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第八版)》(高教版)同步教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机械制图(第八版)》(高教版)同步教学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机械制图
(第八版)
§ 2-1 投影法概述
§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 2-3 立体上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 2-4 基本体的投影作图
§ § 2-1 投影法概述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在地面或墙面上会产生影子,如图2-1a所示,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加以抽象研究,总结其中规律,创造了投影法,图2 -1b所示为物体的投影。
投射线通过物体投射到预定面,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 § 2-1 投影法概述

一、投影法分类
1.中心投影法
投射线汇交一点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
设S 为投射中心,SA、SB、SC 为投射线,平面P 为投影面。
三角形ABC为在P 面上的投影。
§ § 2-1 投影法概述

2.平行投影法
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斜投影法 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的平行投影法。
正投影法 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平行投影法。
根据正投影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正投影。简称“投影”。机械图样主要是用正投影法绘制的。
§ § 2-1 投影法概述

二、直线与平面的正投影特性
1.真实性
当直线或平面平行于投影面时,直线的投影反映直线的实长,平面的投影反映平面的实形,这种投影特性称为真实性
2.积聚性
当直线或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时,直线的投影积聚成一点,平面的投影积聚成为一直线,这种投影特性称为积聚性
3.类似性
当直线或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时,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但投影长小于直线实长;平面的
投影为原有平面图形的类似形 (类似形是指两图形对应边数相等,平行关系和凹凸关系不变),称这种投影特性为类似性 (或称收缩性)
§ §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一、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用正投影法在正投影面上所得到的一个投影图,只能反映物体一个方向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形状。
§ §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三投影面体系
正立位置的投影面,称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用V 表示;
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称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H 表示;
侧立位置的投影面,称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用W 表示。
投影轴——相互垂直的投影面之间形成的交线。
OX 轴 (简称X 轴) —— V ∩H , 表示长度方向;
OY轴 (简称Y 轴) —— H ∩ W,表示宽度方向;
OZ 轴 (简称Z 轴) ——V ∩ W ,表示高度方向。
原点——三根投影轴相互垂直,其交点称为,用 “O”表示。
§ §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二、三视图的形成
将物体放置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按正投影法向各投影面投射,即可分别得到物体的正面投影、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物体在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图也称为视图,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形成的视图简称三视图。
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射,物体在正面上所得的视图。
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射,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得的视图。
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射,物体在侧立面上所得的视图。
§ §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三视图的形成
§ §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三、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1.视图位置关系
以主视图为基准,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画图时,按此配的三视图,不需标注其名称。
§ §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2.投影对应关系
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
规定:
左右之间的距离为长,
前后之间的距离为宽,
上下之间的距离为高。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三等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 §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3.方位对应关系
物体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和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和上、下的相对位置关系。
§ §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例2-1】 根据长方体 (缺角)的立体图和主、俯视图 (图2-10a),补画左视图,并分析长方体表面间的相对位置。
分析 应用三视图的投影和方位的对应关系来补画左视图,并分析及判断长方体表面间的相对位置。
作图
(1)按长方体的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的投影关系,补画长方体的左视图 (图b)。
(2)用同样 方 法 补 画 长 方 体 缺 角 的 左 视 图,此时必须注意前、后位置的对应关系(图c)。
§ §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讨论
由三视图的方位对应关系可判断长方体表面间的相对位置:
主视图反映物体上、下和左、右相对位置,但主视图不能反映物体的前、后方位关系;同理,俯视
图不能反映物体的上、下方位关系;左视图不能反映物体的左、右方位关系。因此,如果用主视
图来判断长方体前、后两个表面的相对位置时,必须从俯视图或左视图上找到前、后两个表面
的位置,才能确定哪个表面在前,哪个表面在后.
弯板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 §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例2-2】 根据图a所示弯板立体图,绘制其三视图。
分析
弯板由带切角的底板与半圆柱拱形竖板两部分组合而成。
画三视图时,应先画出各视图基准线 (物体的对称线、中心线及较大平面为基准线等,由于每个视图都能反映物体两个方向的尺寸,因此,每个物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都要有基准,即画图或度量尺寸的起点)。
从反映物体形状特征的视图画起,如立体图中箭头指示方向。
按投影关系逐步画出各部分的三视图。
弯板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1. 画基准线:底面基准线
§

