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主题班会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端午节主题班会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主题班会——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med class meeting
演讲人:XXX
演讲班级:XXXX
情系端午
万 粽 一心

五月初五
端午节传承发展
端午节民间习俗
端午节发展历史
端午节节日介绍
目 录




端午节节日介绍
Introduction to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第一章节
端午节节日介绍
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节日介绍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发展历史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第二章节
端午节发展历史
到秦代之后,由于国家统一,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端午节就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但是,就现文献记载来看,两汉时的端午风俗还主要是避恶。
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但是五月五日作为一个“节日”已各有所侧重。 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大戴礼》云:“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
先秦时期
秦代


端午节发展历史
隋唐时期,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但是,从性质上讲,原来有特定意义的节日风俗活动,到此大多演变为节日娱乐活动。“恶日”已不恶,逢凶化吉,充满了节日的欢乐。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了。用五色丝染练制成日月、星辰、鸟兽之形状,上刺文绣、金缕,即叫辟兵缯,也沿袭汉代名称为长命缕或续命缕。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据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端阳节
龙舟节
解粽节
端午节民间习俗
Folk customs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第三章节
端午节民间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等。"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划龙舟
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



端午食粽
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粽子文化
咸粽派
甜粽派
吃货不分南北,口味必分甜咸
沐兰汤
放风筝
佩豆娘
端午节民间习俗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
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 “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
端午节民间习俗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於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
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悬艾叶、菖蒲、
蒜头
端午节民间习俗
采茶、制凉茶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画额
0
端午节传承发展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第四章节
端午节传承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千百年来,端午文化绵延不绝,划龙舟、吃粽子,人们在共度佳节中感受传统。
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人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端午节—传承情怀
农耕基因的承袭,儒家文化的浸染,千年时光的悠长,让中国传统佳节有着非同一般的生命力。端午节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闻名世界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端午节展现出来的深厚魅力和时代风采,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本身所赋予的内容表达,还在于它更深层次的文化诠释。这些,都将在端午具有独特性的标识中清晰呈现。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端午有传统生活呈现最集中、最丰富的节日物语,这也是祖祖辈辈薪火相传下来的文化方式。唯有在新时代正确“打开”它,才能更靠近它、读懂它,了解其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深刻的家国情怀。让中国传统节日承载家国情怀,永续家国情怀,激发创新、前行的动力,创造更辉煌的“中国奇迹”, 谱写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感谢观看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主题班会——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med class meeting
演讲人:XXX
演讲班级:XXXX
五月初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