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七 电学、磁学实验复习导航课标解读《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电学 磁学 实验 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 4.1.7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例7用实验室指针式电流表,测量直流电路中的电流。4.1.8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例8用实验室指针式电压表,测量直流电路中的电压。4.1.9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 例9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 4.2.9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例9用小磁针、通电螺线管等,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4.2.10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例10用矩形线圈或单根导线、磁体、灵敏电流计等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4.2.11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例1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4.2.12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例12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等,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电学与磁学实验一共包括七大实验,其中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一共有三个,包括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探究类实验一共有四个,包括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每个实验的要求如上图所示。由于4.1.7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一般会结合4.1.8用电压表测量电压、4.1.9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的实验进行考查,所以将三者设置为一个考点,即考点一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其余四个必做实验分别设置为考点二 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考点三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考点四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考点五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类型 实验 考点分类电学 、 磁学实验 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 4.1.7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考点一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4.1.8用电压表测量电压4.1.9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 4.2.9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考点五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4.2.10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考点四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4.2.11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考点二 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4.2.12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考点三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课堂精讲01考点一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1.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定值电阻RX的阻值,用两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电源。(1)该实验的原理是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 (选填“a”或“b”)端;(3)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小明接下来应该 ;(4)正确操作后进行实验,当电压表示数为2.4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通过定值电阻RX的电流为 A,定值电阻为RX= Ω;(5)如果没有电压表,电源电压未知但不变,可以用最大阻值为R0的滑动变阻器,利用图丁所示电路,来测量电阻RX的阻值。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最左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1;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2,则电阻RX= 。(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字母表示)【答案】 a 断开开关,导线由“15”接线柱改接到“3”接线柱 0.2 12【详解】(1)[1]“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表达式的变形式 。(2)[2]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阻值最大处,即a端。(3)[3]如图可看到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小,小于3V,所以量程选大了,需要换用小量程,故断开开关,导线由“15”接线 柱改接到“3”接线柱。(4)[4][5]由图丙可知,电流表用的小量程,故I=0.2A,定值电阻为(5)[6]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最左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1,R0与Rx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为R=R0+Rx由欧姆 定律电源电压U=I1R=I1 ( R0+Rx)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2,只有Rx接入电路,由欧姆定律电源电压U=I2R0;电源电压不变I1( R0+Rx) =I2Rx解得:。2.如图所示,甲是小明利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阻值的实验电路图(电源电压不变)。(1)请在甲图的虚线框中画出滑动变阻器,要求滑片右移时,电流表示数变小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次测得电阻的阻值为 ,接着小明又测出了两次的阻值,分别为和,则的阻值应取为 ;(4)小明还想测量一个阻值约为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中只有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已知电阻,小明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①闭合S、断开,记下电压表示数为;②闭合 ,记下电压表示数为;③的表达式: 。(用、及表示)【答案】 短路 4 3.9 闭合S、Sl【详解】(1)[1]滑片右移时,电流表示数变小,则滑片右移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如图所示:(2)[2]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但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被短路了,则故障原因为与电压表并联的Rx被短路了。(3)[3]由乙图可知,电压表所选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读出其示数为2V;由丙图可知,电流表所选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读出其示数为0.5A。