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瓜洲中学“三段 五学” 高一历史导学单 主备人:付振会 审核人:付振会 编号:15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标要求】
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自主探究】
1.俄国爆发革命的背景(原因)?(必要性、可能性)(划书并写出)
2.俄国革命的历程:二月革命的内容和性质、四月提纲的内容、十月革命(划书)
3.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对人类社会,对社会主义,对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划书)
4.苏俄探索社会主义的模式先后有哪些?分别在谁统治时期?(划书并写出)
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时间、主要内容?(划书并写出)
6.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划书)
7.新经济政策的时间、主要内容、作用(划书)
8.苏联建立的时间?(划书并写出)
9.苏联模式的主要内容(划书并写出)
10.如何评价苏联模式?(划书并写出)
【合作探究】
探究一:列宁主义的诞生与十月革命的爆发
史料一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史料二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如果没有战争(注:“战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1)根据史料一指出马、恩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和成功的条件是什么?(4分)
(2)史料二中列宁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列宁提出上述观点的依据是什么?(8分)
探究二:十月革命的进程、特点及意义
史料一  (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领路人。……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11月以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名义发动了一次夺权运动。随后不久,莫斯科政权也被苏维埃夺取……(布尔什维克)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胜利。
——摘编自[美]大卫·科兹、弗雷德·威尔《来自上层的革命》
史料二 “这个世纪激起了人类最伟大的想象……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史料三 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史料一中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探究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史料一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列宁《论粮食税》
史料二 列宁同时指出:“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紧紧‘抓住’这个环节,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大型交易市场得到恢复……列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且又结合了俄国当时的具体形势,提出国家资本主义主要包括租让形式、小企业合作形式、国家代购形式以及租借形式。
——整编自刘亚琼《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启示》
史料三 1928—1937年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1)根据史料一,指出苏俄当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个功劳”及其“真正限度”的含义。
(2)根据史料二,概括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3)依据史料三指出苏联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及积极影响,并分析其主要弊端。
【巩固练习】
1.列宁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据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布尔什维主义从思潮发展为政党 B.布尔什维主义是列宁的个人思想
C.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903年 D.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成立于1903年
2.下面是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对1917年俄国革命提出的看法。这一看法应属于(  )
他们(布尔什维克)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
A.革命背景 B.革命过程 C.革命结果 D.革命性质
3.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指出,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根据这项决议,苏俄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4.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下列选项中对斯大林模式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B.重视农业的发展
C.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D.优先发展重工业
5.1899年,列宁在《我们的当前任务》中提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把团结俄国一切社会民主党人的事业放在牢固的基础上。实现这种团结,为这种团结创造适当的形式,彻底摆脱狭隘的地方的分散性”。列宁认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  )
A.组建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 B.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C.改变俄国落后的经济状况 D.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6.1918年,列宁曾这样感慨:“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全世界资产阶级都看到了这个运动,而且了解这个运动。这场火范围很大,德国、比利时、瑞士、荷兰都着起来了。”在此,列宁意在强调十月革命(  )
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开启了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
C.极大地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 D.致使俄国陷入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机当中
7.在苏联某一时间呈现出这样的情况,“约有75%的零售业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业经营权重新回到私人手中,农民终于可以自由买卖他们有余的谷物。但是政府依然控制着经济‘制高点’:重工业、批发商业、银行业与运输业”。这一现象出现的政策因素是(  )
A.新经济政策 B.苏联模式 C.农业集体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学案参考答案
探究一:(1)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基础);几个国家同时发生。
(2)观点: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俄国率先爆发并取得胜利。依据: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②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③俄国参加一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④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探究二:(1)事件:十月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特点:首先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大城市取得胜利。
(2)国内意义:十月革命实现了最基层百姓当家作主的愿望,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国际意义: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世界广泛传播;十月革命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十月革命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探究三:(1)原因:苏俄内战;经济破坏。功劳: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真正限度: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逐步过渡;计划和市场并存,国有经济占主体(或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国家主导推行;实质是国家资本主义;理论与实践结合。
(3)成就:工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实现了国家工业化,走上工业化道路,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积极影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主要弊端: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巩固练习:DCBDA 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