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件(共39张PPT 内嵌视频)-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件(共39张PPT 内嵌视频)-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堂导入
演示实验——烧不坏的手帕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新课讲授
观察图片,回忆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的固体
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
共同点
剧烈
发光
放热
并都是氧化反应
新课讲授
回忆现象,说共同点
一、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
一种 反应。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
剧烈的氧化
发光、放热的
通常情况下 ,
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猜想2:要有氧气,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1:要有可燃物(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产生燃烧这种现象呢?
分组探究实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新课讲授
【分组探究实验1】在酒精灯上分别点燃小纸条、小木棒、小石子、玻璃棒、粉笔、蘸水的棉花和蘸酒精的棉花等物体,观察现象;
分组探究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新课讲授
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酒精灯上分别点燃小纸条、小木棒、小石子、玻璃棒、粉笔、蘸水的棉花和蘸酒精的棉花等物体,观察现象;
小纸条、小木棒、蘸酒精的棉花能被点燃;
玻璃棒、粉笔、小石子、蘸水的棉花不能被点燃
燃烧需要可燃物
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点燃,
而有些不可以点燃?
分组探究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新课讲授
【分组探究实验2】分别点燃两根蜡烛,其中一根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分组探究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新课讲授
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点燃两根蜡烛,其中一根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烧杯罩住的
蜡烛熄灭
燃烧需要空气 (氧气)
为什么用烧杯罩住
的蜡烛会熄灭?
分组探究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新课讲授
【分组探究实验3】将一跟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
分组探究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新课讲授
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 分析与推断
将一跟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
不同的可燃物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不同
小木条被点燃,而煤块没有明显变化
为什么小木条比煤
更容易点燃?
分组探究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新课讲授
纸张
红磷
木炭
700~750
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是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纸张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130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
新课讲授
分组探究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酒精灯上分别点燃小纸条、小木棒、小石子、玻璃棒、粉笔、蘸水的棉花和蘸酒精的棉花等物体,观察现象;
燃烧需要可燃物
小纸条、小木棒、蘸酒精的棉花能被点燃;
玻璃棒、粉笔、小石子、蘸水的棉花不能被点燃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 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 燃烧需要空气 (氧气)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 小木条被点燃,而煤块没有明显变化 不同的可燃物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不同
新课讲授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呢?还是满足其中一个就可以?
二、燃烧的条件
新课讲授
演示实验:红磷与白磷燃烧条件的探究
新课讲授
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产生 大量白烟。②红磷不燃烧。 ③水下的白磷不燃烧。
空气或氧气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现象
现象: 水中的白磷燃烧。
【实验探究P128页实验7-1】
新课讲授
可燃物 是否达到着火点 是否与氧 气接触 是否
燃烧
(1)铜片上的白磷
(2)铜片上的红磷
(3)热水中的白磷
(4)热水中的白磷 通入氧气
二、燃烧的条件
实验分析:












新课讲授
二、燃烧的条件
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必须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燃烧发生。
可燃物
氧 气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新课讲授
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带领我们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迎来了现代文明的辉煌。
钻木取火
火箭升空
古埃及人冶铜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思考: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如何灭火呢?
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
新课讲授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
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的对照
新课讲授
小组PK:灭火原理的探究
这里有一支燃烧的蜡烛,同学们讨论一下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熄灭?
提供的材料有:烧杯、水、沙、剪刀、扇子、
碳酸钠、盐酸等
拓展延伸
小组PK:灭火原理的探究
拓展延伸
1.用嘴对着燃烧的蜡烛用力吹灭。
“蜡烛熄灭”的方法及原理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下)
(隔绝氧气)
2.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结果蜡烛熄灭了。
3.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倒扣一只烧杯。
4.将沙土覆盖在蜡烛上,蜡烛立即熄灭。
5.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蜡烛熄灭。
6.剪去蜡烛的烛芯。
(去除可燃物)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下)
(隔绝氧气)
(隔绝氧气)
7.在蜡烛的下面截取其中的一大段,蜡烛很快熄灭。
(去除可燃物)
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 思考问题
隔绝空气
用灯帽盖灭
熄灭酒精灯
灭火原理:破坏哪种燃烧条件
灭火方法
灭火事例
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
液化气罐着火
盖上湿棉被
隔绝空气
纸箱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温度
煤气着火
关闭阀门
隔绝可燃物
森林着火
开辟隔离带
隔绝可燃物
拓展延伸
【讨论】若不幸遇见火灾,该怎么做?若你置身现场,又该如何逃生?
学以致用 关注社会
新课讲授
拓展延伸
小记者:火场逃生知识知多少?
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
拓展延伸
小记者:火场逃生知识知多少?
拓展延伸
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释下面的成语?
【游戏问答】
成 语 中 的 化 学 知 识
1
2
5
4
3
拓展延伸
釜 底 抽 薪
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闻》:“抽薪止沸,剪草除根。”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答案:采用隔断可燃物的方法来灭火
拓展延伸
火 上 浇 油
答案: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加剧烈
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
拓展延伸
煽 风 点 火
答案: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
拓展延伸
杯 水 车 薪
答案:不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拓展延伸
抱 薪 救 火
答案: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加剧烈
出处《史记·魏世家》:“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拓展延伸
家庭小实验
1.点燃三根火柴,分别是竖直向上、竖直向下和平放,比较三根火柴燃烧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拓展延伸
学完本课题我应该知道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课后小结
感谢聆听
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