画基准线:对称中心线
弯板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画基准线:后面基准线
弯板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

画450 辅助线
弯板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

弯板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

画450 辅助线
弯板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

画定位线
弯板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

2. 画底板:有形状特征的俯视图
弯板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画底板:主视图
弯板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

画底板:由主视图和俯视图求作左视图
弯板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

画底板:由主视图和俯视图求作左视图
弯板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

3. 画竖板:有形状特征的主视图
弯板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

画竖板:按投影关系作俯视图
弯板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

画竖板:由主视图和俯视图求作左视图
弯板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

4. 描深并擦去多余的作图线,即完成三视图。
弯板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 §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弯板三视图的作图步骤(共18张PPT)
§ 2-1 投影法概述
§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 2-3 立体上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 2-4 基本体的投影作图
§ § 2-3 立体上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任何平面立体的表面都包含点、直线和平面等基本几何元素,如图所示的三棱锥由四个面、六条线和四个点组成。要完整、准确地绘制物体的三视图,就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几何元素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 § 2-3 立体上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一、点的投影分析
1. 点的投影规律点的投影仍是点。
空间点S
投影分别为s (水平投影)、s' (正面投影)、s″ (侧面投影)。
点S的投影规律:
(1)点S的V 面投影和H 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 轴,即s's⊥OX。
(2)点S的V 面投影和W 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 轴,即s's″⊥OZ。
(3)点S的H 面投影到OX 轴的距离等于其W 面投影到OZ 轴的
距离,即ssX =s″sZ。
点的投影仍符合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 § 2-3 立体上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点的坐标与投影关系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位置可由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来确定。
点A 到W 面的距离Aa″=a'aZ=aaY =aXO=X 坐标。
点A 到V 面的距离Aa'=a″aZ=aaX =aYO=Y 坐标。
点A 到H 面的距离Aa=a″aY =a'aX =aZO=Z坐标。
A点的坐标 (X,Y,Z)确定,A 点三投影的坐标分别为a (X,Y)、a' (X,Z)、a″ (Y,Z)。
若已知某点的两个投影,则可求出其第三投影。
§ § 2-3 立体上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例2-3】 如图2-15a所示,已知点A的V 面投影a'和W 面投影a″,求作H 面投影a。
分析 根据点的投影规律可知,a'a⊥OX,过a'作OX 轴的垂线a'aX ,所求a必定在a'aX 的延长线上。
由aaX =a″aZ,可确定a在a'aX 延长线上的位置。
作图
(1)过a‘作a’aX ⊥OX 并延长;
(2)量取aaX =a″aZ,可求得a。或利用45°线作图。
§ § 2-3 立体上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3.两点的相对位置
两点的相对位置是指两点的左右、前后和上下位置关系,由其两点对应坐标大小确定。
X 坐标大者在左,小者在右;Y 坐标大者在前,小者在后;Z 坐标大者在上,小者在下。
两点的对应坐标差决定了两点之间的同向距离。
§ § 2-3 立体上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例2-4】 已知空间点C (16,5,6),点D 在点C 之右10mm、之前7mm、之上8mm,求作C、D 两点的三面投影,如图2 17所示。
分析
由点C (16,5,6)可作出其三面投影图,再由点D与点C的位置关系作出点D的三视图。
作图
§ § 2-3 立体上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4.重影点与可见性
若空间两点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称为重影,如图2-18所示,点B 和点A 在H 面上的投影b(a)重合,称为重影点。
两点重影时,远离投影面的一点为可见点,另一点则为不可见点,在不可见点的投影符号外加圆括号表示。
§ 二、直线的投影分析

直线的投影
直线的投影由其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确定。直线的投影一般为直线,特殊情况积聚为一点。
直线的投影可由直线上两点在同一投影面上的投影 (也称同面投影)用粗实线相连所得。
§ 直线的投影

