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姓名: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 本“逻辑与思维”这一课程模块的主旨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本单元是对“科学思维”进行“破题”,是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必3《逻辑与思维》内容要求1.1和1.2的具体落实。 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也是全书的总论。学习"逻辑与思维"课程模块,首先要理解"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等基础概念。为此,本单元采取了逐级推进的方式,阐释了思维及其基本形态和特征,区分了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阐明了"逻辑"和"逻辑学"的含义,揭示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科学思维"的基本含义。这就为学生明确"思维"与"逻辑"的关系、"逻辑"与"科学思维"的关系奠定了认知基础。
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1)思维的本质 (2)思维形态 (3)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 (4)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关系 (5)“逻辑”的含义 (6)“逻辑观”与狭义逻辑学、广义逻辑学 (7)形式逻辑 (8)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含义、思维规范及应注意的问题及其联系和区别 (9)科学思维的特征 (10)如何培养和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 (11)学习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意义 (12)提升科学思维能力的思想政治意义
单元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思考案例中的逻辑问题,积极参加讨论,激发兴趣 体验式教学:学习者通过自身实践或者亲自介入一定的情景,提高认识, 3.实践探究法: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增强其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三课共六框和一个综合探究,建议安排七课时
框题课题: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课型:新授课
课程标准分析
本框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2.1 的内容相呼应。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为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第二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2020年修订的新课标对本框内容提出了如下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通过科学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要求,把握逻辑思维的方法;给出了以下教学提示:列举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通过不同形式,分享如何运用科学思维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以下学业要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明确科学思维的重要意义,学会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以新课标为依据、统编教材为基础开展探究式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学习《哲学与文化》之后,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为思维的科学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让学生理解“存在的辩证性特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辩证的分析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逻辑与思维》作了衔接与补充,内容由本体论转向方法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在思维领域中的延伸和具体化。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明确科学思维的重要意义,学会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关键能力:1.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2.掌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要求;3.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成科学的思维。 科学精神: 过具体材料示例,掌握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要求,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成科学的思维。 公共参与: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要求; 2.准确把握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一般性质。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一般性质。 2.辨别违反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所导致的错误。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教师用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自主探究、议题式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个人二次备课
环节一 (导入) 导入:小明是个非常调皮的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上课不守纪律,故意气老师,下面是他与老师的一段对话: 老师:小明你都上学多长时间了,怎么还这么不懂规矩,不遵守课堂纪律! 小明:我刚刚上学不到一年的时间,哪里能懂什么规矩? 老师:那你说应不应该遵守课堂纪律? 小明:遵守课堂纪律不好,不遵守也不好。 老师:我怎么就和你说不明白了呢!你看你做的的作业,5一3=1?“如果你哥哥有五个苹果,你从他那儿拿走三个,结果怎样 ” 小明:“结果嘛,结果他肯定会揍我一顿。” 思考:小明的逻辑思维存在什么问题? 积极发言 激发学生兴趣,为后面的教学进行铺垫。
环节二 (新课学习) 讲授新课: 议学环节一:同一律 【议学情境,图文材料展示】 【探究一】近年来,美国一些反华势力出于霸权心态和冷战思维,利用台湾问题阻挠中国和平统一,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企图“以台制华”。早在1971年,美国就明确向中国声明,美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方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支持任何“台独”运动;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但最近美国却又声称美方的“一中”政策与中方的“一中”原则不同,各国有权自行界定“一中”政策框架。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美国一些反华势力在对待中国台湾问题的认识有没有逻辑问题?请谈谈你的理由。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提示 有问题! “一中”政策与“一中”原则,核心都是指一个中国,而美国却认为“一中”政策与“一中”原则不同,偷换概念,混淆视听。 议学小结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就是真;如果是假就是假。 2.公式:A是A 3.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4.常见的逻辑错误 偷换概念(混淆概念)或偷换论题(转移论题) 灵活变通:下列材料中的论断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吗? (1)小张去年还是学生,现在已经是律师了。 (2)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5.应用时注意 ①同一律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②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 议学环节二:矛盾律 【议学情境】议学情境 美国一方面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会支持“台独”,另一方面美国无视国际法律文件,鼓吹“台湾地位未定”,宣称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体系”,为“台独”分裂势力撑腰打气,给中国实现和平统一制造障碍,这充分暴露了他们搞“以台制华”、阻挠中国统一的政治图谋,必须予以彻底揭露和严正谴责。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美国一些反华势力在对待中国台湾问题的说法有没有逻辑问题?请谈谈你的理由。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 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2.公式:A不是非A 3.要求 4.常见的逻辑错误 自相矛盾 5.应用时注意问题 (1)思维中的自相矛盾不同于辩证矛盾。任何科学都要求排除逻辑矛盾,而任何学 科又都要求认识 事物本身的辩证矛盾。 (2)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议学环节二:排中律 议学情境 在一次美国举办的世界贸易论坛上,关于西方国家要不要“与中国脱钩”的话题,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声音。西方某政治经济势力伙同媒体极力矮化中国经济的全球地位,大肆鼓动西方企业“与中国脱钩”,也有西方人士认为不能“与中国脱钩”。对此,主办方发言人表态说:“我不认同第一种意见,也反对第二种意见。”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主办方发言人的表态是否符合逻辑?请说明理由。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是反证法的逻辑基础) 2.公式:A或者非A 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保持思维的明确性,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4.逻辑错误:两不可 5.应用时注意:排中律的作用只在于提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以供人们选择,但它并没有指明两个判断中哪一个是真的。判断的真要靠实践确定。 1.小组讨论,完善答案 2.学生展示如不全,其余学生补充 根据美国一些反华势力在对待中国台湾问题的认识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同一律的内容。 通过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的设置 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议题探究,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 根据美国反华势力在对待一个中国的认识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矛盾律的内容 根据要不要“与中国脱钩”的话题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
环节三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 2.布置作业: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作业设计 基础练习 1、(2022·山东·聊城二中高三开学考试)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下列违反同一律的是( ) 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原子是物质,所以,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②我赞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应当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③某人说:“这件事我没有过问,只是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提点意见,仅供参考” ④顾客问:“我的排骨面怎么还没好,我等了很久了。”服务员回答:“你为什么非要吃排骨面,你不能吃炸酱面吗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间,美国政府首席传染病学家却在极力劝阻民众戴口罩,表示口罩“不能有效地防止冠状病毒传播”。一个月后,这位传染病学家又主张民众戴口罩,表示戴口罩“作为一种保持社交距离的补充手段”。这位学者的说法违反了逻辑思维( ) A.确定性要求 B.一致性要求 C.明确性要求 D.普适性要求 参考答案:C\B 拓展练习:完成三维设计配套卷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