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热贡艺术热贡艺术,青海省同仁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统美术RE GONG YI SHU非遗系列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师: XXXX 时间: 2024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族地区,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2006年5月20日,热贡艺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49。 2009年,热贡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8年5月15日,热贡艺术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热贡艺术目录壹历史渊源贰文化特征叁制作工序肆题材作品伍传承保护陆社会影响传统美术RE GONG YI SHU历史渊源HISTORICAL ORIGINHISTORICAL ORIGIN热贡艺术,青海省同仁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统美术壹历史渊源公元10世纪末至13世纪初,是整个藏传佛教“后弘期”,是藏传佛教美术的转变期,也是热贡艺术的发源时期热贡艺术也发源于雪域文化的中心西藏地区,但主要是先后三方面渊源而来:一是藏拉多的年智合尖措三兄弟在尼泊尔学画后到安多热贡定居传播佛画艺术;二是在14、15世纪时萨迦派智合那哇及其徒弟们在热贡地区传播佛画艺术;三是1710年桑俄才培修建拉卜楞寺时,他的曼唐派画法传入热贡地区,所以源渊的不同使热贡艺术的画匠们有各自的特点热贡艺术不断走向外部世界,艺人们在早期长年累月地到处作画,足迹遍及青、藏、甘、川、新疆和蒙古地区,以及印度、缅甸和尼泊尔等国,广泛接触到西藏塑绘、甘孜木刻、敦煌壁画以及其他民族或友好国家的艺术,吸收了丰富的养料,经过总结、提炼,逐渐形成了细腻生动、富有热贡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成为藏传佛教画坛上的一个重要流派。文化特征HISTORICAL ORIGINHISTORICAL ORIGIN热贡艺术,青海省同仁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统美术贰在品类上,热贡艺术包括绘画(壁画、卷轴画即藏语称唐卡)、雕塑(泥塑、木雕)、堆绣(刺绣、剪堆)、建筑彩画、图案、沙画艺术、酥油花等多种艺术形式艺术手法热贡艺术早期的作品手法粗放古朴,色彩单纯,绘画带有较典型的印度、尼泊尔风格。其笔调雄迈,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生动传神,画面给人以雄浑、博大之感。至17世纪中叶,热贡的匠师们技艺日趋精妙,线描简练流畅,刚劲有力,采用工笔重彩,庄重沉稳,设色清新浓郁,匀净协调,所画人物形身兼备,画风趋向华丽、精细,注重画面的装饰效果艺术种类唐卡绘画即卷轴画(藏语译音为唐卡),是一种便于悬挂,易于收藏的画种,用彩缎装裱而成。这种画具有显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热贡地区的唐卡题材广泛,常见的有:释迦牟尼、无量寿、菩萨、文殊、观音、白度母、罗汉、护法神以及各时期有名的高僧等在绘画技巧上它相似于汉族的工笔重彩,一般采用单线平涂略加烘染和色块填勾的手法,构图都采用散点透视的手法。画面上的神、佛、山水、花草、楼台亭阁、各种鸟兽等都绘得很细致、生动而色彩鲜艳,特别是一些被夸张变形的密宗造像,性格鲜明,形态各异,对不同身份的神给予不同身份的性格热贡唐卡这种独到之处的技巧,使其在同类艺术中别具一格,成为藏画艺术的一种风范。艺术种类雕塑在热贡艺术中占有显要的地位,它主要包括泥塑、木雕、砖刻、石刻等,其中泥塑最为发达它是热贡雕塑的主体。泥塑艺术的成熟期约在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期,这个时期的塑像造型生动,神态刻画惟妙惟肖,服饰衣褶既简练流畅雕塑艺术热贡泥塑和寺院建筑相结合,力求表现其广泛的内容。塑像的取材范围也十分广泛,除以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作为装饰纹样和陪衬物外,往往还根据佛教故事或经典的需要塑色彩形象另外,木雕、砖雕、石雕也颇具规模,木刻主要是印刷用品的经书板,门楣、柱头上的装饰雕刻,也有相当量的木雕佛像。砖雕主要见于建筑物,如屋脊上的花、龙凤、对狮,飞檐上的兽吻,墙壁上的浮雕等图案是依附于建筑物、室内摆设、日常用具而存在的装饰艺术,多见于佛教寺院的建筑物,多用于画像、书籍、壁画、墙裙、门窗、柱饰、藻井、画梁雕栋等再运用色彩和表现手法的不同,以及疏密、聚散、曲直、长短、大小等手法来进行变化,同一花形,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形式,构成丰富多彩的图案。艺术种类图案艺术图案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已跳出了佛教艺术的范围。