则电阻Rx的阻值[4]小明又测出了两次Rx的阻值,分别为4Ω和3.7Ω,则Rx的阻值(4)[5][6]由图可知,闭合S、断开Sl,R0和Rx串联,电压表测Rx两端电压为U1;闭合S、Sl,电路中只有Rx接入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为U2;则R0和Rx串联时R0两端电压流过该电路的电流Rx的电阻3.小健同学选用电源电压为6V的铅蓄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等器材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他已连接了部分电路,如图甲所示,请你接着完成下列步骤:(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图的连接;(要求导线不能交叉)(2)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时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指针正常偏转,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写出一种情况即可)(3)排除故障后再次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3.6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阻的阻值为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最后算出阻值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4)在完成R阻值的测量后,将电阻换成小灯泡,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值,根据前后所得数据描绘出电阻及小灯泡的图像,如图丙、丁所示,其中 图(选填“丙”或“丁”)是小灯泡的图像。【答案】 定值电阻Rx短路 12 减小误差 丙【详解】(1)[1]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滑动变阻器、Rx、电流表开关串联,电压表接在Rx两端,电源电压为6V,则电压表应选用大量程,如图(2)[2]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时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Rx发生了短路或电压表断路或电压表短路。(3)[3]根据图乙知,电流表的量程为,分度值为0.02A,所以示数为0.3A,电阻的阻值为[4] 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最后算出阻值的平均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误差。(4)[5]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所以灯的图像为曲线,故能正确反映出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关系的是图丙。4.学习了欧姆定律的知识后,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设计不同方案测量未知电阻的任务,二位同学的设计方案如下:(1)小林的设计方案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为I1和I2,已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则未知电阻Rx= (用I1、I2和R0表示);(2)小刚的设计方案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后,先将开关S1拨至触点 ,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至适当位置,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再将开关S1拨至另一触点,调节电阻箱R1的阻值,使 ,此时电阻箱的读数为R0,则未知电阻Rx= 。【答案】 b 电压表的示数恰好为U R0【详解】(1)[1]由图甲可知,闭合开关S,定值电阻R0和Rx并联接入电路,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为I1和I2,由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Ux=U0=I2R0由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Ix=I1-I2未知电阻(2)[2][3]由图乙可知,先将开关S1拨至b,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至适当位置,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此时Rx与R串联,电压表测Rx两端的电压,再将开关S1拨至另一位置a,调节电阻箱阻值R1,使电压表的示数恰好为U,记下电阻箱的读数为R0,此时R1与R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因两种情况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变,且电压表的示数相同,由可知,两种情况下电路中电流相同,电路的总电阻相等,故Rx=R05.在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1)如图甲所示,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 端(选填“A”或“B”);(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A,则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为 Ω; (3)如果缺少电压表,小军发现利用两个电流表和一个已知阻值为10Ω的电阻R0,同样可以测出小灯泡的电阻,原理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后,小军读出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则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的表达式为 ,电阻的表达式为 。(用字母表示)(小灯泡的电阻不受温度影响)【答案】 A 0.5 5 (I1-I2)R0【详解】(1)[1]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移动到最大阻值处,由图知,滑动变阻器的左下端接线柱接入电路,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移动到A端。(2)[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由图乙可知,电流表所选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因此示数为0.5A。[3]小灯泡的阻值(3)[4][5]由图丙可知,电阻R0与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灯泡的电流;由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知,流过定值电阻R0的电流I0=I1-I2则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L=U=U0=I0R0=(I1-I2)R0灯泡的电阻6.如图甲所示,小明想测量正常工作电压为小灯泡的电阻,电源电压恒为。(1)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原理是 (用公式表示);(2)实验中某时刻电压表示数为,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左/右)端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 V;(3)小明还测量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并根据所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为 Ω。(4)根据图像乙反映的信息,在不增加任何器材的情况下,仅利用本实验的器材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5)小明设计了一个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如图丙所示,已知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0,电源电压未知:①闭合开关S,当变阻器滑片P在a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②闭合开关S,当变阻器滑片P在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③Rx= 。