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溶解度(课时1饱和溶液)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溶解度(课时1饱和溶液)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课时1 饱和溶液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加入2g硝酸钾,搅拌
②再加5g硝酸钾,搅拌
【设计实验】
全部溶解
20mL水能完全溶解2g KNO3
烧杯底部有未溶解固体
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7g KNO3
总 结
物质_______无限量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即一定量溶剂所能溶解的物质是_______的。
不能
有限度
溶液的分类
物质溶解是否达到限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达到限度
(不能继续溶解)
未达到限度
(还能继续溶解)
判断:下列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20ml水
KNO3溶液
2克硝酸钾
搅拌
KNO3溶液
5克KNO3
搅拌


_____溶液
_____溶液
总 结
__________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饱和
有固体不溶
不饱和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加入2g硝酸钾,搅拌
②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全部溶解
20mL水能完全溶解2g KNO3
烧杯底部有未溶解固体
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7g KNO3
操作 现象 结论
③加热
④再加5g硝酸钾,搅拌
⑤冷却
⑥慢慢加水并搅拌
KNO3溶液
如何使烧杯底部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继续溶解?
原本未溶的固体全部溶解
升高温度,KNO3溶解能力增强
全部溶解
升高温度,KNO3溶解能力增强
析出晶体
降低温度,KNO3溶解能力减弱
全部溶解
增加溶剂的量,可使未溶解固体溶解
下列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20ml水
KNO3溶液
KNO3溶液
2克硝酸钾
搅拌
KNO3溶液
5克KNO3
搅拌
加热
5克KNO3
搅拌
KNO3溶液
冷却
KNO3溶液




加过量水
搅拌
KNO3溶液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_________或_________可以使得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物质吗?
KNO3的饱和溶液
加少量高锰酸钾
搅拌
KNO3的饱和溶液
还可以溶解KMnO4
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对象是已饱和的这种溶质,其他物质还可继续溶解。
物质溶解是否达到限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达到限度
(不能继续溶解)
未达到限度
(还能继续溶解)
在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的溶剂里
这种溶质的
这种溶质的
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B
A
1.是否有
未溶解的固体
有固体
饱和溶液
无固体
(保持温度和
溶剂量不变)
2.再加少量溶质
不能再溶
还能溶解
恰好饱和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Ca(OH)2温度高,溶解少,温度低,溶解多
Ca(OH)2由饱和转化不饱和用降温,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用升温
加溶质
蒸发水
降温
加水
升温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改变条件使溶液中的固体溶质从溶液中成为晶体析出的过程
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结晶
晶体
结晶的方法
蒸发结晶
如:氯化钠
降温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
如:硝酸钾
利用风吹和日晒使水分蒸发,食盐从海水中结晶析出
海水
贮水池
蒸发池
结晶池
食盐
母液
氯化钠
多种化工产品
饱和溶液
海水晒盐
1.欲使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
升高温度
C
B
降低温度
C
再加入该溶质
D
倒出一些溶液
2. 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的水,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 g、15 g、10 g、5 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四个烧杯中,________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________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________中的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AB
C
D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
无色透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解的溶质多
C
在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里加入其他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
D
充分搅拌后,没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 氯化钠固体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氯化镁,硫酸钠,可以用 ( )冲洗后再烘干,将其除去
D
A

B
氯化钠溶液
C
饱和氯化镁溶液
D
饱和氯化钠溶液
5.若把8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
溶液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B
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
C
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晶体
D
剩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降低温度能使所有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
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下列方法能否比较食盐和硝酸钾在水中溶解能力呢?
食盐10g
硝酸钾20g
10℃
100g水
40℃
100g水
温度不同
溶剂量不同
硝酸钾20g
20℃ 100g水
20℃ 100g水
食盐36g
饱和
不饱和
状态不同
36g
食盐
硝酸钾
20℃ 100g水
20℃ 100g水
饱和
饱和
31.6g
应该控制哪些条件?
定状态(达到饱和)
定温度
定溶剂的量
食盐10g
硝酸钾20g
20℃ 200g水
20℃ 100g水