从宗教法具、日用器皿到地毯、织物上的装饰,处处琳琅满目,其特点是具有更加浓郁的地方气息和民族色彩,并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木雕艺术木刻主要是印刷用品的经书板,门楣、柱头上的装饰雕刻,也有相当量的木雕佛像。佛像一般分为单色木雕和彩色木雕两种,且有俱佳俱作,风格多样,刀法婉转劲利,刚柔相济,极富变化,民族特色浓厚,艺术种类堆绣是一种运用“剪”、“堆”技法塑造形象的特殊的艺术。从技法上区分,它又分为“剪堆”和“刺绣”,热贡地区的堆绣主要以剪堆为主堆绣艺术堆绣制作时,艺人根据内容表达需要选好种种颜色的绸缎,剪成一定尺寸的任务、走兽、花鸟等,用彩色绸缎粘压在事先剪好的纸张模式上,然后让颜色从浓到淡,依次粘堆堆绣的取材大都是佛经故事,多以人物为主,一般不表现大场面。它注重人物的造型和神态,讲究各色绸缎的配置,粗犷中见细腻,由于主体佛像突出,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有较强的立体感。堆绣,是刺绣艺术的创新,是刺绣与浮雕的结合。艺术题材热贡艺术绘画的题材大体上可分为斯巴霍、传记画、偶像画、历史画、风俗画和故事画等斯巴霍即《生死轮回图》或《六道轮回图》,这类作品旨在表现密宗“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抽象教义,画面上除“生死轮”的图案外,往往还画有日月、三菩萨、莲花生、宗喀巴、七珍、八宝等形象,与斯巴霍相类的题材还有《须弥山图》《四大洲风火土图》《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世界形成图》《坛城图》《净土图》等。传记画在传记画中除显教美术和小乘美术中所共有的表现释迦牟尼前世今生种种善行的“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外,还有藏传佛教所独有的藏王传(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热巴巾等)、法王传(八思巴、宗喀巴、五世达赖等)、大师传(莲花生、阿底峡等)偶像画这些偶像主要有佛陀(释迦佛、大日如来佛、弥勒佛等)、菩萨、罗汉、四大天王、度母、护法本尊等众多的佛教神抵,以及历史人物的肖像,如尺尊公主、文成公主、禄东赞、吞米桑布扎、莲花生、宗喀巴等艺术题材热贡艺术绘画的题材大体上可分为斯巴霍、传记画、偶像画、历史画、风俗画和故事画等历史画据史作画、以画言史,是藏传佛教绘画的一大特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自吐蕃王朝以后的西藏历史,便是一部藏传佛教从发生到鼎盛的宗教史风俗画这些画反映了藏族人民的日常风俗生活,其中有生产劳动,文化娱乐、体育竞技、婚喜丧葬和群众性的宗教活动,具有浓郁的民族和民俗色彩。故事画以《猴子变人》为代表,传说在古代西藏,一只猕猴与岩魔女结为伉俪,生下六个猴儿,后繁衍至五百,得以神粮饲之,“毛迹渐短,尾亦渐缩,更人语言,遂变为人”,就成为藏族的祖先。反映了藏族人民对于人类起源朴素的唯物主义进化论认识,具有典型的“原型”意义因为藏传佛教要求“一切工程合律藏,一切壁画合经藏,开刀雕塑合密咒”,所以热贡艺术的本质毕竟都是服从于宗教而不是服从审美的,虔诚重于艺术的灵性。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但热贡艺术同其他藏传佛教美术流派一样,是在一种极其严格规范下的“复制”所谓“三经一疏”(《造像度量经》《佛说造像度量经疏》《绘画度量经》《造像度量》)作为制作方式,固然标志着这一门美术的登峰造极,由于有所依凭而便于入门,这些方式固然也有助于推动藏传佛教美术的全面高涨,但它们给工匠们留下的发挥创造性的余地却是极其狭隘的艺术特性制作工序HISTORICAL ORIGINHISTORICAL ORIGIN热贡艺术,青海省同仁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统美术叁壁画壁画的作法:先要经过一道墙皮处理的工序:白灰底→抹细泥→磨光→涂胶和白土,待干透后作画,也有湿壁画。热贡地区主要是布壁画热贡艺术作品主要品类有壁画、唐卡、泥佛像、堆绣、刺绣、木刻、木雕像、石刻、砖刻和建筑彩绘等无论干壁画、湿壁画还是布壁画,绘制过程基本都分为七步(一)起稿。在墙面上制作可用粉本起稿,不同形象则用木炭笔起稿,起稿必须严格按照《造像度量经》的标准。(二)涂底色。包括形象的第一层颜色和空间的色彩。(三)分色晕染口使对象呈现出凹凸立体和阴阳明暗的感觉。(四)勾线。一种是用于人物的粗细均匀的,另一种是用于山水的粗细顿挫变化。(五)勾金线。热贡艺术绘画中运用金线的地方较多,人物的衣纹、山石的轮廓都用金线复勾,使画面产生精丽的效果。(六)五官和手足的整理。这是“画龙点睛”提醒全局精神的修整环节。(七)贴金沥粉,用特别的小皮袋以铅粉油膏挤绘成事先设计好的图样,沥粉线微微凸起,再用水胶贴上金箔,用绸棉织物轻轻按实即成。唐卡唐卡,系藏语“卷轴画”的音译。最初可能是佛教徒随身携带的“行像”,后来成为藏传佛教室内供奉的主要形式。唐卡的制作方法有绘画、缂丝、堆绣等。绘画唐卡的布面处理和绘制技法,与布壁画相似木刻版画木刻版画据说是萨迦时期由八思巴的弟子从内地引进到藏区,连续或单独地印在布上或单独地印在纸上,作为经蟠或甲马,悬挂在屋前檐下、大街通衙,飞撒在深山险谷、茫茫草原,作为祈祷的吉祥物石刻线画刻线画发端于15世纪初。