实物展示、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案示例、实践活动记录表等。
2.学生准备:收集家中的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准备设计减少垃圾产生方案的工具(如绘画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人入胜的导入
1. 激发兴趣: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提着一个巨大的垃圾袋,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垃圾。老师故作神秘地问道:“同学们,你们猜猜看,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学生们充满好奇,纷纷猜测,有的说是玩具,有的说是书本,甚至有的说是宝藏。老师揭晓答案:“这是一袋垃圾!但是,今天我们要做一件非常特别的事情,让这些垃圾‘开口说话’,讲述它们的‘流浪’记。”听到这里,学生们都显得非常兴奋和好奇。这样的导入环节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情感链接:老师展示一段关于垃圾污染环境的视频,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学生们观看视频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有人表示震惊,有人表示惋惜,还有人表示愤怒。老师借此机会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并让他们思考:“你们看到这些画面,有什么感受?你们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吗?”学生们纷纷表示不愿意再看到这样的环境,老师顺势引导:“那么,我们该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保护我们的家园呢?”通过这样的情感链接环节,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探究新知
1. 互动分类:老师将袋子里的垃圾倒在桌子上,准备邀请几位学生上来尝试进行初步分类。其他同学在台下观察,并积极思考如何进行分类,并给出建议。学生们跃跃欲试,期待着上台展示自己的分类技巧。老师边指导边纠正错误分类,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并了解不同垃圾的种类和特性。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 小组讨论: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垃圾,以及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建议,共同探讨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案。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展示他们的成果。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互动问答:老师提出一系列关于垃圾处理和环保的问题,如“你们知道哪些垃圾处理方法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吗?”、“你们在家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等。学生们积极抢答,老师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垃圾处理和环保问题。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垃圾处理和环保知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未来的环保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实践操作
1.创新设计: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减少垃圾产生的环保方案,例如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等。然后,老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案。学生可以用绘画、文字描述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方案,例如设计一个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推广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等。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案,并相互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方案。老师在巡视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垃圾分类大比拼: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垃圾分类大比拼活动。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垃圾分类成果,并解释分类的依据和理由。其他小组和老师进行评分,评选出最佳分类小组。通过比赛的形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在比赛前,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垃圾分类方法,例如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让学生有更清晰的认识。比赛结束后,老师可以给予获胜的小组一些奖励,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持垃圾分类的习惯。
四、总结提升
1. 分享展示:各小组的代表们纷纷上台展示自己设计的减少垃圾产生方案,并详细介绍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其他同学则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在学生们展示结束后,对他们的优秀想法和建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强调了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产生的重要性。这样的分享展示环节能够让学生们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也能够让他们从其他同学的方案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灵感。
2. 情感升华:老师引导学生们回顾了今天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今天的学习,他们不仅掌握了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设计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案。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了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产生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保护环境中所承担的责任。老师在此时进行总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这样的情感升华环节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五、拓展延伸
1. 环保小卫士行动: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家庭中担任“环保小卫士”的经验和行动推广到社区,向邻居宣传垃圾分类和环保知识。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向邻居传达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此外,学生还可以在家里监督家庭成员进行垃圾分类,并提醒他们减少不必要的垃圾产生。这一行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创意垃圾艺术品制作: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创意垃圾艺术品,如废旧纸张制作的手工艺品、废旧塑料瓶制作的花瓶等。这不仅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同时,学生们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校园环保日活动:为了增强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可以组织一场校园环保日活动。在这一天,可以通过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环保手工制作比赛、环保主题演讲等活动,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老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这些活动。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当地政府和社区合作,共同开展环保活动,进一步推广环保理念和垃圾分类知识。
课后作业
1. 完成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的家庭作业,记录实践过程和感受。同学们需要在家中实施垃圾分类,观察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总结自己的感受和经验。通过记录和反思,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思考如何在家中实施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案。同学们需要思考如何在家中减少垃圾的产生,并制定可行的方案。这个方案可以包括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合理规划食品购买等。通过思考和制定方案,同学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减少垃圾产生的重要性,并培养环保意识。
课堂总结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共同探索了垃圾的“流浪”记,深入学习了垃圾的产生、分类以及处理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还设计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案,展现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今天的课堂过程中,许多同学积极参与、热情高涨,他们的创意和热情为课堂增添了无限活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同学和团队,他们的表现不仅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
同时,老师也要提醒大家,今天的课堂只是开始,希望所有同学都能将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共同为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美好的家园而努力。
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例如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分类投放垃圾、支持可再生能源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为地球家园带来更多的绿色和美好。
课后评价与反思
评价:
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设计出了许多实用的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案。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色,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能够认识到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产生的重要性。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对于部分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在设计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案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进行思考,如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等。
在课后作业中,可以加入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如让学生在家中实施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案,并观察记录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