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9张PPT)第七章 溶 液概念 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 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 而 的 特征 均一性、稳定性 组成 溶质 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溶剂 的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溶剂 溶液的形成分散1.溶液均一稳定混合物被溶解能溶解其他物质项目 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 举例吸热 溶于水溶液温度 放热 溶于水溶液温度 吸、放热 不明显 溶于水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 NaCl固体NH4NO3固体2.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NaOH固体降低升高3.除污方法方法 举例溶解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乳化 用洗洁精洗去油渍化学反应 用盐酸除铁锈、醋酸除水垢(1)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纯净物。(2)溶液一定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3)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水是最常见的溶剂。1.溶液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结晶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判断b.对Ca(OH)2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減小的物质:温度相反,其余方式相同。(2)转化a.对大多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溶质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剂降低溶剂提高(1)方法①蒸发溶剂结晶法: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结晶法(冷却热饱和溶液):通过降温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 的物质,如硝酸钾。(2)应用:提纯含少量NaCl的KNO3时,将固体混合物溶于热水配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得纯度较高的KNO3。较小增大2.结晶3.粗盐提纯(详见[核心实验 精要研析])2.t ℃时,将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为( )①恒温蒸发溶剂;②降低溶液的温度;③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④加入一定量的水。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A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1)固体溶解度①概念:在一定 下,某固态物质在 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质量。②四要素:一定温度(条件)、100 g溶剂(标准)、达到饱和(状态)、溶解溶质的质量(实质)。温度100③影响因素a.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主要因素)。b.外因:温度。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 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如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 。 注意: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KNO3NaClCa(OH)2(2)气体溶解度①概念:某气体在压强为101.3 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②影响因素a.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主要因素)。b.外因:温度(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 )、压强(温度一定时,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 )减小减小2.溶解度曲线(1)意义项目 意义 图像点 曲线上的点: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两曲线的交点(P点):两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线 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如a、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相等面 曲线下面的各点,表示溶液为 溶液 曲线上面的各点,表示溶液为 溶液且有未溶固体。如M点对于a来说,为不饱和溶液,对于b来说则为饱和溶液,且溶液中有未溶固体溶质 不饱和饱和(2)应用①查找在某一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④确定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⑤确定结晶的方法。3.(2023扬州)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B.将室温下KNO3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液仍饱和C.KNO3和NaCl均属于难溶物质D.除去KNO3中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D溶液浓稀的表示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2.溶质质量分数(ω)的简单计算(1)一定量溶液(m液)中溶质质量(m质)与溶剂质量(m剂)的计算①m质=m液×ω②m剂=m液×(1-ω)=m液-m质(2)对于饱和溶液来说,溶质质量分数= ×100%(用S表示,S为溶解度)。 (2)溶液稀释(或浓缩)问题的计算计算依据:溶质的总质量不变。m浓×ω浓=m稀×ω稀加水或蒸发水的质量:m水=m稀-m浓。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详见[核心实验 精要研析])4.医生常用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给患者输液。下列对生理盐水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生理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B.生理盐水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9∶1 000C.每输入100 g生理盐水,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质量为0.9 gD.输液时,输液管中和输液瓶中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B溶液的形成[例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都可除去,其原理是相同的B.足量稀硫酸与少量的锌粒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H2SO4和ZnSO4C.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D.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A[变式训练1] (2023濮阳一模)如图所示,将一定质量的液体X滴入烧瓶中,若小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变瘪(液体X的体积忽略不计),则液体X和固体Y是( )A.水、硝酸铵B.水、氢氧化钠C.水、氯化钠D.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B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例2] (2023赤峰)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 ℃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B.t2 ℃时,60 g KNO3溶于100 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C.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可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D.两种物质饱和溶液温度由t1 ℃升高到t2 ℃时,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D[变式训练2] (2023通辽霍林郭勒模拟)图Ⅰ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 ℃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两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至原温度后,现象如图Ⅱ所示。Ⅰ Ⅱ(1)图中P点的含义是 。 (2)t1 ℃时,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A g。 (3)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其中的溶质是 (填“A”或“B”)。 (4)若A中混有少量B,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 。(5)关于图Ⅱ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B.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D.