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节 能量量子化导学案课标要求: 知道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初步了解微观世界的量子化特征。一、黑体辐射1.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 而有所不同,所以叫作 。物体在室温时,热辐射的主要成分是波长较 (填“长”或“短”)的电磁波,不能引起人的视觉。当温度升高时,热辐射中波长较 (填“长”或“短”)的成分越来越强,例如,投进火炉的铁块,刚开始只是发热,并不发光。随着温度的升高,铁块会慢慢变红,开始发光,依次呈现暗红、赤红、橘红等颜色,直至成为 。2.除了热辐射外,物体表面还会 和 外界射来的电磁波。常温下我们看到的不发光物体的颜色就是 光所致。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 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 , 这种物体就叫作黑体。黑体虽然不 电磁波, 但是却可以向外电磁波。3. 在研究热辐射的规律时,为什么人们特别注意对黑体辐射的研究?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它的 有关。19世纪末,通过大量实验,科学家得到了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规律。4.人们依据经典电磁理论解释黑体辐射——物体中存在着不停运动的带电微粒,带电微粒的振动会产生变化的 ,从而产生电磁辐射,但是得到的理论公式与实验规律总不能很好相符,甚至有的波段严重不符,使得经典电磁理论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二、能量子1.1900年底, 大胆假设: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例如,可能是ε或2ε、3ε……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作 ,它的大小为。是电磁波的频率,是一个常量,后人称之为 常量,其值为h=6.62607015×10-34 J·s。借助于 假说,得出了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的观点与宏观世界中我们对能量的认识有很大不同。例如,一个宏观的单摆,小球在摆动的过程中,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能量不断减小,能量的变化是 (填“连续”或“不连续”)的。而普朗克的假设则认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 的,或者说微观粒子的能量是 〔填“连续”或“不连续、(分立)”〕)的。3.年轻的 认识到了 假设的意义,并进行了推广,认为电磁场本身就是 (填“连续”或“不连续”)的。 也就是说,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 组成的, 频率为的光的能量子为, 为 常量。这些 后来被叫作 。三、能级1.微观世界中能量取 (填“连续”或“分立”)值的观念也适用于原子系统, 原子的能量是 的。这些 的能量值叫作能级。通常情况下,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 这是最稳定的。气体放电管中的原子受到高速运动的电子的撞击,有可能跃迁到较 (填“高”或“低”)的能量状态。这些状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 会自发地向能量较 (填“高”或“低”)的能级跃迁, 放出 。原子从 (填“高”或“低”)能态向 (填“高”或“低”)能态跃迁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之差。由于原子的能级是 (填“连续”或“分立”)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 (填“连续”或“分立”)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 (填“连续”或“分立”)的亮线。2.19 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发现了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而且发现它们的运动规律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用经典力学来说明。20世纪20年代, 建立了 ,它能够很好地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并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核能的利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制造、激光技术等的应用都离不开 ,它引领我们迈入了现代社会,让我们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四、练习与应用1.对应于6.63 ×10-19J的能量子,求其电磁辐射的频率和波长(h=6.63×10-34 J·s)。2.某光源的发光功率为33mW,向各个方向发射波长为600nm的单色光,h=6.6×10-34 J·s。 求:一个光子的能量;该光源每秒发射的光子数;假如每秒进入人眼的能量至少为J时才能引起人的视觉感应,为了能看到该光源发出的光,人离该光源的最大距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