(用U1、U2、Ro表示)【答案】 左 2.5 10 不能【详解】(1)[1]测量小灯泡电阻利用欧姆定律,间接测量电阻,故原理为(2)[2][3]小灯泡的正常工作电压为2.5V,实际电压为2.2V,故应增大小灯泡电压,减小滑动变阻器电压,滑片向左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3)[4]由图像知,电压为2.5V时,电流为0.25A,则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为(4)[5]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需要保持电阻大小不变,而小灯泡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能保持不变,故不能进行该实验。(5)[6]由题意,当变阻器滑片P在a端时,测量电压,当变阻器滑片P在b端时,测量电源电压,故电压为电路中通过的电流大小为因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故阻值为02考点二 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7.小敏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0.15 0.15 0.30(1)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处于 状态;(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电流表测量灯的电流;(3)小敏测出A、B、C三点的电流后,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为得出正确结论,接下来小敏应 (选填字母);A.改变电流表的量程再测量B.换其他规格的电流表再测量C.改变电源电压再测量D.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测量(4)若实验过程中,小敏不小心将一根导线连接在灯泡的两端,则灯将 (选填“变亮”“变暗”或“熄灭”)。【答案】 断开 D 熄灭【详解】(1)[1]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2)[2]两灯并联,电流表测量灯L2的电流,电流表与这个灯串联,如下图:(3)[3]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小明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为得出普遍规律,接下来小明应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测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4)[4]两灯并联,若实验过程中灯泡L1因短路而熄灭,则另一个灯也发生短路,则灯L2将熄灭。8.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完成“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实验,所用器材包括电源(2节干电池)、开关、电流表各1个及导线若干,另有规格不同的小灯泡。(1)图(a)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b)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2)同学们按照图(b)做实验时,闭合开关后,两灯均发光;再将灯泡L1拧下,则电流表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如图所示,测量了通过干路C的电流以后,只需要移动a、b、c三条导线中 导线的一端就能够实现测量L2的电流。(4)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将灯泡更换位置多次实验 B.换不同量程的电表多次试验C.换用不同的电源多次试验 D.用相同的小灯泡进行实验【答案】 变小 a C【详解】(2)[1]同学们按照图(b)做实验时,电流表测干路的电流,将灯泡L1拧下,则只有灯泡L2工作,电流表只测L2的电流,则电流表的示数变小。(3)[2]如图所示,测量了通过干路C的电流以后,要实现测量L2的电流,则电流表应与L2串联,通过L1的电流没有通过电流表,则只需将a导线与电流表正接线柱相连的那端改接到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4)[3]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选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或者换用不同的电源多次试验,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同意。故选C。9.小轩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验中保持电源电压不变。(1)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小轩发现电压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2)检查好电路后,小轩应选择多只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进行多次测量,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填符号);A.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电压测量的误差(3)在某次测量的电压后,小轩保持电压表的B连接点不动,只断开A连接点,并改接到C连接点上,她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出两端电压,理由是 ;(4)多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在串联电路中, (用和U表示)。实验次数 两端电压 两端电压 与两端总电压U/V1 1.5 1.5 3.02 1.2 1.8 3.03 1.1 1.9 3.0【答案】 电压表指针未调零 不同 A 不能 会导致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详解】(1)[1] 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小轩发现电压表指针如图乙所示,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线,说明电压表指针未调零。(2)[2][3] 为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检查好电路后,小轩应选择多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进行多次测量。故选A。(3)[4][5] 在某次测量的电压后,保持电压表的B连接点不动,只断开A连接点,并改接到C连接点上,这会导致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指针反偏,无法测量出两端电压。(4)[6]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10.小明同学用图所示电路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甲 乙 丙(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 (选填“断开”或“闭合”);(2)实验中发现两个小灯泡,一个很亮,一个发光微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 B.发光微弱的灯泡的灯丝断了C.灯泡的规格不同 D.发光微弱的灯泡被短路(3)在测量两端电压时,保持电压表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闭合开关后,会出现电压表 ;A.超过电压表量程 B.指针反偏 C.正确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4)在用电压表测量两端电压时,发现两灯都不亮,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3V,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短路 B.断路 C.短路 D.断路(5)测量的电压时,小明连接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小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3V,请你在图丙上改动一根线的连接,帮助小明完成对两端的电压的测量(在改动的线旁上打×,再用笔画出正确的接线) 。【答案】 断开 C B B【详解】(1)[1]为保护电路安全,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2)[2]A.小灯泡为串联,电流大小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B.小灯泡为串联,两灯相互影响,若发光微弱的灯泡的灯丝断了,则另一灯不会发光,故B不符合题意;C.串联的小灯泡,电流相等,灯泡的规格不同,则电阻不同,故亮度不同,故C符合题意;D.若灯泡被短路,则无电流流过该灯泡,该灯应完全不发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3]如图所示,将电压表并联在AB两点之间,则与A点连接的接线柱为电压表的正接线柱,与B点连接的接线柱为电压表的负接线柱,若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则电压表正负接线柱反接,会造成电压表指针反偏。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4)[4]A.