将温度升高到t2 ℃,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在t2 ℃,A与B的溶解度相等10无法判断B冷却结晶BD实验突破7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 g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仪器选择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实验流程操作步骤 计算 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3 g,水的体积为47 mL(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 g/mL)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若天平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继续添加药品量取 选用量程为50 mL的量筒量取水47 mL溶解 将称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干燥的烧杯中,再加入量好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是加速固体溶解装入 试剂瓶 将上述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贴上标签(标签包括药品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盖好放入试剂柜中【误差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拓展补充】用配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1)实验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2)计算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g(依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需要水的质量为 g。2525[典例]如图是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操作顺序为⑤④③②①⑥B.称量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左边,应向右盘添加氯化钠固体C.配制该溶液需要称取5 g氯化钠,量取100 mL水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A[变式训练] (2023怀化)在怀化市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同学抽到的化学考题是“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他的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A.计算出配制该溶液需要3 g氯化钠固体和47 mL水B.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边,于是向右移动游码C.量取水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将称得的氯化钠和量取的水倒入同一烧杯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B实验突破8 粗盐提纯一、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1.原理(1)依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利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最后将滤液蒸发后可制得精盐。2.仪器用品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药匙,胶头滴管,滤纸,火柴等。试剂:粗盐,蒸馏水。3.实验步骤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实验步骤 玻璃棒的作用溶解 加速溶解过滤 引流蒸发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计算产率 转移固体(1)蒸发溶液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2)蒸发皿可直接加热,蒸发时加入液体体积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3)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可能原因①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②滤纸破损;③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4.产率偏低或偏高的原因分析误差 可能原因偏低 溶解时粗盐未完全溶解即过滤过滤时有液体溅出蒸发时有液体、固体溅出未将提纯后的食盐全部从蒸发皿中转移到称量纸上偏高 过滤时滤纸破损,有泥沙进入精盐提纯后的精盐未完全干燥就称量二、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1.粗盐的成分:除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如CaCl2、MgCl2和Na2SO4等。2.除杂流程(方案)3.反应原理(写化学方程式)步骤②: ; 步骤③: ; 步骤④: 、 .; 步骤⑥: 、 。 (1)为除尽杂质,所加除杂试剂均过量。(2)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碳酸钠不仅要除去氯化钙,还要除去过量的氯化钡。(3)过滤所得“沉淀”除含泥沙外,还含有CaCO3、BaSO4、BaCO3和Mg(OH)2四种难溶物。[例1] 如图为“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并计算产率”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请将上述操作进行合理排序: (填序号);请指出操作④中的错误: 。 (2)操作②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⑤③①④②没用玻璃棒引流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4)下列情况可能导致精盐产率偏低的是 (填字母)。 A.溶解时加入的水过少导致粗盐未溶完B.过滤时漏斗内液面超过滤纸边缘C.蒸发时有液滴飞溅D.所得精盐中含有少量水分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接收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AC(5)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如MgCl2、CaCl2、Na2SO4,得到纯净的NaCl,还需用到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四种药品均过量)。①碳酸钠溶液要过量的原因是 。 ②稀盐酸的作用是 。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例2](2023河南改编)为除去粗食盐样品中含有的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先将样品中不溶性杂质去除,得到粗盐水后,再按以下实验步骤去除可溶性杂质:①向粗盐水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④蒸发、结晶。(1)实验过程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它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 (2)步骤①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 (3)步骤③中有气体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除去氯化镁1.(2023重庆A)食堂里的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可乐 B.西瓜汁C.冰水 D.绿豆汤2.(2023云南)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A.食盐溶液 B.硝酸钾溶液C.酒精溶液 D.蔗糖溶液AC3.(2023邵阳)化学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开展“自制简易冰袋”的探究活动,下列用来制作冰袋最佳的固体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C.生石灰 D.氯化钠4.(2022赤峰)实验室里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仪器没有用到的是( )BC5.(2023滨州)下面是四名同学在小组学习群中的交流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小云: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B.小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小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6.(2023赤峰)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在实验操作水平测试前,小明同学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A.取氯化钠固体 B.称量氯化钠 C.量取水 D.搅拌溶解D7.(2023重庆B)某小组用NaCl固体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的作用只有引流B.水倒入时洒出烧杯外,质量分数变大C.实验中会用到蒸发皿D.实验中选用25 mL规格的量筒B8.(2023赤峰红山区模拟)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t1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10B.将t2 ℃时乙的溶液降温到t1 ℃时一定有晶体析出C.t2 ℃,150 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20 gD.当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可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甲B9.(2023牡丹江节选)农业生产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100 kg这种溶液,需要氧化钠 kg,需要水 kg。10.(2023株洲)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要把100 g上述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14%的硫酸。