一般位置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任何一个投影面,即与三个投影面都处于倾斜位置的直线。
1.一般位置直线
三个投影均不反映实长;与投影轴的夹角不反映空间直线对投影面的倾角。
§ 直线的投影

2.投影面平行线
投影面平行线——只平行于一个投影面,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的直线。
水平线
正平线
侧平线
§ 直线的投影

3.投影面垂直线
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平行的直线。
铅垂线
正垂线
侧垂线
§ 直线的投影

【例2-5】分析正三棱锥各棱线和底边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三、平面的投影

1.投影面平行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垂直于另外两个投影面的平面。
水平面(P∥H) 正平面(Q∥V) 侧平面(R∥W )
§ 三、平面的投影

2.投影面垂直面
投影面垂直面——垂直于一个投影面而倾斜于另外两个投影面的平面。
正垂面(Q⊥V)
侧垂面(R⊥W )
铅垂面(P⊥H)
§ 三、平面的投影

3.一般位置平面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
§ 三、平面的投影

【例2-6】分析正三棱锥各棱面和底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共15张PPT)
机械制图
(第八版)
§ 2-1 投影法概述
§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 2-3 立体上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 2-4 基本体的投影作图
§ § 2-4 基本体的投影作图

一、棱柱
二、棱锥
三、圆柱
四、圆锥
五、圆球
六、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基本体包括平面体和曲面体两类。
§ § 2-4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

一、棱柱
棱柱的棱线互相平行。常见的棱柱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和六棱柱等。
正六棱柱为例,分析其投影特征和作图方法。
分析
顶面和底面是相互平行的正六边形,
六个侧棱面均为矩形,且与顶面和底面垂直
正六棱柱的投影特征
俯视图——正六边形
主视图——三个矩形线框组
左视图——两个相同矩形线框的组
§ 一、棱柱

作图
画对称中心线和底面基准线
画反映形状特征的视图
按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关系画出左视图
§ 二、棱锥

棱锥的棱线交于一点,常见的棱锥有三棱锥、四棱锥和五棱锥等。
分析与作图
§ 二、棱锥

【例2-7】已知物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图2-27a)
分析
作图
§ 三、圆柱

圆柱体是由圆柱面与上、下两端面所围成的。
圆柱面可看作由一条直母线绕与其平行的轴线回转而成。
圆柱面上任意一条平行于轴线的直线称为圆柱面的素线。
分析 位置 投影
作图
§ 四、圆锥

圆锥是由圆锥面和底面所围成的。
圆锥面可看作由一条直母线绕与其相交的轴线回转而成。
分析 位置 投影
作图
§ 五、圆球

圆球的表面可看作由一条圆母线绕其直径回转而。
分析 位置 投影
作图
§ 六、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视图用来表达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大小则要由视图上所标注的尺寸数字来确定。
任何物体都具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
应将三个方向的尺寸标注齐全。
§ 六、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 六、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 六、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 § 2-4 基本体的投影作图

典型案例
根据图2 -31a所示的铆钉主视图及其尺寸,补画其俯视图、左视图。
分析 形状、位置 投影
作图(共20张PPT)
§ 6-1 视图
§ 6-2 剖视图
§ 6-3 断面图
§ 6-4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表示法
§ 6-5 第三角画法
§ 6-6 表示法综合应用案例
§ § 6-1 视图

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绘制出物体的多面正投影图形称为视图。
视图主要用于表达机件的外部结构和形状,对机件中不可见的结构和形状在必要时才用细虚线画出。
视图分为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四种。
一、基本视图
将机件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基本视图。
§ § 6-1 视图

六个基本视图的投影规律:
(1)主、俯、仰、后视图长对正。
(2)主、左、右、后视图高平齐。
(3)俯、左、右、仰视图宽相等。
§ § 6-1 视图

六个基本视图的方位对应关系:
除后视图外,在围绕主视图的俯、仰、左、 右四个视图中,远离主视图的一侧表示机件的前方,靠近主视图的一侧表示机件的后方。
画图 时,可利用45°线法保证 “宽相等”和方位关系。
实际应用时可选用其中必要的几个基本视图。通常优先选用主、俯、左视图。
§ § 6-1 视图

