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上面生活中常喝饮料都是溶液吗?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新课导入【实验9-1】取两个烧杯,各加入20 mL的水,然后分别加入半药匙的蔗糖、食盐,用玻璃棒搅拌。一、溶液食盐 蔗糖现象结论食盐消失在水中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蔗糖消失在水中蔗糖可以溶解在水中溶解中溶解后溶解前氯化钠水(水分子)氯化钠溶解的微观解释1.溶液:3.溶液的组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不变化,溶液中的物质就不会分离。同一溶液的任意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如颜色、密度等)完全相同。稳定均一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被溶解的物质。理解与练习1.将蔗糖溶于水形成的蔗糖溶液,_____是溶剂,_____是溶质。(1)溶液都是清澈、无色、透明的液体。(2)只要一种液体满足均一、稳定的特征,它就是溶液。(3)溶液是由溶剂、溶质共两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水蔗糖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均一、稳定的水、酒精等纯净物,不是溶液。一种溶液中可能含有多种溶质。【实验9-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 ~ 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 mL水或5 mL汽油;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 ~ 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 mL水或5 mL汽油。振荡,观察现象。碘+水 碘+汽油 高锰酸钾+水 高锰酸钾+汽油碘几乎不溶于水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溶于汽油,形成棕色溶液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4.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2)常见的溶剂:水、汽油、酒精等。(1)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主要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等。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汽油能溶解油脂等物质。酒精能溶解碘等物质。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5. 溶液的命名碘溶于汽油形成的溶液——碘的汽油溶液。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碘的酒精溶液。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氯化钠的水溶液(或氯化钠溶液)。(2)若溶剂是水,则溶剂的名称可省去。(1)溶液的命名格式:“溶质名称”的“溶剂名称”溶液。溶液 溶质 溶剂蔗糖的乙醇溶液氯化亚铁溶液3.写出下列溶液的名称。(1)蔗糖溶于水中形成的溶液,叫______________。(2)氢氧化钠溶于乙醇中形成的溶液,叫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蔗糖溶液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蔗糖乙醇氯化亚铁水理解与练习【实验9-3】验证乙醇和水是否能形成溶液不振荡振荡静置振荡水红墨水乙醇分层不分层不分层结论:乙醇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6. 不同溶液里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1)两种液体形成的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规定少量乙醇大量水少量水大量乙醇少量乙醇大量汽油大量乙醇少量汽油乙醇溶液汽油的乙醇溶液乙醇的汽油溶液乙醇溶液有水时,水为溶剂。无水时,量多的液体为溶剂。溶液 溶质 溶剂水和其他物质(固体、液体 或气体)混合溶液中 没有水 固体、液体混合气体、液体混合液体、液体混合(2)不同溶液里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其他物质水固体液体气体液体量少的液体量多的液体7. 溶液的用途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化学实验室中用的溶液医疗上用的溶液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古代没有冰箱,夏天的冰是从哪里来的呢?商代冬季藏冰唐朝末期硝石溶于水制冰思考 硝石溶于水会吸收热量,从而使溶液的温度降低。那么其他物质溶于水也会吸收热量吗?有没有可能会放出热量?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固态 NaCl、NH4NO3、NaOH溶剂:水1.设计实验方案吸热或放热溶解前后温度的变化用手感知用温度计测量熔化或凝固热胀冷缩测量水的初温加入溶质搅拌,加快溶解测量溶液温度玻璃板上涂少量水。通过水是否降温凝结成冰,使烧杯和玻璃板粘在一起,来反映溶解过程是否吸热。用石蜡将烧杯和玻璃板粘在一起。通过石蜡是否熔化,使玻璃板掉落,来反映溶解过程是否放热。水溶质水气球水溶质气球水溶质红墨水甲乙丙2.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最优方案:操作简便易行,现象准确、明显。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C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C(1)t1≈t0 ,说明 。(2)t2<t0 ,说明 。(3)t3>t0 ,说明 。NaCl在溶解过程中几乎没有热量的变化NH4NO3在溶解过程中吸收热量NaOH在溶解过程中放出热量25252521.325323.分析与论证物质溶解于水中会同时发生两种过程溶液温度升高吸收热量放出热量溶液温度不变溶液温度降低吸收热量放出热量吸收热量放出热量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三、乳化现象【实验9-4】(1)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2)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两支试管,振荡,观察现象。(3)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4)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内壁的干净程度。试管内加入 的物质 现象 倒掉液体后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 植物油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液体分层形成乳状浑浊液体液体分层液体分层形成乳状浑浊液体液体不分层试管不干净试管较干净实验现象:分析与论证:(1)振荡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后,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是溶液吗? 经过静置,植物油逐渐浮起来,又分为上下两层,因此这种液体不稳定,不是溶液。溶液——均一、稳定振荡后静置后 乳浊液——这种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 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振荡后静置后(2)加入洗涤剂的试管振荡后得到的液体,是溶液吗?溶液——溶解,分子或离子 植物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而不能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溶解在水中,因此是乳浊液。 洗涤剂的作用:乳化——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植物油不溶于水,振荡后形成的乳浊液不稳定,聚集的大油珠不易随着水流动,因此难以被水冲洗干净。 洗涤剂使植物油和水形成的乳浊液发生乳化,乳化后形成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因此,加入洗涤剂的试管中的植物油能被水冲洗干净。(3)说明加入洗涤剂的试管中的植物油能被水冲洗干净的原因。 2.特点: 3.乳化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1.乳浊液:4.洗涤剂的原理: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分层。洗涤剂属于乳化剂,对于植物油和水形成的乳浊液等起乳化作用。衣服溅到碘酒后留下的紫黑色碘渍可以用酒精清洗,衣服上的油渍可以涂上洗衣液后用水清洗。这两者的原理相同吗?不相同。酒精能溶解碘,用酒精除去碘渍是利用碘溶解于酒精后形成溶液的原理。油不能溶于水,涂上洗衣液后用水清洗油渍是利用乳浊液的乳化原理。讨论项目 溶液 乳浊液 悬浊液分散在溶剂里的粒子外观久置现象实例5. 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的区别分子或离子均一稳定、不变蔗糖溶液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浑浊、不均一不稳定、上下分层植物油和水混合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固体小颗粒浑浊、不均一不稳定、沉淀沙子和水混合6. 乳浊液的用途生活中常用的洗洁精、洗发水、沐浴露、肥皂等,其洗涤去油污过程中都利用了乳浊液的乳化原理。在化妆品、药物、涂料等的生产过程中,通过乳化的方法将各种成分混合得更加均匀。粉刷墙壁的乳胶漆的主要原料——乳液是乳浊液。在农业上,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或悬浊液。理解与练习5.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中水冲洗汽车C6.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购买的是( )A.硝酸铵 B.小苏打 C.生石灰 D.食盐A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将NH4NO3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2)NH4NO3固体溶于水__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3)由此得出结论: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________而增强。减小吸收降低课堂总结溶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扩散到溶剂中溶液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稳定性均一性溶液的特征溶质:固、液、气溶剂:水、量多的液体溶液的组成溶剂为水时:“溶质名称” 溶液“溶质名称”的“溶剂名称”溶液溶液的命名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氯化钠等,溶解过程没有热变化,液体温度不变硝酸铵等,溶解过程吸热,液体温度降低氢氧化钠等,溶解过程放热,液体温度升高乳化现象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分层乳化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常见的乳化现象: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本节内容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