相传宗喀巴和他的弟子克珠杰都是造像能手。其主要镌刻于卵石或石片上,分别涂成红色、白色、蓝色和黄色,堆在山麓或湖畔,俗称“玛尼堆”题材作品HISTORICAL ORIGINHISTORICAL ORIGIN热贡艺术,青海省同仁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统美术肆题材作品热贡艺术绘画的题材广泛,以宗教为核心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民俗、文艺等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代表作品有《藏族文化热贡艺术彩绘大观》等传承保护HISTORICAL ORIGINHISTORICAL ORIGIN热贡艺术,青海省同仁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统美术伍传承价值热贡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独有的原材料和独有的传承习惯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传承现状热贡艺术凭借其精美的设计、艳丽的色彩和精细的线条,不仅在佛教盛行地区流行,而且也越来越受到港澳台地区以及世界各地艺术爱好者们的欢迎,但是随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四个大师级的画家前后于世纪之交离世)、市场经济和商品意识的不断冲击、旅游业的不断繁荣,热贡艺术精品越来越少,而充斥市场的赝品、复制品和粗制滥造的现象却越来越多,急需抢救保护更登达吉男,藏族,1964年8月生,青海同仁市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项目:热贡艺术传承人物启加男,藏族,1940年生,2007年去世,青海同仁市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项目:热贡艺术西合道男,1946年12月1日生,青海同仁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热贡艺术娘本男,1971年2月17日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热贡艺术夏吾角男,1966年4月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热贡艺术罗藏旦巴男,1968年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热贡艺术桓贡男,土族,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热贡艺术保护措施1958年青海省文联和省群艺馆组织力量对热贡艺术进行了发掘和整理,组织卡先加等艺人绘制了大量藏式图案1961年中国美协青分会组织调查组,对热贡艺术历史沿革、艺术特色等问题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撰写了《五屯艺术调查报告》1996年为培养一批高层次热贡艺人,经黄南州政府和西北民族学院协商联合创办了“热贡艺术班”2006年11月14日青海热贡艺术协会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成立,该协会的宗旨是挖掘热贡艺术内涵,促进热贡艺术繁荣发展,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转化为物质文化,为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热贡艺术项目评估合格,同仁市文化馆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2024年3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依托热贡艺术项目的青海仁俊热贡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社会影响HISTORICAL ORIGINHISTORICAL ORIGIN热贡艺术,青海省同仁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统美术陆社会活动2019年12月19日上午,“相约北京”首届国际唐卡艺术展暨世界唐卡艺术大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2020年1月6日,中国青海民族文化艺术展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拉开帷幕,展出200余幅图片、20幅唐卡作品感谢欣赏热贡艺术,青海省同仁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统美术RE GONG YI SHU非遗系列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师: XXXX 时间: 202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