请计算:(1)稀释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1684答案:解:(1)100 g 98%的浓硫酸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100 g×98%=98 g。答:(1)稀释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98 g;(2)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2)若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100 g+x)×5%=98 g,x=1 860 g。若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4%的稀硫酸,设要加水的质量为y,则(100 g+y)×14%=98 g,y=600 g。答:(2)需要水的质量是600~1 860 g。11.(2023济宁)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他查阅资料得知:常用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 g·cm-3。浓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加水稀释后可以得到稀硫酸。请回答:(1)通过计算,需量取5.4 mL浓硫酸,选择量筒 (填“A”或“B”量取;(2)若完成溶液的配制,除如图所提供的仪器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浓硫酸稀释时应将 (填“a”或“b”)中; a.水注入浓硫酸 b.浓硫酸注入水(3)若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8%。A玻璃棒b小于12.(2023赤峰红山区一模)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 (填“甲”“乙”或“丙”)相似。(2)t3 ℃时,将40 g甲物质加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丙80(3)将t3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溶解度:乙>甲>丙B.溶剂质量:丙>乙>甲C.溶液质量:乙>甲>丙D.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BD1.(2023河南)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需蔗糖的质量为3 gB.蔗糖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C.量水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浓度偏大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C2.(2023河北)20 ℃和60 ℃时KCl的溶解度分别为34.0 g和45.5 g,如图所示为对KCl进行的溶解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中溶液为KCl的饱和溶液B.②中溶液的质量为25.0 g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①<②=③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①<②=③D3.(2022赤峰)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P点表示t1 ℃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B.t2 ℃时,将3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可得到80 g a的溶液C.将t1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D.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a溶液析出的晶体最多4.(2023呼和浩特)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骄傲,该方法的出现打破了国外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也为世界制碱技术谱写了新的篇章。某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探秘侯氏制碱法部分环节。已知:①碳酸氢铵固体溶解时吸热;②20 ℃时,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物质 NaCl NH4HCO3 NaHCO3 NH4Cl Na2CO3溶解度/g 36 21.7 9.6 37.2 21.5(1)配制20 ℃的饱和氯化钠溶液100 g,需要溶质NaCl g(精确到0.1 g); (2)实验小组将21.7 g碳酸氢铵固体投入20 ℃的100 g水中,充分搅拌,发现固体未全部溶解,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为了让固体全部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26.5碳酸氢铵溶解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碳酸氢铵的溶解度减小加水(或适当加热)(3)20 ℃时,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探秘物质变化,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及有关物质溶解度数据,分析解释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 .。饱和NaCl溶液和饱和NH4HCO3溶液反应生成了溶解度更小的NaHCO3,NaHCO3从溶液中沉淀析出(1)40 ℃时,将16 g氯化钠溶解在50 g水中,得到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取30 ℃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 g,降温至20 ℃,析出碳酸钠的质量 (填“大于”或“小于”)氯化钠的质量。5.(2023通辽)下表是碳酸钠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不饱和温度/℃ 0 10 20 30 40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Na2CO3 7.0 12.5 22.0 40.0 48.8大于(3)海水晒盐是利用 的方法获得晶体。 (4)将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写出一种即可)。6.(2023永州)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这样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Na2SO4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蒸发溶剂结晶降低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或向溶液中加碳酸钠固体)【交流与表达】(1)本实验除了使用上述玻璃仪器外,还缺少一种多次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玻璃棒(2)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密度为1 g/cm3)的烧杯里,边加边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用托盘天平称量剩余粗盐的质量,读数如图所示,其质量是 (填字母)。BA.0.2 g B.1.2 g C.2.8 g(3)在进行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加热(4)实验中是通过蒸发所得溶液中溶剂的方法而不是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获取食盐晶体,其理由是 。(5)如果最后得到精盐的质量为3.3 g,则其产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6)实验得到的精盐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7.(2023贵州模拟)溶液的配制和应用在生活、生产中非常普遍。(1)实验室用“电解水”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探究的理论依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86.8%混合物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①60 ℃时,50 g水中加入 硝酸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②提纯混合溶液中的硝酸钾,进行如图Ⅱ实验,提纯的方法为 。.(2)NaCl、KNO3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5 g冷却结晶ⅡⅠ③20 ℃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固体分别加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Ⅲ,加热到60 ℃时现象如图Ⅳ(不考虑水分蒸发)。根据NaCl、KNO3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甲烧杯中加入的固体是 .(填“KNO3”或“NaCl”)。对乙烧杯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A.从20 ℃升温到60 ℃,溶质质量没有改变B.若对20 ℃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晶体C.20 ℃时,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1.6∶100D.60 ℃时,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KNO3ADⅢ Ⅳ取碳酸钙和硫酸钡的混合物15.0 g于烧杯中,将150.0 g的稀盐酸平均分成三次加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与烧杯中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混合物中硫酸钡的质量为 g; 5.0(2)计算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答:(2)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