若L1短路,则灯L1不亮,灯L2亮,故A不符合题意;B.若L1断路,则两灯都不亮,此时电压表相当于接在电源的两端,因此其示数为电源电压3V,故B符合题意;C.若L2短路,则灯L2不亮,灯L1亮,故C不符合题意;D.若L2断路,则两灯都不亮,电压表无示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5]分析电路图可知,灯泡L1先与电压表串联,再与L2并联,因为电压表电阻很大,因此电流几乎不通过L1,相当于电路中只有L2,则电压表测量的是L2两端电压,也是电源电压。因此应使两灯泡串联,电压表与L2并联,且正进负出,如图所示03考点三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小刚同学连接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1)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最 (选填“左”或“右”)端;(2)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 的作用;(3)小刚同学经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 ;实验序号 1 2 3电压/V 1.2 1.8 2.4电流/A 0.24 0.36 0.48【答案】 左 改变电阻两端电压 正比【详解】(1)[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阻值最大处,即最左端。(2)[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要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因此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作用。(3)[3]由表中数据可知,电流增大几倍,电阻的电压增大几倍,可以得到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12.小华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图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她使用的器材包括:两节新干电池、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45Ω,1A)(10Ω、15Ω、20Ω)、开关、导线若干。(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此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原因可能是 ;表一实验序号 1 2 3 4电压表示数/V 1 1.5 2 2.5电流表示数/A 0.1 0.15 0.2 0.25(2)闭合开关前,需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 (选填“左”或者“右”)端,然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无示数,可能发生的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得到如表一所示数据:由表可知,小华所选择的是 Ω的定值电阻。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比;(4)同组小明利用上述器材进一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记录数据如表二所示:分析表中数据,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理由是: 。表二序号 R/Ω I/A1 10 0.152 15 0.123 20 0.10【答案】 断开 电压表未调零 右 定值电阻R短路 10 正 不能 没有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详解】(1)[1][2]在连接电路时,为了保护电路,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压表使用前应保证指针归零,图乙中指针未归零则要对电压表调零。(2)[3][4]在闭合开关前,为保护电路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端,即图中的最右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而电压表无示数,说明可能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部分出现了短路,由此可知可能的电路故障为定值电阻R短路。(3)[5][6]据欧姆定律可得,实验中所用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电阻的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定值,即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7][8]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表不变,结合记录的实验数据U1=I1R1=0.15A×10Ω=1.5VU2=I2R2=0.12A×15Ω=1.8VU3=I3R3=0.10A×20Ω=2V由此可知三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均不相同,因此根据此实验数据不能得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1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实验器材有:三节新的干电池(电压为4.5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2A”字样)、定值电阻4个(5Ω、10Ω、15Ω、20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小静等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1)根据图甲连接好图乙电路后,滑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故障原因是电阻R 。(2)将定值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时,应向 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保持3V不变。(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定值电阻的I-R图像,由此可得,当电压一定时, 。(4)小静同学继续探究,换接50Ω的定值电阻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都不能使电压表示数达到原来的3V,为了完成这次实验,她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A.调高电源电压 B.再串联一个10Ω的电阻 C.将电压表改接到滑动变阻器两端【答案】 短路 右 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B【详解】(1)[1]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电压表无示数,可能电阻被短路。(2)[2]由图丙可知,电流与电阻的乘积,即电压表的示数UV=I1R1=0.6A×5Ω=3V将定值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时,由串联分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为了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需要增大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串联分压可知增大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滑片向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3V不变。(3)[3]由图丙可知,电流与电阻的乘积为3V,为一定值,故由此可得,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4)[4]A.设电源电压为U总,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V=3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分压原理有方程左边为一定值,故右边也为一定值,当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连入电路中时,对应的定值电阻也最大,即电源电压为U总=4.2V<4.5V所以降低电源电压可以完成这次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U滑=U-UV=4.5V-3V=1.5V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0.5倍,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50Ω电阻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滑=0.5×50Ω=25Ω>20Ω即为了能完成这次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小电阻为25Ω,而题中原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20Ω,若再串联一个10Ω的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可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R滑′=25Ω-10Ω=15Ω故B符合题意;C.