二、向视图
向视图是可以移位配置的基本视图。
应用:当某视图不能按投影关系配置时,可按向视图绘制,如图中的向视图D、向视图E和向视图F
标注 用箭头表示投射方向、大写字母表示名称
§ § 6-1 视图

三、局部视图
局部视图是将机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
局部视图的配置、标注及画法
(1)局部视图按基本视图位置配置,中间若没有其他图形隔开时,则不必标注
(2)局部视图也可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在适当位置,如局部视图B。
(3)局部视图的断裂边界通常用波浪线或双折线表示。 但当所表示的局部结构是完整的,其图形的外轮廓线呈封闭状时,波浪线或双折线可省略不画
§ § 6-1 视图

四、斜视图
将机件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
斜视图常用于表达机件上的倾斜结构。
斜视图的配置和标注一般遵照向视图相应的规定,必要时允许将斜视图旋转配置。 此时仍按向视图标注,且加注旋转符号,
§ § 6-1 视图

五、综合案例
§ § 6-2 剖视图

一、剖视图的形成、画法及标注
1.剖视图的形成
假想用剖切面剖开机件,将处在观察者与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简称剖视。
2.剖面符号
在剖视图中,剖切面与机件接触部分称为剖面区域。为使具有材料 实体的切断面 (即剖面区域)与其余部分 (含剖切面后面的可见轮廓线及原中空部分)明显地区别开来,应在剖面区域内画出剖面符号
金属材料用平行细实线作为剖面符号,且特称为剖面线。
§ § 6-2 剖视图

剖面线的方向一般与主要轮廓或剖面区 域的对称线成45°角
§ § 6-2 剖视图

3.剖视图画法的注意事项
(1)剖切机件的剖切面必须垂直于所剖切的投影面。
(2)机件的一个视图画成剖视后,其他视图的完整性不应受其影响。
(3)剖切面后面的可见结构一般应全部画出 。
(4)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用细虚线表示机件上的不可见结构。
§ § 6-2 剖视图

4.剖视图的标注
剖视图的标注三个要素:
1)剖切位置 用粗实线的短线段表示剖切面起讫和转折位置。
2)投射方向 将箭头画在剖切位置线外侧指明投射方向。
3)对应关系 将大写拉丁字母注写在剖切面起讫和转折位置旁边,并在所对应的剖视 图上方注写相同的字母名称。
剖视图的标注方法
全标 三要素全部标出
不标 三要素均不必标注。(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方可不标,即单一 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平面或基本对称平面剖切;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剖视图与相应 视图间没有其他图形隔开)。
省标
§ § 6-2 剖视图

二、剖视图的种类
根据剖切范围的大小,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
1.全剖视图
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
§ § 6-2 剖视图

2.半剖视图
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以对称平面为界,用剖切面剖开机件的一半所得的剖视图称为 半剖视图。
§ § 6-2 剖视图

3.局部剖视图
用剖切面局部地剖开机件
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
§ § 6-2 剖视图

三、剖切面的种类
单一剖切面、几个 平行的剖切面、几个相交的剖切面 (交线垂直于某一投影面)。
1.单一剖切面
单一剖切面可以是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也可以是不平 行于基本投影面的斜剖切平面。
§ § 6-2 剖视图

2.几个平行的剖切面
可以表达位于几个平行平面上的机件内部结构。
§ § 6-2 剖视图

3.几个相交的剖切面
用几个相交的剖切面(交线垂直于某一基本投影面)剖开机件,表达具有回转轴线的机件上分布在几个相交平面上的内部结构和形状。
1.相邻两剖切面的交线应垂直于某一基本投影面。
2.用几个相交的剖切面剖开机件绘图时,应先将倾斜剖切平面所剖到的结构旋转至与某一选定的基本投影面平行后再投射。
3.采用相交剖切面剖切后,应对剖视图加以标注。
§ § 6-2 剖视图

图6-26 用相交剖切面剖切应注意的问题(共17张PPT)
§ 6-1 视图
§ 6-2 剖视图
§ 6-3 断面图
§ 6-4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表示法
§ 6-5 第三角画法
§ 6-6 表示法综合应用案例
§ § 6-3 断面图

