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教案《活动一 故事里的端午节》 教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教案《活动一 故事里的端午节》 教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资源简介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活动一 故事里的端午节》(教案)
一、课程标准
本课程依据《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编写,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二、教材分析
《活动一 故事里的端午节》是沪科黔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本节课通过讲述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体验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并通过手工制作等活动,加深对端午节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能力,对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通过本次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的理解和尊重。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知道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食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讲述、小组讨论、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难点: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端午节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故事书、PPT课件等。
学生准备: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端午节相关的书籍或资料。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手持一个五彩斑斓的粽子,走进教室,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的是什么?”学生们好奇地伸长脖子,想要一探究竟。粽子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接着,老师微笑着对学生说:“这是我们端午节特有的美食——粽子。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学生们开始纷纷猜测,有的同学说是“中秋节”,有的同学说是“春节”。老师微笑着摇头,然后神秘地揭晓答案:“是端午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充满故事的节日。”
老师开始介绍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对端午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老师鼓励学生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庆祝端午节,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这个情境导入,学生们对端午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这个导入环节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探究
1.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
故事时间: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屈原投江的故事,并借助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随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呢?”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背后的含义,让学生们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学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6人。小组内讨论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同时分析这些传统习俗的意义和价值。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这样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2.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习俗展示:教师逐一介绍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同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们感受这些习俗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接下来,教师邀请学生们尝试用彩纸等材料制作简单的龙舟或粽子模型。这个环节可以增强学生们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体验: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制作活动中,有的学生负责设计图纸,有的学生负责剪裁彩纸,有的学生负责粘贴制作。制作完成后,大家一起欣赏并点评作品。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习俗。
知识竞答:为了巩固学生们对端午节知识的掌握,教师组织一次关于端午节知识的小竞答活动。学生们积极举手参与,通过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或鼓励,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以上环节的设置,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通过动手制作和实践体验,学生们可以增强实践能力、手工制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组合作活动
分组探究:
教师将学生们按照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进行了分组,每组选择一项习俗进行深入探究。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展开讨论,积极搜集资料,准备展示内容。他们有的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有的到图书馆查阅书籍,还有的向家长请教相关知识。每个小组都全力以赴,力求在展示中表现出色。
展示汇报: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和讲解。其他组的同学则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和补充意见。展示过程中,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热烈的掌声。学生们展示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小组展示了包粽子的技巧和过程,有的小组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还有的小组展示了龙舟比赛的场景和道具。每个小组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了点评和总结,肯定了他们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建议。教师鼓励学生们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发扬团队精神,积极思考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后,教师还为每个小组颁发了小礼品,以示鼓励和肯定。整个活动结束后,学生们都感到收获满满,不仅了解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提升
在情感升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端午节文化的深层含义,并分享自己的感悟。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珍惜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表达了对端午节文化的热爱和敬意。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分享,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与端午节相关的故事或经历。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端午节文化的魅力,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实践能力,教师为学生们布置了以下拓展任务:完成一份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或PPT作品,展示自己对端午节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们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们记录与家人一起制作粽子或参与其他端午节活动的经历和感受,并写成一篇短文。这些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
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将课堂内容延伸到了课外。学生们需要完成一份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或PPT作品,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个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绘画和制作能力,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此外,教师还要求学生们记录与家人一起制作粽子或参与其他端午节活动的经历和感受,并将这些感受写成一篇短文。这个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家庭情感和亲情意识。
九、课后评价与反思
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手抄报、PPT作品和短文作业,了解学生对端午节文化的掌握情况和感悟程度。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确保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