将电压表改接到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表原来测定值电阻的电压,现在测变阻器的电压,对改变定值电阻的电压大小没有影响,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不能使电压表示数达到原来的数值,所以不能完成这次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1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小明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压恒为6V,R为定值电阻,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次数 1 2 3电阻R/Ω 5 10 20电流I/A 0.4 0.2 0.1(1)根据甲图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 端(选填“左”或“右”);(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只填序号);A.定值电阻R短路 B.定值电阻R开路 C.滑动变阻器开路(4)排除故障后多次实验,小明得到如上表的数据。若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置不变,当小明用10Ω的定值电阻替换原来5Ω的定值电阻后,应将滑片P向 (选填“左”或“右”)端滑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不变;(5)根据表中数据得到结论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6)分析可知,小明实验中所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 (选填字母)。A.10Ω、2A B.50Ω、2A C.10Ω、0.5A D.200Ω、0.5A【答案】 右 B 左 反比 B【详解】(1)[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实物图须与电路图一一对应,由表中数据可知定值两端电压为所以电压表接小量程,如下图:(2)[2]闭合开关前,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位置,即右端。(3)[3]电流表始终无示数,说明电路为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有微小电流通过电压表,则电路故障可能为定值电阻R开路。故选B。(4)[4]小明用10Ω的定值电阻替换原来5Ω的定值电阻后,根据串联分压规律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减小,接下来应将滑片P向左移动,减小接入电路阻值,直到电压表示数和原来相等。(5)[5]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实验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6)[6]由题中数据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2V不变,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二倍,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的阻值为定值电阻的两倍,当定值电阻为20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为40Ω。故选B。04考点四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5.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中,如图所示,把导体ab、开关、灵敏电流表用导线连接,组成电路。请帮助小明完成实验。闭合开关,让导体ab在磁场中向左运动,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如果让磁体向右运动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向 偏转(选填“左”或“右”)实验时能量转化是 (选填“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如果将电流表换成电源就变成跟 原理相同(选填“动圈式扬声器”或“动圈式话筒”)。【答案】 右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动圈式扬声器【详解】[1]如果让磁体向右运动,相当于导体ab在磁场中向左运动,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2]实验时,通过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如果将电流表换成电源,导体ab变成通电导线,变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作用的实验原理图,跟动圈式扬声器相同,而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16.小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1)开关闭合后,将导体棒AB沿 (选填“上下”或“左右”)方向运动时,灵敏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2)要使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与(1)中相反,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填选项);A.使用磁性更强的磁体B.保持磁体静止,只改变导体水平运动的方向C.上下调换磁极,同时改变导体水平运动的方向(3)英国物理学家 通过该实验现象发现了电磁感应,并根据此现象制成了 (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答案】 左右 B 法拉第 发电机【详解】(1)[1]开关闭合后,将AB棒沿着水平方向左右运动时,满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2)[2]若要改变电流方向,可以改变磁场方向或者改变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A.使用磁性更强的磁体,没有改变磁场方向或者改变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故A不符合题意;B.保持磁体静止,改变导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可以改变电流的方向,故B符合题意;C.上下调换磁极,同时改变导体水平运动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3)[3][4]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通过该实验现象发现了电磁感应,并根据此现象制成了发电机,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05考点五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17.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在嵌有通电螺线管的硬纸板上均匀地洒上铁屑,轻敲纸板,铁屑在磁场力的作用下有规律地排列。根据铁屑的排布可知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磁体周围的磁场相似;(2)小磁针静止时 极的指向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可以判定图甲中通电螺线管的 端是它的N极;(3)依照铁屑在磁场中排列的情况和小磁针N极的指向画出一些带箭头曲线来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物理学中把这样的曲线叫做 ;(4)如图乙所示,可以分析得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 有关。【答案】 条形 N 右 磁感线 电流方向【详解】(1)[1]由题意知,闭合开关,螺线管接上电源通电后,周围铁屑会被磁化,轻敲玻璃板,铁屑的分布情况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都有两个磁极。(2)[2][3]因为小磁针放入磁场,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和该点磁场方向相同,所以实验中使用小磁针是为了指示磁场方向,从而判断该点的磁场方向,由图示知,通电螺线管两端的小磁针的N极都指向右,据同名磁极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3)[4]由题意知,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在磁体周围画出的一些带箭头的曲线叫做磁感线。