一、断面图的概念
假想用剖切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其断面的图形,称为断面图,简称断面。
§ § 6-3 断面图

二、移出断面图
画在视图之外的断面图称为移出断面图。
移出断面图的 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
当剖切面通过回转面形成的孔或凹坑的轴线 ,
或通过非圆孔会导致出现完全分离的断面时 ,
则 这些结构按剖视图要求绘制。
§ § 6-3 断面图

§ § 6-3 断面图

三、重合断面图
将断面图形画在视图之内的断面图称为重合断面图。
重合断面图的轮廓线用细实线绘制。
当视图中的轮廓线与重合断面图重叠时,视图中的轮廓线仍应连续画出,不可间断
§ § 6-4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表示法

一、局部放大图 (GB/T4458.1—2002)
当按一定比例画出机件的视图时,其上的细小结构常常会表达不清,且难以标注尺寸, 此时可局部地另行画出这些结构的放大图。这种将机件的部分结构用大于 原图形的比例画出的图形称为局部放大图。
用细实线圈出被放大部位。
当同一机件上有几 处被放大时,
应用罗马数字编号,并在局部放
大图上方标注出相应的罗马数
字和所采 用的比例。
§ § 6-4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表示法

二、简化画法 (GB/T16675.1—2012)
§ § 6-4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表示法

§ § 6-4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表示法

§ § 6-5 第三角画法

一、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的区别
§ § 6-5 第三角画法

§ § 6-5 第三角画法

【例6-1】 根据弯板轴测图 (图6-46a),按第三角画法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分析
作图
§ § 6-5 第三角画法

【例6-2】 读懂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图6-46a)。
分析
作图
§ § 6-6 表示法综合应用案例

【例6-3】 图6-48b用四个图形表达了图6-48a所示的支架。
§ § 6-6 表示法综合应用案例

【例6-4】 根据图6-49所示机件的三视图,重新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案。
§ § 6-6 表示法综合应用案例

【例6-5】 读懂已知物体第三角画法的三视图 (图6-51a),转换成第一角画法,并选 择合适的表达方案。
第三角画法
第一角画法(共21张PPT)
(第八版)
§ § 8-1 零件图概述

一、零件图与装配图的作用和关系
装配图表示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零件图则表示零件 的结构、形状、大小和有关技术要求,并根据它制造和检验零件。在设计或测绘机器时,首 先要绘制装配图,再拆画零件图,零件完工后再按装配图将零件装配成机器或部件。
§ § 8-1 零件图概述

二、零件图的内容
一张作为加工和检验依据的零件图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图形
2.尺寸
选用一组适当的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图形,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的内外结 构和形状
正确、齐全、清晰、合理地标注零件在制造和检验时所需要的全部尺寸。
3.技术要求
用规定的符号、代号、标记和文字说明等简明地给出零件在制造和检验时所应达到的各 项技术指标和要求
4.标题栏
§ § 8-2 零件结构和形状的表达

一、选择主视图
1.确定主视图中零件的安放位置
(1)零件的加工位置
(2)零件的工作位置 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都有一定的工作位置,选择主视图时应尽量 与零件的工作位置一致,以便与装配图直接对照。
§ § 8-2 零件结构和形状的表达

2.确定零件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应该能够反映零件的主要形状特征
§ § 8-2 零件结构和形状的表达

