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减少愤怒发生的机会并控制愤怒情绪,比充分表达愤怒更好吗?”导写及范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减少愤怒发生的机会并控制愤怒情绪,比充分表达愤怒更好吗?”导写及范文

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减少愤怒发生的机会并控制愤怒情绪,比充分表达愤怒更好吗?”导写及范文
材料:(2024静安高三二模)
减少愤怒发生的机会并控制愤怒情绪,比充分表达愤怒更好吗?
审题1:立论为主
1. 抓类型:现象类、思辨类
2. 抓对象:减少愤怒发生的机会并控制愤怒情绪、充分表达愤怒
3. 抓关系:减少愤怒发生的机会并控制愤怒情绪,比充分表达愤怒更好吗
4. 抓内涵:不怒、制怒还是发怒取决于愤怒发生的具体情境(因为什么事发怒)、个人的情绪管理能修养(是否值得发怒)以及表达愤怒的方式(表达方式)
5. 抓思辨:必要的时候,也要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愤怒
6. 抓任务:明确回答材料的问题
7. 亮观点:《制怒比发怒更智慧》、《喷涌的火山会伤人》
思路梳理1:
1. 引材料:
事例引:古有辛弃疾“把栏杆拍遍”的愤怒,今有昆山龙哥举刀的愤怒,两种愤怒起因、性质截然不同,结局也迥然相异。
2. 下定义:
愤怒是一种自然且普遍的情绪反应,通常源于感受到威胁、不公平或挫折
3. 归因分析:
减少愤怒发生的机会并控制愤怒情绪,为什么比充分表达愤怒更好
1)控制愤怒可以帮助避免无意义的冲突和争执,特别是在愤怒可能导致过激或不合理反应的情况下
2)控制愤怒能够帮助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因冲动的愤怒反应而伤害他人。
3)在愤怒的情绪下做决策往往不是最理智的选择,控制愤怒有助于我们更加冷静地评估情况,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4)充分表达愤怒之后可能更愤怒,情绪互相感染,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使矛盾升级,造成更大问题
5)充分表达愤怒未必可以解决问题,控制愤怒并不意味着完全压抑或忽视愤怒,而是通过更健康的方式管理、利用愤怒,使之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4. 思辨:该愤怒的地方不愤怒的弊端
1)适当的愤怒有时是必要的,它可以作为推动解决问题的一种力量。如果我们在应当表达不满的时候选择沉默,可能错过改善现状的机会
2)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在应该表达反对或不满时始终保持沉默,可能会被他人视为缺乏主见或软弱
3)长期抑制愤怒,可能导致负面情绪累积,影响个人自尊自信
5. 怎么办:
1)提升个人修养,提升管理情绪的能力
2)找到适合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审题2:思辨为主(适当表达更好)
1. 抓类型:现象类、思辨类
2. 抓对象:减少愤怒发生的机会并控制愤怒情绪、充分表达愤怒
3. 抓关系:减少愤怒发生的机会并控制愤怒情绪,比充分表达愤怒更好吗
4. 抓内涵:不怒、制怒还是发怒取决于愤怒发生的具体情境(因为什么事发怒)、个人的情绪管理能修养(是否值得发怒)以及表达愤怒的方式(表达方式)
5. 抓思辨:必要的时候,也要制怒
6. 抓任务:明确回答材料的问题
7. 亮观点:《发出来,别人才知道》
思路梳理2:
1. 引材料:
事例引:
如果蔺相如不举玉怒秦廷,恐难以完璧归赵;如果鲁迅在《呐喊》中,不冷静发怒,恐难以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
俗语引:老虎不发威,还以为是病猫
2. 下定义:
愤怒是一种自然且普遍的情绪反应,通常源于感受到威胁、不公平或挫折
3. 归因分析:
充分表达愤怒比减少愤怒发生的机会并控制愤怒情绪更好
1)适当的表达愤怒可以作为情绪释放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
2)通过表达愤怒,可以明确需求和界限,这对于解决根本问题和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是必要的
3)有时候,适当地表达愤怒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
4)有时候,表达愤怒是维护社会正义和谐的重要手段
4. 弊端分析:不表达愤怒的弊端
1)如果经常无条件退让,可能导致利益受损
2)给人以缺乏正义感、软弱的印象,从而更容易受到欺负或忽视
3)长期抑制自己的真实情绪和需求,导致内心的不满和挫败感积累
4)长时间抑制愤怒可能导致情绪积压,最终爆发出更强烈的负面情绪
5)适当的愤怒有时是必要的,它可以成为推动解决问题的一种力量
5. 思辨:有时候,也需要控制愤怒
1)通过有效控制愤怒,可以保护个人利益
2)愤怒时作出的决策往往是冲动和偏见的。控制愤怒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地评估情况,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6. 怎么办:
1)在必要的时候不压抑,表达愤怒
2)表达时,用恰当的方式
考场高分范文(一类卷上)
充分表达,化怒为路
生活中,拥有“减少愤怒控制愤怒”的能力,往往被视作成熟和有教养的体现,而看似与之相对立的“充分表达愤怒”,却常常被忽视了其价值。
很多时候,愤怒源于与人交往的矛盾和冲突,诸如被人曲解或是产生严重分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愤怒的情绪表达压倒了理性的交流沟通,那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加深冲突。此时,若选择减少愤怒发生或控制愤怒的情绪,显然更胜一筹。待消除情绪壁垒后,平等理性、设身处地的思考和交流才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
然而,在必要的时候,“充分表达”愤怒,也是人与外界交互的重要方式。古人云: 不平则鸣,说的便是人对自己所处的不公境遇,将自己的愤怒充分表达出来,使自己的诉求被看到,达到捍卫自己正当权利、恪守人生准则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选择减少愤怒的发生和控制愤怒的情绪,只能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此时,选择充分表达愤怒才能快速有效的化解问题。
事实上,控制愤怒和充分表达这两种方式并非完全对立。表达愤怒未必一定是肆意宣泄,而恰恰可以是得体和冷静的。“充分表达”说明了愤怒的表达并不是草率而急切的,而是有条理有说服力的,有着理性思考和适恰的特点,使得充分表达的愤怒能够产生促使解决问题的效果。比如:华中农业大学十一位研究生,用一百二十九页材料,有章有法有理有据,充分表达了对学术不端的愤怒。同样,“控制愤怒”不是一味地压抑,而更倾向于以不卑不亢、平等独立的姿态和外部世界进行交流。可见,控制愤怒与充分表达在理性层面具有统一性。
再进一步说,无论是控制愤怒还是充分表达愤怒,都是人们在寻求对于愤怒这种情绪的态度,都应该建立在对于愤怒的认知的基础上。愤怒是什么 愤怒是从属于生物本能的情绪,难以完全避免。世俗中认定的愤怒是“魔鬼”,是情绪不受理性控制的“野蛮冲动”,这种认识是绝对而狭隘的。愤怒作为强烈的情绪动力,也有积极正面的力量。《水浒传》中鲁智深路见不平一声吼,扶弱济困除霸安良;张溥笔下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匹夫之怒,有益于家国,有益于人心,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彰显了当代青年对社会正义的执着追求。这样的充分表达,则是一种精神动力,与勇气担当相伴相随。
我们对待“愤怒”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我们对待自我和世界的方式。“减少并控制”一己之私愤,为心灵找到纾解的出口;“充分表达”对于正义平等遭受践踏的公愤。化怒为路,为现实寻求更加理性前行的可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