(4)[5]由图乙知,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则通过螺线管的电流方向相反,小磁针的指向与之前相反,说明螺线管的磁极与之前相反,由此可说明,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18.如图甲所示,是“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场分布”的实验。 (1)在玻璃板上均匀撒上铁屑,放上小磁针,闭合开关后,轻敲玻璃板,铁屑分布情况表明: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磁体的磁场相似;(2)调换电源的正负极,闭合开关,小磁针反方向偏转,这说明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 有关;(3)通电螺线管通入如图乙所示的电流I,其右端为 极。【答案】 条形 电流方向 S【详解】(1)[1]闭合开关,轻敲玻璃板,铁屑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磁场情况,由甲图可知,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都有两个磁极,两极磁性强,中间磁性弱。(2) [2]保持绕线方法不变,调换电源的正负极,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发生改变,发现两端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也发生改变,说明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3)[3]乙图中,电流从右端流入,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七 电学、磁学实验复习导航课标解读《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电学 磁学 实验 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 4.1.7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例7用实验室指针式电流表,测量直流电路中的电流。4.1.8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例8用实验室指针式电压表,测量直流电路中的电压。4.1.9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 例9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 4.2.9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例9用小磁针、通电螺线管等,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4.2.10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例10用矩形线圈或单根导线、磁体、灵敏电流计等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4.2.11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例1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4.2.12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例12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等,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电学与磁学实验一共包括七大实验,其中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一共有三个,包括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探究类实验一共有四个,包括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每个实验的要求如上图所示。由于4.1.7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一般会结合4.1.8用电压表测量电压、4.1.9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的实验进行考查,所以将三者设置为一个考点,即考点一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其余四个必做实验分别设置为考点二 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考点三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考点四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考点五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类型 实验 考点分类电学 、 磁学实验 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 4.1.7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考点一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4.1.8用电压表测量电压4.1.9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 4.2.9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考点五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4.2.10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考点四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4.2.11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考点二 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4.2.12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考点三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课堂精讲01考点一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1.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定值电阻RX的阻值,用两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电源。(1)该实验的原理是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 (选填“a”或“b”)端;(3)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小明接下来应该 ;(4)正确操作后进行实验,当电压表示数为2.4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通过定值电阻RX的电流为 A,定值电阻为RX= Ω;(5)如果没有电压表,电源电压未知但不变,可以用最大阻值为R0的滑动变阻器,利用图丁所示电路,来测量电阻RX的阻值。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最左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1;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2,则电阻RX= 。(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字母表示)2.如图所示,甲是小明利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阻值的实验电路图(电源电压不变)。(1)请在甲图的虚线框中画出滑动变阻器,要求滑片右移时,电流表示数变小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次测得电阻的阻值为 ,接着小明又测出了两次的阻值,分别为和,则的阻值应取为 ;(4)小明还想测量一个阻值约为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中只有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已知电阻,小明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①闭合S、断开,记下电压表示数为;②闭合 ,记下电压表示数为;③的表达式: 。(用、及表示)3.