二、选择其他视图
三、表达方案的选择
§ § 8-2 零件结构和形状的表达

【例8-1】 分析图8-7柱塞泵泵体的表达方案。
结构分析
方案分析
§ § 8-2 零件结构和形状的表达

【例8-2】 选择图8-8所示箱体零件的表达方案。
结构分析
表达方案
§ § 8-3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一、铸造工艺结构
1.起模斜度
在铸件的内、外 壁沿起模方向应有一定的斜度 (1∶20~1∶10)
2.铸造圆角
§ § 8-3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3.铸件壁厚
二、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1.倒角和倒圆
§ § 8-3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2.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3.凸台和凹坑
§ § 8-3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4.钻孔结构
§ § 8-4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一、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尺寸基准是指零件在机器中或在加工和测量时用以确定其位置的面或线。一般情况下, 零件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都应有一个主要基准.
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1.设计基准
设计基准是指确定零件在部件中工作位置的基准面或线。
2.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是指零件在加工、测量时用的基准面或线。
§ § 8-4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二、合理标注尺寸的原则
1.重要尺寸直接注出
重要尺寸是指有配合功能要求的尺寸、重要的相对位置尺寸、影响零件使用性能的尺 寸,这些尺寸都要在
零件图上直接注出。
§ § 8-4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2.避免出现封闭尺寸链
§ § 8-4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3.符合加工工艺和便于测量
§ § 8-4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 § 8-4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4.各种孔的简化注法
§ § 8-4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 § 8-4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三、合理标注零件尺寸的方法和步骤
【例8-3】 标注齿轮轴的尺寸.
§ § 8-4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例8-4】 标注踏脚座的尺寸 (图8-26)。(共28张PPT)
(第八版)
第八章 零件图
§ 8-1 零件图概述
§ 8-2 零件结构和形状的表达
§ 8-3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 8-4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 8-6 读零件图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一般用符号、 代号或标记标注在图形上,或者用文字注写在图样的适当位置。
一、表面结构的图样表示法
表面结构是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表面缺陷、表面纹理和表面几何形状的总称。
1.表面粗糙度及其评定参数
轮廓参数是我国机械图样中目前最常用的评定参数,评定粗糙度轮廓 (R 轮廓)有Ra 和Rz两个高度参数。
算术平均偏差Ra
轮廓的最大高度Rz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2.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3.表面结构要求在图形符号中的注写位置
4.表面结构代号及其注法
(1)表面结构要求对每一表面一般只注一次,并尽可能注在相应的尺寸及其公差的同一 视图上。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标注的表面结构要求是对完工零件表面的要求。
(2)表面结构要求的注写和读取方向与尺寸的注写和读取方向一致。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5.表面结构要求在图样中的简化注法
(1)全部表面有相同表面结构要求
(2)多数表面有相同表面结构要求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3)多个表面有各自共同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二、极限与配合
大规模生产要求零件具有互换性,即从一批规格相同的零件中任取一件,不经修配就能装到机器或部件上,并能保证使用要求。零件的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
1.尺寸公差
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1)公称尺寸 公称尺寸是由图样规范确定的理想形状要素的尺寸,即设计给定的尺 寸: 35。
(2)极限尺寸 极限尺寸是尺寸要素的尺寸所允许的极限值,包括上极限尺寸、下极限 尺寸。
零件经过测量所得的尺寸称为实际尺寸,若实际尺寸位于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之 间,即为合格。
(3)极限偏差 极限偏差是指相对于公称尺寸的上极限偏差和下极限偏差。上极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极限偏差,即尺寸要素允许的最大尺寸;下极限尺寸减其 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极限偏差,即尺寸要素允许的最小尺寸,两者统称为极限偏 差。孔的上、下极限偏差分别用大写字母ES和 EI表示;轴的上、下极限偏差分别用小写 字母es和ei表示。
(4)公差 公差是指上极限尺寸与下极限尺寸之差,或上极限偏差与下极限偏差之差。 它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
(5)公差带 公差带是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之间的变动值,由公差大小和相对于公 称尺寸的位置确定。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2.配合
类型相同且待装配的外尺寸要素 (轴)和内尺寸要素 (孔)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根据实际需要,配合分为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三类。
(1)间隙配合 间隙配合是指孔和轴装配时总是存在间隙的配合。
(2)过渡配合 孔和轴装配中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即为过渡配合。
(3)过盈配合 过盈配合是指孔和轴装配时总是存在过盈的配合。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3.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1)标准公差 (IT) 标准公差是指线性尺寸公差ISO代号体系中的任一公差。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公称尺寸和公差等级来确定,其中公差等级确定尺寸的精确程度。标准公差等级标示符由IT 及其之后的数字组成,如IT7。标准公差顺次分为20个等级,即IT01、 IT0、IT1、…、IT18。IT表示标准公差,数字表示公差等级。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大小,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位置
(2)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是确定公差带相对于公称尺寸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基本偏差 可能是上极限偏差或下极限偏差。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基本偏差标示符用字母表示,孔用大写字母 A、…、ZC表示,轴用 小写字母a、…、zc表示。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公差带代号是基本偏差和标准公差等级的组合。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4.配合制
(1)基孔制配合 是指孔的基本偏差为零的配合,即其下极限偏差等于零。 基孔制配合的孔称为基准孔,其基本偏差标识符为 H,下极限偏差为零
(2)基轴制配合 是轴的基本偏差为零的配合,即其轴的上极限偏差等于 零。基轴制配合的轴称为基准轴,其基本偏差标识符为h,上极限偏差为零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5.极限与配合的标注及查表方法
(1)在装配图上的标注形式 在装配图上标注配合代号,采用组合式注法
(2)在零件图上的标注有三种形式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例8-5】 查表写出 18H8/f7和 14N7/h6的偏差数值,并说明属于何种配合制度的 配合。
分析
(1) 18H8/f7中的 H8为基准孔的公差带代号,f7为轴的公差带代号。
(2) 14N7/h6中的h6为基准轴的公差带代号,N7为孔的公差带代号。
18H8/f7的含义:公称尺寸为18mm、公差等级为8级的基准 孔,与相同公称尺寸、公差等级为7级、基本偏差为f的轴组成的间隙配合。
14N7/h6的含义:公称尺寸为14mm、公差等级为6级的基准 轴,与相同公称尺寸、公差等级为7级、基本偏差为 N的孔组成的过渡配合。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三、几何公差
1.基本概念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尺寸误差,也会出现形状和相对位置误差。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2.几何公差符号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3.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1)公差框格与基准符号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2)被测要素的标注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带基准字母的基准三角形应按以下规定放置:
§ §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4.几何公差标注示例
§ § 8-6 读零件图

