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1概念的概述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1概念的概述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教师 班级 教学日期
课题名称 4.1概念的概述 课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了解概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本课时共有两个目题:第一目“概念的含义”,对概念进行概括性介绍,阐明了概念的含、概念与语词之间的系;第二目“概念的基本特征”, 阐明任何 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介绍了不同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明确概念外延之 间的关系是准确把握概念所不可或缺的方式。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判断的基本特征、表达和类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理论性。学生对此内容的学习兴趣可能不是特别高,需要教师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实现理论知识的生活化。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较差,逻辑混乱的情况较为普遍,更需要加强逻辑基础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形式逻辑学的基本观点,感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真理力量,增强政治认同;通过案例分析和情境创设,感受我国的制度优势,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认同。
科学精神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认识判断,把握判断的基本特征、表达和类型,从而为正确运用判断打下基础;通过思维训练,进一步理解判断这种逻辑思维形式,培育自觉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的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 正确运用概念,全面认识事物,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
教学重点 判断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教学策略 知识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本
板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梳理框架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预习新课 学生自主思维,对本框知识有个整体认知。
二、逐个击破 三、背诵识记 四、习题练习 通过课本研究与分享,谈谈对概念的含义的认识 通过课本探究与分享概念的理解基本特征的知识 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习,了解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概念的含义 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非本质属性:是指既为某事物所具有,也可能为其它事物所具有的属性。 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概念的基本特征 要明确一个概念,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外延: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3)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①相容关系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一种相容关系。依据所指范围相同部分的多少,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全同关系: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 交叉关系: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中学生”与“球迷”、“党员”与“大学生”、“医生”与“科学家”是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的部分,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一种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 ②不相容关系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的部分,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一种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可以进一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对两概念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 辨识判断 考向1 概念的基本特征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饱含深情地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从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角度看,恩格斯所使用的“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位巨人”之间的关系是(  ) A.属种关系 B.种属关系 C.全同关系 D.交叉关系 [解析]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这两个概念就是全同关系。恩格斯所使用的“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位巨人”这两个概念都是指马克思本人,外延完全相同,是全同关系,C正确。 [答案] C 考向2 明确内涵的方法——下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在这一定义中(  ) ①“法”是被定义项,“是”是定义联项 ②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③“法”与“社会规范”是种属关系 ④“社会规范”表明了法的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在这一定义中,“法”是被定义项,“是”是定义联项,“法”与“社会规范”是种属关系,①③正确;在这一定义中,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全同,没有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②错误;“社会规范”是属概念,种差才能表明法的本质,④错误。 [答案] A 考向3 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2023·海南选择考)在学习了明确概念的方法后,小风运用划分的方法列举了以下四个例子,其中正确的是(  ) A.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 B.桌子分为圆桌、书桌、木桌 C.农田里有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 D.班干部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解析] 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在“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中,“邮件”为划分的母项,“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是划分的子项,“邮件是否具有电子属性”是划分的标准,正确运用了划分的方法,A正确。“圆桌”表述的是桌子的形状,“书桌”表述的是桌子的用途,“木桌”表述的是桌子的材料,划分标准不一,不符合划分的方法,B排除。黄瓜、茄子属于蔬菜,蔬菜与粮食作物是同一级关系,把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并列在一起是不正确的,C排除。选票应分为赞成票、反对票和弃权票三种,“赞成票”和“反对票”的外延之和小于“选票”的外延,D排除。 [答案] A 1.限时练习,核对答案 2.订正错题后分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派代表讲解错题 3.整理错题集,形成错题题库。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理解概念的含义的相关知识。 通过具体的事例,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 通过习题练习,掌握重点、难点,理清易错点,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