小健同学选用电源电压为6V的铅蓄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等器材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他已连接了部分电路,如图甲所示,请你接着完成下列步骤:(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图的连接;(要求导线不能交叉)(2)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时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指针正常偏转,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写出一种情况即可)(3)排除故障后再次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3.6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阻的阻值为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最后算出阻值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4)在完成R阻值的测量后,将电阻换成小灯泡,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值,根据前后所得数据描绘出电阻及小灯泡的图像,如图丙、丁所示,其中 图(选填“丙”或“丁”)是小灯泡的图像。4.学习了欧姆定律的知识后,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设计不同方案测量未知电阻的任务,二位同学的设计方案如下:(1)小林的设计方案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为I1和I2,已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则未知电阻Rx= (用I1、I2和R0表示);(2)小刚的设计方案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后,先将开关S1拨至触点 ,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至适当位置,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再将开关S1拨至另一触点,调节电阻箱R1的阻值,使 ,此时电阻箱的读数为R0,则未知电阻Rx= 。5.在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1)如图甲所示,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 端(选填“A”或“B”);(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A,则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为 Ω; (3)如果缺少电压表,小军发现利用两个电流表和一个已知阻值为10Ω的电阻R0,同样可以测出小灯泡的电阻,原理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后,小军读出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则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的表达式为 ,电阻的表达式为 。(用字母表示)(小灯泡的电阻不受温度影响)6.如图甲所示,小明想测量正常工作电压为小灯泡的电阻,电源电压恒为。(1)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原理是 (用公式表示);(2)实验中某时刻电压表示数为,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左/右)端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 V;(3)小明还测量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并根据所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为 Ω。(4)根据图像乙反映的信息,在不增加任何器材的情况下,仅利用本实验的器材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5)小明设计了一个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如图丙所示,已知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0,电源电压未知:①闭合开关S,当变阻器滑片P在a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②闭合开关S,当变阻器滑片P在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③Rx= 。(用U1、U2、Ro表示)02考点二 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7.小敏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0.15 0.15 0.30(1)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处于 状态;(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电流表测量灯的电流;(3)小敏测出A、B、C三点的电流后,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为得出正确结论,接下来小敏应 (选填字母);A.改变电流表的量程再测量B.换其他规格的电流表再测量C.改变电源电压再测量D.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测量(4)若实验过程中,小敏不小心将一根导线连接在灯泡的两端,则灯将 (选填“变亮”“变暗”或“熄灭”)。8.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完成“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实验,所用器材包括电源(2节干电池)、开关、电流表各1个及导线若干,另有规格不同的小灯泡。(1)图(a)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b)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2)同学们按照图(b)做实验时,闭合开关后,两灯均发光;再将灯泡L1拧下,则电流表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如图所示,测量了通过干路C的电流以后,只需要移动a、b、c三条导线中 导线的一端就能够实现测量L2的电流。(4)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将灯泡更换位置多次实验 B.换不同量程的电表多次试验C.换用不同的电源多次试验 D.用相同的小灯泡进行实验9.小轩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验中保持电源电压不变。(1)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小轩发现电压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2)检查好电路后,小轩应选择多只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进行多次测量,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填符号);A.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电压测量的误差(3)在某次测量的电压后,小轩保持电压表的B连接点不动,只断开A连接点,并改接到C连接点上,她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出两端电压,理由是 ;(4)多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在串联电路中, (用和U表示)。实验次数 两端电压 两端电压 与两端总电压U/V1 1.5 1.5 3.02 1.2 1.8 3.03 1.1 1.9 3.010.小明同学用图所示电路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甲 乙 丙(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 (选填“断开”或“闭合”);(2)实验中发现两个小灯泡,一个很亮,一个发光微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 B.发光微弱的灯泡的灯丝断了C.灯泡的规格不同 D.发光微弱的灯泡被短路(3)在测量两端电压时,保持电压表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闭合开关后,会出现电压表 ;A.超过电压表量程 B.指针反偏 C.正确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4)在用电压表测量两端电压时,发现两灯都不亮,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3V,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短路 B.