比较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比较溶解性的大小
温度
溶剂质量
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的溶质质量
溶解度
知识点 1
溶解度
溶解度
定量地描述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1.固体的溶解度
固体物质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四要素】
·条件
·标准
·状态
·单位
在一定温度下
在 100g 溶剂里(一般指水)
溶液达到饱和
溶解度单位为“克”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温度
1.“20℃时,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为36.0 g”,其含义是什么?
在20℃时,100 g水中溶解36.0 g氯化钠固体,溶液达到饱和。
在20℃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36.0 g氯化钠固体。
温度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饱和溶液的质量
20℃
31.6 g
100 g
131.6 g
2.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将其关系代入下表: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则指明错误原因。
①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克。
②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③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④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未指明温度
未指明溶剂的量
×
×
未指明溶液的状态是饱和
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
×
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物理性质)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20℃/g) >10 1~10 0.01~1 <0.01
.
.
.
0.01g
1g
10g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法——列表法
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
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知识点 2
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法——溶解度曲线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钠
温度/℃
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溶解度/g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200
190
180
170
0
氯化钾
25℃ 氯化钠 氯化钾 氯化铵 硝酸钾
溶解度 33g 34g 38g 38g
85℃ 氯化钠 氯化钾 氯化铵 硝酸钾
溶解度 37g 51g 68g 186g
从溶解度曲线上分别查出四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钠
温度/℃
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溶解度/g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200
190
180
170
0
氯化钾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1)点
曲线上的点:表示点所对应温度下的该物质的溶解度。
(2)交点
交点所对应的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168
A
B
70
138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①多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如KNO3 ) ;
此类物质的结晶方法选择:
②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 如NaCl ) ;
此类物质的结晶方法选择:
降温结晶
蒸发结晶
③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如:Ca(OH)2
此类物质的结晶方法选择:
升温结晶
氢氧化钙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盐碱湖
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这是为什么呢?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夏天时,温度高,水分蒸发后,氯化钠以晶体形式析出,得粗盐,这就是夏天晒盐。
而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夏天温度高,它以溶液的形式存在,冬天时,温度降低,它以晶体形式析出,沉于湖底,可打捞得到,这就是冬天捞碱。
溶解度/g
温度/℃



氯化钠
1. 若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提纯的方法是:
2. 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的方法是:
溶解
蒸发结晶
趁热过滤
溶解
蒸发浓缩
过滤
降温结晶
1.定义: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溶解度五要素
①压强为101 kPa ;
②指明一定温度;
③溶剂一定:1体积;
④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⑤单位为体积。
气体溶解度
知识点 3
五要素缺一不可
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归纳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和影响规律。
(1)打开汽水瓶盖后,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3)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跳出水面上进行呼吸?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小,气体溶解度越小。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1.现有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下列哪种措施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 )
A.搅拌 B.加水
C.倒掉一部分 D.升高温度
D
2.某同学模拟 “侯氏制碱法” 制纯碱,需用50.0 g水配制20℃的NaCl饱和溶液(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 )
A.18.0 g B.16.0 g
C.13.2 g D.11.5 g
A
3.夏季,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从化学角度分析,喷水的目的是(  )
A.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
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
C.增加观赏性
D.便于太阳照射,杀灭水中的病菌
B
4.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时,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大
B.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Cl的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KCl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D.40℃时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
时仍是饱和溶液(忽略水分挥发)
B
5.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
大到小顺序为 ;
(2)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g;
(3)将t2℃时180 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
为 g;
(4)取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t2℃时的恰好饱和溶液,所得三种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   。
80
55
丙>甲=乙
乙>甲=丙
固体物质溶解度
溶解度
气体物质溶解度
影响因素
概念
表示方法
影响因素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
列表法;溶解度曲线
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