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开学,你准备好了吗——开学适应主题家长会与初中班会课素材暑热消散,凉风习习,初秋已至,孩子们新一学期的校园生活也拉开序幕。为了助力家长和老师了解掌握开学初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有效地支持引导孩子们迅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背景知识:什么是心理适应?“适应”一词最初是由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在生物学领域的意思是改变、调节和调整;在社会学中强调是为了让自身在社会上得到较好发展的一种过程;在心理学上更多的是强调一种自我调节方式的过程。开学心理适应可以理解为学生个体面对开学前后生活中的种种变化通过不断调节自身状态,主动地同新的学习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状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角度:第一部分:环境适应(一)心理觉察环境适应主要是对学校的整体环境,如教室、宿舍、食堂等的适应过程,孩子需要调整作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二)助力锦囊1.家庭层面(1)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与孩子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观察孩子的心理状态。(2)孩子进入新学校学习,家长可以带孩子提前了解学校的历史、学校位置、校园环境等,提示孩子对新环境有更多的了解,对不满意的方面要积极理解和接纳。2.学校层面(1)适应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学校应在了解各学段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开展深受学生欢迎的各类体验性活动,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学校和班级环境,进而接纳适应相应学段生活及学习环境。(2)对于初始年级,学校可以通过开发开学适应教育课程,使新生尽早了解本学段的学科特点、学业要求,有助于新生早适应、早规划、早发展。第二部分:人际适应(一)心理觉察人际适应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适应。当进入一个新集体,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产生孤独感和不安感是很正常的。鼓励学生增强主动交往的意识,提升人际交往的技能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二)助力锦囊1.家庭层面(1)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体谅,进行良好的人际互动,能够促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人际交往技能。(2)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要主动诚恳,虚心请教,还要有不怕被拒绝的勇气;鼓励孩子主动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增进了解,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2.学校层面(1)加强新学期学生在校人际交往情况的了解。对于问题及时发现、处理,通过教育,预防人际适应不良或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2)加强班级建设,活跃班级氛围,融洽师生关系。班主任通过创设班会、班委会、团队活动等契机,让学生在团队建设、小组合作、个性展示等互动性强的活动中,交流互动,缓解孤独感,获得归属感,最终达到良好的适应状态。第三部分:学习适应(一)心理觉察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旋律。学习适应主要包括学习内容、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新学期开学后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业上的不适应,容易引发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情绪、人际等不同层面的心理适应问题。(二)助力锦囊1.家庭层面(1)保持平常心。给孩子更多鼓励,不要给孩子太强的压力和竞争感,要让孩子积极乐观,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2)增强孩子自我调节能力。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学习,使其明白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会有挫折,也会随之产生消极的情绪和体验,要让孩子明白挫折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同时,可以向孩子介绍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比如与人倾诉、运动宣泄、听音乐放松等,及时排解压力,增强孩子自我调节的能力。2.学校层面(1)循序渐进地开展课堂教育教学,缓释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学习压力,避免一开学就强行进入紧张的上课和学习状态,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2)因材施教地解决学业适应问题,通过开展专项调研和访谈,了解学生学业困难和个性化需求,建立完善的新生学业指导体系和帮扶机制,通过专业教师的学业咨询、朋辈的学业帮扶、学习方法及能力提升的辅导等形式,给予学生学业支持。第四部分:自我适应(一)心理觉察自我适应通常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借助心理防御机制来使人减轻压力,恢复平衡的自我调节过程。(二)助力锦囊1.个人层面(1)通过自我学习,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人际交往等方式方法,还要提高自身认知能力,辨别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2)学会听取老师、家长或同学的经验及建议,养成良好习惯,努力提升自我适应性,不断适应学习、生活中发生的变化。2.学校层面(1)加强心理教育服务的宣传力度,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心理服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中心开放日”“心理活动体验一日游”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走进心理中心,亲身体验,消除顾虑,增进了解。(2)强化心理团体辅导在新生心理适应方面的针对性,如开展不同心理适应问题的团体辅导,提升辅导效果。(3)充分运用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做好相关工作的协助与指导,协助班主任开展问题识别和心理服务工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