断路 C.短路 D.断路(5)测量的电压时,小明连接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小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3V,请你在图丙上改动一根线的连接,帮助小明完成对两端的电压的测量(在改动的线旁上打×,再用笔画出正确的接线) 。03考点三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小刚同学连接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1)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最 (选填“左”或“右”)端;(2)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 的作用;(3)小刚同学经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 ;实验序号 1 2 3电压/V 1.2 1.8 2.4电流/A 0.24 0.36 0.4812.小华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图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她使用的器材包括:两节新干电池、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45Ω,1A)(10Ω、15Ω、20Ω)、开关、导线若干。(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此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原因可能是 ;表一实验序号 1 2 3 4电压表示数/V 1 1.5 2 2.5电流表示数/A 0.1 0.15 0.2 0.25(2)闭合开关前,需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 (选填“左”或者“右”)端,然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无示数,可能发生的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得到如表一所示数据:由表可知,小华所选择的是 Ω的定值电阻。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比;(4)同组小明利用上述器材进一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记录数据如表二所示:分析表中数据,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理由是: 。表二序号 R/Ω I/A1 10 0.152 15 0.123 20 0.101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实验器材有:三节新的干电池(电压为4.5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2A”字样)、定值电阻4个(5Ω、10Ω、15Ω、20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小静等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1)根据图甲连接好图乙电路后,滑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故障原因是电阻R 。(2)将定值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时,应向 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保持3V不变。(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定值电阻的I-R图像,由此可得,当电压一定时, 。(4)小静同学继续探究,换接50Ω的定值电阻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都不能使电压表示数达到原来的3V,为了完成这次实验,她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A.调高电源电压 B.再串联一个10Ω的电阻 C.将电压表改接到滑动变阻器两端1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小明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压恒为6V,R为定值电阻,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次数 1 2 3电阻R/Ω 5 10 20电流I/A 0.4 0.2 0.1(1)根据甲图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 端(选填“左”或“右”);(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只填序号);A.定值电阻R短路 B.定值电阻R开路 C.滑动变阻器开路(4)排除故障后多次实验,小明得到如上表的数据。若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置不变,当小明用10Ω的定值电阻替换原来5Ω的定值电阻后,应将滑片P向 (选填“左”或“右”)端滑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不变;(5)根据表中数据得到结论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6)分析可知,小明实验中所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 (选填字母)。A.10Ω、2A B.50Ω、2A C.10Ω、0.5A D.200Ω、0.5A04考点四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5.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中,如图所示,把导体ab、开关、灵敏电流表用导线连接,组成电路。请帮助小明完成实验。闭合开关,让导体ab在磁场中向左运动,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如果让磁体向右运动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向 偏转(选填“左”或“右”)实验时能量转化是 (选填“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如果将电流表换成电源就变成跟 原理相同(选填“动圈式扬声器”或“动圈式话筒”)。16.小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1)开关闭合后,将导体棒AB沿 (选填“上下”或“左右”)方向运动时,灵敏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2)要使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与(1)中相反,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填选项);A.使用磁性更强的磁体B.保持磁体静止,只改变导体水平运动的方向C.上下调换磁极,同时改变导体水平运动的方向(3)英国物理学家 通过该实验现象发现了电磁感应,并根据此现象制成了 (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05考点五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17.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在嵌有通电螺线管的硬纸板上均匀地洒上铁屑,轻敲纸板,铁屑在磁场力的作用下有规律地排列。根据铁屑的排布可知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磁体周围的磁场相似;(2)小磁针静止时 极的指向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可以判定图甲中通电螺线管的 端是它的N极;(3)依照铁屑在磁场中排列的情况和小磁针N极的指向画出一些带箭头曲线来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物理学中把这样的曲线叫做 ;(4)如图乙所示,可以分析得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 有关。18.如图甲所示,是“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场分布”的实验。 (1)在玻璃板上均匀撒上铁屑,放上小磁针,闭合开关后,轻敲玻璃板,铁屑分布情况表明: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磁体的磁场相似;(2)调换电源的正负极,闭合开关,小磁针反方向偏转,这说明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 有关;(3)通电螺线管通入如图乙所示的电流I,其右端为 极。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7.专题七 电学、磁学实验 课堂精讲(原卷版).docx 07.专题七 电学、磁学实验 课堂精讲(解析版).docx