零件图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是反映零件结构、大小和技术要求的载体。读零件图 的目的就是根据零件图想象零件的结构和形状,了解零件的制造方法和技术要求。
一、阀杆
1.结构分析
§ § 8-6 读零件图

2.表达分析
3.尺寸分析
§ § 8-6 读零件图

二、阀盖
1.结构分析
2.表达分析
3.尺寸分析
4.了解技术要求
§ § 8-6 读零件图

三、阀体
1.结构分析
2.表达分析
3.尺寸分析
4.了解技术要求
§ § 8-6 读零件图

典型案例 识读图8-60所示支架零件图,
并补画出A—A 剖视图。
1.概括了解
2.分析表达方法
3.分析结构和形状
4.分析尺寸
5.分析技术要求
6.补画A—A剖视图(共14张PPT)
(第八版)
§ 9-1 装配图的内容和表示法
§ 9-2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 9-3 常见的装配结构
§ 9-4 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 9-5 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 9-6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 § 9-1 装配图的内容和表示法

一、装配图的内容
1.一组图形
2.必要的尺寸
3.技术要求
4.标题栏、 零件序
号和明细栏
§ § 9-1 装配图的内容和表示法

二、装配图画法的基本规则
1.实心零件画法 在装配图中,对于紧固件以 及轴、键、销等实心零件,若按 纵向剖切,且剖切平面通过其对 称平面或轴线时,这些零件均按不剖绘制。
2.相邻零件轮廓线的画法 两个零件的接触表面 (或基 本尺寸相同的配合面)只用一条 共有的轮廓线表示;非接触面画 两条轮廓线。
3.相邻零件剖面线的画法 在剖视图中,相接触的两零件的剖面线方向应相反或间隔不等。
§ § 9-1 装配图的内容和表示法

三、装配图的特殊画法
1.简化画法
假想将某些零件拆卸后绘制
规格相同的零件组
零件的工艺结构 (如倒角、圆角、
退刀槽等)允许省略不画
滚动轴承允许一半 采用规定画法,
另一半采用通用画法
可另外单 独画出该零件的某一视图
§ § 9-1 装配图的内容和表示法

