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学课题 6.3《全面依法治国》 课型 新授课学情分析 2026级高一上期共27个班,其中1—10是网班班,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强,能自觉的学习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19-27是重点班,学生的基础要弱一点,学习主动性不强,要教师引导才愿意学习。11-18是普通班,学生基础差,自觉性差,惰性较强,多数学生要教师严格管理才会学习习近平思想,有的学生对政治不感兴趣,不关心政治。总的来说,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引导,让同学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在新征程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教学目标 1.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理解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明确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和要求。 2.通过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提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认识,为建设法治中国作出贡献。 3.通过学习,增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法、守法、护法的能力,深刻认识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作用,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教学 重难点 重点:理解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明确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和要求难点: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提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认识教学准备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旁批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习近平时间》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 讲授新课:1.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播放视频《什么是全面依法治国》,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并引导学生总结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 阅读材料《济南在全国首推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制度》,说说这体现了什么? 我国法治建设在不断地完善发展,随着社会建设、经济发展,法治机关进一步完善法治体系,做到精准执法,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社会发展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回顾历史,古代的法治体系与当代法治体系有何不同? 古代法治体系:旧时称官署为衙门 ,即政权机构的办事场所,别称六扇门,由地方官员兼任处理案件的职责。地方多见的执法人员为衙役,负责断案判刑的官员多为县令。由于古时科技落后、交通不便,大多数案件依靠县令独自判决,由衙役负责查证案情,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行贿受贿,审查不明等多种情况,导致冤假错案大频率发生。 当代法治体系:当代法治体系与过去不同,将司法和政务分开,独立形成一个完整循环的体系。由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多个职能部门组成,各自职责不同,分工明确,加上现代发达的科技手段,可以最大限度还原案情,保证信息公开,避免行贿违法行为发生,给予公民应有的公平公正,依照法律行事。 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 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这三个方面,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公正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公正,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和特点决定的,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播放视频《公正司法》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4.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来的,把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提出来的,而且党一直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推进依法治国。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要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而决不是要虚化、弱化甚至动摇、否定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教学反思思备三年成名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