§ § 9-1 装配图的内容和表示法

2.特殊画法
(1)夸大画法
(2)假想画法
(3)展开画法
§ § 9-2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一、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1.规格 (性能)尺寸 表示机器或部件规格 (性能)的尺寸,是设计和选用部件的主要依据。如图9-3中铣 刀盘的尺寸 120。
2.装配尺寸 表示零件之间装配关系的尺寸,如配合尺寸和重要相对位置尺寸。如图9-3中 V带轮 与轴的配合尺寸 28H8/k7等。
3.安装尺寸 表示将部件安装到机器上或将整机安装到基座上所需的尺寸。如图9-3中铣刀头座体 底板上四个沉孔的定位尺寸155、150。
4.外形尺寸 表示机器或部件外形轮廓的大小,即总长、总宽和总高尺寸。为包装、运输、安装所需的空间大小提供依据。
§ § 9-2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二、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1.序号
常用的编号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对机器或部件中的所有零件 (包括标准件和专用件)按 一定顺序进行编号,如图9-3所示;另一种是将装配图中标准件的数量、标记按规定标注在图上,标准件不占编号,而对非标准件 (即专用件)按顺序进行编号。
装配图中编写序号的一般规定:
(1)在装配图中,每种零件或部件只编一个序号,一般只标注一次。
(2)在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的编写方式
§ § 9-2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2.明细栏
明细栏是装配图中全部零件的详细目录,格式详见国家标准 《技术制图 明细栏》 (GB/T10609.2—2009)。明细栏画在装配图标题栏的上方,栏内分隔线为粗实线,左边外框线 为粗实线,栏中的编号与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必须一致。
§ § 9-2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填写明细栏注意事项
零件序号应自下而上。
“代号”栏内注出零件的图样代号或标准件的标准编号,如GB/T891—1986。
“名称”栏内注出每种零件的名称
§ § 9-3 常见的装配结构

一、接触面与配合面结构的合理性
§ § 9-3 常见的装配结构

二、密封装置
§ § 9-3 常见的装配结构

三、防松装置(共13张PPT)
(第八版)
§ 9-1 装配图的内容和表示法
§ 9-2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 9-3 常见的装配结构
§ 9-4 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 9-5 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 9-6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 § 9-4 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一、了解、分析装配体
§ § 9-4 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二、确定表达方案
1.主视图的选择
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应能反映部件的工作位置和部件的总体结构特征,同时能较集中地反 映部件的主要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
2.其他视图的选择
选择其他视图时,主要应考虑对尚未表达清楚的装配关系及零件形状等加以补充。
三、确定比例、图幅,合理布图
在画装配图前,应根据部件结构的大小、复杂程度及其拟定的表达方案,确定画图的比 例、图幅,同时要考虑为尺寸标注、零件序号、明细栏及技术要求等留出足够的位置,使布 局合理。
§ § 9-4 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四、画图步骤
§ § 9-4 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读装配图的要求如下:
(1)了解装配体的名称、用途、性能、结构和工作原理。
(2)读懂各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其在装配体中的功用。
(3)明确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连接方式,了解装拆的先后顺序。
一、概括了解
二、了解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
三、分析零件,读懂零件的结构和形状
四、分析尺寸,了解技术要求
§ § 9-5 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 § 9-6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机器在设计过程中是先画出装配图,再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维修机器时,如果其中某个零件损坏,也要将该零件拆画出来。在识读装配图的教学过程中,常要求拆画其中某个零件图,以检查是否真正读懂装配图。
一、概括了解
二、了解部件的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
三、分析零件,拆画零件图
以图9-19所示的齿轮油泵为例,说明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 § 9-6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 § 9-6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三、分析零件,拆画零件图
1.分离零件
2.确定零件的表达方案
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4.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 § 9-6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 § 9-6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典型案例 识读微调机构装配图 (图9-23),并拆画8号件零件图。
1.概括了解
2.分析工作原理与装配关系
3.分析重要尺寸
4.分析零件并拆画零件图
(以支座8为例)
§ § 9-6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1)分离零件
(2)选择表达方案
(3)完善尺寸标注及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